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最后十套】2021年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生物(五)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36分)1.生命科学史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只来自于水B.格里菲斯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发现加热杀死的S型菌DNA可将R型菌变为S型菌C.利用同位素标记和离心技术,验证了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半保留复制假说D.林德曼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得出了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模型【答案】B【解析】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分别用18O标记水和二氧化碳,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即2H218O→4[H]+18O2,A正确;由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所以格里菲斯的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存在某种促进细菌转化的因子,艾弗里通过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DNA可将R型菌变为S型菌,B错误;梅赛尔森和斯塔尔利用同位素标记和密度梯度离心法,验证了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半保留复制假说,C正确;林德曼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后发现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得出了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模型,D正确。2.研究发现,COP膜泡运输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间物质转运机制之一。内质网驻留蛋白是指经核糖体合成、内质网折叠和组装后,留在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内质网驻留蛋白的羧基端有一段特殊的信号肽,若内质网驻留蛋白被意外包装进入COPⅡ转运膜泡,会从内质网逃逸到高尔基体,此时高尔基体顺面膜囊区的信号肽受体就会识别信号肽并与之结合,将整个蛋白质通过COPI转运膜泡送回内质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在结构上通过COP转运膜泡建立联系B.如果内质网驻留蛋白上缺乏信号肽,该蛋白质可能被分泌到细胞外C.信号肽与信号肽受体识别与结合的过程说明细胞间存在信息交流D.内质网驻留蛋白的合成和转运不需要高尔基体的加工【答案】C【解析】由题可知,COP膜泡运输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间物质转运机制之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在结构上通过COP转运膜泡建立联系,A正确;如果内质网驻留蛋白意外从内质网逃逸到高尔基体,若缺乏信号肽,高尔基体顺面膜囊区的信号肽受体就会不能识别,不会送回内质网,该蛋白质可能被分泌到细胞外,B正确;信号肽与信号肽受体识别与结合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内,不能说明细胞间存在信息交流,C错误;内质网驻留蛋白是指经核糖体合成、内质网折叠和组装后,留在内质网中的蛋白质,不需要高尔基体加工,D正确。3.动态突变是基因中的3个相邻核苷酸重复序列的拷贝数发生倍增而产生的变异,这类变异会导致人类的多种疾病,且重复拷贝数越多,病情越严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难以观察到B.该变异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均可能发生C.该变异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有所增加D.突变基因的翻译产物中可能会有某种氨基酸重复出现【答案】C【解析】根据分析已知,动态突变的本质是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是观察不到的,A正确;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是随机发生的,所以基因突变可发生在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尤其是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B正确;基因突变会导致基因的种类发生改变,而基因的数量不变,C错误;该动态突变是3个相邻核苷酸重复序列的拷贝数发生倍增而产生的变异,会导致其翻译的产物中某种氨基酸重复出现,D正确。4.为了探明杉木穗条内源激素IAA对杉木扞插生根的影响,某实验小组以杉木穗条为扞插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生根粉对杉木穗条生根特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生根率最高(T5)和最低(T9)的处理组中穗条在不同生根时期内源激素IAA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图示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的生根粉处理下,杉木穗条的生根情况表现出两重性B.生根率与内源激素IAA含量的不一致性可能是由于杉木穗条对生长素较为敏感C.在不同生根时期,同一处理组的杉木穗条内源激素IAA含量可能相同D.生根粉可能通过调控内源激素的含量,进而实现对根的诱导和生长发育的调控【答案】A【解析】题图表示生根率最高(T5)和最低(T9)的处理组的杉木穗条在不同生根时期内源激素IAA含量的变化规律,并非在不同浓度的生根粉的处理下杉木穗条的生根情况,故无法表明在不同浓度的生根粉处理下,杉木穗条的生根情况表现出两重性,A错误;生根率与内源激素IAA含量的不一致性可能是由于杉木穗条对生长素较为敏感,B正确;由题图可知,在不同生根时期,同一处理组的杉木穗条内源激素IAA含量可能相同,C正确;据题图可推测,生根粉可能通过调控内源激素的含量,进而实现对根的诱导和生长发育的调控,D正确。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绘了稻田中的繁荣景,也反映了稻田群落的特征。南方某村庄在插秧不久的稻田中,放养了草鱼和青蛙,形成了“稻—鱼—蛙”立体种养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鱼和蛙的粪便可为水稻生长提供肥料和能量B.鱼和蛙呼吸释放的CO2可供水稻进行光合作用C.鱼和蛙不能降低稻田中的害虫、田间杂草的数量D.该种养模式可增大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效率【答案】B【解析】鱼和蛙的粪便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者)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可为水稻生长提供肥料,但不能提供能量,A错误;鱼和蛙呼吸释放的CO2可供水稻进行光合作用,提高水稻的光合速率,B正确;草鱼以田间杂草为食,青蛙取食田间害虫,故放养鱼和蛙能降低稻田中的害虫、田间杂草的数量,C错误;该种养模式可增大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6.荠菜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性状遗传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将纯合的结三角形果实荠菜和纯合的结卵圆形果实荠菜杂交,F1全部结三角形果实,F1自交F2代中结三角形果实植株∶结卵圆形果实植株=15∶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对F1测交,子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1∶1B.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纯合的结三角形果实植株的基因型有四种D.结卵圆形果实荠菜自交,子代植株全结卵圆形果实【答案】D【解析】由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结三角形果实植株∶结卵圆形果实植株=15∶1,可知卵圆形果实为双隐性,F1为双杂合,所以F1测交子代比例为3∶1,A错误;由于F2表现型及比例为三角形果∶圆形果=15∶1是9∶3∶3∶1的变形,所以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F2中的基因型有9种,其中只有双隐性的是圆形果,所以三角形果的基因型有8种,纯合的结三角形果实植株的基因型有3种,C错误;卵圆形为双隐性,自交子代全是卵圆形,D正确。二、非选择题(一)必考题(39分)29.草莓色泽鲜艳,甜美爽口。某实验小组为探究CO2浓度和温度对草莓光合作用影响,设置了甲(700μmol·mL−1CO2+25℃)、乙(700μmol·mL−1CO2+20℃)和丙(350μmol·mL−1CO2+20℃)三个实验组,并测量在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草莓的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光合色素吸收光能的用途,一方面是将水分解为_________和H+,同时形成__________;另一方面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下,形成ATP。叶绿体基质中的C,接受光反应产生的能源物质释放的能量,形成还原C3,进而转化为糖类和C5。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能量的转换形式为__________。(2)在A点条件下,甲组草莓固定CO2的速率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组草莓固定CO2的速率,原因是__________。
(3)限制丙组草莓B点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与丙组相比,乙组需要更强的光照强度才能达到光饱和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答案】(1)O2电子光能先转换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再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2)大于甲和乙组的净光合速率相同,但甲组的呼吸速率明显大于乙组(3)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乙组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暗反应较强,需要光反应提供更多的[H]和ATP,故需要更强的光照强度【解析】(1)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可以将水分解为氧气和H+,同时形成电子,另外可以催化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光反应中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暗反应中ATP中活跃的化学能会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2)A点时,甲组和乙组草莓的经光合速率相等,但甲组的呼吸速率大于乙组,故甲组草莓固定二氧化碳的速率大于乙组。(3)丙组处于350μmol·mL−1CO2+20℃的条件下,B点已达到光饱和点,此时若提高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均可以提高光合速率,故此时的限制因素是二氧化碳和温度。与丙组相比,乙组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暗反应较强,需要光反应提供更多的[H]和ATP,故需要更强的光照强度才能达到光饱和点。30.去甲肾上腺素(NE)是肾上腺素去掉N-甲基后形成的物质,是与多巴胺结构相近的一种胺类化合物,小剂量可以升高血压。它既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主要由交感节后神经元和脑内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合成和分泌;也是一种激素,由肾上腺髓质合成和分泌。下图表示在肾上腺突触中的化学变化。请回答:(1)兴奋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2)NE可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等引起的低血压,通过与相关去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增强心肌和血管的______________来升高血压。NE发挥作用以后的去路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3)在有效抗菌药物治疗下,临床上常通过使用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来降低血清乳酸、降钙素原含量,提高兔子中心静脉压,从而治疗由微生物或毒素引起的感染性休克(SS)及其并发症。请你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比较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及其并发症的效果。实验材料及用具:SS模型小鼠、多巴胺药剂、去甲肾上腺素药剂,相关检测仪器等。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扩散至突触后膜(2)收缩被突触前膜重吸收进入突触前神经元(3)①将SS模型小鼠随机均分为两组,编号甲、乙,检测小鼠的血清乳酸、降钙素原含量和中心静脉压②甲组注射等量多巴胺治疗,乙组注射去甲肾上腺素治疗③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的血清乳酸、降钙素原含量和中心静脉压,对比前后测量结果,说明治疗效果【解析】(1)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是单向的。(2)NE通过与相关去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来升高血压是通过增强心肌和血管的收缩来实现的,故NE可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等引起的低血压。据图可知,当NE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以后,甲基失活,NE被突触前膜重吸收进入突触前神经元。(3)本题是探究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及其并发症的效果,而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是通过降低血清乳酸、降钙素原含量,提高兔子中心静脉压发挥治疗作用的。故本题的自变量为对SS模型小鼠添加的物质是多巴胺还是去甲肾上腺素,因变量为SS模型小鼠的血清乳酸、降钙素原的含量以及中心静脉压的变化。故思路可设计为:①先分组编号,测定模型鼠起始的血清血清乳酸、降钙素原含量和中心静脉压即:将SS模型小鼠随机均分为两组,编号甲、乙,检测小鼠的血清乳酸、降钙素原含量和中心静脉压;②接着设置对照:甲组注射适量的多巴胺治疗,乙组注射等量的去甲肾上腺素治疗;③一段时间后,通过检测两组小鼠的血清乳酸、降钙素原含量和中心静脉压,对比前后测量结果,说明治疗效果。31.生活污水是水污染的重要污染源,净化系统的处理流程为“生物接触氧化池→植物池”,其中植物池有藻类、睡莲、芦蒿等植物,还有昆虫、鱼类、蛙类等动物。污水经净化处理达到标准后方可排放。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物接触氧化池是利用附着有微生物的“膜结构”处理污水,吸附在“膜结构”上的有机物被分解需要一定的时间。污水流经生物氧化池后能够得到初步分解净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遇到天气变化,池水温度较低时,为确保氧化池对有机污染物能彻底分解,以便达标排放,请你提出一种解决方法_______________。(2)流经植物池时,藻类、睡莲、芦蒿等植物可以_______________,使池水得以进一步净化,池中藻类的数量并没有大量增多,从种间关系分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3)污水净化处理系统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_______________。A.物质循环再生B.物种多样性
C.协调与平衡D.能量多级利用【答案】(1)利用分解者(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降低氧化池的污水排入量,同时延长污水与膜结构的接触时间,确保氧化池对有机物的分解(2)吸收无机盐;睡莲、芦蒿等植物和藻类形成竞争关系,鱼类等动物捕食藻类,限制藻类增长(3)ABC【解析】(1)污水流经生物氧化池后能够得到初步分解净化的原因是利用分解者(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遇到天气变化,池水温度较低时,为确保氧化池对有机污染物能彻底分解,以便达标排放,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即降低氧化池的污水排入量,同时延长污水与膜结构的接触时间。(2)植物能从外界吸收无机盐和水,流经植物池时,藻类、睡莲、芦蒿等植物可以吸收无机盐,使池水得以进一步净化。由于睡莲、芦蒿等植物和藻类之间形成了竞争关系,而且鱼类等动物会捕食藻类,从而限制藻类增长,因此池中藻类的数量并没有大量增多。(3)生态工程遵循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生物与环境协调与平衡)、整体性原理(社会-经济-自然)、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系统整体性原理: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污水净化处理系统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协调与平衡。故选ABC。32.某生物兴趣小组发现,某一种自花传粉植物的花的颜色有白色、红色和紫色三种。已知红色、紫色的形成与两种基因A,B控制的酶A,酶B有关,控制途径如下图所示,某生物小组为确定这两对基因的位置,选择纯合的亲本进行相关的杂交实验,不考虑交叉互换的情况。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假说一: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该生物小组中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一对开白花与开紫花的个体杂交,F1自交得F2。若甲组同学的F1有3种花色,且紫色∶红色∶白色=9∶3∶4;乙组同学的F2只有2种花色,且紫色∶白色=3∶1,则F2结果出现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若另有丙组同学选择另一对花色不完全同于甲组的个体杂交,也得到与甲组一样的结果,则丙组选择的花色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对应的基因型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2)若假说一正确,则F2开红花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若甲组F1植株进行测交,则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两组选择的白色个体的基因型不同红色和白色AAbb×aaBB(2)1/3紫色∶红色∶白色=l∶1∶2【解析】(1)纯合白色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纯合紫色的基因型为AABB。甲同学选择纯合的亲本是AABB(紫色)与aabb(白色)杂交,F1为AaBb(紫色),F2中aaB_和aabb表现为白色,占4/16,A_B_表现为紫色,占9/16,A_bb表现为红色,占3/16,则紫色∶红色∶白色=9∶3∶4;乙同学选择纯合的亲本是AABB(紫色)与aaBB(白色)杂交,F1基因组成为AaBB,F2代中A_BB为紫色,占3/4,aaBB为白色,占1/4,则紫色∶白色=3∶1,因此甲、乙两组同学F2结果出现差异的原因是两组选择的白色个体的基因型不同。当红色(AAbb)和白色(与aaBB)杂交,F1基因型为AaBb,F1自交,产生的F2与甲同学的结果相同,因此丙组同学选择的花色组合是红色和白色,其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2)假说一中,F2的红色基因型为AAbb和Aabb,比例为1∶2,因此红花个体中纯合子占1/3;甲组F1(AaBb)测交,即与aabb的白色个体进行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及表现型为AaBb(紫色)∶Aabb(红色)∶aaBB(白色)∶aabb(白色)=1∶1∶1∶1,因此紫色∶红色∶白色=1∶1∶2。(二)选考题(15分)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柚子不仅可以用果肉制备果酒,还可以从柚皮中提取果胶。请回答以下问题:(1)果酒制作的菌种是酵母菌,在分离和纯化酵母菌时对培养基灭菌要采用________________法,在用液体培养基扩大培养酵母菌时,需要放在摇床上振荡培养,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2)若利用柚子果皮制取果胶,需预先将柚子果皮在沸水中浸泡一段时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磨、萃取获得果胶初提物,并用无水乙醇处理,使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获得果胶干制品。(3)果胶能与3,5-二甲苯酚发生反应,产生红色物质,可用_________法定量测定果胶的含量。测定前,需用活性炭对果胶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测定时需要配置一系列溶液,测定_____________,然后制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高压蒸汽灭菌增加培养基中的氧气浓度,以促进酵母菌的繁殖(2)使果胶酶热变性失活,避免果胶被分解脱水(3)光密度值脱色波光、光程标准液和样本液【解析】(1)果酒制作的菌种是酵母菌,在分离和纯化酵母菌时对培养基要采用高压蒸气灭菌,高压蒸气灭菌法进行灭菌的过程中需要将冷空气排尽。在用液体培养基扩大培养酵母菌时,需要不断振荡和搅拌,其目的是增加培养基中的氧气浓度,以促进酵母菌的繁殖。(2)若利用柚果皮制取果胶,需预先将柚果皮在沸水中浸泡一段时间,目的是使果胶酶热变性失活,避免果胶被水解;无水乙醇可以使提取物脱水,获得果胶干制品。(3)果胶能与3,5-
二甲苯酚发生反应,产生红色物质。研究人员利用果胶的这一性质,可以通过测定溶液的光密度值进行果胶含量的测定;测定前,需用活性炭对果胶进行脱色处理。测定时,标准液和样本液测定时需保证波长、光程等一致。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下面是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大豆的流程图,请据图回答:(1)上述流程的核心步骤是________(填序号),完成步骤④利用了________技术。(2)如果从基因文库中获取抗虫基因,在构建基因文库过程需要用到的操作工具酶有________________;如果通过PCR技术获取抗虫基因,则需要准备4个物质条件,除需含目的基因的DNA和原料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3)该流程选用农杆菌中Ti质粒作为载体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分子水平上检测大豆细胞中是否导入抗虫基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从个体水平上检测大豆植株是否有抗虫特性的方法是_______。【答案】(1)①植物组织培养(2)DNA连接酶、限制酶已知核苷酸序列的引物Taq酶(3)载体上T-DNA能将抗虫基因整合到宿主的染色体上(4)DNA分子杂交用大豆植株喂食害虫,观察害虫是否死亡(抗虫接种实验)【解析】(1)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完成步骤④即由一个植物细胞培育成一个完整的个体,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2)在构建基因文库过程需要用到的操作工具有DNA连接酶、限制酶、载体,如果通过PCR技术获取抗虫基因,则需要准备4个物质条件,除需含目的基因的DNA和原料外,还需要已知核苷酸序列的引物、Tap酶。(3)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农杆菌转化法,选用农杆菌中Ti质粒作为载体的主要原因是载体上T-DNA易转移,并能将抗虫基因整合到宿主的染色体上。(4)从分于水平上检测大豆细胞中是否导入抗虫基因的方法是DNA分子杂交,从个体水平上检测大豆植株是否有抗虫特性的方法是将害虫放置在棉花上观察害虫是否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