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第5讲 因于与:词语释义成语助记经典文言故事巧练高考实例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第5讲 因于与:词语释义成语助记经典文言故事巧练高考实例

ID:943320

大小:29.9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2-03-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18个文言虚词:词语释义+成语助记+经典文言+故事巧练+高考实例因、于、与十三、因【词语释义】【本义】人躺在草席上休息——草席、垫子。1、躺在席子上有所——依靠、凭借(介词)。【成语举例】因人成事——因利乘便【成语例释】因地制宜:因:依据;制:制定;宜:适当的措施。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经典文言】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③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屈原列传》④)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诸葛亮《隆中对》)⑤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贾谊《过秦论》)⑥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2.依靠多了形成惯例——因袭、沿用、依照【成语举例】因循守旧——陈陈相因因材施教: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因陋就简:原意是因循原来的简陋,不求改进。后指就着原来简陋的条件办事。【经典文言】依照,根据。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魏学洢《核舟记》)②变法者因时而化。③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③蒙故业,因遗策。(贾谊《过秦论》)3.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依据、条件、时机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通过”“经由”“趁着”。【成语例释】因势利导:因:顺着;势:趋势;利导:引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1)趁着,趁此。【经典文言】①不如因而厚遇之。(《鸿门宴》)②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③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译文:顺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来答谢他的好意)④单于使使晓(告知)武,会论(一起审讯)虞常,欲因此时降武⑤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⑥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⑦居匈奴中,益宽,蹇因与其所属亡向月氏(2)通过,经由。 【经典文言】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鸿门宴》)②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③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③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④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通过它)讽谏。⑤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4.介词,表示原因,相当于“由于”“因为”“因此”。【成语举例】因祸得福——因小失大【成语例释】因噎废食:原意是说,因为有人吃饭噎死了,就想让天下人都不吃饭,这太荒谬了。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经典文言】①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②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书》)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5.名词,可以译为“原因、机会”“机缘”。【成语举例】前因后果——事出有因——因果报应【成语例释】互为因果:原因和结果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经典文言】于今无会因。(《乐府诗集·孔雀东南飞》)6.副词,于是,就。【经典文言】①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②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③项王即日因留沛公饮。④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馋之。③府史闻此变,因求假暂归7、动词(1).根据。例:①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五蠹》)(2).沿袭,继续。例:①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②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故事巧练】因(1)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因(2)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因(3)。其常因(4)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因(5)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大捷。此亦因(6)许攸之力而得。途经绍墓,因(7)守冢至前拜祭。其量岂常人可比?因(8)此其得众人之心,以一天下。因(9)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业。解析:(1)介词,根据,依靠,凭借。(2)动词,沿袭。(3)名词,原因。(4)介词,趁着,趁此。(5)副,于是,就。(6)介词,凭借(7)介词,经由,通过。(8)介词,因为。(9)连词,连接分句,用于因果关系复句的前一个分句,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 译文:根据才能授予官职,不依据出身高低录用人才,而且不沿袭旧制度,这就是曹操成就大业的原因。他常常趁敌人没有准备,突袭击败他们,例如乌巢火烧粮草。这一次战役,动摇了袁绍的军心,于是就趁着有理的时机打败了袁绍,取得官渡一战的大胜。这一战的胜利也是凭借许攸的帮助而取得的。后来曹操路过袁绍的坟墓,通过守墓人来到坟前拜祭他。这气量难道是一般人能比的?因为这些他得到大家的拥戴,从而统一天下。因为曹操有非同一般的胸怀气量,所以他能够成就非凡的事业。【高考实例】(1)(2019·全国卷Ⅰ)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以:介词,表原因,译为“因为”“由于”(2)(2019·全国卷Ⅰ)文帝召以为博士以:介词,表处置,译为“让”,“使”(3)(2019·全国卷Ⅰ)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以:连词,表目的,译为“来”“用来”(4)(2019·全国卷Ⅱ)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以:连词,表目的,译为“来”“用来”(5)(2019·全国卷Ⅱ)子何以中吾君?以:介词,表使用,译为“拿”或“用”(6)(2019·全国卷Ⅱ)国内空,日以①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②和以:①连词,表修饰,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相当于“而”②连词,表目的,译为“来”“用来”(7)(2019·全国卷Ⅲ)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以:介词,表原因,译为“因为”“由于”(8)(2019·天津高考)先王之时,以学为政,学者政之出,政者学之施以:介词,表处置,译为“把”(9)(2019·江苏高考)寻以博士转南祠部郎以:介词,表凭借,译为“凭”“凭借”(10)(2018·全国卷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以:介词,表原因,译为“因为”“由于”(11)(2018·全国卷Ⅰ)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以:连词,表目的,译为“来”“用来”(12)(2018·全国卷Ⅰ)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以:介词,表凭借,译为“凭”“凭借”(13)(2018·全国卷Ⅰ)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人名)以:介词,表处置,译为“把”(14)(2018·全国卷Ⅱ)涣(人名)以方略讨击,悉诛之以:介词,表使用,译为“拿”或“用”(15)(2018·江苏高考)提笔记之,可以风世,又不徒为区区友朋聚散之感也以:连词,表目的,译为“来”“ 用来”十四、于【词语释义】【本义】语气舒缓的样子——语气舒展。【假借义】1.用作介词①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可译为“在”“从”“到”。【成语举例】无敌于天下——立于不败之地——不安于位——一年之际在于春【成语例释】安于一隅:隅,角落。安心在某一个角落。形容苟安一角,不求进取。【经典文言】①乃设九宾礼于庭。(在)《廉颇蔺相如列传》②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从)——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劝学》)④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到)《廉颇蔺相如列传》⑤繁启蕃长于春夏,蓄积收藏于秋冬。(《荀子·天论》)②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方向,可译为“向”。【经典文言】①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②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赤壁之战》)③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③引进动作行为的趋向或所从,可译为“从”“到”。【经典文言】青,取之于蓝……(《荀子·劝学》)积于今六十岁矣。(柳宗元《捕蛇者说》)④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对”“对于”“给”等。【成语例释】取信于民:取得人民的信任。迁怒于人:受甲的气向乙发泄或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经典文言】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司马迁《史记·鸿门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韩愈《师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⑤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可译为“比”【成语举例】急于星火——冰寒于水——重于泰山【成语例释】轻于鸿毛: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毫无价值。哀莫大于心死: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悲观绝望,麻木不仁。【经典文言】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苛政猛于虎也。(柳宗元《捕蛇者说》)⑥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放在动词之后,可译为“被”。【成语例释】见弃于人:见,被。弃,遗弃,抛弃。被别人抛弃。【经典文言】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君幸于赵王——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⑦引进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由于”。【经典文言】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晁错《论贵粟疏》)⑧“在……方面”“从……中”【经典文言】①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游褒禅山记》)⑨与,跟,同。【经典文言】①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②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③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赤壁之战》④室西连于中闺2.助词,用于句中,无实际意义。【经典文言】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桃夭》)【固定词组】【于是】1.相当于“于+此”,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例: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在这时)②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捕蛇者说》)③于是余有叹焉。(因此)(《游褒禅山记》)④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从此)2.连词,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例: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③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见……于】表示被动。例: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②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愚溪诗序》)【故事巧练】 “黄鸟于(1)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然于(2)吾等,则久别矣。自十年前偶见之,于(3)今已十载,未睹其姿。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于(4)昔,吾乡之美誉于(5)四方。世人皆欲老于(6)吾乡,此乃多人言于(7)我也,非吾杜撰耳。于(8)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于(9)是,不亦乐乎?解析:(1)助词,动词词头,不译。(2)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对于。(3)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相关的时间,到。(4)介词,引进比较的对象,表程度的比较,。(5)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表示被动,被。(6)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地点,在。(7)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向。(8)与“是”构成复音虚词“于是”,相当于“对此”。(9)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相关的处所,在。译文:“黄雀缓缓地飞,美丽的翅膀参差翩然”,多么美好啊。然而对于我们来说,是长久没有看到的了。自从十年前偶而见过一次,到如今已经十年,没有看到它们的身影。如今造林还草,生态渐渐恢复,黄鸟又可以见到了,它的鸣叫比以前美一倍。我们乡的美已经闻名于四方。世界上的人都想在我们这里养老,这是好多人对我说的,不是我杜撰的。在这时候我们畅饮几杯酒来抒发情怀,陶醉在这里,不是很好吗?【高考实例】(1)(2019·全国卷Ⅰ)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于:介词,在(2)(2019·全国卷Ⅰ)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于:介词,在(3)(2019·全国卷Ⅱ)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介词,在(4)(2019·全国卷Ⅱ)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于:介词,表示被动,译为“被”(5)(2019·全国卷Ⅱ)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于:介词,给(6)(2019·全国卷Ⅲ)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于:介词,在(7)(2019·北京高考)若曰天者,则吾既陈于前矣于:介词,在(8)(2019·天津高考)后世之学,盖盛于先王之时矣于:介词,表示比较,译为“比”(9)(2019·浙江高考)古之豪杰于辞者,往往志有所相合而不相下于:介词,在(10)(2019·江苏高考)公于书无所不读,而尤攻《文选》一书于:介词,对,对于(11)(2018·全国卷Ⅲ)纯礼一以静待之,辨其可具者,不取于民于:介词,自、从(12)(2018·全国卷Ⅲ)民图像于庐,而奉之如神,名曰“范公庵”于:介词,在(13)(2018·北京高考)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①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②府①于:介词,在②于:介词,自、从(14)(2017·全国卷Ⅰ)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于:介词,表示比较,译为“比”十五、与 【词语释义】【本义】动词,赐予别人一勺饭食——赐予、给予。【成语举例】多许少与——与人方便【成语例释】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要想夺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些什么。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忪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经典文言】①玉斗一双,欲与亚父。②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引申义】1.给予别人东西是为了和别人——结交、亲附【成语例释】虚与委蛇:虚,假;委蛇,随便应顺。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经典文言】与赢而不助五国也——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合纵缔交,相与为一2.与之亲近则容易赞成他的观点——赞成、赞许、援助【经典文言】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论语》)——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贾谊《过秦论》)——吾与点也——朝过夕改,君子与之。3、对付。①庞煖易与耳。【假借义】1、介词。(1)比,和……比较。【经典文言】①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2)给,替。【经典文言】①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3)介词。和,跟,同。【经典文言】①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②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③竖子不足与(之)谋——吾与汝毕力平险④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⑤也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⑥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1.连词,相当于“和”“同”“跟”。注意:此用法与介词用法要分清,义同而在句中所做成分不同,所以用法不同。【成语举例】不足与谋——与虎谋皮 【成语例释】事与愿违: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休戚与共: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经典文言】①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②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勾践灭吴》)③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3.句末语气词,表示反问、疑问或感叹,后作“欤”,此义项读音为yú。【经典文言】反问:子非三间大夫与?——无乃尔是过与?疑问: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子·齐物论》)——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然则废衅钟与(《齐桓晋文之事》)4.动词,可译为“参加、参与”,此义项读音为yù。【经典文言】蹇叔之子与师。(《左传·殽之战》)【固定词组】【孰与】【与……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比较,哪一个……”例:①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④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孰若】【与其……孰若】表示选择(舍前取后),译为:“哪如”“与其……哪如……”例:①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②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童区寄传》)【故事巧练】朝过夕改,君子与(1)之,吾亦赞同。然今人与(2)古人孰智,庙堂与(3)坊间之识,相去甚远。为国者,与(4)清廉之君子,离奸佞之小人,身体力行,事乃成。今恩足以及外夷,而功不至于彼百姓者,独何与(5)?吾等与(6)君建言,又恐君自与(7)吾复算耳。解析:(1)动词,赞许。(2)与“孰”组成文言固结构“与……孰……”,相当于“跟……比较,哪一个……”。(3)连词,表并列,和,跟,同。(4)动词,结交,亲附。(5)通“欤”,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呢。(6)介词,表施动者发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相当于“为”。(7)介词,和,跟,同。译文:(一个人如果)在早上犯了过错到晚上就能改正,(那么)君子就会赞许他,我也赞同。但是,现代人与古人谁更有智慧,(对此)朝廷与百姓的认识,相差很大。治理国家的人,亲近清正廉明的彬彬君子,远离奸邪而善于谄媚的小人,(凡事)以身作则亲身实践,事业才会成功。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惠及外邦,但却不能到达本国百姓那里,(这)唯独是为什么呢?我们给您提建议,又害怕您跟我们算账啊。【高考实例】(1)(2019·全国卷Ⅰ)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与:介词,译为“和、跟、同”(2)(2019·全国卷Ⅱ)公与语,数日不厌与:介词,译为“和、跟、同” (3)(2019·全国卷Ⅲ)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介词,译为“和、跟、同”(4)(2019·天津高考)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其学与①政之分与②!①与:连词,译为“和、跟、同”②与:句末语气助词,通“欤”,表示感叹或疑问语气(5)(2019·浙江高考)余与李攀龙于鳞燕中游也与:连词,译为“和、跟、同”(6)(2018·全国卷Ⅲ)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与:介词,和、跟、同(7)(2018·浙江高考)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与:介词,和、跟、同(8)(2018·江苏高考)邑中朱广文工诗,吴中翰精鉴赏,解、陈二生善画与棋与:连词,和、跟、同(9)(2017·浙江高考)如足下天与①之性,万万与②仆(自称)相远①与:动词,给予,授予②与:介词,和、跟、同(10)(2016·全国卷Ⅲ)(傅珪)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与:动词,读“yù”,参加,参与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