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提升训练十气候与气候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提升训练十气候与气候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

ID:943498

大小:1.07 MB

页数:7页

时间:2022-03-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气候与气候变化一、选择题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示意图,完成1~2题。1.下列地区中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显著的是(  )A.青藏高原B.南海诸岛C.华北平原D.横断山脉2.能够有效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举措是(  )A.计划生育B.提升城市化水平C.节约水源D.开发新能源解析:1.B 2.D 第1题,全球气候变暖,会使海平面上升,故四个选项中南海诸岛受到的影响最显著。第2题,开发新能源能够有效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有效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下图为欧洲东部第四纪冰川界线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下列冰期中,气温最低的时期是(  )A.冰期①B.冰期②C.冰期③D.冰期④-7- 4.与现在相比,第四纪冰期②时期(  )A.全球各地降水较多B.山地雪线海拔较高C.温带作物北界偏北D.陆地总面积较大解析:3.D 4.D 第3题,气温最低,应该是冰川面积最广,分布纬度最低的时期,所以D正确。第4题,与现在相比,第四纪时期全球处于寒冷期,山地雪线偏低,北半球温带植物北界偏南,降水整体偏少,海平面偏低,大陆和岛屿的面积会增大,所以D正确。(2018·天津高考)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材料,回答5~6题。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如图)及产生的影响。5.对如图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6.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解析:5.D 6.D 第5题,从图示信息看,2015年与1936年相比,冰川大量融化,说明气温升高,则年蒸发量变大,A错;河湖水量开始会增加,但随冰川融水量减少,水量会减少,B错;生态环境的改变,会导致生物种类减少,C错;山岳冰川属于地表淡水资源,2015年山岳冰川面积减小,融化后的淡水或流入湖泊随着蒸发变成咸水,或流入海洋变成咸水,淡水资源减少,D对。第6题,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不会因海平面上升发生改变,故不作为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的参考依据,其他选项都是与水面上升幅度或陆地直接相关的信息,是必须参考的数据,选D。7.(2021年1月新高考8省联考·广东卷)据报道,我国2019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8.1%,提前完成二氧化碳减排目标。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二氧化碳减排的是(  )①增加林草种植面积 ②增加风力发电装机容量③增加光伏发电投资 ④减少河流水力资源开发A.①②         B.②③-7- C.③④D.①④解析:选B 增加林草种植面积,能够增强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但是无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①错。增加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和光伏发电投资能够增加清洁能源的供应,减少对化石能源的需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故②③正确。减少对河流水力资源开发,不利于发展清洁水电,会增加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增加二氧化碳排放,④错。故B对。读奥运会举办城市资料图,完成8~9题。8.四城市气候分析,正确的是(  )A.乙地气候海洋性最强B.甲地年降水量最大C.丁地气候一年分干湿两季D.丙地气候类型南北半球都有分布9.四城市气候成因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丁地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B.甲地受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C.乙地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D.丙地终年受西风带的影响解析:8.D 9.C 第8题,根据气候柱状图分析气温和降水的特征可知,甲、乙、丙、丁四城市的气候类型依次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四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大的是丁地,甲地的海洋性最强;丙地气候类型南北半球都有分布;丁地全年高温多雨。故D项正确。第9题,甲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的影响;乙地是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丙地为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丁地为热带雨林气候,气候形成与纬度低、热量充足、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受暖流的影响等因素有关,故C项正确。-7- (2021年1月新高考8省联考·河北卷)我国北方内陆某市电视台9月27日(周日)发布未来一周天气预报:①全市天气以晴朗和晴间多云为主;②最高气温19~22℃,最低气温7~10℃;③气温持续降低,使我们真正享受到秋高气爽的天气;④周四夜间至周五早晨全市将出现大雾天气,预计周五上午大雾逐渐消散(注:雾是在近地面水汽充足、大气稳定的低温条件下,由空气中的水汽凝结而成)。据此完成10~11题。10.本次天气预报中预报价值最低的一句是(  )A.①B.②C.③D.④11.本次大雾形成于夜间的主要原因是(  )A.夜间相对湿度大于白天B.夜间风速大于白天C.夜间蒸发量大于白天D.夜间云量大于白天解析:10.C 11.A 第10题,分析四句天气预报:①句中我们可以得知未来一周的天气状况;②句可以得知未来一周的气温;④句可以得知未来一周中需要注意的特殊天气——雾天,并且可以得知雾天退去的大致时间。因此这三句天气预报都是具有较高价值的。但③句可以获得的可用信息不多,价值最低,故选C。第11题,由材料可知,雾形成于近地面水汽充足、大气稳定的低温环境。夜间气温较低,相对湿度大,利于成雾,A正确;夜间风速过大会造成雾的扩散,B错误;白天时太阳辐射较强,温度高,蒸发量往往大于夜间,C错误;由题干材料无法判断夜间是否云量多于白天,且雾的形成与云量关系不大,D错误。图1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1000mm,乙地年降水量约为500mm。图2示意四地气温年内变化。据此回答12~13题。12.造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C.地形D.洋流13.图2中与甲地气温年内变化相符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7- 解析:12.C 13.B 第12题,由图中比例尺可知甲、乙距海都较近;据图中纬线、海陆分布判定图示地区受东南信风和暖流影响,甲、乙距离不远而降水差异大,其原因最可能是受地形的影响。第13题,根据甲地位于南半球可知,气温曲线应向下凸;甲地处于亚热带,夏季均温不应只有15℃,故②曲线比较符合。某国棉花生产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下图示意该国棉花生产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读图,完成14~16题。14.该棉花产区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B.地中海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15.该棉花产区最可能位于(  )A.乌兹别克斯坦B.埃及C.巴西D.阿根廷16.该地区气候特征对棉花生产的有利影响是(  )A.全年高温,蒸发旺盛B.风调雨顺,不受旱涝灾害影响C.盛夏时光热充足,利于采摘D.棉花生长期高温多雨,利于棉花生长解析:14.C 15.C 16.D 第14题,读图可知,该国12月到次年1月为棉花播种期,1月到5月棉花生长发育,6月到8月为采摘期,由此可判断该国位于南半球;4月到9月属于南半球冬半年,该国棉花产区降水量小,10月到次年3月属于南半球夏半年,该国棉花产区降水丰富,由此可知,该国棉花产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可判断该棉花产区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故选C。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小;地中海气候虽然是冬雨型,但降水量远达不到图示水平;热带季风气候区不适合大量种植棉花。第15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国位于南半球,且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故选项C正确。第16题,由上面两题的分析可知,该棉花产区夏半年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棉花生长,故选D;由于该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在棉花的生长期内,若降水较少,蒸发旺盛将引发旱情,不利于棉花生长,排除A;该棉花产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易出现旱涝灾害,排除B;采摘期为6月到8月,属于南半球冬半年,排除C。-7- 二、非选择题17.(2021·东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伊塞克湖是天山北麓的一个终年不冻的内陆湖,湖泊周围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为200~300mm,但甲地区年降水量为800~1000mm。据专家考证,近20多年来,因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水持续增加,伊塞克湖水域面积增加了2.2km2,对周围小气候产生了显著影响,甲地降水量显著增加,其春季气温有所降低。下面分别为伊塞克湖区域略图和伊塞克湖沿岸地区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1)分析甲地降水丰富的原因。(2)分析甲地春季气温降低的原因。(3)专家担忧,若干年后伊塞克湖水域面积将变小,请说明其依据。解析:第(1)题,降水丰富的原因主要从地形、盛行风和湿度(水汽输送量)等角度考虑。读图,根据甲地的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位于西风带;甲地位于湖泊东侧,天山山脉西侧,西风经过湖面时增温增湿,后受地形抬升作用在甲地形成降水。第(2)题,读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可知,该地春季气温为0~10℃,气温偏低;3~5月,降水量持续增加,5月降水量达最大值,可推断春季气温低,是由于降水增加,阴雨天多,大气的削弱作用增强。根据区域图可知,甲地东部有海拔7000多米的山峰,可推断春季山地积雪融化吸热,加剧气温降低等。第(3)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湖泊面积变小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来分析:气候变暖→高山冰川萎缩→冰雪融水慢慢减少→湖水补给减少,气温升高→蒸发加剧等;人口增加→工农业发展→引水量增加→入湖水量减少。答案:(1)该地主导风为西风;西风经过伊塞克湖增温增湿;在湖泊东岸遇到天山阻挡,受地形抬升作用形成降水。(2)降水增加,阴雨天气多,大气削弱作用增强;春季积雪融化增加,吸热降温。(3)冰川退缩,冰雪融水减少;气温进一步升高,蒸发增强;人口增加,工农业发展,引水量持续增加,入湖水量减少。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7- ),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2)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解析:第(1)题,气温高低的原因分析要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方面分析,分析图a可知攀枝花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冬季盛行偏北风,分析图b可得出攀枝花的地形特点,结合盛行风和地形特点可得出结论。第(2)题,天气特征包括阴晴雨雪、气温气压、风等特征,结合攀枝花地理环境特点可得出结论。第(3)题,从题干可得知,攀枝花的产业结构,再结合攀枝花的地形特点,可得出结论。答案:(1)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2)多晴天,少云雨,风力弱,气温较高。(3)论据:钢铁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城市交通等排放大量废气,地形相对封闭,盛行下沉气流,空气稳定,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7-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