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养限时练34时间:40分钟 分值:47分
【解析】选D。A项,“筋”应读“jīn”。B项,幅——副。C项,消——销;“囤”应读“tún”。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目前,短视频平台一哄而上,良莠不齐,但大浪淘沙,它们都要经历用户重新选择和市场再次洗牌的一个过程。[甲]一切的喧嚣都是暂时的。或许有些人会因为审美疲劳,而对短视频自动屏蔽敬而远之,又或许在不断寻求新的刺激中,用新产品取代它。然而,种种喧嚣的背后,商业模式中的“瘾头”会一直变幻着花样存在。﹒﹒﹒﹒﹒﹒
人们与短视频的抗争,归根结底是在与自己内心的“瘾头”做斗争,唯有压制住这种无聊、猎奇的“瘾头”,才能不为“糖衣炮弹”所“侵袭”。为了不被电子产品彻底“绑架”,人们只有加强自律。[乙]柏拉图说过,“自律是一种秩序,是一种对于快乐与欲望的控制”(《理想国》)。[丙]要想真正消解对短视频的“瘾头”,人们就要克服内在的惰性和欲望,不断地约束自己,和外界的干扰、诱惑保持距离。﹒﹒﹒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浪淘沙B.变幻C.为D.消解
【解析】选B。A项,大浪淘沙:大浪冲洗沙石。比喻激烈斗争或竞争对人或事物进行考验和筛选。根据文中“它们都要经历用户重新选择和市场再次洗牌的一个过程”可知使用正确。B项,变幻:不规则地改变。如风云变幻。根据语境“商业模式中的‘瘾头’”,此处应为“变换”。变换: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如变换位置、变换手法。C项,“为……所”表被动,根据语境“‘糖衣炮弹’所‘侵袭’”,可知使用正确。D项,消解,消释;消除。根据语境,是要消除短视频的“瘾头”,使用正确。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B.乙C.丙
【解析】选A。甲处,根据“或许”“又或许”可知二者是大并列关系,“敬而远之”之后的逗号改为分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中国女排展现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和永不言败的精神风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的重要标识。B.进博会的成果说明自去年以来中国致力于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举措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机制做实、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的工作为主。C.我们要充分利用2019年的PISA数据,对当前基础教育中影响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可行性方案。D.卓尔不凡的人不是不焦虑,而是更懂得取舍和协调,把能量没有消耗在与自己的“较劲”中,所以就可以去做更多、更自由也更明智的选择。
【解析】选C。A项,“中国女排”与“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宾搭配不当。B项,句式杂糅,删掉“的工作为主”。D项,语序不当,“没有”放在“把能量”前。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材料一:知识付费目前主要指知识的接收者为所阅览的知识付出资金的现象,即知识拥有者将知识进行筛选和系统整理之后,通过平台向受众传播,而知识接收者则通过支付资金获得知识。作为适应文化市场需要而出现的文化现象,知识付费更符合移动生产和消费的模式,是媒介技术的发展、用户的知识焦虑、资本对新领域的寻找等“多方合力”的结果。知识付费在当前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中营造了全民学习的氛围,一个知识共同体正在形成。知识传授可转化
为市场行为并按市场逻辑进行交易,很显然,这种功利色彩的运作有悖于传统知识生产、传播、接受的逻辑。就碎片化的知识传授、分享模式来说,也很难与传统模式相媲美。从本质上说,知识付费就是消费社会中资本操弄的一种商业现象。它成功吸引了传统出版机构、新媒体、各大网络平台纷纷涌入这片红海,激烈厮杀。知识需求市场的形成,早已远离了传统知识分享的公益。(摘编自陈龙《作为文化奇观的知识付费》)
材料二:对知识付费,人们始终有一困惑,即知识付费平台提供的知识,通过其他免费方式也可获取。那么,为什么获取同样的知识还需付费?事实上,知识付费带来了一种更加便捷的知识获取新方式。所有冠以“知识付费”名义的平台,背后都有公司在运作。不同于承担免费提供知识功能的国民教育机构和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这些平台是典型的商业机构,它们按市场原则,既为各类知识发现需求者,也为需求者找到其所需要的知识,并且知识需求者愿为此付费。平台在向需求者收取服务费用时也与知识提供者分享收益。所以,知识付费实际
上是数字技术、移动互联通信技术及其他信息技术在知识领域的应用。凭借这些技术,知识付费平台有着其他机构和体系不具备的独特优势,能以个性化方式为需求者提供知识。此外,资本参与了知识付费平台构建和运营的整个过程。(摘编自荣跃明《知识付费的运行机制及其争议》)
材料三:知识付费可以说是《著作权法》的基本理念。以法定形式呈现的知识如果具备了独创性,就可产生《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其创作者作为著作权人可享有复制权、发行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等一系列专有权利,他人在利用作品时要向他寻求许可并支付许可费。曾有人担心,这会影响人们对知识的获取。但回顾历史,《著作权法》的出现,让创作者不再需要其他途径的供养,而是通过发放作品使用许可在经济上获得独立,进而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知识传播。而且《著作权法》并不保护思想与事实,只保护对思想与事实具有独创性的表达;所规定的各项专有权利针对的是对作品的复制、发行和传播行为,并不限制对作品的阅读、观看;对作品的保护也设定了期限,保护期为作者有生之年加50年,超过期限后,专有权利失效。
目前,知识传播的模式和《著作权法》的实施,都远没达到妨碍公众获取知识的程度。当然,技术和商业模式都在不断发展,知识的数字化传播正在兴起。如果纸质书被电子书完全替代,则知识付费带来的挑战会比今天大得多。这是因为知识被数字化之后,传播者尤其是资本方就可进行加密,相当于在存储知识的房间加了一把锁。(摘编自王迁《付费会影响知识传播吗?》
5.下列对材料中“知识付费”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知识付费是当前文化市场需求的产物,具体来说,是指互联网平台将知识进行筛选和整理后,有偿分享给寻求知识满足的消费个体的文化现象。B.知识付费本质上是资本推动下的一种商业现象,通过传统出版机构、新媒体、网络平台等渠道把知识变成可以进行市场交易的产品,以实现商业价值。C.知识付费得益于数字技术、移动互联通信技术等发展,它们实现了信息与用户需求的智能匹配,并因此直接吸引了资本参与知识付费平台的构建运营。D.知识付费体现了《著作权法》的基本理念,强调专有权利的归属,任何人在复制、发行作品和网络传播信息时,都必须获得许可并支付费用。
【解析】选B。A项,张冠李戴。原文是“即知识拥有者将知识进行筛选和系统整理之后,通过平台向受众传播,而知识接收者则通过支付资金获得知识”,可见“将知识进行筛选和整理”的是知识拥有者,而非互联网平台。C项,强加因果。原文是“知识付费实际上是数字技术、移动互联通信技术及其他信息技术在知识领域的应用。凭借这些技术,知识付费平台有着其他机构和体系不具备的独特优势,能以个性化方式为需求者提供知识。此外,资本参与了知识付费平台构建和运营的整个过程”,可见前后并无因果关系。D项,曲解文意。“任何人”说法有误,文中是指他人在利用作品时要向创作者寻求许可并支付许可费,并不包含创作者自己对作品的利用。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生产和传播,是一种非功利性的行为,民众可通过国民教育机构和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等渠道免费获取知识,传授的知识相对完整。B.知识付费平台是典型的商业机构,本身并非知识生产者,其所提供的实际上是一种连接服务,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它的市场属性,即对收益的追求。C.《著作权法》在保证创作者能从他人对作品的特定利用中获得报酬的同时,也通过规则设计为公众获取知识消除障碍,尽量减少对知识传播的影响。D.资本与技术的结合建构了知识传播新模式,但也可能带来不利结果。因为随着技术发展,电子书可能完全替代纸质书,从而使知识付费成为唯一选择。
【解析】选D。D项,表述绝对化。“唯一选择”有误,原文“传播者尤其是资本方就可进行加密”,只是意味着有加密的可能,而非必然加密,那么知识的获得就未必一定要付费。
7.(多练一点)根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付费现象在社会知识生产和知识传播方面的积极意义。(4分)(1)知识生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知识传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知识生产:①让创作者经济独立,思想解放;②促进对思想与事实的独创性表达。(2)知识传播:①给大众带来更为方便的知识获取方式;②满足大众的个性化知识需求;③营造全民学习的氛围(形成知识共同体),拓宽知识传播面。
【解析】选C。C项,句意为:掌管县里的教育。司:掌管、主持。
【解析】选B。A项,①连词,表目的或结果,译为“来”“用来”;②连词,表修饰,连接状语和谓语中心语,相当于“而”,译为“地”。B项,①②均为兼词,相当于“于之”。C项,①结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②语气助词,表停顿,用于前分句末,引出后分句的原因。D项,①连词,和、跟、同;②介词,和、跟、同。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两段议论天下人才的考察与选拔问题,由古及今,正反对比,态度鲜明,为后两段抒发对张先生遭遇的不平之鸣设置了社会背景,并从事理上作了有力的铺垫。B.作者批判社会太平日久,无论士人贤能与否“率以资叙”的用人现状。这里“资叙”是指按资历、年辈排定选拔的次序,后文的“黜陟”则指官职的降免和升迁。
C.张先生祖籍夹江县,他在吴中期间关爱士人,明察世事,备受尊敬。而作者对张先生调任同州“学官”一事叹惋忧伤,主要因为同州风土人情、师徒情深难舍。D.末段简洁地交代了张先生丧子又丧婿等不幸遭遇,以及赴远地任卑职而依然能泰然处之、不愠不怒的处世态度,丰富了张先生的人物形象,让人不禁由衷感佩。
【解析】选C。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主要因为同州风土人情、师徒情深难舍”错误。由原文“又以为先生之贤,……而伤公论之未明也”可知,作者不只是对同州风土问题,更是对张先生虽贤能而未能破格升迁,长期沉抑下僚的叹惋,诚然,“破格”之念也只能是作者的幻想而已。
11.(多练一点)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3分)不幸偃蹇于卑服竭力以行其所志而蒙其恩者交口赞颂上之人犹掩耳弗闻而独以其意制轻重于其间公论在于下而上弗知有识之士所以掩郁丧气而长叹也
【解析】其中,“偃蹇于卑服”是状语后置句,一般后面要断开,且加上省略掉的主语“仁人志士”,这句话主谓宾都全,后面断开;“而”字通常用于句首,前面断开;“蒙其恩者交口赞颂”,意思是“那些蒙受他们恩惠的人对他们交口称赞”,句子意思完整,后面断开;“而”字通常用于句首,前面断开;“独以其意制轻重于其间”,意思是“只是根据自己的心意决定在他们中间谁应该被看轻谁应该被看重”,句子意思完整,后面断开;“而”字通常用于句首,前面断开;“上弗知”主谓宾都全,后面断开。
答案:不幸偃蹇于卑服/竭力以行其所志/而蒙其恩者交口赞颂/上之人犹掩耳弗闻/而独以其意制轻重于其间/公论在于下/而上弗知/有识之士所以掩郁丧气而长叹也
12.(多练一点)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1)昔者天下初定,士之一材一艺,咸思所以奋起树立,以自见于世。(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宽和乐易,不设防畛,而介然之操,不为势利之所沮屈。(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初:刚刚,才。②所以:用来……的,用……来。③树立:建树,建功立业,有所作为。④自见:宾语前置,见(通“现”),自见,使自己显现。(2)①防畛:界限,隔阂。②介然之操:正直的节操,或坚定不移的节操。③为……所……:被动句式。④沮屈:因受阻止而屈从,因受挫而收敛,因受抑制而改变。
答案:(1)以前,天下刚刚平定,士人只要有一项才能或者一项技艺(或译:有一项才能或者一项技艺的士人),都想用这些来振奋而起有所建树,来让自己在世上有所显露。(2)宽厚谦和安乐平易,与人交往不设置界限,而且有耿直的操守,不被权势利益挫伤而改变。
附【译文】以前,天下刚刚平定,士人只要有一项才能或者一项技艺,都想用这些来振奋而起有所建树,来让自己在世上有所显露。而且皇上用来审查鉴别而升降官职、激浊扬清而劝勉鼓励的方法没有不用的。天下的小官吏,他们的名声也曾传到天子的朝堂。早上实施善政,晚上朝廷就能知道,因而表彰提拔的命令就施加到他身上;晚上实施恶政,次日早上朝廷就知道了,因而责罚贬黜(诛杀削职)的命令就施加在他身上了。所以怀着不成材的小人之心(居心叵测)的官吏,就会畏惧,因而他的图谋就不会实现。有职位低微的官员,都因为爱惜自身而不
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违法乱纪被诛杀)。因此这能够鼓舞并改变一代人才,因而贤能的人常常从下级官吏崛起,卓越出众而成为天下百姓的期待(把为百姓谋福祉寄托在他们身上)。松懈庸碌没有才能的人,一辈子沦落而不敢有职分之外的想法。
天下太平已经很长时间了,士人无论贤能或不才,大都按照资历、年辈排定选拔升迁的次序。他们交相驰骋纵横追求,占据天下的重要职位,来施行自己放纵骄横的心意。穷乡陋巷的百姓,忧愁困苦呼吁投告;然而(有些士人)却攀附依仗(权贵豪强),用机巧的文字进行掩饰,时常得到忠贞勤勉的褒扬。至于仁人志士,不幸地在低微的官位上困顿潦倒,竭尽全力践行自己所追求的,而那些蒙受他们恩惠的人对他们交口称赞,那些身居上位的官员还掩住耳朵假装没有听到,反而只是根据自己的心意决定在他们中间谁应该被看轻谁应该被看重。公道的评论在下层百姓之中,然而身居上位的官员却不知道,这就是有见识的人被埋没沮丧而长叹的原因啊!
我的老师夹江张先生,掌管县里的教育,宽厚谦和安乐平易,与人交往不设置界限,而且有耿直的操守,不被权势利益挫伤而改变。能全面了解士人急难之事,时常用从容得体的几句话,深刻分析其中的隐情。而且先生爱惜士人,和士人敬爱先生,不异于家人或父子。县里的人从缙绅(官员),下至市井的儿童,都知道他的贤德。近来,任命他到同州(虽离长安不甚远,实则僻壤)任职,没有人不为他感慨叹息的,为此而访遍那些客居长安做官的士大夫,了解到同州的风土人情比不上我们吴中,因而把它作为令人担忧的事情。(我)又认为先生贤能,应该获得显耀的提拔,让他在规则条例之外得到重用,却考虑到(或译为“看见”)
他又因为平常的调任而奔走,这就更加让人抱有无尽的遗憾,而且为公正的评论得不到彰显而悲伤的原因啊。天下的官员,上自公卿,下到州县的小吏,他们的等级不知道有多少。然而屡次升迁却只到学官,这难道是有意了解他是否胜任从而决定他的官职升降吗?既然这样那么又怎么能知道我们县里的像这样的人情呢?
我作为生员(秀才),在学官侍奉先生四年了。看到先生两次遭遇了儿子、女婿的死亡,女儿、儿媳妇的孀居守寡,(先生)年老却既要抚养年幼的孙子、外孙,又要到万里之外去客居任职。先生的官职,又是世人所说的穷苦寂寞又无所依靠的,然而先生却能从容地对待,不曾有恼怒的神色。那么在毫厘之间斤斤计较的,就不符合先生的性情。只是我和县里人的(对先生的)感情,像这样不能控制啊!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6分)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淇水汤汤,渐车帷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2)友直,____________,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____________,损矣。(《论语》)(3)遥襟俯畅,逸兴遄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白居易《琵琶行并序》)(5)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溥《五人墓碑记》)
答案:(1)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2)友谅 友便佞(3)爽籁发而清风生 纤歌凝而白云遏(4)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5)亦以明死生之大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