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全二轮复习高频考点15 外力作用与地貌
加入VIP免费下载

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全二轮复习高频考点15 外力作用与地貌

ID:944413

大小:1.12 MB

页数:14页

时间:2022-03-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频考点十五外力作用与地貌1.外力作用的影响因素与分析(1)气候因素:主要从气温与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①干旱、半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②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2)地质地貌因素:主要分析基岩和地形地势两个方面的影响。①石灰岩地区:由于岩石微溶于水,故外力作用往往表现为流水侵蚀、溶蚀作用。②地势较高的地区:往往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③地势较低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④地势差异较大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3)生物因素:主要分析植被覆盖率高低的影响。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往往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生物风化作用显著。2.典型地貌的判读(1)堆积地貌类型的判断方法①地貌类型判断法根据材料显示的地貌类型进行分类,常见的类型如下。a.风力堆积地貌:沙漠、沙丘、黄土等。b.流水堆积地貌:洪积—冲积扇、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河中或河口沙岛、河流入海口处的沙坝等。②根据地区不同进行判断a.在干旱地区:一般以风力堆积地貌为主。b.在湿润地区:一般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③根据沉积岩层的特征判断岩层中含有水生生物化石的为水湿环境的堆积。(2)风积地貌与风向的关系①根据沙丘判断风向。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如下图:②根据堆积物的大小判断风向。堆积颗粒由大到小的方向即风向,如下图: (2020·北京市海淀区4月模拟)排石位于辽宁大连瓦房店骆驼山海滨森林公园东部岬角处,有一排礁石伸向海中,故名排石。下图为该景区著名景点图。读图,完成1~2题。1.据图判断,图示岩石类型(  )A.不具备层理构造B.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C.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固结成岩D.可能含有古生物化石2.该地貌景观(  )A.由风化和风力侵蚀形成B.由风化和海水侵蚀形成C.反映温带自然景观特征D.在冬季观赏时效果最佳【答案】1.D 2.B 【分析】1.据图可知,该地岩石有层理构造,故A错误。层理构造是沉积岩的特征,可知图中岩石为沉积岩,而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是岩浆岩,故B错误。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岩石容易发生变质作用,从而形成变质岩,与图中的沉积岩不符,故C错误。沉积岩中可能含有古生物化石,故D正确。2.该地貌景观位于海边,所以其形成与风化和海浪侵蚀作用有关,故A错误,B正确。该地貌景观,没有反映温带自然景观特征,故C错误。该地貌景观不会随着季节发生变化,所以四季皆可观赏,故D错误。【拓展提升】河流阶地曾经为河滩或河底平坦的堆积体。某河流发育了15级阶地,其中大多数阶地覆盖了深厚的黄土层。下图示意该段河谷横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河流沿岸阶地级数众多,反映出当地()A.河床上升明显B.地壳抬升次数多C.断层活动频繁D.风力堆积作用强2.阶地T15未发现黄土层覆盖,可能是由于()A.阶地形成时间较短B.风力难以到达C.外力剥蚀作用显著D.地势起伏较大【答案】1.B2.C【分析】1.河流阶地曾经为河滩或河底平坦的堆积体,后期经地壳抬升,超过洪水水位线,河流下切加深,原堆积体形成阶地。因此该河流沿岸阶地级数众多反映该地出地壳抬升次数较多,B正确。与原河床相比,现在的河床出现了明显的下降,A错误。图中只显示了一个断层,表明当地断层活动不频繁,C错误。河流阶地属于河流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与风力堆积作用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2.阶地T15距离河流最远,表明形成时间最长,A错误。黄土是风力长距离搬运的物质沉降形成的,小尺度的高差不影响风力到达,且由图可知,T15的南侧仍然有风积黄土,表明黄土可以到达,B错误。由图可知,T15位置最高,黄土可能被外力作用剥蚀、搬运殆尽,C正确。图中显示T15地势起伏不大,较平坦,D错误。故选C。峡山水库又称峡山湖,是山东省第一大水库。受古气候(以风力作用为主)和水位变化的影响,峡山湖湖岸发育了风成砂体、滩坝砂体(湖流沉积)两套沉积体系。下图示意峡山湖东岸某剖面分层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处湖岸()①先形成风成砂体②先形成滩坝砂体③春季滩坝砂体出露面积较小④湖水水位下降时,岸线逐渐向西侧推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推测该湖岸沉积物颗粒直径均匀程度较高的沉积层及其主要形成因素是()A.滩坝砂体、搬运距离B.滩坝砂体、沉积速度C.风成砂体、搬运距离D.风成砂体、沉积速度【答案】3.B4.C【分析】3.读图可知,根据所学知识,岩层层序“后来者居上”的规律,风成砂体在下部,滩坝砂体在上部,所以先形成风成砂体,后形成滩坝砂体,①正确,②错误;山东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少,春季湖泊水位低,滩坝砂体出露面积较大。③错误;该处是湖泊东岸,地势东高西低,湖泊水位下降时,岸线逐渐向西侧推移。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故选B。4.该地位于山东省境内,降水季节变化大,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大,滩坝砂体受湖水的搬运作用季节变化大,因此沉积物颗粒直径有差别,不均匀。风成砂体受风力沉积作用影响而形成,湖泊东岸主要受冬季风搬运影响,由于山东省距离冬季风源地远,风力搬运距离远,到该处沉积的多是细小颗粒,颗粒直径均匀程度高。因此C正确。故选C。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塞浦路斯格雷科国家公园,拥有壮观的石灰岩海岸地貌,崖壁陡峭,且发育有天然拱桥。下图为格雷科国家公园石灰岩海岸典型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格雷科国家公园海岸地貌的形成依次经历了()A.浅海沉积—流水侵蚀—地壳下沉—海水侵蚀B.浅海沉积—地壳抬升—海水侵蚀—重力崩塌C.流水侵蚀—地壳抬升—重力崩塌—海水侵蚀D.流水侵蚀—重力崩塌—海水侵蚀—地壳抬升6.图示崖壁上部未来可能()A.坡度平缓,向海延伸B.坡度平缓,间歇性后退C.坡度陡峭,向海延伸D.坡度陡峭,间歇性后退【答案】5.B6.D【分析】5.读材料“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塞浦路斯格雷科国家公园,拥有壮观的石灰岩海岸地貌,崖壁陡峭,且发育有天然拱桥”可知,石灰岩为浅海沉积岩,然后经过地壳抬升,海底石灰岩被抬升成陆地,再经过海水侵蚀,形成天然拱桥,桥顶经过重力崩塌,变成陡峭的崖壁。因此B正确。故选B。6.由图示可知,崖壁下部在海浪的侵蚀下,形成天然拱桥,拱桥顶部在重力作用下崩塌形成陡峭的崖壁,因此图示崖壁上部未来可能坡度陡峭,间歇性后退。因此D正确。故选D。奥里诺科河发源于主亚那高原,下游流经奥里诺科平原,每年汛期,下游会有干流倒灌支流的现象。干流下游在涨水和退水期间,均会出现含沙量的峰值。图a为奥里诺科河流域示意图,图b为奥里诺科平原上的甲城气候资料。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奥里诺科河下游出现干流向支流倒灌的主要原因是()A.干流淤积严重,水位抬高B.支流侵蚀严重,河床降低C.干流来水量大,地势平缓D.支流引水量大,海水倒灌8.奥里诺科河干流下游在退水期间形成的含沙量峰值,泥沙多直接来源于()A.干流河口B.干流上游C.支流上游D.支流河口【答案】7.C8.D【分析】7.由图中经纬网和地形区可知该地位于南美洲东北部,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量较大。汛期时奧里诺科河水量较大,再加上中上游支流众多,干流来水量大,中上游大多在山地或高原流速快,而下游在平原区,流速较缓,不利于汛期及时排洪,多种综合因素导致干流水位上涨,可能导致干流的水向支流倒灌现象,C项正确。奥里诺科河汛期时干流水量大,以冲刷作用为主,不会出现干流淤积严重,A项错误。下游地区为平原,地形较平缓,出现支流侵蚀严重、河床降低现象的几率较低,B项错误。奥里诺科河汛期时干流水量大,海洋倒灌几乎不可能,而且支流大多源于山地、高原,汛期时引水量小,D项错误。 8.奥里诺科河退水期应位于汛期之后,汛期时受干流水位上涨等因素影响,支流水无法流入干流,支流上游来水受干流水倒灌顶托作用的影响,流速较缓,在河口附近水位升高,泥沙在支流河道的河口处附近先沉积下来,当干流进入退水期后,支流水会携带泥沙进入干流,致使干流在退水期进入含沙量峰值期,因此此时泥沙多直接来源于支流河口,D项正确。泥沙间接来自支流上游,C项错误。干流河口在退水期后可能会受到海水倒灌的影响,原干流河口处堆积的泥沙受到侵蚀影响而随倒灌海水进入支流,但从图中看出流域内降水少的月份集中在冬半年,此时流域应受东北信风影响较大,而河口向东流入大西洋,受地形及河口三角洲等影响,此时海水直接倒灌入干流的量较少,应该只能在河口附近,A项错误。干流下游水处于退水期,即上游来水量少,侵蚀搬运作用弱,因此来自于干流上游的泥沙量少,B项错误。尼亚加拉河自伊利湖流注五大湖中最下游的安大略湖,全长约56千米,以水量大、水质清、水流快著称,是世界上含沙量最低的河流之一。流程约经一半有一处宽大的陡崖即为尼亚加拉瀑布所在地。观测发现,该瀑布位置不断移动。下图示意不同年份该瀑布边界线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PQ两点水面海拔()A.汛期时P>QB.枯水期时P>QC.全年Q>PD.全年P>Q10.造成尼亚加拉瀑布不断移动的最主要地质作用是()A.冰川侵蚀B.流水侵蚀C.冰川沉积D.流水沉积11.尼亚加拉河河水含沙量极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河流流速B.河流径流量C.湖泊影响D.冰川作用【答案】9.C10.B11.C【分析】9.瀑布的位置变化反映了溯源侵蚀。根据边界线的年份,可知Q在源头方向,为陡崖顶部,海拔高,故选C,ABD错。10.瀑布的位置变化为河流溯源侵蚀,是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故选B,排除ACD。11.尼亚加拉河河水含沙量极低的主要因素与上游大湖泥沙沉积有关,故选C。河流流速与河流径流量均与含沙量正相关,尼亚加拉河水量大、水流快,排除AB,冰川作用在五大湖形成初期作用较大,目前该区域无冰川分布,排除D。故选C。 鹅颈州立公园位于美国西部犹他州,是一个观赏圣胡安河深切曲流的最佳去处。大约在百万年前,上翘的地面迫使河流深切三百多米,圣胡安河流经此处连续转了三个180°的大弯,巨岩犹如鹅颈将河水阻拦变道,使其呈“之”字形走势蜿蜒流淌,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疯狂大回转弯,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到此一游。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形成图示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怍用是()A.风力侵蚀B.流水侧蚀C.流水下蚀D.流水堆积13.形成曲流两岸岩石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堆积固结作用B.岩浆活动C.变质作用D.地壳抬升【答案】12.C13.A【分析】12.根据材料可知,该地貌是流水作用形成,A项错误;流水的侧蚀作用在地貌上的表现是使河道变宽,B项错误;读图可知,图示地貌景观为狭长幽深的河曲,是在地壳抬升过程中,河流下切侵蚀形成的,C项正确;该地貌是受流水侵蚀而不是流水堆积,D项错误。故选C。13.读图可知,曲流两岸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属于沉积岩,主要经外力沉积、固结成岩形成,A项正确;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B项错误;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C项错误;地壳抬升不能直接形成岩石,D错误。故选A。湖(海)水面上升,河流所携沉积物在河湖(海)交汇地带沉积下来,并逐渐往陆地方向退缩,若沉积速度慢于水面上升速度,则在原三角洲平原之上形成新的水下三角洲,地质学称之为“水进型三角洲”。下图为“我国内陆某湖泊水进型三角洲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当图示水进型三角洲面积显著增大时,当地季节最可能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5.流域自然环境的变化,会导致沉积界线的变化。最可能导致短期内图示沉积界线由①~⑤变化的是河流上中游()A.地势起伏明显增加B.气温明显升高C.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D.土壤肥力明显降低【答案】14.B15.C【分析】14.由材料可知,该湖泊为我国的内陆湖,主要靠冰川融水补给,夏季温度最高,融化量最大,水量最大,因此三角洲沉积的面积最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15.河流的地势一般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大的变化,A错误;河流上中游气温的变化不会明显,B错误,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会使泥沙进入河流减少,导致沉积的面积减少,C正确;土壤肥力的变化对沉积的变化影响小,D错误,故选C。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杰古沙龙湖是冰岛南部的一个冰河湖,于1934年开始出现,从1975年的7.9平方公里扩大到今日的18平方公里,湖深200米,为冰岛第二深湖。其南部有一个狭窄的通道与大西洋相连。湖面上常年漂浮着众多巨大的冰块。在湖泊入海口附近的大西洋沿岸黑色的沙滩上,散落着无数晶莹璀璨的碎冰块,形成独特的"钻石冰沙滩"(如下图所示)。冰原、火山、冰舌、崎岖的高地和熔岩景观,让到此的游客觉得仿佛来到了外星世界。 (1)杰古沙龙湖因冰川侵蚀作用而形成,简述判断的依据。(2)简述碎冰块出现在大西洋沿岸沙滩的地理过程。(3)预测今后一段时期杰古沙龙湖面积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湖泊位于冰川的边缘;湖泊较深,因受冰川侵蚀形成较深的洼(凹)地(2)随着冰川融水的不断补给,加上蒸发弱,入海通道狭窄,湖面水位比大西洋水位高,导致湖水从入海通道不断流出;湖中大量的碎冰块顺着湖水流入大西洋沿岸,大西洋的风浪又将碎冰块推到沿海的沙滩上;地处高纬,气温低碎冰难融化,易于在沙滩保留。(3)变化趋势:湖面面积变大。原因: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水增多,加上湖泊入海通路狭窄,排水不畅,水量增多;湖面水位上升,湖面面积增大【分析】本题以杰古沙龙湖为背景,考查湖海、冰川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冰川湖的水文特征,要求学生调用湖泊成因、影响湖泊水文特征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和解读能力,调用知识进行分析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体现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1)冰蚀湖是冰川侵蚀而形成的较深洼地,后积水成湖。湖中有巨大碎冰块,附近有冰川,且湖水较深,都能说明此处地貌深受冰川(侵蚀)的作用。根据材料和图示信息分析,湖泊位于冰川的边缘地带,位于冰川与大西洋之间,且湖泊的深度为200米,其成因为冰川侵蚀形成较深的洼地后,冰川融化积水形成的。 (2)结合材料可知,湖中常年漂浮着众多巨大的冰块,而湖泊南部有一个狭窄的通道与大西洋相连,说明湖水与海水相通,同时无数的碎冰块位于湖泊入海口附近的沙滩上,说明沙滩上的碎冰块来源于湖中的冰块(与湖中冰块相同)。与此同时,此处海水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海水中没有海冰。因冰块位于沙滩上,应是被大西洋的风浪推到沙滩上的。只需要将湖泊中冰块迁移至大西洋沿岸这个过程说清楚即可。具体而言,是由于冰川融水增多,湖泊的水位不断增加,加上湖泊与大西洋之间的入海通道狭窄,不利于水的排泄,因此导致湖泊水位高于大西洋的水位,湖泊的碎冰块顺着湖水被带到大西洋沿岸,在海浪的作用下,又将碎冰块推到沿海的沙滩上;加上此处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碎冰块保存完整。(3)湖泊面积的变化主要与湖泊的补给与排水、蒸发有关,结合材料分析,冰川融水是湖水主要的补给来源,此湖形成历史较短,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水增多,湖水不断增多,同时入海通道狭窄,排水不畅,从而导致湖水水位不断上升,湖面增大。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雁荡山属于中低山丘陵区,平均海拔为500~600米。雁湖位于北雁荡山,是一处山顶湖盆,面积较小,无河流汇入,其水体主要来源于径流作用和降水汇聚,属于封闭湖泊且水位波动较大。科考人员在雁湖中心附近对湖泊沉积物取样研究,发现其沉积物来源单一,沉积物颗粒粗细与水位高低密切相关,从而指示沉积环境的干湿状况。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反映湖区及周围流域生物量的高低,进而反映降水量的多少。图1示意雁荡山的位置及降水量的分布。图2示意1400年代以来雁荡山雁湖沉积物变化特征(中值粒径:粒子群中把颗粒质量平分一半时的颗粒的直径,常用来表示颗粒的平均粒度)。(1)分析雁荡山一带年降水总量丰富的原因。(2)分别描述阶段Ⅰ和阶段Ⅱ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含量和中值粒径的特征变化,并分别推测阶段Ⅰ和阶段Ⅱ气候、湖泊水位的变化特征。(3)分析古气候的干湿状况是如何影响雁湖中采样点沉积物颗粒的粗细。【答案】(1)雁荡山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受夏季风影响时间长,雨季长;雁荡山呈东北—西南走向,夏季的东南季风经过海洋且受到山体的抬升,多地形雨;夏秋季多台风,增加降水。(2)第Ⅰ阶段(1400—1600AD期间),沉积物有机碳含量波动增加,沉积物颗粒变细。反映降水量增加,气候湿润,湖泊水位上升; 第Ⅱ阶段(1600—1650AD期间),沉积物有机碳含量降低,沉积物颗粒变粗。反映降水量减少,气候转向干旱,湖泊水位下降。(3)湖泊中的沉积物来源单一,主要来源于流水搬运、沉积;在气候干旱期,湖泊水位低,采样点距离湖岸较近,湖水顶托作用弱,流水带来的粗颗粒物质易于到达湖泊中心;在气候湿润期,湖泊水位高,采样点距离湖岸较远,湖水顶托作用强,粗颗粒物质先沉积,流水带来的细颗粒物质易于到达湖泊中心。【分析】本题以雁荡山为背景,考查了当地的降水特点、沉积物变化特征及原因,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1)由图经纬度可知,雁荡山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由于受夏季风影响时间长,降水时间长,雨量大;读图可知,雁荡山呈东北—西南走向,夏季,东南季风携带大量水汽受到雁荡山的抬升,形成地形雨;夏秋季节,该地受台风影响大,增加降水。(2)读图可知,第Ⅰ阶段(1400—1600AD期间),沉积物有机碳含量波动增加;中值粒径值变小,说明沉积物颗粒变细。结合材料信息推测:沉积物有机碳含量波动增加,说明当时生物量大,原因是当时由于降水量增加,气候湿润,湖泊水位上升;第Ⅱ阶段(1600—1650AD期间),沉积物有机碳含量降低,中值粒径值变大,说明沉积物颗粒变粗。结合材料信息推测:当时降水量减少,气候变得较为干旱,入湖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3)由材料“科考人员在雁湖中心附近对湖泊沉积物取样研究,发现其沉积物来源单一”可知,湖泊中的沉积物来源单一。由所学知识可知,湖泊中的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流水搬运、沉积。由材料可知,沉积物颗粒粗细与水位高低密切相关,从而指示沉积环境的干湿状况。在气候干旱期,由于降水少,水源补给少,湖泊水位低,采样点距离湖岸较近,由于湖泊水位低,湖水顶托作用弱,流水携带的粗颗粒物质易于到达湖泊中心;在气候湿润期,由于降水量多,水源补给多,湖泊水位高,采样点距离湖岸较远,由于湖泊水位高,湖水顶托作用强,粗颗粒物质先沉积,流水带来的细颗粒物质易于到达湖泊中心。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白杨河发源于新疆塔墟地区顿敏县境内的乌日可下亦山东南坡,流域面积为15508km2区域内气候于操,年降水量不足100mm,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早、干旱气侯.白杨河由西北流向东南,流经褶蚊断央山地进入白杨河斯陷谷地,堆积形成冲积扇。冲积扇表面主要分布智时性河道(夏季偶发暴雨形成短暂的微弱径流)和李节性河流,占冲积扇面积的97.9%,但基本没有径流通过。自杨河凹陷,又称白杨河断陷谷地,地面海拔60~1000m为一处东两长约100km、南北宽约20km的条带状谷地,其间发育白杨河扇。下图示意白杨河地理位置。 (1)指出白杨河冲积扇发育最快的季节,并说出理由。(2)分析白杨河冲积扇表面的暂时性河道无径流通过的原因。(3)说明白杨河上游至冲积扇河段沉积物特征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答案】(1)夏季。理由:夏季有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河流径流量较大;河流搬运作用强,挟带泥沙物质多。(2)地表海拔较高,难以接受地下水的补给;气候干旱,降水量稀少;河床多为细砂组成,河水下渗严重。(3)自白杨河上游至冲积扇河段沉积物粒径逐渐减小;上游河段沉积物以砾石为主,磨圆度高;冲积扇河段以细砾和细砂为主。影响因素:径流量;河流流速;河谷地形。【分析】本题白杨河流域的特点为材料,涉及河流地貌的成因,考查知识的调动和分析能力。(1)结合冲积扇的概念,可以得出,水量大的时候才能携带更多的物质,该区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降水相对丰富,同时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使水量变大,河流搬运作用强,挟带泥沙物质多,当水流流出出山口,由于地形地势趋于平坦开阔,使大量物质开始堆积,进而形成大面积的冲积扇。(2)暂时性河道是指夏季偶发暴雨形成短暂的微弱径流,表面一般情况下暂时性河道没有径流,成径流必须要有足够的补给水源,该区域气候干旱,缺乏降水,同时由于暂时性河道位于冲积扇上,而冲积扇的海拔相对高于周边区域,故导致地下水难以补给,其次,形成冲积扇的堆积体,一般颗粒物质较大,导致大量径流下渗。(3)上游河流位于山谷地区,汇水速度快,汇水量大,径流量大,流速快,携带大量的泥沙流向下游,河流流出出山口后,地势地形开始变得平坦,导致河流流速减缓,水流也变得分散,使河水的搬运能力减弱,同时沿途有径流下渗,因此越往下游走,所携带的物质颗粒越小,上游以直径较大的砾石为主,下游则以细砂为主。故其影响因素为:径流量;河流流速;河谷地形。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