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全二轮复习高频考点19 生物的分布与生长环境
加入VIP免费下载

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全二轮复习高频考点19 生物的分布与生长环境

ID:944428

大小:736.68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2-03-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频考点十九生物的分布与生长环境1.植被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植被受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综合影响。植物的生长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因而对其生长的环境往往有明显的指示作用。(1)植被不适应环境——分布稀疏:说明该地区不具备植物生长的条件。从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方面分析。(2)植被适应环境——能生长的植被:说明生长在该地区的植被具备适应该地区环境(尤其是恶劣环境)的能力。主要从根、叶、茎分布特点,植被形态,生长速度等方面分析如何适应当地环境(尤其是恶劣环境)。①根系发达:可耐旱、耐贫瘠和抵抗强风。②叶子:叶片厚,有蜡质层,反射阳光,减少蒸发,可抗旱;叶子细小可防蒸发、防热量散失。③茎:粗壮,储水量大;倾斜,说明当地风力大。④分布特点:簇状匍匐在地面,植株低矮,可防强风、保暖、耐土壤贫瘠。⑤花色鲜艳:可吸引动物为其传播花粉。⑥生长速度快:可适应当地气温暖季短或雨季短。2.陆生动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生存空间:①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显著,环境多样,适宜生存的空间大;②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③长期与大陆分离,环境封闭,物种独特。(2)气候:①纬度(海拔)低,水热充足,植物繁茂,食物充足;②纬度(海拔)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③冬季(终年)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3)环境:①生态环境发生改变,食物来源减少,饮用水短缺,生存空间减小;②全球气候变化,草地退化,生存环境改变;③生态良好,环境污染少。(4)天敌:①缺少××××,天敌少;②受到××××天敌威胁。(5)人类活动:①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强度小,干扰少;②森林、草原减少,污染加剧,食物减少,栖息环境遭破坏。3.水生动物(鱼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生存空间:①湖面(海域)广阔,生存空间大;②跨度大(流程长),水域环境多样,种类繁多;③河湖(海)相连,有利于×××洄游产卵。(2)气候:①纬度低,水温高,生长速度快;②纬度高,水温低,生长速度慢;③水温适宜,利于产卵、繁殖;④水域浅(纬度低),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3)水文:①盐度高(低),适宜咸水(淡水)鱼类生存;②纬度(海拔)高,水温低,适宜冷水性鱼类生长;③结冰期长,存活率低;④水质好。(4)食物:①多条河流入海(湖)/寒暖流交汇(上升流/水温变化明显 )底层海水上泛,营养盐类丰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②水草丰美/其他鱼类为×××提供充足饵料。(5)天敌:缺少天敌制约,繁殖速度快,种群密度大。(6)人类活动:水质下降,污染加重;过度捕捞。(2020·福建省六校联考)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高黎贡山北段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调查发现,该地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随海拔上升表现出规律性变化(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3题。1.随着海拔上升,该地(  )A.木本植物丰富度逐渐减少B.木本植物丰富度逐渐增多C.草本植物丰富度总体呈先减后增的趋势D.草本植物丰富度总体呈先增后减的趋势2.该地海拔3000米以下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变化主要取决于(  )A.气温变化     B.降水变化C.土壤变化D.坡度变化3.海拔3100米以上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总体增多,主要原因是木本植物的变化改变了(  )A.气温条件B.蒸发条件C.降水条件D.光照条件【答案】1.C 2.A 3.D 【分析】1.根据图示可知。随着海拔上升,该地木本植物丰富度总体呈减少趋势,但不是逐渐减少,A、B错;草本植物丰富度总体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C对、D错。2.读图可知,该地海拔3000米以下物种(木本和草本)丰富度总体随海拔的上升呈减少趋势,受热量条件变差的影响明显。3.木本植物枝繁叶茂,会遮挡阳光,影响草本植物生长。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在海拔3100米以上总体增多,说明草本植物生存条件在某些方面变好。由图看出,海拔3000米以上木本植物丰富度总体减少,这说明木本植物生存条件变差。木本植物比草本植物高,该海拔段木本植物减少,减少了对阳光的遮挡,使得草本植物可以获得更多的光照,所以草本植物物种增多。选D。【拓展提升】 枯落物主要由植物残体组成,结构疏松,透水性能良好。采伐作为森林经营的手段之一,通过改变林木密度来调节林木生长环境,进而影响森林水文循环及其生态功能。2017年8月,某团队通过设置对照样地研究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在不同采伐强度下不同分解阶段枯落物持水能力的差异(单位:/hm2),得出的结果如下表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分解阶段实际采伐强度(%)新鲜层半分解层完全分解层无采伐(0)12.2242.9937.69轻度采伐(6.29%)9.6954.8522.58中度采伐(11.22%)12.7744.6846.28重度采伐(21.21%)3.7355.1126.211.根据样地观察结果推测,最有利于水土保持的采伐强度是()A.无采伐B.轻度采伐C.中度采伐D.重度采伐2.与其他团队在该地的研究成果相比,该研究的采伐强度对枯落物持水能力的影响较弱,可能是由于()A.实际采伐强度较小B.植被类型差异较大C.分解阶段较少D.采样时间差异较大【答案】1.C2.A【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从总体均值的角度来看,中度采伐样地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最高,能拦截、积蓄更多的径流,水土保持效果最佳,无采伐、轻度采伐、重度采伐的枯落物持水能力均不如中度采伐,ABD错误,C正确;故选C。2.根据表格,发现不同采伐强度实际的差异较小,且总体上采伐强度较小,即使是重度采伐,采伐强度也只达到21.21%,这导致不同样地的差异不大,CD错误,A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植被类型均为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B错误。故选A。林线是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有位诗人写道“也许是过于执拗了(身躯矮小扭曲)/所以怎么也不能长得高大;但,却默默地结成一带长城/逶迤数百里,绵延到天涯……”来赞扬长白山的岳桦树。下图是长白山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岳桦树位于()A.甲自然带B.乙自然带C.丙自然带D.丁自然带4.岳桦树的生长环境为()A.温暖、湿润B.冷湿、大风C.微风、寒冷D.干燥、大风5.丙自然带上界阳坡远高于阴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热量B.人类活动C.风力D.地形坡度【答案】3.D4.B5.A【分析】3.结合我国长白山所处的纬度位置,甲、乙、丙自然带分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丁自然带海拔较高,温度较低,风力较大,环境恶劣,所以形成了独特的矮小扭曲的高山岳桦林,位于针叶林带和高山苔原带之间,故D对,ABC错。4.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岳桦树分布地区海拔较高,环境冷湿;从植株矮小扭曲可知,该地风力较大,B对。温暖、湿润的生长环境下,树木会长得高大挺拔,故A错,微风、冷干都不会使树木矮小扭曲,故CD错5.因为阳坡太阳辐射较为充足,热量条件较阴坡好,温度较阴坡同海拔地区高,所以同一种植被在阳坡分布的海拔较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A对。和人类活动、风力无关,坡度影响也较小,故BCD错。2022年冬奥会将由北京、张家口联合举办,为满足冬奥会需求,延庆小海坨山区将依托现有山体地形修建场地。小海坨山坐落于北京延庆西北部,区内有多种国家级保护动植物,其中大花杓兰(见下图)因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被人类肆意采摘、盗挖,其种群逐年减小。有学者担心冬奥会场地建设会进一步破坏小海坨山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大花杓兰种群逐年减小,体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草场退化B.森林资源匮乏C.水土流失D.生物多样性减少7.大花杓兰数量减少的原因是()①生长环境遭到破坏②水土流失③土地退化④人类高强度采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6.D7.D【分析】6.大花杓兰种群逐年减小,强调的是植被的“种群”,故体现了生态环境问题中的生物多样性减少,D项正确,ABC即可排除。故选D。7.根据材料“有学者担心冬奥会场地建设会进一步破坏小海坨山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推断,大花杓兰的生长环境遭到破坏是导致其数量逐年减少的原因,①正确;根据“被人类肆意采摘、盗挖”可知,人类高强度采挖也是导致大花杓兰数量逐年减少的原因,④正确;②③即可排除。故选D。珊瑚礁是成千上万的由碳酸钙组成的珊瑚虫骨骼在数百年至数千年的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生活环境,还是大洋带的鱼类的幼鱼生长地,被称为“海底城市”或“海洋中的热带雨林”。下图为海洋保护区内的珊瑚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我国珊瑚礁分布最广泛的海域是()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 9.下列关于珊瑚礁的开发和保护做法正确的是()A.禁止珊瑚礁地区的人类活动B.制定珊瑚礁保护的法律法规C.大力发展污染少的旅游活动D.加大捕捞减少海洋生物破坏【答案】8.D9.B【分析】8.我国珊瑚礁主要分布在四大海域中的南海海域。原因是珊瑚主要生活在热带浅海环境中。我国的海域中南海的纬度最低,水温最高,适合珊瑚生长,D正确,ABC错误,故选D。9.禁止珊瑚礁地区的人类活动不切实际,A错误;制定珊瑚礁保护的法律法规,有利于珊瑚礁保护,B正确;大力发展污染少的旅游活动,也会对珊瑚的生长构成影响,C错误;加大捕捞不利于海洋生物有繁殖和可持续发展,D错误,故选B。湟鱼是青海湖特有的珍稀鱼类。每年3月到8月,湟鱼会逆流而上,进入河流淡水区域产卵,湟鱼洄游会形成“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奇特景观。由于缺乏协作,青海湖流域河流开发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相关资料显示,青海湖湟鱼资源量从1960年的28523吨,下降到1970年的4957吨。2004年湟鱼在中国环境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生物多样性工作组《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濒危物种。经过当地政府多年的努力,在2015年底湟鱼资源量恢复到62100吨。下图为青海湖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下列关于1960年后青海湖湟鱼资源量快速减少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①修建水坝,阻碍湟鱼洄游②鸟类过量繁殖,捕食量增多③周边生态保护,河流水位下降,湟鱼无法洄游④人类过度捕捞及污水排放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1.下列关于恢复青海湖湟鱼资源量的措施,合理的是()①拆除水坝②修建过鱼通道③阻止鸟类捕食④封湖育鱼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12.由于缺乏协作,青海湖流域河流开发中还可能出现的问题有()①中下游地区过度用水,影响到上游地区的供水②上中游地区毁林开荒,导致旱涝灾害加剧③下游地区过度灌溉,导致土壤酸化④工农业发展造成流域水体污染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10.B11.C12.C【分析】10.青海湖湟鱼短时期内数量锐减的原因主要是人类过度捕捞、生存环境恶化及其无法进入河流淡水区产卵,①④属于其减少的原因;鸟类过量繁殖不符合事实,且鸟类捕食不是湟鱼数量快速减少的主要原因,②错误;周边生态保护,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增强,河流水位变化平缓,有利于湟鱼洄游,③错误。综上,故选B。11.拆除水坝会影响经济发展且不符合实际情况,①错误;修建过鱼通道,有利于湟鱼洄游,②正确;阻止鸟类捕食违背自然规律,会危害鸟类生存,③错误;封湖育鱼,禁止捕捞湟鱼,可以使湟鱼得到保护,资源量得到恢复,④正确。综上,故选C。12.上游地区过度用水与捕捞,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也影响到中下游地区的供水,①错误;上中游地区毁林开荒,流域水土保持能力下降,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多,水库淤积,旱涝灾害加剧等,②正确;下游地区过度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加剧,③错误;工农业的发展导致流域水体污染,④正确。综上,故选C。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左图为河边猎鱼的熊近照,右图为堪察加半岛的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3.地形对堪察加半岛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有()A.阻挡东北信风,形成迎风坡和背风坡的热量差异B.山脉呈南北走向,加剧了岛屿南北的温差C.地势高差大,形成气候的垂直差异D.中部山间谷地,形成夏季气温低值区14.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A.环境空间差别小,适宜生存的空间大B.火山频发,生存环境恶劣C.淡水资源不足,环境承载力小D.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答案】13.C14.D【分析】13.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堪察加半岛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A错误。岛屿南北的温差与纬度差异有关,B错误。岛屿地势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C正确。岛屿中部为山地,D错误。故选C。14.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堪察加半岛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D正确。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A错误。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B错误。该地淡水资源数量可以满足动植物生存的需要,C错误。故选D。野生东北虎是世界级濒危物种,上世纪80年代,小兴安岭地区一度宣布东北虎绝迹而该区域的太平沟自然保护区中黑熊、棕熊数量却明显增加。近几年,随着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推进,多次发现来自俄罗斯的野生东北虎在黑龙江两岸之间迁徙,频繁出入该区域。2020年10月28日央视播出了该保护区黑熊被东北虎猎杀的新闻下图示意黑龙江局部流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俄罗斯野生东北虎迁徙的季节及主要原因分别是()A.春季繁殖B.夏季气温C.秋季水源D.冬季觅食16.东北虎进入太平沟自然保护区,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该林区提供的食物量锐减B.该区域生态系统最终平衡C.林区原本食物链保持不变D.该区域动物总量明显增加17.我们对于俄罗斯野生东北虎的迁徙现象,最适宜的做法是()A.兴建野生东北虎迁徙通道B.投放食物“挽留”东北虎C.减少人类活动干扰D.干预虎熊种间竞争【答案】15.D16.B17.C【分析】15.冬季,俄罗斯气温严寒,食物稀少,俄罗斯野生东北虎迁徙至我国寻找食物,D正确。其他季节气温高,食物多,不用迁徙,ABC错误,故选D。16.东北虎进入太平沟自然保护区,会猎食其他动物,使原来过多的动物数量下降,重新趋向平衡,B正确。根据食物链的关系,林区提供的食物量不会锐减,A错误。由于东北虎的迁入,林区原本食物链会发生改变,C错误。该区域动物总量基本保持稳定,D错误。故选B。17.对于俄罗斯野生东北虎的迁徙现象,最适宜的做法是:尽量减少人为的干扰,使东北虎保持原来的生活状态,C正确。东北虎迁徙通道已经形成,人为改变不利于迁徙,A错误。迁徙是动物的本能,投食意义不大,B错误。虎熊种间竞争,是自然的生存规律,不适宜干扰。D错误。故选C。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巽他大陆架(下图)位于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及马来群岛之间。末次冰期时(距今约11.7千年~110千年)海平面下降,特别是末次盛冰期(距今约19千年~23千年),巽他大陆架海平面与现代海平面相比下降约123米。 (1)指出末次冰期热带雨林与现代热带雨林位置上的差别,并分析气候原因。(2)与图示现代热带雨林相比较,末次冰期热带雨林面积更大。说明末次冰期热带雨林面积更大的原因及其对当时全球碳循环的重要影响。(3)加里曼丹岛上分布着热带山地雨林、低山雨林、低地雨林。加里曼丹岛上的最高峰海拔4101米。请在下图中用一系列“▲”画出岛上主要山脉走向,并用箭头表示热带山地雨林在末次冰期的变动方向。【答案】(1)差别:末次冰期热带雨林更集中于赤道(低纬度)地区分布。气候原因:末次冰期时气温降低;降水减少。(2)原因:海平面下降,巽他大陆架广泛出露。影响:吸收二氧化碳量多(释放氧气多);固定、储存碳元素多。 (3)【分析】本题以巽他大陆架为背景,涉及影响植被的因素、森林生态功能及地貌判读相关知识,考查读图分析及综合思维能力。(1)依据图例,两条实线之间为现代热带雨林分布范围,两条虚线之间为末次冰期热带雨林分布范围,从图中可以看出,末次冰期热带雨林分布纬度较低,集中在赤道两侧分布,现代热带雨林分布纬度位置较高,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热条件的差异,末次冰期气温降低,且降水较少,无法向较高纬度地区扩展,因此热带雨林分布纬度较低。(2)结合材料信息,末次冰期时海平面下降,大陆架整体出露海面而形成一片连续的陆地,比现代热带雨林形成时期的陆地面积大,因此形成的热带雨林面积更大,热带雨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相当于一个大型的碳储库,对调节全球大气成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根据图中河流位置及流向,自中部流向两侧海洋,可以判断出该地地势中部高,山地主要分布在岛屿中部,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热带山地雨林是指那些生长在山上有3300尺高度的森林,高的山地林一般在2500-3000m高度以上,森林末次冰期海平面下降,相当于山体海拔升高,因此热带山地雨林分布面积扩大。作图如下: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异常茂密,对林下土壤保温、保湿作用明显。2015年1月9-11日哀牢山经历了一次极端降雪事件,累计雪深约为50厘米,对森林破坏严重,林冠大面积受损。下图示意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林下20厘米深处土壤温度逐月变化。(1)据图描述正常年份森林内外土壤温度的季节差异。(2)从植被特征角度分析哀牢山森林受极端降雪事件破坏严重的原因。(3)降雪后的几天里,林内土壤温度大幅下降,试分析其原因。(4)2016年林内土壤昼夜温差比2014年明显变大,请解释原因。【答案】(1)林外土壤温度常年高于林内土壤温度,春夏季差异大,秋冬季差异小;林外土壤温度季节变化大,林内土壤温度季节变化小;林外土壤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早于林内。(2)哀牢山森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耐低温;森林茂密,树叶面积大且冬季不落,积雪多时,树冠易被大雪压断。(3)极端降雪是强冷空气活动,降温幅度大;积雪覆盖地面和林冠,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强烈;融雪吸收了大量土壤和大气中的热量;融化的雪水渗入土壤,使土壤降温。(4)大雪导致林冠大面积受损,森林覆盖率减小;(林冠对太阳辐射的阻挡作用减小,)白天地表接收的太阳辐射增多,土壤温度升高快;夜晚森林对土壤的保温作用减弱,土壤温度下降快。【分析】本题以我国哀牢山地区2015年发生的极端降雪事件为情境,结合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林下20厘米深处土壤温度逐月变化示意图,主要考查极端降雪事件对亚热带森林、土壤温度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1)森林对林下的土壤保温作用显著,由土壤温度曲线图可知,林外土壤温度常年低于林内土壤温度;春夏季节时林外、林内土壤温度曲线相距远,说明温度差异大,秋冬季节时林外、林内土壤温度曲线相距近,说明温度差异小。林外没有森林对土壤的保温作用,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大,而林内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小。同时,通过保温作用,森林对土壤温度起到了调节的作用,使林外土壤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早于林内。(2)由材料信息可知,哀牢山植被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耐低温;该地森林异常茂密,且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种树冠大,落叶少,枝叶繁茂,发生极端降雪事件后,树冠极易积雪,当树木上的积雪不断积压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压断树枝,对树木造成破坏。 (3)极端降雪事件是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降温强烈,导致土壤温度下降;大量降雪改变了下垫面性质,导致反射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使地表温度下降;积雪融化过程中吸收了土壤和空气中热量,导致地温难以升高;融化的雪水渗入土壤,也会使土壤温度下降。(4)由图可知,森林对林下土壤的保温作用显著,但2015年哀牢山经历了一次极端降雪事件,使树冠受损严重,进而导致林冠对太阳辐射的阻挡作用减小,白天土壤获得的光照增多,地温上升明显,夜晚地面又缺少树冠的保温作用,导致土壤温度降温又快,从而使土壤的日较差增大。2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马达加斯加岛(下图),距离非洲大陆最近为386千米,南北长达1700千米,东西宽约600千米,为世界第四大岛屿。2000多年前,人类首次从亚洲和非洲移居于此,目前该岛人口已超过2000万,年增长率为3%;经济以农业为主,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岛上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80%为特有物种。如珍稀动物狐猴,已完成长达5500万年的进化历程。狐猴以树叶、花、果实以及昆虫等为食,近年数量剧减,处于濒危状态。(1)指出狐猴集中分布区自然景观的类型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分析马达加斯加岛生物物种丰富且极为独特的原因。(3)推测马达加斯加岛狐猴数量剧减的原因。【答案】(1)类型:热带雨林。形成原因: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再加上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从而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景观。 (2)岛屿长期与大陆远离,地域相对孤立,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受人类影响时间短,干扰少;岛屿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区域差异显著,生存环境多样。(3)人类活动使森林、草原面积减少,狐猴生存空间(栖息地)、食物减少;(生产、生活造成)环境污染,狐猴生存环境受到破坏;非法捕杀狐猴获利;全球气候变化,狐猴生存环境改变;(狐猴为特有物种)生存进化能力较弱。【分析】本题以马达加斯加岛为背景,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生物多样性独特的因素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因素,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调动作用及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进行分析的能力。(1)考查气候的成因,图示狐猴分布区为热带雨林区,该处热带雨林成因是“地形+迎风坡+暖流”。读图分析可知,该岛为非洲东南部的马达加斯加岛,从纬度位置可以判断,该岛常年受东南信风的影响,信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能够带来丰富的水汽;根据图示等高线可知,岛上的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能够阻挡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在岛屿的东侧多形成地形雨;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因此该地形成了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发育了热带雨林景观。(2)由材料分析可知,该岛“距离非洲大陆最近为386千米”说明岛屿与大陆远离,地域相对孤立,容易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2000多年前,人类首次移居于此”、“经济以农业为主”说明该地受人类影响时间短,受人类干扰少;该岛屿面积广大,地形复杂,岛屿东部为热带雨林气候,西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山地垂直变化明显,气候区域差异显著,生存环境多样。(3)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来分析,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变化,生物的进化规律来分析,人为原因主要从人类活动对生物的栖息地和食物的破坏和影响来分析。由于人口数量的增多,人类活动使森林、草原面积减少,狐猴生存空间减小,栖息地受到破坏、食物减少;人类的生产活动造成环境污染,从而使得狐猴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再加上人类非法捕杀狐猴获利;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狐猴生存环境发生改变,适宜生存的空间逐渐减小;狐猴为该地的特有物种,生存进化能力较弱,对环境的变化适宜性较差。21.(2017·汕头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地处柴达木盆地的茶卡盐湖是有名的天然结晶盐湖,湖面海拔约3100m。与其他盐湖不同的是,茶卡盐湖是固液并存的卤水湖,镶嵌在白雪皑皑的高山和种类繁多的草地间,湖面像镜子一样反映天空景色,被旅客们称为中国的“天空之镜”。茶卡盐湖湖畔放牧的茶卡羊品质优良,羊肉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自古有“贡羊”之誉,但由于该地区基础设施落后、流通体系不健全等,像茶卡羊这样的绿色产品未得到充分开发。2016年10月31日,“中粮茶卡羊生态养殖基地”挂牌,以利用“互联网+”快车,加快绿色产品市场化、网络化步伐。 (1)分析茶卡盐湖形成“天空之镜”的原因。(2)分析茶卡羊品质优良的原因。(3)分析“中粮茶卡羊生态养殖基地”挂牌对茶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答案】(1)地处高原,空气稀薄,晴天多;人类活动少,水质洁净;固液并存,水面反射率高。(2)茶卡羊生活在盐湖附近,所吃牧草等植物种类多且富含矿物质和天然盐分;饮用冰川融水和含有矿物质的无污染的水;生长周期长。(3)将茶卡羊绿色(高品质)产品推向市场,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增加了牧民的收入;保护高原生态的同时又推动了绿色产业的发展;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团结。【解析】整体分析:“天空之镜”形成,主要从大气质量、透明度、水质等方面分析。湖面固液并在,反射率高。茶卡羊品质优良,主要从生活区的食物、饮水分析。生态养殖基地,在保护高原生态的同时,又推动了绿色产业的发展。经济发展具有带动作用。(1)茶卡地处青藏高原,空气稀薄,晴天多,大气透明度好。人类活动少,水质洁净。固液并存的卤水湖,水面反射率高。(2)茶卡羊品质优良,主要从生活区的食物、饮水分析。生活在盐湖附近,所吃牧草等植物种类多且富含矿物质和天然盐分。饮用冰川融水和含有矿物质的无污染的水,生长周期长,肉质好。(3)“中粮茶卡羊生态养殖基地”挂牌,将茶卡羊作为绿色、高品质产品推向市场,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增加了牧民的收入。生态养殖基地,在保护高原生态的同时,又推动了绿色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团结。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