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建议用时:45分钟
【基础夯实】如图示意某海域洋流分布。读图,完成1、2题。
1.对图中②洋流的形成起重要作用的风带是()A.北半球信风带B.南半球信风带C.北半球西风带D.南半球西风带2.关于图中四个洋流对陆地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①洋流影响下,沿岸热带沙漠气候所跨纬度范围广B.在②洋流影响下,大陆沿岸地区形成热带草原气候C.受③洋流影响,大陆东岸气候类型东西跨度宽广D.洋流④有利于北海渔场的形成
【解析】1选B,2选A。第1题,根据经纬度和大洋环流的方向,可知该地位于南太平洋的中低纬度海域;根据纬度位置来判读②地,可知该地位于东南信风带。第2题,①洋流是秘鲁寒流,使得沿岸的热带沙漠气候向低纬延伸,跨纬度范围扩大;②是南赤道暖流,沿岸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没有热带草原气候分布;③是东澳大利亚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但由于大分水岭的阻挡,东岸气候类型范围东西狭窄;④是南半球西风漂流,北海渔场位于北半球。
【加固训练】下图为太平洋沿某一纬线表层水温变化简图。据此完成(1)、(2)题。
(1)据图推断该纬线可能为()A.60°NB.30°NC.30°SD.60°S(2)图中()A.a海域有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B.b海域深受暖流影响,其海平面等温线向高纬凸出C.c海域因受河川径流影响,冬、夏季节水温差异大D.因受洋流和纬度因素影响,2、8月水温差异大
【解析】(1)选B,(2)选B。第(1)题,该区域8月水温高于2月,为北半球,2月水温在15~20℃,与30°N副热带海区相吻合。第(2)题,图示区域位于太平洋副热带海区。a海域表层水温低,应为寒流;b海域表层水温高,应为暖流;c海域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冬夏水温差异大。
(2020·济南模拟)读世界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单位:mm)分布图,完成3、4题。
3.图中M地降水较多的季节及原因是()A.夏半年 受东北信风影响B.冬半年 受东南信风影响C.夏半年 受西南季风影响D.冬半年 受西南季风影响
4.N地地处沿海但降水稀少,其原因最不可能是()A.夏半年受西南季风离岸风影响B.冬半年受东北信风影响C.受索马里沿岸的上升流影响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解析】3选C,4选D。第3题,M地地处埃塞俄比亚高原,热带草原气候类型,夏半年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北,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季风,受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阻挡,多降水。第4题,N地地处沿海,夏半年,受西南季风离岸风的影响,同时受沿岸上升流的影响,降水较少;冬半年,受东北信风的影响,降水稀少。N地位于10°N附近,离副热带高气压带较远,不可能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2020·鞍山模拟)浙闽沿岸流源于长江口和杭州湾一带,由长江、钱塘江的径流入海后与海水混合而成,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沿岸海域。受风力等因素的影响,其强弱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如图示意浙闽沿岸流主要影响的海域。据此完成5~7题。
5.浙闽沿岸流势力最弱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6.冬季浙闽沿岸海域等温线大致()A.向低纬凸出B.向外海凸出C.向高纬凸出D.向陆地凸出7.浙闽沿岸流对沿岸海域的影响有()A.降低污染程度B.加剧海水污染C.扩大航运范围D.增加温度和湿度
【解析】5选B,6选A,7选B。第5题,读图可知,浙闽沿岸流是由北向南流,为寒流;冬季受偏北风影响,势力增强,夏季受偏南风影响,势力最弱;春季和秋季为季风转换季节,浙闽沿岸流受风向影响较小,势力中等。第6题,浙闽沿岸流是由北向南流,且源于纬度较高的长江口和杭州湾一带,水温相对较低,沿岸海域等温线应向低纬度方向凸出。第7题,浙闽沿岸流源于长江口和杭州湾一带,长江和钱塘江中含有大量有机质和营养盐类,该沿岸流南下时必然将大量有机质和营养盐类输送到沿岸海域,加剧海水污染程度;浙闽沿岸流会影响航速,对航运范围不会产生影响;浙闽沿岸流为寒流,对沿岸海域有降温、减湿作用。
读澳大利亚西部某月份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完成8、9题。
8.导致澳大利亚西部海域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为()A.地形B.太阳辐射C.洋流D.海陆分布9.乙地附近海域渔业资源较为丰富,与其成因相似的渔场是()A.北海道渔场B.北海渔场C.纽芬兰渔场D.秘鲁渔场
【解析】8选C,9选D。第8题,澳大利亚西部海域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说明西部海域水温低于同纬度地区的水温。澳大利亚西部海域有西澳大利亚寒流流经,对沿岸气候降温减湿,水温低于同纬度地区,等温线凸向低纬度;同纬度地区太阳辐射量相差不大。第9题,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均位于寒暖流交汇处,秘鲁渔场位于上升补偿流的海域。乙地周边海域有西澳大利亚寒流经过,海底营养物质上泛,浮游生物繁殖,鱼饵丰富,形成渔场,故与秘鲁渔场的成因相似。
10.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河流众多而短小,渔业资源丰富。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下图为印度尼西亚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爪哇岛地处板块边界上,北部是平原,南部是熔岩高原和山地,山间多宽广盆地,是世界上雷雨最多、土壤最肥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分析印度尼西亚渔业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
【解析】据图文材料,印度尼西亚岛屿众多,海域面积广阔;纬度低,热量充足,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繁殖和生长;降水多,地表径流丰富,将大量营养盐类带入海洋,饵料众多,渔业资源丰富。答案:①岛屿多,海域广阔;②热量充足,生物生长速度快;③入海河流多,饵料丰富。
【能力挑战】(2020·浙江7月选考)如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洋流。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甲洋流()A.位于副极地环流圈B.呈逆时针方向流动C.受极地东风影响大D.在性质上属于寒流2.关于图中洋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①处夏季时温和多雨B.②处分布着峡湾地貌C.③处行船时流急浪高D.④处有世界著名渔场
【解析】1选D,2选C。第1题,甲为南半球西风漂流,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南半球没有副极地环流圈,甲属于副热带环流圈;图示范围内,甲洋流呈现的是顺时针流动;西风漂流受西风带影响大;南半球西风漂流,受南极大陆和浮冰影响,水温低,属于寒流。第2题,①处位于西风带背风坡,全年降水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②处有峡湾,但峡湾是冰川作用的结果,并非洋流影响;③位于西风带,风力强劲,且海洋贯通东西,没有陆地阻挡,因此流急浪高;④处纬度高,海水封冻期长,渔业资源并不丰富,无世界著名渔场。
温盐环流是一个依靠海水的温度和含盐密度驱动的全球洋流循环系统。表层海水在水平压强梯度力作用下做水平运动。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暖对温盐环流影响很大。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①处表层海水下沉的主要原因可能是()①海水北上不断向大气释放热量使水温降低②洋流在向北流时因水汽蒸发而使盐度逐渐升高③纬度位于60°附近,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④海水结冰使盐度升高⑤地转偏向力的影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④⑤
4.若图示海区温盐环流减弱,则会导致()A.北美东部地区气温降低B.欧洲西部地区夏季降水增加C.北海渔场渔业资源更加丰富D.欧洲西部地区冬季降水增加
【解析】3选C,4选A。第3题,海水下沉可能是盐度增大,导致海水密度增大而下沉。造成图中①处表层海水下沉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海水北上不断向大气释放热量使水温降低,密度增大;洋流在向北流时,因水汽蒸发而使盐度逐渐升高;降水多,则盐度减小,密度减小;海水结冰,导致盐分析出而使盐度升高,海水密度增加;地转偏向力不影响盐度。第4题,若图示海区温盐环流减弱,则表层海水下沉减弱,海水北上减弱,即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减弱。由暖流对气候的影响可知,会导致北美东部地区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鄂霍次克海(位置见图Ⅰ)是太平洋西北部的边缘海,冬季大部海域的海冰南下至北海道沿岸,会形成著名的流冰景观。每年1月末到3月初是北海道流冰的最佳观赏季节,但流冰现象具有不确定性,常有游客无功而返。海域西部的黑龙江是注入鄂霍次克海的最大河流,其水量丰富,有机质含量高。海域东侧的堪察加半岛是虎头海雕的重要栖息地,虎头海雕常在浮冰上捕食鱼类(图Ⅱ)。每年冬季,虎头海雕伴随流冰,从堪察加半岛向北海道迁徙越冬。
(1)说出鄂霍次克海海冰边界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2)描述北海道流冰的形成过程。(3)分析流冰对虎头海雕迁徙越冬的积极作用。
【解析】第(1)题,变化可从边界线走向、变化方向与快慢角度描述;注意该边界是海水结冰与不结冰的界线,则原因就是海水结冰位置及变化的原因。第(2)题,解读“冬季大部海域的海冰南下”“形成著名的流冰”的含义即可。第(3)题,依据材料可知,积极作用体现在“迁徙”与“食物”两方面。可从载体、捕食场所、食物保障等方面分析。
答案:(1)变化特点:海冰边界大致与海岸线平行;从近岸海域向远岸海域扩展;西部海域海冰边界扩展速度快。主要原因:冬季,陆地降温速度快,近岸海域先结冰;北部海域纬度高,降温早,先结冰;受寒流影响,西部海域先结冰;黑龙江注入大量淡水,海水盐度低,(使海水表面形成了低盐分的水层,)西部海域易于结冰。(2)鄂霍次克海海冰丰富,为流冰提供冰源;受冬季风和寒流影响,海冰南下,形成流冰。
您好,谢谢观看!
(3)虎头海雕以流冰为载体南下,节省体力;流冰为虎头海雕提供捕食场所;流冰将黑龙江输送的大量有机质携带至北海道海域,藻类和鱼类繁多,为虎头海雕提供食物保障;海洋表层的流冰对下层海水起到保温作用,利于冬季鱼类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