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考点二十四人口问题与人口迁移1.图表分析人口问题的表现、影响及应对措施人口问题的影响应对措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影响①粮食供给不足;②教育、就业问题突出;③人民生活贫困化;④人口素质偏低;⑤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等主要是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①社会经济负担加重;②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③产生老年人生活孤单、生活困难问题;④劳动力不足;⑤青壮年负担过重主要是鼓励生育、接纳移民等人口性别比失调带来的影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加强非法性别鉴定的监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妇女地位,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婚育观念等2.巧判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2)看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由落后地区迁移到发达地区,往往经济因素是主导。(4)看性别与文化素质差异重工业发达地区,往往吸引大量男性人口迁入;而轻工业发达地区,则对女性人口迁移吸引较大;文化素质高的人口大量迁入地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文化素质较低的人口迁入地区,一般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较多。3.巧析人口迁移的影响(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影响。(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影响。(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2019·海南高考)下图分别示意1995年、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据此完成1~3题。
1.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 )A.东北部 B.南部C.中西部D.西部2.与1995年相比,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 )A.数量减少B.向中西部大量回流C.迁移规模变小D.净流入的地区减少3.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 )A.经济B.交通C.文化D.教育【答案】1.B 2.C 3.A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据图可以判断,三个最粗的箭头,即迁移人口数量最大的箭头,从三个不同地区指向了南部地区,说明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南部,故B正确。2.据图可以看出,与1995年相比,2010年美国本土各区之间的人口迁移数量明显减少,故C正确。图中只是显示了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情况,无法判断美国本土人口数量的变化,故A错误。通过计算可知,中西部地区1995年以流出为主,2010年依然以流出为主,故B错误。1995年只有南部为净流入,2010年南部和西部都是净流入,所以净流入的地区增多,故D错误。3.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中主要的影响因素,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提供的就业机会较多,从而能吸引大量人口流入。南部新兴企业的发展曾经吸引大量人口流入,随着人员的逐渐饱和以及西部的发展,南部地区净流入人口数量减少,西部也由净流出变为净流入,所以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经济,故A正确。交通、文化、教育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但是材料中没有明显的提示内容,故B、C、D错误。【拓展提升】根据联合国的标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P)在7%以上为老龄型人口。人口老龄化可分为以下几种阶段类型:当P<7%时为成长型(G);当7%≤P≤10%时为老年型初期(A1);当10%<P≤14%时为老年型中期(A2);当14%<P≤16%时为老年型后期(A3);当P>16%时为超老年型阶段(S)。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是影响老年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下图示意2000~2010年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苏北老龄型人口类型的变化是()A.整体向老年型后期过渡为主B.A1型减幅显著,A2型增幅最大C.中部地区老龄化一直最严重D.G型减少明显,A3型减少较慢2.2010年江苏省内各地老龄化情况有所差异的原因是()A.各地养老等福利政策不同,老年人趋利而居,导致差异较大B.苏北气候温暖湿润,吸引大量老年人居住,导致老龄化严重C.苏中地理位置优越,南北两地老人易于到达,导致老龄化严重D.苏南经济发达,吸引大量年轻人来此,导致老龄化水平降低3.下列针对“养老问题”的建议合理的是()①加快无人化工厂的建设②全面推进三孩生育政策③完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④营造敬老爱老社会氛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B2.D3.C【分析】1.由图可知,苏北地区2000年以A1型为主,2010年以A2型为主,向老年型中期过渡为主,故A错误;在苏北范围内,G型减少明显,A1型减幅显著,A2型增幅最大,A3从无到有,略有增加;S型集中在苏北的东南部而不是中部,故C、D错误,B正确。故选B。
2.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养老等福利政策越好,但是南京、苏州等经济发达城市的老龄化水平却较低,A错误;苏北是三个区域中纬度最高的,热量条件不占优势,苏北地区老龄化严重主要是经济相对落后,年轻人流失导致的老龄化严重,B误错;苏中地区超老龄化比重高,说明该地自然环境优越,利于长寿,从而吸引老人前来居住,导致老龄化严重,C错误;苏南经济发达,高校众多,吸引大量年轻人来此学习、工作,降低了当地老龄化水平,都市圈内部出现低龄化现象,形成低龄化中心,D正确。故选D。3.本题设问为“养老问题”的建议,而不是解决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的措施。无人化工厂的建设和三孩政策的推进都是解决劳动力不足的措施,是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故①、②错误。完善的医疗保障体制可以提供老年人的健康保障,减轻老年人就医的难度和压力,良好的敬老爱老氛围有利于社会和家庭对老年人的关心关怀,故③、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故选C。迁徙规模指数反映迁入或迁出的人口规模,城市间可横向对比。甲、乙为我国相邻省份中的两个城市。乙市制造业发达,吸引甲市大量人口赴乙市务工。下图示意某年春运期间甲、乙两市人口迁入和迁出的某种迁徙规模指数变化。该年迁徒规模指数甲市小于乙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该年正月初一最可能在()A.1月28日B.2月5日C.2月12日D.2月7日5.图中表示甲、乙两市人口迁入的迁徙规模指数变化曲线分别是()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4.B5.B【分析】4.正月初一,即春节,各类人口的迁徙规模应该最小。由图可知,2月5日各类人员的迁徙规模指数最小,故判断该日为正月初一,B正确。所以本题排除ACD,选B。5.根据文字材料信息“迁徙规模指数甲市小于乙市”,所以图中曲线①②为甲市,③④为乙市。根据材料信息“乙市制造业发达,吸引甲市大量人口赴乙市务工”,可知②应表示春节前甲市的人口主要为流入,④应表示春节前乙的人口主要为流出,①表示春节后甲市的人口主要为流出,③则表示春节后乙城市的人口主要为流入,所以②③符合题目要求,B正确,ACD错误。故本题选B。下图是2016年我国农村留守人群与流出人群年龄性别金字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该年我国农村留守人群()A.≥60岁人口所占比重达到10%B.男性人口数量多于女性C.青壮年比重相对较低D.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7.流出人群中,30-39岁人口所占比重相对较少,其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是()A.家庭因素B.身体健康因素C.经济因素D.政策因素【答案】6.C7.A【分析】6.从留守人群图中可以看出:该年我国农村留守人群中≥60岁人口男女比重各占10%,共达到20%左右,故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各年龄段基本上男性人口比重少于女性,男性人口数量少于女性,青壮年比重相对较低,故B错误、C正确;图中没有我国农村留守人群中≥60岁人口空间差异的相关信息,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7.从流出人群图中可以看出:30-39岁人口所占流出比重相对较少,30-39岁人口正值壮年,抚养儿童压力较大,且其父母年龄较大,因此家庭因素造成该年龄段人口流出相对较少,故A正确;身体健康因素、经济因素、政策因素不是造成30-39岁人口所占流出比重相对较少的主要因素,故B、C、D不合题意。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2000-2010年,湖南省人口迁入量维持低速增长,但在流出量快速增加的拉动下,人口净流出持续增强,2000-2010年湖南省省际净流出人口650.4万,省内人口流动613.7万,下左图为2000年湖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统计图,下右图为湖南省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统计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8.湖南省2000-2010年()A.人口总数减少量大B.出生率不断上升C.人口性别比失调D.劳动力人口增加9.针对上述的人口状况,未来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A.限制省内人口流动B.鼓励人口向省外迁移C.提高人口的文化素质D.加强公共服务业发展【答案】8.D9.D【分析】8.由图示和所学知识知:人口出生率看金字塔的底层,从图上看没有明显的增大趋势,故B错误;年龄结构图右侧为男性,左侧为女性,第五次人口普查男性稍多,而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性别比例趋于平衡,故C错误;对比第五次人口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年龄结构图可知,16~59岁(男性)、16~54岁(女性)这一年龄段的劳动力人口增加明显,故D正确;由右图知:第六次人口普查10岁的人口比重略低于10岁以下人口,说明第六次人口普查时的人口出生率比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略高,人口总数没有减少且略有增长,但并不明显,故A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9.由1题分析知:对比第五次人口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年龄结构图可知,16~59岁(男性)、16~54岁(女性)这一年龄段的劳动力人口增加明显,就业压力增大。限制省内人口流动,不利于当地的社会发展,故A错误;鼓励人口向省外迁移,会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影响当地社会发展,故B错误;提高人口的文化素质,并不能缓解就业压力,故C错误;未来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加强公共服务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既缓解了就业压力,又促进了当地的社会发展,故D正确。
农村空心化是农村人口非农化引起的“人走屋空”以及宅基地普遍“建新不拆旧”,新建住宅逐渐向外围扩展导致的一种“外扩内空”的演化过程。与传统单纯依托需求侧发力的增长方式不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通过对供给体系结构的改革调整增加有效供给。下图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治空心村问题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空心村”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务工人员无法融入城市B.城乡经济的发展差距C.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D.传统的攀比心理,回村建新房11.“空心村”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是()A.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B.农村人口老龄化减轻C.促进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D.城市人口数量持续增长1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治空心村问题对乡村发展的作用是()A.避免产生社会治安问题B.完善社会保障体制C.修缮年久失修的房子D.改善乡村的人居环境【答案】10.B11.C12.D【分析】10.“空心村”是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打工,除过年的十几天外,其它时间均工作、生活在城市而产生的,B正确。由于城市的保障体系不健全,很多外来务工人员无法融入城市;并且由于传统的攀比心理,回村建新房,导致旧宅基地闲置都是导致空心村产生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ACD错误。故选B。11.“空心村”现象造成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A错误;农村劳动力没有回流到农村,农村老龄化问题没有得到缓解,B错误;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就业方向和生活消费等都会促进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C正确;农村劳动力进城属于人口流动,数量具有不确定性,不一定使城市人口数量持续增长,D错误。故选C。
12.由图示信息可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相当比例的农民工农转非,完善了城市社会保障体制,避免产生社会治安问.这是对城市的积极影响,A、B错误;乡村空间优化,统一规划建房,改善乡村居民的生存环境,C错误,D正确。故选D。总抚养比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下图为我国2015~2049年抚养比变化图(预测)。完成下面小题。13.图中2015~2025年少年抚养比呈上升趋势,其形成的政策原因及引起的后果是()A.人口出生率的上升,人口增长模式变为传统型B.人口出生率的上升,人口总抚养比会上升C.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人口增长会变慢D.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人口总抚养比会上升14.图中信息反映了()A.在2029年前总抚养比的变化主要受少年抚养比变化的影响B.少年抚养比在2025年后呈持续下降趋势C.2030年后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将由少年人口转向老年人口D.总抚养比的变化与少年抚养比的变化息息相关【答案】13.D14.C【分析】13.结合材料和已知,2015~2025年少年抚养比呈上升趋势,其形成的政策原因是全面实施二孩政策,AB错误;引起的后果是,新生儿增多,少年抚养比上升,人口增长会变快,而这10年,新生儿还不能成长为劳动人口,因此人口总抚养比会上升,C错误,D正确。故选D。
14.根据图中信息,在2029年前总抚养比的变化是随着老年抚养比变化而变化,少年抚养比变化是小的,因此不是受少年抚养比变化影响的,A错误;少年抚养比在2025年后,是先降后升的,B错误;2030年后,老年抚养比远高于少年抚养比所以,2030年后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将由少年人口转向老年人口,C正确;总抚养比的变化是受少年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变化一起影响的,D错误;故选C。2021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与第六次(2010年)相比,不同地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下称“人口占比”)有所差别。表1示意我国黑龙江省近三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表2示意我国近两次人口普查不同地区人口占比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表1第五次(2000年)第六次(2010年)第七次(2020年)常住人口/万3689.43831.23185.0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比重(%)18.9011.9610.3215~64岁劳动力人口比重(%)75.6879.7274.07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5.428.3215.61表2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人口占比变化(%)2.15—0.790.22—1.2015.2000~2020年黑龙江省≥65岁人口比重显著增加,主要原因是()A.生态环境逐步改善B.平均寿命大大延长C.人口生育政策变化D.经济发展相对滞后16.≥65岁人口比重的增加,可导致黑龙江省()A.养老产业迅速发展B.居民生育意愿降低C.公共服务压力降低D.迁入人口数量增加17.为减缓东北地区人口占比下降的速度,最有效的措施是()A.增加耕地面积B.鼓励生育三孩C.优化产业结构D.扩大资源开发【答案】15.D16.A17.C
【分析】15.近年来黑龙江省及其所在的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就业环境恶化,大量劳动力外迁。受其影响,少儿比重明显下降、老年人口比重显著增加,D正确;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平均寿命大大延长、人口生育政策变化不是导致黑龙江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ABC错误。所以选D。16.受生理因素的影响,老年人需要更多的陪护和疗养,老年人口数量和比重增加,会促进养老产业的迅速发展,A正确;人口老龄化不会影响居民生育意愿,B错误;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公共服务压力增大,C错误;黑龙江人口老龄化是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迁的结果,不会导致迁入人口增多,D错误。所以选A。17.东北地区人口占比下降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大量外迁,为减缓其人口占比下降速度,最有效的措施是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吸引力,减少人口外迁,C正确;盲目增加耕地面积,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且增加耕地面积,对于青壮年劳动力的吸引有限,A错误;鼓励生育不能迅速提高青壮年劳动力的比重,B错误;扩大资源开发,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D错误。所以选C。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新出生人口为1200万,比刚刚放开二胎的2016年下降了33%,几乎成为新中国有记录以来新出生人口和出生率最低的一年。下左图示意第六、第七两次人口普查中的人口年龄构成对比情况,下右图示意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各地区人口比重及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针对我国目前的主要人口问.2021年5月31日我国开始推行三孩政策。这将有利于()A.减轻社会抚养压力B.提高出生率以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C.扩大育龄妇女规模D.优化人口年龄结构以缓解人口问题19.图2反映出我国现阶段人口分布情况是()A.人口向中西部、东北地区集聚明显B.人口向经济发达的区域进一步集聚C.人口分布趋于均衡,人口迁移减少D.东部地区重心地位下降、西部增强【答案】18.D19.B
【分析】18.目前,我国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和出生率偏低问.针对这些问.科学调整生育政策,放开三孩。三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使婴幼儿数量增加,社会抚养压力增加,A错误;现阶段我国并未出现劳动力短缺问.这些孩子还不能成为劳动力,B错误;育龄妇女是指处于生育年龄的妇女,三孩政策不会扩大其规模,C错误;放开三孩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婴幼儿比例,优化人口年龄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及出生率偏低等人口问.D正确。故选D。19.图2显示,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2020年东北地区人口占比下降,A错误;西部地区人口占比有较小提升;中部地区人口占比有小幅下降。故可推测出,我国人口分布受经济因素影响明显,我国现阶段人口有向经济发达区域进一步集聚的趋势,B正确;人口分布不均衡的趋势有待扩大,C错误;东部地区重心地位没有下降,D错误。故选B。户籍人口指已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指居住在某地超过了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为我国不同地区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小学生人数的平均增长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0.2001—2010年,全国小学生人数变化的直接影响是()A.中西部地区加快中小学撤并速度B.中西部中小学师资不足C.家庭育儿负担减轻促进家庭消费D.促使东部地区出台生育奖励政策21.2011-2016年,出现人口回流现象最明显的地区是()
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C.西部地区D.东北地区【答案】20.A21.C【分析】20.从图中可以看出,2001-2010年期间,中西部地区小学生人数出现负增长,说明小学生人数减少,可能导致中西部地区加快中小学撤并速度,A正确。中西部地区小学生人数出现负增长,说明小学生人数减少,不会出现师资不足问.B错误。2001-2010年期间,全国小学生人数出现负增长,小学生人数减少与家庭育儿负担减轻没有必然因果联系,C错误。东北地区虽然小学生人数出现负增长,但是常住人口增速快于户籍人口增速,说明由于人口迁移导致人口总数增长较快,没有必要出台生育奖励政策,D错误。故选A。21.从图中可以看出,2011-2016年期间,西部地区常住人口增速快于户籍人口增速,说明出现人口回流现象,C正确。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常住人口增速慢于户籍人口增速,东北地区常住人口、户籍人口都出现负增长,ABD错误。故选C。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清时期,华北地区农民纷纷前往东北地区谋生、定居,该现象被称为“闯关东”。“闯关东”以山东人最多。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增长迅速,导致了两地间人口迁移方向的逆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材料三:“闯关东”路线示意图。(1)影响山东人“闯关东”和“雁南飞”现象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2)大量人口“闯关东”对关东地区的环境会带来哪些问题?(3)简述“雁南飞”现象给山东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4)简述“雁南飞”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1)“闯关东”:山东人多地少,东北平原人少地多,山东旱涝等自然灾害比较频繁。(或答自然生态环境因素)“雁南飞”:改革开放后,山东工农业经济增长迅速,对外贸易发展快,人均收入增长快,拉力大于推力。(或答经济因素)(2)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受到严重破坏;黑土肥力下降;湿地减少。(3)有利: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思想、文化交流。不利:增加了交通、卫生、教育、环保、住房等的困难。(4)有利:加强对外联系;缓解人地矛盾。不利:人才外流、劳动力短缺,影响经济进一步发展。【分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带来的影响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突出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1)根据材料和史实“明清时期,华北地区农民纷纷前往东北地区谋生、定居,该现象被称为“闯关东”。“闯关东”以山东人最多“,可知“闯关东”主要指山东农民往东北迁,山东人多地少,东北平原人少地多,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茂密的森林,史称“有自然之大利三:曰荒、曰矿、曰盐”;山东旱涝等自然灾害比较频繁。(或答自然生态环境因素)根据材料“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增长迅速,导致了两地间人口迁移方向的逆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说明“雁南飞”是东北人往山东迁,原因是改革开放后,山东工农业经济增长迅速,对外贸易发展快,人均收入增长快,拉力大于推力。(或答经济因素)(2)根据材料,“闯关东”的人主要是农民,来到东北后,对东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垦,使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受到严重破坏;长期耕作,黑土地出现黑土冲刷,有机质在大量减少,黑土肥力下降;过度围垦湿地,使湿地减少。(3)雁南飞,指由东北迁往山东,对于迁入地山东来说,有利的是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迁入的人口在当地主要参与第二产业和经商,同时也会在当地进行消费,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两地的人员、信息的流动,促进了思想、文化交流。但同时也使山东人口大量增加,增加了交通、卫生、教育、环保、住房等的困难。(4)雁南飞,东北人口大量外迁,对东北来说,人员和信息的流动,也加强对外联系;农村人口大量外迁,对农业土地的压力减少,缓解人地矛盾。同时也有利于加快东北地区土地流转,使土地集中连片,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但是流出的多是青年劳动力或者是学生,会造成人才外流,东北地区老龄化加速,劳动力短缺,从而进一步影响经济发展。使东北地区的发展缺少创新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