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地理通关训练 31中国地理篇之中国的地域差异(解析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2年高考地理通关训练 31中国地理篇之中国的地域差异(解析Word版)

ID:945259

大小:1.44 MB

页数:12页

时间:2022-03-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2年高考地理通关训练31中国地理篇之中国的地域差异一、选择题通常称新疆天山以北的地区为北疆,天山以南的地区为南疆。北疆作为新疆地区的一个特殊单元,经济较为发达,农业与南疆相比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北疆的气候变化对当地农业生产和自然灾害影响较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与周边地区相比,北疆成为特殊单元的原因是()A.地理位置优越B.降水较充足C.地貌类型特殊D.昼夜温差大2.与南疆相比,北疆有显著优势的农产品是()A.大米B.棉花C.羊肉D.葡萄干3.气候变化对北疆农业生产的影响为()A.气温急剧升高,蒸发量增加导致土壤缺水严重B.热量条件得到改善,极大地提升作物品质C.作物种植北界南移,作物产量大幅增加D.水分蒸发加快,盐渍化加重导致农作物减产【答案】1.B2.C3.D【解析】1.与周边地区相比,北疆地区受到西风带带来的水汽及天山的地形阻挡抬升作用影响,气候相对周边地区湿润,降水较充足,B选项正确。新疆地区属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地理位置、地貌类型、昼夜温差都差不多,不能成为特殊单元的原因,排除A、C、D选项。2.根据上题可知,北疆相对于周边地区,降水较充足,多绿洲,绿洲农业发达,饲料来源充足,适合发展畜牧业,C选项正确。新疆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不适合发展水稻,A选项错误。棉花种植对热量的要求更高,南疆纬度低,更适合棉花生长,B选项错误。南疆和北疆的气候条件都适合种植葡萄,晒制葡萄干,D选项错误。3.北疆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土壤含水量小,而且气候变化是缓慢的,不会气温急剧升高,因此不会导致土壤严重缺水,A选项错误。北疆地区虽然纬度高,但是夏季高温且光照时间长,有利于农作物生长,限制北疆地区农业生产的因素是降水,B选项错误。当作物种植的北界南移时,说明气候变冷,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农作物产量减少,C选项错误。气候变化气温升高会导致水分蒸发加快,会导致北疆地区土壤盐渍化加重,从而减少农作物的产量,D选项正确。【点睛】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经验等。2019年3月我国南方某校地理社团组织学生前往学校附近地区开展地理野外实践活动,下图为考察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在考察途中,发现道路两侧树木苍翠,风景宜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当地的自然植被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温带落叶阔叶林C.温带落叶与针叶混交林D.亚寒带针叶林5.在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河流且水位最高的地点是()A.①B.②C.③D.④6.在③地附近有一座最高蓄水位为30om的水库。若水库上游河流流量较稳定,在水库达到最蓄高水位之前,其水位变化过程最接近下图中的()A.B.C.D. 【答案】4.A5.B6.B【解析】4.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南方,3月树木苍翠,风景宜人,说明自然植被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A正确,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落叶与针叶混交林亚寒带针叶林位于温带和亚寒带,3月树木不可能苍翠、风景宜人,故BCD错。5.水位是指河流某处的水面海拔,①地海拔高,但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没有河流,②③④等高线向高处凸,有河流,但②处的海拔最高,水位最高,故B正确,ACD错。6.从图中可以看出,水库呈口袋型,越高水面越大,故蓄水的前期较快,随着水位升高,水面增大,蓄水速度逐渐减慢,水位变化过程最接近B图的曲线变化,故B正确,ACD错。【点睛】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口诀:同线等高,同图等距。密陡疏缓,凸低为脊,重叠为崖,大小小大,大大小小,肚大口小。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7.读图,完成问题。图中能反映丙地的气候特征的是()A.AB.BC.CD.D【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丙地位于我国青藏地区,属于高山高原气候,青藏地区海拔高,夏季气温较低,空气稀薄,水汽少,因此年降水量较少。读图A、B、D三图可知,最热月平均气温均接近或超过20℃ ,不符合丙地气候特征,排除ABD;读图C可知,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10℃,降水较少,符合丙地(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C符合题意。故选C。某考察小组在7月份进入一个海拔3000多米的河谷,看到谷地中绿油油的青稞和黄灿灿的油菜花交相辉映,而目力所及的山坡却寸草不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该河谷农田用水依赖()A.当地降水B.远程调水C.冰雪融水D.地下水9.该河谷可能位于的省区简称是()A.甘B.新C.藏D.滇10.山坡寸草不生,反映出该地区()A.昼夜温差大B.年降水量少C.水土流失严重D.地质灾害频发【答案】8.C9.C10.B【解析】8.由海拔海拔3000多米的河谷和青稞等信息,可以判断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青藏高原地区降水少,冰雪融水丰富,因此河谷农田用水依赖冰雪融水,A错误,C正确;没有涉及远程调水,C错误;地下水补给少,D错误;故选C。9.据上题分析,该河谷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可能位于西藏,简称藏,C正确,ABD错误;故选C。10.当地海拔较高,目力所及的山坡,说明与河谷距离较近,所以青稞和油菜的种植均位于河谷之中,是为了获得灌溉水源。山坡“寸草不生”,反映出该地区降水较少,水分条件差,B正确;不能反映出昼夜温差大、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频发等问题,ACD错误;故选B。【点睛】青藏高原农业生产的条件:(1)有利条件:①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河谷地带(黄河、湟水、雅鲁藏布江)积温较高,有水灌溉;②草场广阔,柴达木盆地宜农荒地多。(2)不利条件:海拔高,气温低,无霜期短。下图为大气热力作用过程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图中箭头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A.①B.②C.③D.④12.与纬度相近的四川盆地相比,青藏高原() A.①较大B.②较大C.③较大D.④较大【答案】11.C12.A【解析】11.读图可知,图中①由太阳指向地面,应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符合题意;图中②由地面指向大气,应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B不符合题意;图中③由大气指向地面,应为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大气逆辐射,C符合题意;图中④由大气指向太阳辐射,应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D不符合题意。故选C。12.前题分析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与纬度相近的四川盆地相比,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因此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即①较大,④较小,A正确、D错误;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少,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较弱,即②较小,B错误;青藏高原大气吸收的能量少,晴天多,因此大气逆辐射较弱,即③较小,C错误。故选A。【点睛】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太阳通过选择性吸收、半选择性散射和无选择性的反射,削弱太阳辐射,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小。大气透明度越低,太阳气削弱作用越强。大气保温作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将能量截留在大气中,然后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补偿地面的能量损失,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一般大气秀明度越低、温室气体含量越高,大气逆辐射越强。下图表示我国某乡村聚落地理环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该聚落最有可能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A.青藏高原区B.西北地区C.南方地区D.北方地区14.根据图中信息,该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聚落建在丘陵北坡地带,多地形雨,坡状尖顶利于排水B.聚落顺应地势特点修建,便于排水C.位置临近河流,便于取、排水和出行D.多植被覆盖,利于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答案】13.C14.A 【解析】13.由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受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控制,应处于季风区,AB错误;分布有丘陵地形,聚落背山面河而建,建有排水设施,而且屋顶为尖顶,说明该地降水丰富,最可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C正确,D错误。故选C。14.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因此该聚落位于丘陵的南坡地带,多地形雨,坡状尖顶利于排水,A错误;该地降水丰富,聚落顺应地势特点修建,便于排水,B正确;聚落位置临近河流,便于取、排水和出行,B正确;多植被覆盖,利于保持水土、调节气候,D正确。故选A。【点睛】聚落是人们合理利用自然环境的结果:1.地形对乡村聚落的影响十分明显。平原地区聚落较为集中(多为集村),规模较大,聚落住宅排列有序,形态多为团状;山区的居民多依山建筑居民点,高矮参差,成为一种山村或山区集镇。如苗族的吊脚楼。2.各个地区降水量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房屋建筑的形态,这在农村中反映最为明显。一般说来,降水丰富的地区,聚落住宅房屋多为斜顶,有利于雨水下流,降水越丰富,屋顶坡度越大,而且降水较多的地区,一般也较潮湿,聚落住宅还要防潮,所以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民居建筑多采用木竹架空式,即“干拦式”结构(也就是俗称的吊角楼)以利于通风、消暑、防潮。而在降水较少的地区,聚落住宅的屋顶坡度较小。在气候资源特干旱的地区甚至屋顶都是平的。河西走廊是甘肃西北部狭长冲积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富足之地,兵家极其重视。下图示意河西走廊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相对古代西域其他地区,河西走廊富足的原因有()①南山北沙,驼队接踵②西域中原,降水丰富③黄沙漫漫,土地贫瘠④水源充足,绿洲呈串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16.影响该地人口环境承载力的最大限制性自然因素是()A.淡水资源B.土地资源C.矿产资源D.交通落后17.下列措施可以扩大该地环境人口容量的是()A.扩大耕地面积B.增加外联交通C.增加牲畜数量D.加大矿产开采【答案】15.D 16.A17.B【解析】15.据图可知,河西走廊南侧为山脉,北侧为沙漠,驼队要通过此地,必须从河西走廊经过,驼队接踵而过,为当地带来巨大的财富和机会,故①正确。西域一般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主要指新疆及其以西地区,河西走廊不属于西域中原,且该区域降水不丰富故②错误。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山麓地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故③错误。河西走廊有大量来自祁连山的高山冰雪融水,使得这里水源较充足,绿洲呈串状分布在祁连山山麓地带,故④正确,综上,正确的是①④,故选D。16.影响地区人口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自然资源,所以D错误。该地远离海洋,降水少,水源是当地生产生活最大的制约因素,所以决定当地人口环境承载力的最大限制性自然因素是淡水资源。土地和矿产不是最主要的因素,故选A。17.当地生态环境脆弱,盲目扩大耕地面积,会破坏生态环境,故A错误。增加外联交通可以与其它地区互通有无,从而增加资源储备,进而扩大环境人口容量,故B正确。当地气候干旱,增加牲畜数量,超过载畜量,会引发土地荒漠化,故C错误。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加大矿产开采,可能导致资源枯竭,影响当地的环境人口容量,故D错误。故选B。【点睛】河西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为两山夹峙,故名河西走廊,是中国内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古西北首府所在地,佛教东传的要道与第一站,丝路西去的咽喉,经略西北的军事重镇,中原名士躲避北方战火的栖息场所。自古以来就是富足之地、兵家必争之地。近年来祁连山山麓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玉米良种繁育基地。下图为“我国祁连山区不同海拔、南北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8.该山地垂直自然带丰富,山麓最常见的自然带是()A.胡杨林B.云杉林C.荒漠带D.冲积扇19.下列对祁连山玉米育种基地区位说法正确的是()A.甲坡,地广人稀B.甲坡,光照充足C.乙坡,蒸发较小D.乙坡,利于冬储【答案】18.C 19.D【解析】本题以祁连山地垂直分异为背景,考查西北内陆地区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1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祁连山地处我国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该地区典型的自然景观应为温带荒漠,自然带应为温带荒漠带。胡杨林作为沙漠深处的一种典型植被,而不是自然带,A不合题意。云杉林是植被,也不是自然带,B错误。在山地垂直自然带中,其基带应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保持一致,所以祁连山山麓最常见的自然带应是荒漠带,C正确。冲积扇是一种流水堆积地貌,不属于自然带,D错误。故选C。19.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祁连山延伸方向大致是西北—东南方向。其南坡接青藏高原,北坡临河西走廊。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在相同的海拔上乙坡植被多于甲坡。南坡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土壤发育弱,植被稀疏,北坡因地处西北内陆地区,水分蒸发量相对较小且山地降水较多,故植被丰富。所以甲坡应为山的南侧,乙坡应为山的北侧。玉米育种应选择热量相对充足、水源较丰富、土壤肥沃的地区,乙坡的夏季满足这些条件,而种子收储之后,需要低温干燥的环境,北坡纬度较高,冬季风大、降水少、气候干燥且气温低,种子不易霉变,便于储存,D符合题意。甲坡在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土壤发育差,不能满足玉米的生长,A、B选项错误。蒸发量相对较小,水分条件相对较好,但蒸发量小不利于种子收获后晾晒,因此蒸发量小不是该地做为玉米育种基地要考虑的条件。C错误。故选D。【点睛】农作物制种条件,除了农业生产的必备区位条件外,还要有利于种子的晾晒和储存条件(干燥、低温)。下图为三处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甲地位于南半球,其余均位于我国。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0.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枯黄时,三地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序是()A.甲>丙>乙B.甲>乙>丙C.丙>甲>乙D.丙>乙>甲21.乙可能是我国的()A.天山B.秦岭C.大兴安岭D.阴山【答案】20.D21.B 【解析】20.图文信息表明,甲地位于南半球,山麓植被为热带草原和热带雨林,因此甲地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乙、丙位于我国(北半球),乙山麓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丙山麓为针阔混交林,表明乙山所在地热量条件好于丙,则丙在乙的北边,则三地从南向北排列顺序是甲、乙、丙。图中显示,甲地山地西坡山麓的热带草原,根据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可知,南半球冬季时,当地降水稀少,植被枯黄,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各地昼长大致向北递增,因此三地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序是丙、乙、甲,D正确,ABC错误。故选D。21.材料信息表明,乙、丙两山位于我国,图中显示,乙地山地南麓为常绿阔叶林、北麓为落叶阔叶林,故该山应位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交界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山和阴山位于我国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内部,秦岭位于我国南方与北方分界线上,大兴安岭主要位于我国中温带内部,大致是草原带与森林带的分界线,因此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点睛】垂直带谱是指山地自下而上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的垂直自然带系列。垂直带谱的结构类型主要取决于山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山体本身的特点(相对高度与绝对高度、坡向、山脉排列形式等)。二、非选择题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毛乌素沙漠,是我国四大沙地之一。在当地人的摸索下,以及专业人士的指导之下,采用草方格固沙,使得毛乌素沙漠即将消失而成为绿洲。下图为“毛乌素沙漠地理位置图及草方格固沙景观图”。材料二:位于新疆南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2021年7月中下旬,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中国石化西北油田玉奇片区遭洪水袭击,淹水面积广达300多平方公里。下图为“塔克拉玛干沙漠水系图”。(1)简述草方格使得毛乌素沙漠变绿洲的原因。(2)从河流补给角度,分析塔克拉玛干沙漠出现洪水的原因。(3)有人认为,效仿毛乌素做法,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种树,也使得塔克拉玛干沙漠变成绿洲。请阐述这种说法的不合理性。【答案】(1)草方格可以搜集降雨,减少当地的蒸发量;草方格还可以提供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使得一些草本植物能够生长。(2)山地持续暴雨;夏季气温升高,高山冰雪大量融化;大量雨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叠加造成季节性洪水。(3)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上周边许多高大的山脉阻隔了来自海洋的水汽,使得这里降水稀少,导致土壤中的水分非常稀少;加之蒸发量特别高,植物又具有蒸腾作用,使得地下水减少,从而加剧当地的干旱。 【解析】本题以毛乌素沙漠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为背景,考查了草方格的作用、沙漠洪水的成因及沙漠绿化的不可行性,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及知识的分析、迁移能力。(1)由所学知识可知,草方格沙障设置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一方面,可以防风固沙,在当地起大风的时候,沙土也不会随风移动,移动沙丘也不再移动,固定在原地的沙子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基本的生长点,草方格腐烂后提供有机质,使土壤肥力提高,为一些草本植物能够生长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草方格能够涵养水源,收集雨水,会植物生长提供水源,有利于耐旱植物的生长。(2)由所学知识可知,河流补给方式主要从降水、冰雪融水、地下水、河湖水等方面来分析。由材料信息“2021年7月中下旬,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中国石化西北油田玉奇片区遭洪水袭击”可知,此时是夏季,夏季气温较高,高山冰雪融水量大;由西风带来的水汽在山地迎风坡形成降水,降水量大且降水强度大;大量降水水和高山冰雪融水相互叠加出现了大规模的沙漠洪水。(3)本题主要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地理位置、气候、河流、土壤、植被等方面来分析。由所学知识可知,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距海较远,水汽难以到达;加上周边许多高大的山脉对来自太平洋水汽的阻挡作用,使得这里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导致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低;由于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树木生长耗水量大,蒸腾作用又消耗大量的水,使得当地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加剧当地的干旱程度,所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种树不合理。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兰考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50多年前,这里“夏秋水汪汪,冬春白茫茫,风起三尺沙,黄土埋庄稼”,自然灾害严重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在黄河古道种植泡桐防护林,基本根治了兰考地区的风沙、水涝和盐碱三大自然灾害。如今,通过持续绿化造林和积极推广“农桐间作”模式,使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兰考县泡桐有“一年一根杆,两年粗如碗,三年能锯板”之说,材质轻柔,结构均匀,不翘不裂不变形,耐蚀耐腐耐高温,是制作家具、模型、乐器的上等材料,木制品出口东南亚及欧美市场。目前,兰考县围绕家居制造及木业加工,统筹推进家居制造及木业加工产业布局,打造品牌家居产业集聚地。与此同时,产业链条不断延长,木材交易市场、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年创效益20多亿元,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10万多人。下图为兰考县地理位置示意图。(1)在兰考县以前多发的风沙、水涝、盐碱三大自然灾害中任选一种,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 (2)分析泡桐防护林在治理大自然灾害中的生态原理。(3)简述兰考县政府积极推广“农桐间作”模式的意义。【答案】(1)水涝: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多水涝灾害。盐碱:春季气温回升快且多大风,蒸发量大;地势低洼,地下水水位较高,土壤中的盐分随着地下毛细管水上升,水分蒸发后,盐分积聚于土壤表层,造成土地盐碱化。风沙:地表多黄河沙质土壤,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冬春季节气候干旱,多大风,易形成风沙天气。(2)防护林可以降低风速,提高土壤湿度,起到防风固沙作用;拦截地表径流,涵养水源,减少水涝灾害;改善田间小气候,减少地面蒸发,减轻土壤盐碱化,改良盐碱地。(3)改善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促进农林产品及加工业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加快脱贫步伐。【解析】本题考查了自然灾害成因与防治、新型农业模式的意义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1)当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受季风强弱不稳定的影响,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降水多且集中;加之当地位于华北平原,地势低洼,流速缓慢,排水不畅,使得夏季降水多而不能及时排除形成水涝。盐碱的原理是盐分在地表集聚,当地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加之春季农田灌溉,地下水位进一步升高,土壤和地下水中的盐也会随之上升接近地表;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蒸发量大,土壤中毛细管吸水能力强,将地下水上吸,水分蒸发后,盐分积聚在土壤表层,造成土地盐碱化。华北平原是黄河冲积而成,以黄土为主,土质疏松,易起沙;加之开发历史悠久导致植被覆盖率低,难以削减风速和固定土壤;冬春季节,雨季未到,气候干旱,土壤干燥加之多大风,易形成风沙。(2)对于水涝,防护林可以拦截地表径流,增加地表径流下渗,涵养水源,减少河水流量的季节变化;对于盐碱,防护林可以减少阳光对于地面的照射,降低地面温度,减少地面蒸发,更可以通过涵养水源,稳定地下水位,减轻土地盐碱化;对于风沙,防护林可增大地表摩擦,削减风速,提高土壤湿度,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3)意义可以从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三个角度入手。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以木材加工为基础,带动多种相关产业发展,增加了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众多产业的发展会促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财政收入。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