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地理通关训练 22世界地理篇之天气与气候(解析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2年高考地理通关训练 22世界地理篇之天气与气候(解析Word版)

ID:945264

大小:728.59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2-03-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2年高考地理通关训练22世界地理篇之天气与气候一、选择题读区域图,如果左图所示河流和湖泊均以雨水补给为主,且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据图文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河流的流向是由Q向PB.R地为地中海气候C.S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D.图示区域为北半球2.关于P地河谷剖面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河谷地质构造为向斜②河谷地质构造为背斜③A地为河谷西岸④B地为河谷西岸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关于图中等温线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为七月份等温线②为一月份等温线③此时湖泊水位为a④此时湖泊水位为b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1.D2.C3.A【解析】1.河流发育在山谷,由高处流向低处,图中等高线向高处弯曲,P点地势高于Q点,河流流向是由P向Q,A项错误;图示区域位于北纬40°附近大陆西岸,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或地中海气候,结合材料信息,图示河流与湖泊以雨水补给为主,且流量季节变化大,可以推出S所在地为地中海气候,位于北纬30°-40°之间,R所在地位温带海洋性气候,图示区域为北半球,BC项错误,D项正确。故选D。2.根据河谷两侧岩层分布特点,中间岩层老,两侧岩层新,可以推出为背斜构造,②正确,①错误;结合第一题分析可知,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东岸侵蚀,西岸堆积,A为河谷西岸,B为河谷东岸,③正确,④错误,C项正确。故选C。3.图中等温线在陆地上向高纬度弯曲,同纬度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应为七月份等温线,湖泊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湖泊水位较低,此时湖泊水位为a,①③正确,②④错误,A项正确。故选A。 【点睛】等高线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读下图,判断下面小题。4.图示时期()A.伦敦盛行偏西风B.上海盛行东南风C.孟买正值雨季D.罗马正值干季5.下列叙述正确的有()A.图示区域可能为山地B.图示区域为海洋C.等温线①的数值小于②D.图示区域可能为暖流【答案】4.A5.D【解析】4.由图中纬度数值自南向北递减,可判断该区域位于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位置偏南,说明太阳直射点南移,为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冬季,罗马是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上海冬季盛行西北风,孟买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为旱季,故BCD错,伦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故A正确。5.南半球越往南气温越低,等温线①的数值大于②,故C错,等温线向低值凸出,根据凸低为高的原则,该区域中部气温较高,山地海拔高气温低,故A错,南半球夏季海洋气温低,说明不可能为海洋,应该是陆地,故B错,南半球陆地的东岸为暖流,西岸为寒流,故D正确。【点睛】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1.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则恰好相反;2.移动晚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约1个月;3.年移动幅度约为10°。某考察团队为了研究湖泊的局地气候效应,对我国某大型水库进行了湖陆风的观测。该人工水库三面环山,特殊的地形条件使水库附近还受到山谷风的叠加影响。下图为8月16日15时该水库附近的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该考察区域()A.位于长白山的山麓B.西北部的海拔最低C.属于暖温带湿润区D.西南部地势起伏小7.考察发现,此时库区的局地风速北侧大于南侧,其主要原因是()A.水库北侧的气温差异较大B.水库南侧,陆风与山风方向相反C.水库北侧,湖风与谷风方向一致D.水库南侧的地表植被茂盛【答案】6.D7.C【解析】6.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北京附近,A错。西北部等温线密集,地势起伏大,水库三面环山,且图中有200米等高线,由此可以判断西北、东北、东南都较高,西南较低,且西南部等温线较为稀疏,说明地势起伏小,D正确,B错。北京附近为半湿润地区,C错。故选D。7.由题目可知,受地形影响,水库北侧存在山谷风,白天以谷风为主,此时为下午15点,水库气温低,气压高,此时为湖风,谷风与湖风方向一致,C正确。水库北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较小,A错。白天应以谷风为主,B错。材料无法显示南侧植被是否茂盛,D错误。故选C。【点睛】湖陆风是由于湖水与周边陆地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同一时刻气压差异进而引起风向在一天内有明显改变,属于热力环流范畴,白天湖泊水域气温低,气压高,盛行湖风,夜晚为陆风。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验证二氧化碳对温室效应的增强作用,用玻璃瓶设计了以下实验(图a)并获了相关数据(图b)。完成下面小题。8.影响该时段数据变化(图b)的因素是()①纬度②太阳高度③下垫面状况④天气状况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9.实验小组认为两组实测数据的差距与预估相比不够显著,下列改进措施合理的是()A.将瓶子悬空放置B.将瓶底涂成黑色C.将温度传感器放至瓶底D.将纵坐标间隔扩大【答案】8.C9.B【解析】8.图b表示的空气和CO2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状况;该时段内的纬度、下垫面状况均不会有变化;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影响太阳辐射的强度,进而影响空气温度,一天中太阳高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天气状况的变化也会影响气温的变化,②④正确。故选C。9.将瓶子悬空放置,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减弱,减弱了效果,A错误;将内瓶底涂成黑色增加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从而增加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B正确;将温度传感器放至瓶底则测量的不是空气的温度,C错误;将纵坐标间隔扩大不能使实测数据变化,D错误;故选B。【点睛】影响大气温度的因素有纬度、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天气状况等;第二题若对比显著则应从增强CO2的保温作用入手,大气主要通过吸收地面辐射而升温,所以增强地面温度能够增强地面辐射,从而增强大气温度。下图为世界某大洲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图示季节,圣地亚哥与布宜诺斯艾利斯降水量差异较大,原因是圣地亚哥()A.受西风带控制B.位西风带迎风坡C.受暖流影响大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11.图中M地气温可能是()A.22℃B.26℃C.16℃D.15℃12.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分布C.大气环流D.地形【答案】10.D11.C 12.B【解析】10.图中25℃等温线在陆地上向南纬凸出,应为南半球夏季。圣地亚哥位于南纬30°-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布宜诺斯艾利斯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D正确,AB错;圣地亚哥受秘鲁寒流的影响,不受暖流影响,C错。故选D。11.由图中信息可判定M地外围等值线未标数值的气温有两种可能性:25℃和20℃,但因为南美的西海岸是安第斯山,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因此应为20℃,所以M地的气温应较20℃更低,由于等温距为5℃,所以M地气温应大于15℃而小于20℃,故选C。12.读图,甲地气温介于25-30℃,乙地气温介于15-20℃,甲地的气温更高。结合前面分析可知,此季节为南半球夏季,甲地更靠近内陆,升温更快,乙靠近海洋,受海洋的调节作用明显,升温较慢,所以两地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海陆分布,B正确;两地纬度相当,A错;此季节大气环流差异不大,C错;两地均位于拉普拉塔平原,地形差异不大,D错。故选B。【点睛】本题要注意根据图中等温线弯曲特点判断该半球的季节。可以简单用以下方法,即1陆南,7陆北。意思是:1月,陆地等温线向南弯曲,7月,陆地等温线向北弯曲。图中陆地等温线向南弯曲,应为1月,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1月为当地夏季。短时强降水指的是1小时内某地降水量超过20毫米的降水。我国是短时强降水天气多发的国家。下图为1991~2000年4~9月我国短时强降水统计图(台湾省数据暂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我国短时强降水集中于6~8月,主要原因是该时期()A.季风环流的不稳定性B.高温与夏季风势力强C.风暴潮袭击东南沿海D.夏季风影响范围扩大14.在我国,短时强降水频率最高的地区是()A.中东部地区B.东部沿海地区C.四川盆地D.华南地区【答案】13.B14.D 【解析】13.短时强降水需要足够充分的水汽和非常强烈的上升运动。6~8月我国普遍高温,近地面大气受热膨胀上升,多中小尺度的对流系统形成,为短时强降水带来动力条件;6~8月夏季风影响我国,带来丰富的水汽,为短时强降水带来水汽基础。B正确。季风环流的不稳定是带来降水变化的原因,不是短时强降水的原因,A错误;风暴潮是强风带来,夏季风影响范围是降水区域分布的主要原因,CD错误,故选B。14.结合上题结论,我国华南地区所处纬度低,多高温和强对流天气。夏季风影响大且影响时间长,带来的水汽多;夏秋两季频受台风侵袭,因而多短时强降水天气。D正确。中东部地区、四川盆地、东南沿海地区,气温和水汽相对没有华南地区好,AB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短时强降水形成的条件。短时强降水主要与地表气温与大气水汽多少有关,发生的季节主要在我国的夏季,发生区域主要在华南地区。下图为法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1月份,法国的气温分布特点是()A.由东南向西北递减B.由西向东递减C.河流上游气温高,下游气温低D.山区气温高,平原气温低16.1月份,图中甲地为一低温中心,其主要影响因素有()A.纬度位置、地形B.大气环流、植被C.河湖分布、土壤D.海陆位置、海拔【答案】15.B16.D【解析】15.读图可知,1月份,法国气温大致从西部沿海向东部内陆逐渐递减,B正确,A错误;河流上游多发源于山区,海拔高,气温较低,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海拔低,气温较高,C、D错误。故选B。 16.图中甲地等温线密集,说明甲地位于山地,海拔高,气温低;距大西洋较远,受温暖的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较小,气温低。因此甲地成为低温中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和海拔,D正确;甲地纬度位置较低,受其影响温度应当较高,A错误;植被和土壤对气温高低影响较小,B、C错误。故选D。【点睛】影响气温的四大因素分析1、太阳辐射状况:主要分析纬度位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低纬度气温高,夏季气温高;受其影响,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2、大气自身条件:主要分析天气状况、大气透明度等。晴天,空气稀薄,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气温日较差大。此外,大气环流通过对热量的输送和对降水的影响,也会导致气温的变化;3、下垫面:海洋比热容大,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较同纬度陆地白天、夏季温度低,夜晚、冬季温度高;暖流增温,寒流降温;地势高低、山脉走向和坡向等对气温都有影响;不同地表的反射率差别很大,如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极高,导致地表气温低;4、人类活动:通过改变下垫面条件,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排放温室气体和废热等影响气温。山打根地处加里曼丹岛东北部,是马来西亚的著名良港和特色旅游目的地。下面左图示意山打根地理位置及周边海陆轮廓,右图为山打根气候资料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到山打根旅游时可能见到()A.枫树成林B.斑马成群C.台风经过D.碧海金沙18.从气候角度考虑,到山打根旅游体验最佳的时段是()A.3—5月B.6—8月C.9—11月D.12月—次年2月19.与外海相比,1月山打根所在海湾()A.盐度较高B.透明度高C.风浪较小D.水位较低【答案】17.D18.A19.C【解析】17.通过图文资料进行区域定位可知,山打根为热带雨林气候,枫树为温带落叶树种,故该地不会出现枫树成林的景观,故A错;斑马主要生活在热带草原区,故该地也不会出现斑马成群的景观,故B 错;因该地位于6°N,虽然附近海域海面广阔,气温较高,但因纬度低,地转偏向力小,一般不会有台风经过,故C错;该地地处热带海边,故到山打根旅游时可能见到碧海金沙。故D正确。18.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较为湿热,故旅游资源观赏和体验的最佳时段应是降水较少的时期。由山打根气候资料统计图可知,该地降水较少的时段为3—5月。故A正确,B、C、D错误。19.由气候统计图可知,1月该地降水较多,地表径流量较大,受其影响,海湾内海水盐度较外海有所下降,故A错;因汇入海湾内的地表径流此时较多,故海水透明度较外海明显偏低,故B错;1月气压带风带偏南,该地受东北信风的影响,外海风浪较大,但受海陆轮廓影响,海湾内的风浪较小,故C正确;受东北信风的影响,外海海水流入海湾,加之地表径流的大量汇入,故海湾内的水位高于外海,故D错。【点睛】此题依据图文材料主要考查与气候相关的知识点,第一小问考查不同气候条件下有不同的动植物资源,以及台风形成的条件。第二小问从图中直接获取信息。第三小问考查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主要是降水量的影响。读甲、乙、丙三地大气环流年内控制时长分配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0.缺失丙地水平自然带的大洲是()A.大洋洲B.非洲C.北美洲D.南美洲21.由甲→乙→丙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A.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B.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答案】20.B21.A【解析】20.读图可知,丙地常年受西风带的影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其水平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非洲无该自然带分布,B正确。故选B。21.甲地受东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应为热带沙漠气候,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乙地受盛行西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应为地中海气候,所属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丙地所属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自然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A正确。故选A。【点睛】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成因:(1)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降水分布均匀;主要在南北纬5°以内;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2)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季;主要在南北纬5-10°之间;副高与赤道低压交替控制。 (3)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季;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部、南部;受西南季风控制。(4)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干旱;主要分布在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常年受副高控制。(5)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冬夏季风交替控制。(6)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西风带与副高交替控制。(7)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北部;冬夏季风交替控制。(8)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温差大,降水稀少;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大陆内部;常年受大陆气团控制。(9)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降水均匀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常年受西风控制。(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凉爽短促;主要分布在大陆内部纬度较高处;纬度高,受副极地低压控制。(11)苔原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凉爽短促;主要分布在极圈附近纬度较低处;受极地气团控制。(12)冰原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凉爽短促;主要分布在极圈附近纬度较高处;受极地气团控制。二、非选择题22.某校中学生赴我国某大型水库进行野外实习,主要考察地形及水库附近的湖岸风和山谷风。下图为8月16日15时该水库附近气温分布图(单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概述图示区域主要地形特征。(2)绘制水库与P点的湖岸风的示意图。 (3)通过观测相对于南岸、北岸风力较大,说明原因。【答案】(1)中部多谷地平原,地势相对较平坦,东部、西北部多山地,地势起伏较大。(2)如下图:(3)北岸等温线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风力更大。【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地形特征的描述、热力环流的运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图示等值线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调动和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解析】(1)注意图中等温线疏密的变化反映了地势起伏的变化,结合图中200m等高线以及等温线的疏密变化可知,该区域中部多谷地平原,地势相对较平坦,东部、西北部多山地,地势起伏较大(注意:不要根据等温面数值大小的变化来判断地势高低,因为这是8月16日15时该水库附近气温分布图,图示区域气温受中部水库的调节影响较强)。(2)水库附近气温低于P点,相比而言,P低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为低压,而水库附近上空盛行下沉气流,气压较高。近地面气流由水库流向P地,吹湖风。如下图:(3)读图可知,相对于南岸,北岸等温线更密集,气压梯度更大,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所以风力更大。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鄱阳湖的北端,有一片死亡水域,老爷庙水域,人称中国“百慕大”、鄱阳湖“魔鬼三角”。所谓:船过老爷庙,鬼在水下叫,十船经过九船翻,要想不翻难上难。1970年初夏,“魔鬼”突然出现,挟风雨,卷雷电,啸声震耳。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个夏日,湖面上顿时狂风怒号,乌云翻滚,风沙滔天,种种奇怪现象令人不可捉摸,“魔鬼三角”迷雾重重。材料二:老爷庙水域,最宽处为15公里,最窄处仅有3公里。是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水系交汇之处,人称五龙入湖。科考队对此水域进行了一次无人机探测航拍,结果发现水下有一条2.5千米长的一个坚固的水下暗堆(沙坝)。该水域两侧分布有26.7平方公里的沙山,沙山与广阔的湖面形成鲜明对比,一到春夏之交,天气变化剧烈,常造成雷阵雨并伴有水龙卷。沙山南边是开阔的湖面,北边是通往长江的狭长水道,每年的九月到来年的五月,北方冷空气南下的时候,风速猛增。材料三:下图为老爷庙区域略图。(1)判断老爷庙水域“魔鬼”突现前的天气特征并说明该天气特征对“魔鬼”突现的影响。(2)分析老爷庙水域“十船经过九船翻”的自然原因。【答案】(1)晴朗天气。理由:天气晴朗,沙山与湖水温差大,风大;天气晴朗,蒸发旺盛,水汽充足;天气晴朗,沙地升温快,空气对流运动剧烈,易形成云雨雷电现象,进而形成“魔鬼”。(2)“五龙入湖”,水流杂乱多漩涡;水下暗堆(沙坝)阻挡水流,形成巨大水下漩涡;地处狭窄水域,形成气流、水流双重狭管效应,风大流急浪高;多强对流天气,易形成水龙卷。【解析】本题以鄱阳湖为素材,涉及强对流运动形成的天气状况,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解析】(1)“魔鬼”天气出现时伴随着大风大雨,暴风雨的形成需要充足的水汽和强烈的上升运动,因此“魔鬼”天气出现前该地应是晴朗天气,湖面蒸发旺盛,水汽充足;沙地与湖面热力差异显著,易形成大风;晴天沙地受热快,易形成强烈对流天气。(2)“十船经过九船翻” 主要是因为风浪大,从风力大和浪大的角度分析。该处“五龙入湖”,水流杂乱多漩涡,不平稳。水下暗堆会阻挡水流,掀起浪潮,并形成巨大的水下漩涡。该处地形狭窄,风力大,水域狭窄,水流急促,风浪大。两岸为沙山,温差较大,多强对流天气,易形成水龙卷,所以多大风大浪,“十船经过九船翻”。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