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细胞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1)动物:细胞(最小、最基本)→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最大)。(2)单细胞生物缺乏的层次:组织、器官、系统。(3)一个单细胞生物:既属细胞层次,也属个体层次。(4)植物缺乏的层次:系统。2.病毒的特殊性(1)病毒无细胞结构,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2)病毒是生物,但不属于生命系统。(3)病毒生活习性为寄生,只能用活细胞培养,不能用普通培养基培养。3.显微镜相关知识(1)区分目镜与物镜的方法:目镜直接放在镜筒上,没有螺纹,物镜需拧在转换器上,有螺纹。(2)放大倍数与长短的关系:①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距盖玻片距离越近。②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3)放大倍数指的是观察物体放大的长度或宽度的倍数,并不是指体积或面积。(4)使用低倍镜与高倍镜观察细胞标本时的不同点(5)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原则①高倍镜使用步骤:找→移→转→调:低倍镜下找到目标→把目标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合适,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②先低后高:先使用低倍镜,再使用高倍镜。③先粗后细:低倍镜下先用粗准焦螺旋,再用细准焦螺旋调焦;高倍镜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6)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和物像移动规律:成像特点:显微镜成放大倒立的虚像,实物与物像之间的关系是实物旋转180°就是物像。如实物为字母“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为“q”。移动规律:物像偏向哪个方向,则应向哪个方向移动装片。如物像在偏左上方,则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7)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变化的推算技巧“单行”:计算时只考虑“长度”的变化,可根据看到的细胞数量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的规律进行计算。“充满”:计算时需考虑“面积”的变化,可根据看到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进行计算。(8)“两步法”判断污物存在的位置:第一步:移动载玻片,如果污物动,则污物在载玻片上,如果污物不动。第二步转动目镜,如果污物移动,则污物在目镜上,如果污物不移动,则污物在物镜镜上。8.使用光学显微镜的几点注意事项:(1)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要从侧面注视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到快接近时(距离约为0.5cm)停止下降。(2)低倍镜换高倍镜,不用升镜筒。(3)换用高倍物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4)换用高倍物镜后,若视野太暗,应先调节遮光器(换大光圈)或反光镜(用凹面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再调节细准焦螺旋。(5)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适当调亮,反之则应适当调暗。4.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1)主要区别: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①真核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其中含核膜、核仁和染色质。如动物、植物、真菌(如酵母菌)、变形虫、草履虫等。②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拟核由一大型环状裸露DNA分子组成。如蓝细菌、支原体、细菌、放线菌、衣原体等。(2)共有的细胞器:核糖体。(3)统一性: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DNA。5.两类原核细胞(1)蓝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因为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所以能进行光合作用,属自养生物;没有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常见种类:蓝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2)细菌:绝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常见种类:大肠杆菌、乳酸菌、醋酸菌、硝化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属自养生物)。6.细胞学说(1)建立者: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2)内容: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3)意义: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论证了生物界的统一性。(4)显微镜发明人:列文虎克。(3)细胞的发现者及命名者:虎克。(3)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