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地理单元复习一遍过第14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过关测试】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2年高考地理单元复习一遍过第14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过关测试】

ID:946183

大小:1.58 MB

页数:23页

时间:2022-03-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14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过关测试】一、单选题(2019·高三月考)下图所示盆地某沙漠年平均降水量不超过150mm,冬季稳定积雪日数在100—160天,积雪深度可达20cm以上,其植被覆盖率较我国其他沙漠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与我国其他沙漠相比,该区域植被覆盖率更高的主要原因是()A.高山冰雪融水丰富B.山地降水丰富C.季节性积雪融水丰富D.年均温低蒸发弱2.形成该沙漠冬季稳定积雪的水汽主要来源于()A.太平洋B.大西洋C.北冰洋D.印度洋3.该沙漠地区稳定的积雪覆盖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是()A.反射太阳辐射,提高大气温度B.增加土壤湿度,减少地表径流C.增强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湿度D.抑制风沙活动,减少初春扬尘(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谷坊是在易受侵蚀的沟道中,为了固定沟床而修筑的土、石等建筑物,可分为土谷坊、石谷坊、植柳谷坊等,其中植柳谷坊是用柳条做材料在沟壑中横向沟道栽植的柳栅栏形式的谷坊治沟工程。近几年来,在我国松嫩平原的沟壑治理中,大量应用了植柳谷坊,取得了较好的治沟效益和生态效益。下图为植柳谷坊横断面布设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与石谷坊相比,松嫩平原植柳谷坊()A.技术更复杂B.可就地取材C.建设费用高D.当地难推广5.不适宜建柳谷坊的沟道条件是() A.土质沟床B.沟谷比降小C.常流水沟谷D.集水面积大(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田间道路多为土质路面,在车辆及农机具行走碾压下,产生不同路面形态,在水流冲刷作用下,田间道路侵蚀强烈,切割严重,形成断路,制约农业发展。吉林省某村推广的新型保路技术,在路中开沟、码放砾石(称石坎),有效地抑制了流水对田间道路侵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在路中开沟、码放砾石(称石坎),抑制流水对田间道路侵蚀,主要原理是()①集中水流②增强下渗③拦截泥沙④减缓流速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每隔一段时间将石坎的砾石翻动一次,主要目的是保持石坎的()A.粗糙度B.坡度C.深度D.宽度8.利用石坎技术改造过的田间道路表面,植被明显增加,主要原因是()A.近地面温度升高B.土壤稳定度增加C.地表径流量增加D.车辆和行人减少(2021·山东高三专题练习)河道来沙系数(ζ)是指河流含沙量与流量的比值,主要反映河道输沙能力与水沙变化关系。依据河道来沙系数将水沙运动状态划分为水少沙多(ζ≥0.011)、水沙协调(0.009<ζ<0.011)与水多沙少(ζ<0.009)3种状态。水沙搭配关系越不协调,越容易导致河道冲刷或淤积。下图示意黄河干流内蒙古段头道拐水文站位置及各季节来沙系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头道拐水文站河道输沙能力最大的季节是() A.秋季B.冬季C.夏季D.春季10.头道拐水文站不同季节水沙不协调引起的河道冲淤状态是()A.春季淤积B.夏季冲刷C.秋季冲刷D.冬季淤积11.导致头道拐水文站春季水沙状态的主要原因是()①生产用水②风沙入黄③河道封冻④降水产沙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022·山东高三专题练习)下图为我国某省区荒漠化土地类型与成因构成图(单位∶万平方千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2.该省区所在地是()A.青藏高原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D.黄土高原13.关于该省区土地荒漠化成因的描述,正确的是()A.海拔高,气温日较差大,冻融严重B.春夏升温快,蒸发强,盐碱化严重C.以平原为主,风力强劲,风蚀严重D.夏季多暴雨,黄土疏松,水蚀严重(2021·江苏高三模拟预测)在我国云南孟定沟谷中的热带雨林,具有板状根的乔木占乔木总数的60%,下图为板状根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益显著,主要表现在()①保护地球的生物多样性②促进水循环③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森林产品④调节地球大气的组成成分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15.雨林中树木生长“板状根”的主要作用是()A.可从地下汲取更多的水分B.扩大受光面积,增强光合作用C.可从地下汲取更多的养分D.增强支撑力,并防止大树被大风吹倒(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若尔盖湿地地处黄河上游、青藏高原东北部,是世界上典型的高原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近几十年人类在该地区大规模开挖沟渠,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下图为2016年不同坡向植被覆盖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无坡向区域,植被覆盖度最小B.有坡向区域,坡度越陡,植被覆盖率越高C.有坡向区域,北坡的植被分布相对较少D.植被覆盖和人类活动、光照、温度等有关17.近几十年来,若尔盖高原湿地面积急剧退化的原因可能有()①气候呈暖干化趋势②人工沟渠引排水③大规模围湖造田④沙质沉积物增多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022·北京高三专题练习)“烧芭”是印尼的一种传统农耕文化。每年的某个时间,苏门答腊岛山地东侧民众放火将森林烧成空地,利用燃烧的灰烬作为肥料,以利耕作。几年后,田薄地衰,山民便弃之不顾,转而另辟新地,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循环下去。读下图某月“烧芭”产生的烟雾污染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该月最有可能为()A.1月B.3月C.7月D.10月19.“烧芭”带来的长期影响有()①爪哇岛空气质量下降②提高土地肥力③加剧全球变暖④破坏生物多样性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区不同类型降水条件下不同植被的减沙效果。20.该地水土保持效果最好的植被覆盖措施是()A.草地B.灌木C.撂荒D.林地21.关于五类植被措施的水土保持,正确的是()A.开垦会导致明显的水土流失B.Ⅱ型雨条件下,耕地与撂荒地减沙效果相差不大C.撂荒地水土保持效果不明显D.V型雨条件下,林地的水土保持效果最好(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 木兰围场,位于浑善达克沙地的南缘,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曾是清朝的皇家猎苑,现为全亚洲最大的人工林场之一。在这里,沙漠、草原与森林相伴而生了千百年。木兰围场的沙漠是一个著名的有水沙地,也是华北地区重要河流——滦河的水源地。下图为木兰围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木兰围场沙、草、林并存的主要原因是()A.东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原B.东部降水较多,向西逐渐减少C.东部河流众多,西部河流稀少D.东部临海,西部靠近内陆23.木兰围场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的原因是()A.阻挡夏季暖湿气流北进B.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水源地C.起到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D.亚热带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图为不同光照和水分条件下植物的最佳叶面积大小。据图,完成下面小题。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等光照,叶片随湿度减小而增大,是为了提高光合效率B.遮阴条件下,湿度越大,叶面积越大,是为了增加蒸腾失水C.湿润中等光照条件叶面积最大,是为了增加太阳辐射和蒸腾失水D.干旱条件下,光照越强.叶面积越小,是因为光合效率高25.热带雨林地区从林冠上层到下层叶片() A.逐渐变大B.逐渐变小C.先变小后变大D.不变二、综合题26.(2019·吉林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高三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近年来,新疆部分地区通过技术改良,采取马铃薯——玉米套种的方式,农业产值明显提高。左图为新疆局部地区示意图。2018年3月中旬,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艾比湖位于天山北坡,随着大规模农垦及修建水库,湖泊面积急剧萎缩,大片湖区干涸,现在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北疆铁路途经湖泊的西南侧,在西北阿拉山口与中亚对接。近年来由于沙源增多,沙泉子、黑山头一带铁路常被风沙掩埋。右图为艾比湖地理位置示意图。(1)分析阿拉山口夏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的原因。(2)推测该区域此次洪水的形成原因。(3)分析近年来沙泉子、黑山头一带沙源增多的原因。(4)有人建议,在新疆地区大力推广马铃薯——玉米套种的农业生产方式。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27.(2019·安徽滁州·高三模拟预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格尔木河流域地处柴达木盆地中南部,地貌呈同心环状分布,自边缘至中心,洪积砾石扇形地(戈壁)、冲积——洪积粉砂质平原、湖积——冲积粉砂粘土质平原、湖积淤泥盐土平原有规律地依次递变。地势南高北低,地势低洼处盐湖与沼泽广布。格尔木市辖区年降水量平均仅38mm,年蒸发量却高达2800mm以上。近几十年来,格尔木河中下游地区绿洲面积不断减少,重心不断转移。 (1)分析格尔木河月径流量最大值出现在8月而不是7月、最小值出现在10月而不是1月的原因。(2)简析格尔木河中下游地区沼泽众多的原因。(3)据图(c)指出格尔木河中下游绿洲重心转移的总体方向并推测原因。28.(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热带云雾林指的是分布在较高海拔地区,有持续性或季节性的云雾覆益的森林,这种森林只占全世界热带雨林面积的2.5%,它是热带森林植被的一种特殊森林类型。林区云雾缭绕,宛若仙境,湿润和偏远使它成为很多动植物的避难所和聚集地。热带云雾林经常面临着各种威胁,导致热带云雾林面积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下图为海南热带云雾林林地分布图。 (1)描述海南岛热带云雾林的空间分布特征。(2)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分析海南岛热带云雾林形成的原因?(3)分析热带云雾林生物多样性及特有物种丰富的原因?(4)指出热带云雾林合理的开发方向?29.(2020·安徽高三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19年8月19日下午,巴西圣保罗上空突然浓烟来袭,主要原因来自于亚马逊雨林燃烧的浓烟。2019年8月22日,据巴西国家空间研究所的卫星数据显(下左图),亚马孙地区森林大火已持续燃烧了16天。据国家气候中的报告称,大火所产生的烟雾已经到达1700多英里以外的圣保罗,能见度受到严重影向。由于大火持续时间长,燃烧面积大,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气溶胶,对末来当地至全球的气候都将产生较大的影向。材料二以火灭火是在风力较小的地区采用“点倒火”的方式来达到快速灭火的一种方式。下右图示意“点倒火”灭火方式。 (1)根据所学知识,推测亚马逊雨林遭受大面积火灾的的可能原因。(2)请运用相关地理知识,分析持续大火对气候可能造成的影响。(3)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说明以火灭火的原理。 参考答案1.C2.B3.D【分析】1.由图文信息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准噶尔盆地,该地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该地冬季稳定积雪日数在100~160天,积雪深度可达20cm以上,说明冬季降雪量较大,春季融雪量大,使水资源相对我国其他沙漠充足,利于植物生长,所以与我国其他沙漠相比,该区域植被覆盖率更高,C正确;该地由于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年平均降水量不超过150mm,BD错误;同时沿途的下渗量大,高山冰雪融水难以汇流至沙漠地带补充沙漠地区的植被生长,A错误;故选C。2.读图可知,该盆地位于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为新疆北部的准噶尔盆地。其西部有阿拉山缺口,来自大西洋的气流会到达该区域,遇到地形阻挡,形成降水,该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的水汽均难以到达。B正确,ACD错误;故选B。3.积雪覆盖地表,反射率增大,地面辐射降低,使得大气温度降低,AC错误;积雪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积雪融化,土壤湿度增大,地表径流增加,B错误;积雪覆盖地表可以抑制风沙活动,减少春季扬尘,D正确;故选D。【点睛】河流的补给:1、河流单一水源补给的很少,往往是多种水源补给。2、大气降水(雨水补给)是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最主要的补给形式。3、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不一定都在夏季,如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丰富,河流汛期在冬季。4、冰川对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即以冰川融水补给河流及其他陆地水体。5、不同地区的河流从各种水源中得到的水量不同,即使同一条河流,不同季节的补给形式也不一样,这种差别主要是由流域的气候条件决定的。4.B5.D【解析】4.石谷坊是用石块为原料修筑的坝体形障碍物,植柳谷坊是用柳条做材料在沟壑中横向沟道栽植的柳栅栏形式的谷坊治沟工程。石谷坊需修筑坝体,而植柳谷坊用柳条栽植柳栅栏,二者相比,植柳谷坊技术更简单,A项错误;植柳谷坊在本地大量应用,说明该地有大量柳树,可就地取材,B项正确;植柳谷坊技术简单,建设费用更低,C项错误;植柳谷坊技术简单,取材方便,当地容易推广,D项错误。故选B。 5.土质沟床易打桩,利于柳桩根系发育;沟谷比降小,水流速度亦小,柳谷坊不易冲毁。有常流水的沟床建柳谷坊柳树生长旺盛,发木快,成材多;集水面积大的沟床往往在洪水爆发时流量大,容易冲垮柳谷坊。故不适宜建设柳谷坊的沟道条件是集水面积大,D正确。故选D。【点睛】谷坊是在易受侵蚀的沟道中,为了固定沟床而修筑的土、石建筑物。谷坊横卧在沟道中,高度一般为1〜3米,最高5米。主要作用为抬高侵蚀基准,防止沟底下切;抬高沟床,稳定山坡坡脚,防止沟岸扩张;减缓沟道纵坡,减小山洪流速,减轻山洪或泥石流危害;拦蓄泥沙,使沟底逐渐台阶化,为利用沟道土地发展生产创造条件。谷坊的作用:①抬高沟底侵蚀基点,防止沟底下切和沟岸扩张,并使沟道坡度变缓。②拦蓄泥沙,减少输入河川的固体径流量。③减缓沟道水流速度,减轻下游山洪危害。④坚固的永久性谷坊群有防治泥石流的作用。⑤使沟道逐段淤平,形成可利用的坝阶地。6.D7.A8.B【分析】6.由材料可知,在路中开沟、码放砾石,可以分散水流,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增强下渗,拦截泥沙,②③④正确;集中水流会加剧土壤侵蚀速率,①错误。故D项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7.由材料可知,每段时间将砾石翻动,是为了保持石坎的粗糙度,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增强下渗,减弱侵蚀,对坡度、深度、宽度的影响不大,故A项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8.由材料可知通过石坎技术改造的路面,可以减少地面流水侵蚀,增加土壤的稳定度,使得植被明显增加,故B项正确;石坎技术对于近地面温度影响不大,A错误;地表径流量减少,C错误;石坎技术对于车辆和行人没有影响,D错误。所以选B。【点睛】石坎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地表径流的流速,增加下渗,起到拦蓄泥沙,减缓对田间道路侵蚀的目的。9.C10.A11.A【分析】9.从文字材料中可知,来水系数指的是河流含沙量与流量的比值,这个数值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河流的含沙量大,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该地区夏季的来沙系数最高,据此可知,输沙能力最大的季节是夏季。故选C。 10.水多沙少应当是冲刷作用为主,水少沙多应当是淤积作用为主。依据此原理对照图表当中的信息,可知,春夏秋三个季节都是水少沙多,以淤积为主,冬季水多沙少,以冲刷为主,故选A。11.春季是水少沙多,考虑来水量和沙源,来水量方面,春季,该地区降水较少,且蒸发量较大,地表裸露,容易起沙,同时春季农业生产用水量大,水量损耗大。故水少沙多。故选A。【点睛】风沙问题考虑两个方面,一个是沙源,二是风力风向,基本上就能搞定大部分的风沙沉积地貌和风沙治理等问题。12.B13.B【分析】12.表中信息表明,该省区荒漠化成因以风蚀作用为主(83.9%),水蚀作用比重较小,说明当地气候干旱,风力强劲,与我国西北地区的特征相似,因此该省区所在地应是西北地区,B符合题意。图中显示,当地荒漠化成因中冻融作用仅占5.2%,而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冻融作用频繁,排除A。东北地区和黄土高原以半湿润区为主,降水集中,水蚀作用明显,且耕地比重大,草地比重小,与图示信息不符,排除C、D。B正确,ACD错误,故选B。13.根据上一题分析可知,该省区位于西北地区。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海拔不高,冻融作用主要不是海拔高所致,主要是气温变化大而导致,A错误。西北地区大陆性强,春夏升温快,蒸发强,在相对低平地区,地下水水位较高的的地区,容易导致盐碱化,B正确。西北地区以山地、高原和盆地地形为主,不是以平原为主,C错误。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水汽少,全年降水稀少,且黄土分布较少,因此夏季多暴雨、黄土疏松,不是当地水蚀严重的原因,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荒漠化的有关知识。指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干旱、半干旱甚至半湿润地区自然环境退化,包括盐渍化、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狭义沙漠化、植被荒漠化现象。14.C15.D【分析】 14.结合已学过的知识,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益主要是热带雨林物种极其丰富,维护地球的生物多样性;热带雨林地区降水量大,蒸发量也大,极大地促进水循环;热带雨林中植物丰富,光合作用强,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消耗二氧化碳,从而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调节地球大气的组成成分,①②④正确;③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森林产品,是经济效益,不是生态环境效益,③错误。所以ABD错误,C正确。故选C。15.雨林中降水丰富,土壤水分含量高,树木不用从地下汲取更多的水分,A错误;板状根在林冠下,林冠茂密,遮挡阳光,丛林内光照不足,所以板块根的作用不是为了扩大受光面积,B错误;热带雨林中的树木从地表较浅的部分吸收水分和养分,不是为了从地下汲取更多的养分,C错误;热带雨林中的树木高大,树干粗壮,枝叶繁茂,板块根可以增强支撑力,并能防止大树被大风吹倒,D正确。故选D。【点睛】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益:16.B17.C【分析】16.由图可知,无坡向区域的植被覆盖度最小,A错误;15°〜25°坡度的植被覆盖率最高,而25°〜35°坡度植被覆盖率低于前者,B正确;北坡为背风坡,植被分布相对较少,C错误;植被覆盖受人类活动、光照和温度等因素影响,D错误。因此正确选项为B。 17.气候干暖使区域蒸发量增加,导致湿地面积退化,①正确;由材料可知,人类在该地区大规模开挖沟渠引排水,也会导致湿地面积减少,②正确;由材料“若尔盖湿地地处黄河上游、青藏高原东北部”可知,该区域生态脆弱,不适宜大规模围湖造田,且材料中没有体现相关信息,③错误;受自然和人为原因影响,近年来该湿地分布区荒漠化加剧,沙质沉积物增多,会导致湿地面积减少,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湿地面积减小的原因分析主要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来分析。自然原因主要分析气候变化和泥沙沉积;人为原因主要分析人类过度开发的具体表现。18.C19.D【分析】18.读图分析,此时烟雾向东北方向扩散,可知此时苏门答腊岛东侧受西南风控制;7月气压带和风带相北移动,东南信风带向北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因此该月最可能为7月,C正确,ABD错误。故选C。19.本题注意题目的限制条件是“烧芭”带来的“长期影响”。长期来看,“烧芭”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加剧全球变暖,③正确;也会导致当地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④正确;爪哇岛空气质量下降,提高土地肥力是短期内产生的影响,①②错误。故选D。【点睛】热带雨林被破坏带来的生态危害世界上的热带雨林一旦遭到大面积破坏,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1)影响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引起地表水减少,水汽蒸发、蒸腾作用减弱,空气干燥,从而引起降水减少,气候异常,全球旱涝失衡的频度和强度将加大,全球自然灾害频发。(2)使二氧化碳增多,导致气温升高,造成全球气候变暖。(3)导致雨林物种的大量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遗传基因锐减。20.D21.A【分析】20.由图可知,在前四种降水类型中,都是林地减沙率最高,V型降雨类型林地略小于灌木,总体来看,减沙率最高的是林地,故水土保持效果最好的植被覆盖是林地,故选D。21.由图可知,耕地减沙率明显低于撂荒,说明开垦会导致明显的水土流失,A正确;Ⅱ型雨条件下,耕地减沙率明显小于撂荒地,减沙效果差异大,B错误;撂荒地水土保持效果优于耕地和草地,C错误;V型雨条件下,林地的减沙率略低于灌木,D错误。故选A。【点睛】 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过滤尘埃、吸收噪声、释放氧气、净化空气等。不同区域的森林所起的突出作用不同,黄土高原地区森林的突出作用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22.B23.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结合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自然差异的原因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22.木兰围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并且与内蒙古草原接壤,受夏季风的影响,围场东部地区降水较多,水分充足,山区和山麓地带多森林分布,大兴安岭以西的内蒙古地区,受夏季风的影响较小,降水较少,多发育草原和荒漠。因此才会在木兰围场出现沙、草、林并存的现象。据此分析本题选B项。23.从地理位置来看,木兰围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与内蒙古草原接壤,处于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处于荒漠化的边缘地带,围场地区的的森林、草原、湿地,可以阻挡了风沙,固住了本地的流沙,起到了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C正确。该围场的山脉主要为大兴安岭和太行山都为南北走向,对夏季暖湿的向北进的气流的阻挡作用不明显,A错误;该地森林、草原、湿地起着拦洪蓄水、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是滦河的主要水源地,并不能说其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水源地,B错误;该围场主要为温带地区,主要属于温带动植物资源,D错误。据此分析本题选C。【点睛】森林的生态效益①调节气候。浓密的林冠阻挡太阳辐射,使林内呈现巨大的温室效应。与无林地相比,冬暖夏凉、夜暖昼凉,温差较小,有利于林下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在生长季节,森林强大的蒸腾作用有助于消耗热能而使温度下降;空气湿度的增加,则易形成雾淞、露、霜等水平降水;同时对垂直降水也有一定影响。②涵蓄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森林的覆盖、截留降水作用,使土壤免于雨水溅击和地面径流的冲刷。而降水渗透到地下,变成缓慢的地下径流,既有利于削弱洪峰水量,又利于森林水分、土壤的保存。③减少旱灾、洪灾、虫灾等自然灾害。夏季森林使地面温度降低,空气垂直温差变化减少,上升气流速度减弱,因而还可削弱形成雹灾的条件。 ④改良土壤。枯枝落叶层经微生物分解变为有机质而增加了土壤肥力。24.C25.B【分析】24.中等光照,叶片随湿度的降低而减小,是为了减少蒸腾失水,A错;遮阴条件下,湿度越大,叶面积越小,B错;干旱条件下,光照增强,叶面积减少,是为了减少太阳辐射和蒸腾失水,D错;湿润中等光照条件,叶面积最大,是为了增加太阳辐射和蒸腾失水,据此分析本题选C。25.热带雨林地区(湿润条件),从林冠上层到下层,光照条件从适合状态(即“中等”)逐渐变差(即“遮阴”),叶片面积应逐渐减小,据此分析本题选B。【点睛】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及环境效应:1.热带雨林的分布:⑴纬度分布: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迎风地带可以伸展到南北纬15°~25°;⑵地区分布: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是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⑶最大分布: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集中分布了地球上大约一半的热带雨林。2.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环境效应:⑴深刻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⑵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⑶雨林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3.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形成的原因亚马孙流域全年高温多雨,由于充足的热量、丰沛的水分和连续不间断的生长季节,形成以高大密集的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由于雨林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热带雨林成为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在强大的生命活动推动下,雨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循环旺盛。植物在快速生长的同时形成枯枝落叶,在地表很快就被分解者分解,所释放的养分又直接被根系再吸收,以继续维持植物的快速生长。由于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再加上长期的高温多雨的淋洗,雨林中的土壤一般很贫瘠。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而这又是最容易被人类破坏的部分,雨林植被一旦被毁,植被很难恢复,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入崩溃。【答案】26.(1)艾比湖因地势低而形成盆地的聚热效应,进而形成相对的低压区;加上阿拉山口地处西北——东南向的狭长谷地,受到地形的控制而盛行西北风。该地地处盛行西风带。(2) 自2017年冬季至2018年3月初,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降雪量偏多,气温偏低,积雪量大;3月中旬,气温骤升,积雪大量融化,区域内出现融雪性洪水。(3)(由于全球变暖及入湖水量减少等原因,)干涸河床及湖底扩大,增加了沙源;人口增加,耕地扩大,植被覆盖率降低,侵蚀加强;湖滨植被受到严重破坏,(湖滨地区荒漠化程度加剧)增加了沙源。(4)赞同:农业科技进步为推广马铃薯——玉米套种提供了技术保障;夏季光热充足为推广马铃薯——玉米套种提供了自然基础;冰雪融水灌溉为推广马铃薯——玉米套种提供了水源保障;可以增加土地产出,获得经济效益;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言之有理,即可)反对:大力推广马铃薯——玉米套种,挤占了瓜果、长绒棉等特色农业的土地;地处干旱气候区,种植强度扩大,加剧当地水资源短缺、荒漠化和盐碱化;大力推广马铃薯——玉米套种,导致土壤肥力降低,进一步加剧土地沙化;为大力推广马铃薯——玉米套种,配套采用大棚生产或地膜覆盖等措施,提高了农业生产成本;非正常年份,区域内出现融雪性洪水可能使玉米幼苗受损。【分析】本题以新疆为背景,涉及风的成因、洪水灾害、沙源问题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知识,考查区域认知及综合思维能力。(1)分析阿拉山口夏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的原因要结合风形成的根本原因及其所处的风带位置和地形条件进行分析。结合其纬度位置看,该地处于盛行西风带影响范围,结合其地形特点分析,阿拉山口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结合图中信息,临近艾比湖,湖泊地势较低,水体比热容大,形成相对的低压区,空气有高压流向低压,综合影响下,阿拉山口夏季主导风向形成了西北风。(2)该区域位于我国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3月中旬出现的洪灾一定不是降水导致,结合材料信息,3月中旬气温骤升,会使积雪融水量增大,进而推出可能是2017年冬季至2018年3月初,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降雪量偏多,气温偏低,积雪量大,导致该区域出现融雪性洪水。(3)近年来沙泉子、黑山头一带沙源增多的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影响。结合材料信息,随着大规模农垦及修建水库,同时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蒸发加剧,湖泊面积急剧萎缩,大片湖区干涸,干涸河床及湖底扩大,增加了沙源;大规模农垦导致地表植被覆盖率降低,荒漠化程度加剧,侵蚀加剧,沙源增多。 (4)此题属开放性题目,赞成或反对,言之有理均可。若赞成的话主要从大力推广马铃薯——玉米套种产生的有利影响进行分析。大力推广马铃薯——玉米套种,可以增加土地产出,获得经济效益;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同时当地夏季光热充足,利于马铃薯——玉米生长,虽然当地降水较少,但有冰雪融水提供灌溉水源,且有技术支撑,为当地推广马铃薯——玉米套种提供了基础条件。不利影响主要结合其对当地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行分析。该地气候干旱,降水少,大规模推广的话会加剧当地水资源短缺状况,使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问题突出,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地退化,荒漠化加剧;配套采用大棚生产或地膜覆盖等措施,提高了农业生产成本,而当地经济落后;其次还会挤占原有特色农作物的生存空间等;大面积推广,一旦出现融雪性洪水可能使玉米幼苗受损严重。【答案】27.(1)格尔木河夏半年主要补给水源为高山冰雪融水;虽然7月份气温最高,冰雪融水最多,但径流汇集有一个过程(径流汇集有滞后性),所以径流量最大值出现在8月而不是7月;冬半年主要补给水源为地下水;但10月份的蒸发量远大于1月份,所以月径流量最小值出现在10月而不是1月。(2)冲积扇扇缘地下水出露,地表积水多;河湖沿岸地下水位高;地势平坦低洼,排水不畅;下层有粘土层(冲积、湖积粘土或盐土质平原),水分不易下渗。(3)东南(南)。原因:人口激增,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增强,造成河流中下游(北部)土地荒漠化,绿洲退化,人口向河流上游(向东南或南部)的绿洲迁移。【分析】本题以格尔木河流域为区域载体,考查河流水文特征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相关知识,学科素养方面注重考查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1)河流径流量的大小要考虑补给、蒸发等方面,格尔木河夏半年主要补给水源为高山冰雪融水,7月份气温最高,冰雪融水最多,但融水汇集到河道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格尔木河月径流量最大值出现在8月而不是7月,在冬半年格尔木河主要补给水源为地下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0月气温高于1月,10月蒸发量远大于1月,所以月径流量最小值出现在10月而不是1月。(2)沼泽的形成与地势低洼、蒸发量小、降水多、排水不畅等因素有关,格尔木河中下游位于冲积扇地带,地势平坦低洼,排水不畅,地表积水多,下有黏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地下水水位高,使得地下水出露,形成沼泽湿地。 (3)通过观察c图,可知格尔木河中下游绿洲重心转移的总体方向为东南方向。原因要从人类活动、人口增加来考虑,因为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如过度开采地下水,水资源浪费严重等,同时由于人口增加,对粮食需求量增大,出现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现象,导致植被破坏,荒漠化加剧,河流中下游生态环境恶化,变得不适合人类居住,人口向河流上游生态环境较好的绿洲地区迁移。【答案】28.(1)海南岛热带云雾林主要呈点状零星分布在中部山区;垂直方向上看,大致分布在山地海拔1200m以上高度,整体分布范围小。(2)海南地处热带季风气候,纬度低,中部多山地,海拔高;四周环海,海洋水汽丰富;当海洋水汽被输送到山区,水汽沿着山体上升过程中,随海拔升高,温度降低,水汽易凝结成云雾。(3)热带云雾林分布于纬度低、海拔高的山地,空气湿度大,降水丰富,气候条件适宜;因山谷低地隔离,不同山地云雾林形成一个个孤岛生境,阻隔了物种交流,使其演化出很多特有物种;远离人类活动区域,受人类活动影响小。(4)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发挥其生态功能;利用生物物种多样性和独特性优势,开展生物科研,建立野外生态科研基地;将热带云雾林保护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既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又能促进热带云雾林的保护。【详解】(1)图中显示,海南岛热带云雾林主要分布在黎母山、霸王岭、尖峰岭这三个地方,位于海南岛的中部和西南部;从图例可以看出热带云雾林的最低分布海拔为1178米,故z主要分布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较高海拔地区(2)海南岛热带云雾林形成的原因,主要从气候(气温和降水)、地形方面展开分析,结合图可知,海南省纬度低,属于热带地区,是热带季风气候区,且四面环海,受海洋水汽影响明显,水汽充足;岛内植被覆盖率高,植物蒸腾水汽多;境内多山,海拔较高,海风带来含水量很高的空气,湿润的空气沿着山体上升,温度降低,利于水汽凝结成雾。(3)本题考查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主要包括,地形(相对高越高,物种越丰富)、气候、人类活动干扰程度、纬度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海南省纬度低、相对高度大;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人口稀少,人为干扰少,生物多样性高;山地地形,阻隔物种交流,形成诸多特有物种。(4)考查热带云雾林合理的开发方向,海南岛热带云雾林,生态价值较高,生物多样性丰富,应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既要发挥其旅游功能,又不能破坏云雾林生态环境,既要将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又要促进热带云雾林的保护,同时热带云雾林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可将其与科研相结合,建立生物科研基地。还应建立自然保护区,防止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点睛】 本题以海南岛热带云雾林为背景,考查其空间分布特征、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热带云雾林分布的自然条件、热带云雾林开发方向等知识,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考生应具备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答案】29.(1)全球气候变暖使该地气候比往年更加高温干旱;多大风天气;政府环保投入减少,缺乏救火人员和资金;当地农民为开降农牧业用地焚烧林地;伐木公司不合理的活动;政府环保投入减少,缺乏救火人员和资金。(2)大面积植被破坏,温差增大;排放的二氧化碳和气溶胶吸收地面长波发射能力增强,气温上升;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植被破坏,空气湿度减小,气候更加干燥。(3)山火导致火场气温升高,气流上升;近地面水平气流由四周向火场,吸引“倒火”向火场方向燃烧;当两火相遇时,可燃物都已燃烧殆尽,山火自然熄灭。【分析】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区。热带雨林像一个巨大的吞吐机,每年“吞”掉全球排放的大量的二氧化碳,又“吐”出大量氧气,亚马孙热带雨林所制造的氧气至少占全球氧气总量的30%,因此得到“地球之肺”和“绿色心脏”的美誉。将对雨林生态效应和热力环流知识的深度理解运用到地理实践当中,旨在考察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详解】(1)亚马逊雨林遭受大面积火灾的可能原因应与“火源”和“扩散”有关。亚马孙地区大面积火灾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人为原因占主导作用。不同于草原和森林自然起火,潮湿的亚马孙雨林起火大都是由人为造成。从“火源”分析:为占用更多土地用于放牧或耕种,人们砍伐雨林,并通过燃烧树干、树枝、树叶等清理现场,燃烧及留下的余烬均有可能成为“火源”。从“扩散”角度分析,一般表现为“风助火势”、高温干燥及救援不及时。近年全球气候变暖愈演愈烈,全球气候变暖使该地气候比往年更加高温干燥;多大风天气;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当地政府缺乏救火人员和资金。(2)森林面积减少与浓烟(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气溶胶)是大火造成的直接后果,因此与本小题相关的知识为森林的生态环境功能和大气的受热过程。从生态环境破坏来说,森林面积减少导致温度和湿度的调节作用明显下降,气候变干、温差增大;从大气受热过程来说,二氧化碳和气溶胶浓度增加,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面保温能力增加,加剧气候变暖。 (3)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大火燃烧的条件以及热力环流近地面的气流运动状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山火导致火场气温升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水平气流由四周流向火场;“倒火”向火场方向燃烧;当山火与“倒火”相遇时,燃烧增强,可燃物都已燃烧殆尽;失去可燃物后,山火自然熄灭。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