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高考语文复习考点训练36 古诗歌阅读常见题材:山水田园(提升训练)(原卷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2年新高考语文复习考点训练36 古诗歌阅读常见题材:山水田园(提升训练)(原卷版)

ID:946187

大小:46.94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2-03-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2年新高考语文大复习新题考点训练专题36古诗歌阅读常见题材:山水田园【提升训练】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陶渊明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关于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少无适俗韵”句中的“俗”指世俗风尚,就读书人来说,“适俗”就是适应仕途中繁缛礼节的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B.“尘网”“樊笼”都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用这种比喻,表示诗人已看透了官场的污秽黑暗,表达了对官场的极大厌弃。C.“带月荷锄归”,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D.“种豆南山下”与“采菊东篱下”有着同样的韵律,同样的韵味。采菊是十分认真的,而种豆则是漫不经心的。2.知乎上有网友说:陶渊明的弃官归隐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行为。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对两首诗的理解,给该网友写一个60字左右的回复,阐明你对陶渊明弃官归隐的观点。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3.下列对诗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全诗八句,前六句写往“访”,重在抒情,情致婉转;末两句写“不遇”,重在写景,景色优美。B.首句写所闻,,次句写所见,这是入山的第一程。第二句中“带露浓”三字,除了为桃花增色外,还点出了入山的时间是在早晨,与下一联中的“溪午”相映照。C.颔联是诗人进山的第二程。林间小道上麋鹿出没,林深路长,正午溪边却听不到钟声。这两句极写山中之幽静,暗示道士已经外出。D.诗题为“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诗中却无一字说道士,无一句说不遇,然而句句是不遇,句句是访道士不遇,可见其构思的精妙。4.请找出颈联中用得最精妙的两个字并对其进行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阙 题①刘眘shèn虚②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注)①:原题已佚失,唐殷璠《河岳英灵集》辑入此诗时,标阙题。②:刘眘(慎)虚:唐开元进士,为人较淡泊,交游多山僧道侣。后人曾将他与贺知章、包融、张旭称吴中四友。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诗的写作线索是作者自己空间方位的变换,即诗人在自己的山居活动中,选取了几个富有代表性的镜头加以勾勒,从而表现自己的心境。B.首联是全景式的概括描写,写山路悠长,溪水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一样源源不绝,“长”字用得精妙,一下就把“春”这个概念具体、形象化了。C.颔联从细微处写青溪春景,把镜头对准溪水中的花瓣,用“时有”“远随”二词,暗示清溪上繁花似锦、芳香四溢、落英缤纷的景象,但“落花”流露出感伤之情。D.尾联在表达上有创意,“幽映”“清辉”一般用来写月光,而这里则表现日光,足见柳树的茂密,书斋的幽深,以至使日光有月色之感。6.诗的后四句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7.有一个字可以作为贯穿全诗的线索,这个字是;有一个字一开始就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这个字是。8.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颔联和颈联所展现的山野风景。9.这首诗的尾联最为人所称道,试作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闲居春尽白居易闲泊池舟静掩扉,老身慵出客来稀。愁因暮雨留教住,春被残莺唤遣归。揭瓮偷尝新熟酒,开箱试着旧生衣。冬裘夏葛相催促,垂老光阴速似飞。(注)诗人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时所作。生衣:绢制的夏衣。10.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闲”字,不仅表现了诗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而且呼应了诗歌的标题。B.“老身慵出客来稀”写诗人年事已高,没有客人来访,描写出诗人老年孤苦无依的情景。C.颔联“暮雨”一词营造出凄凉的情境,“留教住”流露出诗人落寞、惆怅的情绪。D.尾联运用了拟人等修辞,以“冬裘”“夏葛”相更换写出时节更替,“似飞”则写出年老更觉光阴飞逝的心态。11.“揭瓮偷尝新熟酒,开箱试着旧生衣”两句颇有生活情趣,请作简要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渔父张志和八月九月芦花飞,南谿①老人重钓②归。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翻③嫌四皓④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 [注]①谿(xi):同“溪”。②重(zhòng)钓:深水中钓鱼。③翻:反而。④四皓:指秦末的四位隐士,曾帮助汉太子刘盈保住太子位。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颔联的“依依”一词,用拟人手法写出了白云飘飘、水天相映的美景。B.全诗写景以动写静,色彩清幽,和诗人所要表达的人生追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C.诗歌所写的是秋季雨后的美丽而又宁静的景色:芦花飘飞,青山滴翠,白云悠然。D.尾联议论,运用典故,表明自己决不学“四皓”,要做真正隐士的人生志趣。13.首联的“归”字总领以下三联,请结合诗句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西溪独泛[唐]皎然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注释)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②唯应:只有。14.这首诗从体裁上看是____诗,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_____的氛围。15.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16.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隐居山中,在苍茫的暮色中关闭柴门,远望余晖。B.“鹤巢松树遍”写鹤在松林中到处筑巢,表现生机盎然的景象。 C.颔联运用了拟人手法,“遍”、“稀”二字用得很好,写出山居环境的热闹。D.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惬意的生活,但又透露出落寞的心情。17.“渡头烟火起”一句中借“烟火”表明有人家在山中生活。下列诗词语句没有运用这种写法的一项是()A.几家烟火依村步,何处渔歌似故乡。(司马扎《晓过伊水寄龙门僧》B.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朱湾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C.水曲山隈四五家,夕阳烟火隔芦花。(徐积《渔父乐》)D.更九衢、烟火近元宵,闻嬉笑。(刘仙伦《满江红》)18.本诗的后两联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时运①陶渊明时运,游暮春也。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影独游,欣慨交心。其一迈迈时运,穆穆良朝。袭我春服,薄言②东郊。山涤余霭,宇暧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其二洋洋平泽,乃漱乃濯。邈邈③遐景,载欣载瞩。称心而言,人亦易足。挥兹一觞,陶然自乐。(注)①时运:春夏秋冬四时运行。②言:语助词,无实义。③邈邈:远貌。19.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时运》模仿《诗经》的格式,用四言体,诗题取首句中二字,诗前有小序,点明全篇的宗旨:偶影独游,欣慨交心。B.第一首开头“迈迈”“穆穆”两个叠词,声调悠长,节奏平缓,写出了诗人在郊外漫步时缓缓前行、神情严肃的样子。C. 第二首中“洋洋平泽”,是说水势浩大而湖面平坦,诗人就在这湖边洗濯着;“邈邈遐景”,是说远处的景色辽阔而迷蒙。D.“春服既成”语出《论语·先进》,意思是说,穿上春天的服装,到大自然中去领略和煦的春光,情趣与“浴乎沂,风乎舞雩”极为相似。20.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翼彼新苗”中“翼”字的妙处。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归园田居(其二)陶渊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注释)穷巷:偏僻的里巷。鞅(yāng):马驾车时套在颈上的皮带。轮鞅:指车马。曲:隐僻的地方。墟曲:乡野。杂言:尘杂之言,指仕宦求禄等言论。霰(xiàn现):小雪粒。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归园田居》组诗是诗人在归隐初期的作品,第一首《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着重表现他“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欣喜心情,这一首则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B.乡村生活也有他的喜惧。庄稼一天一天生长,开垦的荒地越来越多,令人喜悦;同时又生怕自己的辛勤劳动,遭到自然灾害,毁于一旦,心怀恐惧。C.诗人用质朴无华的语言、喜忧参半的语调,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让读者在其中去领略乡村的幽静以及心境的恬静。全诗流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D.元好问曾说:“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诗人在这里描绘的正是一个宁静谐美的理想天地。22.诗歌的前四句是怎样写静的?“静”的内涵是什么的?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春晚范成大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①。窗下日长多得睡,樽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想见篱东②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注)①各自私:这里是说燕子、黄莺不管人的心情而只顾自家欢乐。②篱东:源于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后借指故园。2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选择了两个意象“舞燕”“啼莺”,描绘了晚春时期莺歌燕舞、充满生机的美丽景象,透露出了诗人游赏的兴致。B.颔联点出暮春时令,暗示诗人心绪。诗人昏昏醉眠,日长难遣,樽前花老,诗情难觅,止不住把满怀愁绪抒写出来。C.颈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由眼前“花老”而联想到人老,慨叹当时南宋朝廷不能振作,自己心力交瘁,回天乏术。D.这首诗描写景物,不作精雕细刻,意会即止;描写心境,也只略现迹象,巧妙用典,使得情意表达委婉含蓄。24.本诗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诗歌手法角度赏析此联的妙处。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田舍(南宋)范成大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忙。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烟火村声远,林菁野气香。乐哉今岁事,天末稻云黄。25.从___________、黄稻等意象可以看出这首诗描绘的是____________(季节)的农家生活场景。26.诗歌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表现田舍之“乐”的?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宿北乐馆[唐]陈润欲眠不眠夜深浅,越鸟一声空山远。庭木萧萧落叶时,溪声雨声听不辨。 溪流潺潺雨习习,灯影山光满窗入。栋里不知浑是云,晓来但觉衣裳湿。2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七言古体诗写诗人夜宿山馆感受,语言典雅清丽,意境深远、韵味隽永。B.首句特意地点出感受外界景物的时间是夜间,但不清楚此刻是夜深还是夜浅。C.第二句诗人巧妙地点出了所投宿的北乐馆是在越地,这从“越鸟”可以窥知。D.从第二句到第四句写鸟鸣、叶落、溪雨声,与“鸟鸣山更幽”有同样的境界。28.全诗是从多个角度描绘诗人夜宿山馆的感受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山行项斯①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蒸茗②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注]①项斯,生逢唐末乱世,自觉怀才不遇,除做过小官丹徒县尉外,长期身居草野,很熟悉山野风光。②蒸茗:炒茶。缲丝:从泡在开水里的蚕茧中抽出丝。2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起笔展示山间佳境,青翠枥林,潺潺溪水,几户人家,一幅恬美的山村图都从十四个字中绘出。B.颈联写隔着竹篱听到了缲丝声音,不仅未令人感到吵闹,反而备感山村之宁静,表达诗人对山村生活的喜爱。C.尾联写诗人随同卖药材回来的药农遁迹空寂的云山,“不惜”二字表现了诗人不得不谢绝仕途而归隐山林的无奈心态。D.整首诗观察入微,清新细腻,构思奇巧,移步换景中层次分明地写出诗人在村里村外的见闻。30.请从“动静”的角度赏析颔联在写景上的妙处。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初冬从父老饮村酒有作陆游 父老招呼共一觞,岁犹中熟有余粮。荞花漫漫浑如雪,豆荚离离未著霜。山路猎归收兔网,水滨农隙架鱼梁。醉看四海何曾窄[注],且复相扶醉夕阳。[注]作者自注:苏子美诗云,“吁嗟四海窄”。3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初冬季节,诗人与父老乡亲畅饮村酒,于是写下此诗记叙当时的情景。B.年成丰饶,家有余粮,在一片喜悦气氛中,乡亲们招呼诗人一起饮酒。C.荞花盛开,像雪花般白茫茫一片;豆荚未经霜打,却已经稀疏、零落。D.猎人收网归家,农人在水滨架起鱼梁,这些描写使诗歌充满乡野情趣。32.尾联使用了两个“醉”,有何含意?请简要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杪秋登太华山绝顶①李攀龙缥渺真探白帝宫②,三峰此日为谁雄。苍龙半挂秦川雨,石马长嘶汉苑风。地敞中原秋色尽,天开万里夕阳空。平生突兀③看人意,容④尔深知造化功。(注)①本诗为诗人任陕西按察司提学副使时所作。杪秋:晚秋。太华山:指西岳华山。②白帝宫:位于华山之顶的建筑物,相传为神话中五帝之一的白帝居住的地方。下文中“三峰”“苍龙”“石马”均是华山著名的景点。③突兀:高耸的样子,此处指高高在上。④容:或许。3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缥缈”既写出华山高耸于茫茫云海时隐时现、若有若无的景象,又写出诗人登顶后如临幻境般的感觉。B.颔联上句写诗人仰观苍龙岭,烟雨茫茫中似乎有苍龙悬于半空;下句远望石马洞猎猎长风中似乎有马在嘶鸣。C.颈联将视线由华山转向广袤无边的关中平原,放眼远眺,夕阳之下,万里清秋,天高地迥,景象廓大高远。D.这首诗雄浑深沉。诗人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描绘出登山所见的壮丽之景;又即景生情,发出人生的感慨。 34.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说明。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岳池农家①陆游春深农家耕未足,源头叱叱两黄犊。泥融无块水初浑,雨细有痕秧正绿。绿秧分时风日美,时平未有差科②起。买花西舍喜成婚,持酒东邻贺生子。谁言农家不入时?小姑画得城中眉。一双素手无人识,空村相唤看缫丝。农家农家乐复乐,不比市朝争夺恶。宦游所得真几何?我已三年废东作③。[注]①乾道八年(1172),诗人赴陕西汉中任职,途经岳池县境时作此诗。②差科:指官府摊派的徭役。③东作:指春季的农事。3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前四句描绘的图景,既体现了农家辛勤本色又包含初春清新气息,这自然引发诗人厌弃宦游、希望归隐的感叹。B.诗的主体部分写景与写人相结合,“景”写得有远有近、有声有色,“人”写得有点有面、有情有趣,颇有田园诗的特点。C.“小姑”的形象美好可爱,她不仅按照城里时新的式样描画眉毛,巧手缫丝的技艺还能让全村的人相互召唤前来观看。D.这首古体诗运用了对偶、对比、设问、反复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活的思考,体现了兼具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特点。36.这首诗是如何围绕“时平”展开的?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移居(其一)陶渊明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3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前四句交代了诗人移居的原因,不是此处风水好,而是有好邻居。 B.“有年”表明与“素心人”为邻心愿已久“从兹”表现出终于如愿的喜悦。C.九、十两句表明新邻居经常来家串门,来后必然高谈现在和往昔的事。D.末尾两句揭示了畅谈的内容,好文章共同欣赏,生活困难一起解决。38.本诗的七、八句与刘禹锡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在表达技巧和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乞食陶渊明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感子漂母①惠,愧我非韩才。衔戢②知何谢,冥报以相贻。(注)①漂母:漂洗衣物的老妇。韩信贫贱时曾有漂母怜悯他饥饿而给他饭吃。后来韩信为楚王,重报漂母。②衔戢(jí):谓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3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有断炊饥饿之苦,却不知到哪里去寻求帮助,叩门乞食又担心别人笑话而口讷辞拙、欲言又止,表现出清高、孤傲的心理状态。B.诗人借用韩信报恩的典故,盛赞主人有漂母之恩德,但自己却不能像韩信一样有机会报恩,只能冥报相还,表达出深沉的感激之情。C.主人善解人意,不问而知诗人之窘困,于是慷慨赠粮,殷勤相待,把酒畅饮,与诗人谈天至黄昏,能看得出主人也是性情率真之人。D.全诗语言平淡质朴,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主人济人所困,诗人感恩图报,彼此言谈畅饮,这皆是真情流露,朴实无华,令人动容。40.本诗与《归园田居(其一)》所表现的诗人形象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①宿置酒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②,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注解)①斛斯山人:复姓斛斯的隐士。②松风:古琴曲,即《风入松曲》。4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中“暮”“归”两字,表明天色已晚,诗人踏上归途。三、四句是说,诗人回顾来路看到山林苍茫,一片青翠之景。B.“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中,“荆扉”指简易的柴门。这两句运用了白描手法,显示出诗人与主人之间诚挚的友谊。C.“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两句,对意象的选择,对意境的处理,都注意到了对仗工整,充分体现了本诗律诗的特点。D.这首诗写的是探访友人的所见所感及琐事人情,读来自然亲切,晓畅清新,也表现出诗人惯有的朗俊豪爽的风格。42.从全诗来看,令诗人“陶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①访吕逸人不遇王维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到门不敢题凡鸟②,看竹③何须问主人。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④。 (注)①新昌里:在长安城内。吕逸人即吕姓隐士。②题凡鸟:典出《世说新语·简傲》。作者在“题凡鸟”前加“不敢”,有两个意思:一是此次来访未遇主人;二是赞扬吕逸人家不俗气。③看竹:典出《晋书·王羲之传》。作者在此用典,也有两个意思:一是未见到主人;二是作者与主人不见外,尽管主人不在家,仍可留下参观主人的住地环境。④龙鳞:谓古松躯干如龙鳞。这里用它来形容老松树的表皮呈现出鳞的形状,很老了。4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借桃花源比况吕逸人的住处,写出吕逸人长期“绝风尘”的超俗气节。B.颔联写诗人访友不遇,心中有无限懊恼,可见其寻逸之心的诚笃真挚。C.颈联是环境描写,远离尘世,青山妩媚,流水多情,充满隐逸生活的情趣。D.本诗格调清新,别开生面。写景轻描淡写,却轻描之中有致,淡写之中有奇。44.诗中是怎样表现吕逸人的隐逸生活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唐•贯休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注释)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鸂鶒(xī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柘(zhè):一种树。45.下列选项中,与诗歌内容不符的一项是()A.“东邻西舍无相侵”一句,写出了农家生活祥和宁静,没有恃强凌弱、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情趣。B.“蚕娘洗茧前溪渌”一句,通过描写“蚕娘”在渌溪边漂洗蚕茧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生活非常艰辛,也表现出“蚕娘”的辛勤和丰收的喜悦。C.尾联写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是神态、动作的描写,表现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并侧面烘托出“我”流连忘返的心情。D.本诗末尾用一“熟”字写“西坡瓜豆”,描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46.本诗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村居书喜陆游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4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中“红”“白”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描绘出早春乡间清新的风貌。B.“花气袭人”从嗅觉的角度,写出天气骤暖,春花绽放,香气浓郁芬芳扑面而来的景象。C.“贫犹醉”的深沉感叹与杜甫《登高》中的“潦倒新停浊酒杯”有异曲同工之妙。D.这首诗前两联描写了初春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联表现了诗人田园生活的乐趣。48.本诗中写了诗人村居生活中哪些可喜之事?请简要概括。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张谷田舍储光羲县官①清且俭,深谷有人家。一径入寒竹,小桥穿野花。碓②喧春涧满,梯倚绿桑斜。自说年来稔③,前村酒可赊。(注)①县官:陪作者巡视的县令。②碓(duì):用来春米谷的器具。③稔(rěn):庄稼成熟。4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田园诗。诗人在一个春日里,去拜访深山谷中的农家。首句“县官清且俭”,指出了这个县的长官清廉正直、节俭爱民。B.中间四句是景物描写。这四句顺着诗人的游踪,描写田舍的美丽风光与农民们的劳动生活,写得绘声绘色,曲折有致,引人入胜。C.颈联诗人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展现了农人舂米与采桑的场景,对仗工整,形象生动,反映出一副忙碌而喜悦的劳动场面。D.尾联的“自说”是作者说,写今年的收成将会不错,描写了农民丰足的生活。50.诗歌颔联哪两个字运用精当?请简要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渭川田家①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②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③。[注]①此诗作于开元后期,是诗人晚年的作品。自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宰相张九龄被排挤出朝廷之后,王维深感政治上失去依傍,进退两难。在这种心绪下他来到渭水畔的原野。②雉雊(zhìgòu):野鸡鸣叫。《诗经•小雅•小弁》:“雉之朝雊,尚求其雌。”③式微:《诗经》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5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不事雕绘,运用白描,描绘了一幅田园晚归图,自然清新,诗意盎然。B.“墟”,即村落,夕阳将余晖撒于其上,给人以凄清冷落之感,使人很自然地联想起《诗经》“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的诗句。C.“倚杖候荆扉”虚实结合,实写“野老”斜倚柴门迎候的情态,虚写了他们等待归家的牧童。第三联描写野鸡在麦田自由自在,蚕儿吐丝作茧,充满了生活气息。D.“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与前面诗句形成因果关系,这样安闲恬静的田家之景触动了诗人的心绪,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抒情与写景契合无间,浑然一体。52.简要分析“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在全诗的作用。53.试分析本诗是如何表达情感的。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刈稻夜归嵇元夫注西庄刈稻夜半归,明月皎皎当柴扉。橹声隔岸人语近,斗柄插江霜气微。木叶萧萧覆林屋,芦花茫茫藏钓矶。儿童村南酒家去,野夫独立风吹衣。注:嵇元夫,字长卿,明朝归安(今浙江省吴兴县)人。出身世家,放荡不羁,著《白鹤园集》。5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扣“刈稻夜归”,交待了刈稻时间、地点,描写了诗人乘着明月夜归的景致。 B.颔联继续写景:水中橹声,人语渐近,北斗映江,霜气微寒,天地之间透出凄凉。C.颈联诗人笔下的景致很有层次,木叶摇落,将小屋覆盖;茫茫芦花,把钓石遮掩。D.全诗通俗易懂,自叙眼前景,同时又写出了自己与他人不一样的举止,尽显情怀。55.一般古诗中的“木叶”常暗示了萧瑟等特征,本诗中的“木叶”特征与一般古诗有哪些不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点出地点、时间、季节、环境,描绘了山居秋日薄暮之景。B.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运用通感手法,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C.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D.全诗格调清新,流露禅意,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之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郊园即事王勃烟霞春旦赏,松竹故年心。断山疑画障,县溜①泻鸣琴。草遍南亭合,花开北院深。闲居饶酒赋,随兴欲抽簪②。(注)①县溜:飞泉。县,同“悬”。②簪:古时做官的人须束发整冠,用簪连冠于发。5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用“春”字点明了时令,又用“赏”字引出了赏春这一主要内容。 B.颈联中,“合”“深”二字凸显了花草之茂盛,侧面表现了春天的无处不在。C.尾联卒章显志,与首联照应,抒发了诗人陶醉于大自然、欲弃官引退的心志。D.本诗以写景为主,把春景描写得清新自然,写景时还融入诗人的主观感受。58.本诗的颔联“断山疑画障,县溜泻鸣琴”深受明末诗论家许学夷的赞赏,请联系全诗赏析这一联的妙处。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5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A.全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B.“有酒斟酌之”的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C.“相思则披衣”的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D.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60.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了哪种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下面小题。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6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误落尘网中”一句,道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极度厌恶的心情,用激情之语排斥官场,表明诗人无奈归隐的悲愤与乐观放达的心境。B.诗的九至十六句描绘了一幅安宁静谧,远近错落、动静相宜、有声有色的田园风光图。C.诗人以常见普通农村生活入诗,和他内心的闲适、自在、喜悦交融,构成一个完美诗境,使普通景物具有美感。D.诗中用白描的手法,简练地勾画事物,从而使诗人的感情得到充分抒发,是本诗富有画意,生机盎然。62.“尘网、樊笼”和“羁鸟、池鱼”这两组词语各比喻什么?作者运用这些比喻,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贯休水香塘黑蒲①森森,鸳鸯鸂鶒②如家禽。前村后垄桑柘③深,东邻西舍无相侵。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注)①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②鸂鶒(xī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③柘(zhè):一种树。树皮有长刺,皮可以染黄色,叶卵形,可以喂蚕,木材质坚而致密,是贵重的木料。6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池塘里森森蒲草,传来阵阵清香,水鸟悠闲嬉戏,如家禽一样,一点儿也不怕人,描绘了静谧安恬的田园之景。B.颔联写村庄前后到处是蓬勃生长的翠色葱茏的桑树和柘树,显示物产的富足,村民生活的安宁和睦,也寄托了诗人自己的理想和情趣。C.颈联描写了蚕娘在渌溪边漂洗蚕茧、牧童吹笛和衣而浴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生活的艰辛和蚕娘丰收的喜悦,又表现出牧童性格的顽皮。D. 晚春是山中忙碌的季节,但是诗人却主要着墨于静,静中有动,景中有情,景外有人,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这诗给人以清新健美之感。64.请简析尾联“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有什么作用?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归园田居(其二)陶渊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①。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注)①轮鞅:指车马。65.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四句从侧面写“静”,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B.“野外罕人事”与“户庭无尘杂”一外一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诗人摆脱官场和世俗束缚后轻松愉悦的心情。C.《归园田居》(其一)整首诗着重表现他“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欣喜之情;而本诗着重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表现诗人恬淡的心境。D.这首诗语言质朴,语调悠然,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在一片“静”的境界中,流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66.陶渊明的乡居生活总体说是平静安宁的,但是他的心情也会有喜有忧,结合诗句加以分析。阅读下而这首唐诗,完成各题。野居偶作贯休①高淡清虚即是家,何须须占好烟霞②。无心于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转赊③。风触好花文锦落,砌横流水玉琴斜。但令如此还如此,谁美前程未可涯。[注]①贯休,唐末五代时期前蜀画僧、诗僧。②烟霞,即山水胜景。隐居之人往往酷爱山水,有烟霞痼疾。③赊,远。6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本诗将说理与写景相结合,表现诗人在野居生活中体味的禅道与禅趣。B.诗人认为修道重在修心,内心高淡清虚,无心于道,才能道与人合一。C.颔联反对“有意向人”,点明只有远离尘俗,身处名山胜水才能得道。D.诗歌忌讳重字,本诗却多次使用重字,体现出禅居诗语言通俗的一面。68.本诗颈联富于诗意与禅趣,请简要赏析。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宿岐州北郭严给事①别业岑参郭外山色瞑,主人林馆秋。疏钟入卧内,片月到床头。遥夜惜已半,清言殊未休。君虽在青琐,心不忘沧洲。(注)①严给事:严武,中书侍郎严挺之之子。唐肃宗至德初年,宰相房琯以严武名臣之子,荐为给事中。②青琐;装饰皇宫门窗的青色连环花纹,借指朝廷。③沧州:临水的地方,借指隐士居处。6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写秋天傍晚清寒之景,写出严给事的别墅隐于山中,周围环境幽深寂寥。B.颔联采用视听结合和虚实结合手法,渲染别墅内的幽静氛围。同时“疏钟”“片月”也暗示了时间的推移。C.颈联“惜”有遗憾、惋惜的心情,“殊”即“犹”、“仍然”之意,描写出主宾相谈甚欢、至半夜仍意犹未尽的情形。D.与岑参边塞诗奇丽峭拔风格不同,这首诗清静淡雅,清新自然,别具一格。7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并分析。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71.下列对诗歌内容与表现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B.“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中的“无尘杂”是说居住环境干净,“虚室”是说家境贫寒。C.诗中多处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如田园生活和官场生活的对比,在对比中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D.诗人采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方法,构成了清新自然、恬静美好的田园生活图景。72.有人说“守拙”是这首诗中最为关键的一个词,其含义丰富。请结合诗歌的内容,谈谈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