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高考语文大复习新题考点训练专题33古诗歌阅读常见题材:羁旅思乡【基础训练】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深湾夜宿王勃津涂①临巨壑,村宇架危岑②。堰③绝滩声隐,风交树影深。江童暮理楫,山女夜调砧④。此时故乡远,宁知游子心。(注)①津涂:道路。②岑:小而高的山。③堰:拦河蓄水的土坝。④砧:捣衣石。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联是写近景,第二联是写远景,远近交替写深湾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风景。B.一个“隐”字,写滩声时隐时现地传来,可想象出诗人凝神远听的神态。C.一个“深”字,写出江边的树木随风起伏,树影晃动时的情景。D.前三联,写出诗人眼中的异乡景色风情,第四联抒发游子乡思,情景相生。2.诗的第三联描写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苏幕遮周邦彦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①这首诗上片写景,下片写情,二者有什么关系?联系两片之间情感纽带的是哪个意象?②王国维认为这首词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人间词话》),你如何理解王国维的这个评价?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新年夜坐(清)万树猿和风声落槛边,鼠窥人影过灯前。乱书翻尽不成眠。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可堪身滞海南天。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落”把看不见的声音化成具体可感的东西,风和猿声两意象叠加在一起,倍增新年独坐的凄凉。B.“窥”“过”灯前,写出了鼠的无惧词人,颇有它乃此间主人的感觉,益发表现出词人客居外乡之感。C.“乱书翻尽”是细节描写,表现的是词人对思乡不得归而失眠的无奈之情。D.“堪”,忍受之意,可堪,就是可以忍受;“海南天”,写出了身处极远之地,词人身处外乡,但仍能忍受。5.古诗词中叠音词使用频率很高,本词中的“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中三“夜”与三“年”重叠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虞美人·梳楼蒋捷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珠帘却又晚风寒。6.“虞美人”是本词的______,由诗中的“_____”可知本词题材是羁旅诗。7.结合全词分析诗人是如何写“愁”的?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①,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②知我,倚栏杆处,正恁③凝愁![注]①颙(yóng)望:抬头凝望。②争:怎。③恁(nèn):如此。8.下列对这首词上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展现出凭栏极目远眺的意境:天已黄昏,潇潇细雨洒遍江天,秋色明静澄澈。
B.“渐”字把读者带入另一个意境,一场秋雨一场寒,霜意降临,寒风凄冷,落日余晖落在楼头。C.“红衰翠减”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闺中人望眼欲穿、憔悴寂寞的神态。D.“物华休”与“长江水”的描写,寄寓着词人对短暂与永恒、变与不变之哲理思考。9.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是如何抒发的?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望太行(注)曹勋落月如老妇,苍苍无颜色。稍觉林影疏,已见东方白。一生困尘土,半世走阡陌。临老复兹游,喜见太行碧。(注)诗人在北方长大,曾随宋徽宗被俘北去,后又逃到江南,此诗是他代表南宋朝廷出使到金国,望见太行山时所作。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落月惨淡无光,像老妇人饱经沧桑的脸庞。B.颔联写树影稀疏,天色渐渐亮起来,渲染出幽静氛围,给人以轻松之感。C.颈联描写诗人一生的遭遇,诗人一生奔走流亡,困于战乱生活之中。D.这首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全诗层次分明。11.尾联”喜“字情感复杂,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寄东鲁二稚子(节选)①李白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②复谁怜?[注]①本诗是诗人寓居金陵时所作,此时他离别山东的家已近三年,妻子许氏已经去世。②抚背:抚摩肩背,长辈对晚辈的抚爱举动。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以生动真切的笔触,写下了这首洋溢着慈父关爱的寄怀诗。B.女儿平阳在桃树下折花,折花时忽然忆起父亲,顿时泪如泉涌。C.“双行桃树下”写诗人想起带着一双儿女在桃树下漫步的情景。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思念儿女的骨肉深情,神韵飞动、凄楚动人。13.本诗运用了想象的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歌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想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金陵夜泊罗隐①冷烟轻霭傍衰丛,此夕秦淮驻断蓬。栖雁远惊沽酒火,乱鸦高避落帆风。地销王气②波声急,山带秋阴树影空。六代精灵③人不见,思量应在月明中。[注]①罗隐:杭州新城人;唐末诗人:共参加十多次进士试,均不第,史称“十上不第”。②王气:旧时指象征帝王运数的祥瑞之气。③精灵:精灵之气,此指显贵人物。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繁盛一时的秦淮河如今征雁寒鸦纷飞,景物描写中充溢着故国萧条悲叹之感。B.颔联倒装手法:岸上酒家夜火惊栖雁,船上风帆下落惊得乌鸦纷乱高飞躲避。C.冷烟、薄霭、衰丛,诗一开始就以愁惨之墨,描绘出一幅惨淡的秦淮暮春图。D.六朝古都曾有多少风流人物而今何在?他们的精灵应在这清冷的月光之下吧!15.“断蓬”二字用得极为巧妙。简要分析其妙处。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①曹彦约②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③。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注]①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岁旦:一年的第一天。②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③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两句,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城门早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的情景。B.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C.这首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涵。D.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是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1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王昌龄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句中,“高卧”体现出诗人悠闲自在的状态,“澹水木”照应上句的“月初吐”。B.诗人由窗前的“清辉”、“演漾”的明月产生丰富联想,展开下文对人事的感慨。C.“澄澄”形容月光清亮透明的样子,“变今古”是“今古变”的倒装,写变化之大。D.七、八句用从对方落笔的手法,写远方的女子在清江河畔吟咏诗歌表达思念之情。19.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价这首诗:“高人对月时,每有盈虚今古之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荏苒几盈虚”一句诗人通过问月表达了怎样复杂的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度大庾岭①宋之问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魂随南翥②鸟,泪尽北枝花。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③。
[注]①宋之问被贬泷州,途中经过大庾岭时所写。大庾岭,五岭之一,亦指梅岭,在当时人的心中,是中原腹地和南部边陲的分野。②翥(zhù),鸟向上飞举。③长沙,用西汉贾谊故事,贾谊年少多才,文帝欲擢拔为公卿,因老臣谗害,谊被授长沙王太傅。20.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起句扣题直叙,“方”字把“度岭”“辞国”联系在一起,让人百感交集,文势陡然高远。B.颔联承上句“望”而来,选取南翥鸟、北枝花等意象,情景交融,表现了诗人魂断庾岭的情态。C.颈联移步换景,上句仰观山雨欲停未停晴光初现之景,下句俯视江中云影即将幻化为彩霞之境。D.本诗感情真挚,章法严谨,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堪称“示后进以准”的成熟的五言律诗佳作。21.前人评本诗“辞苦思深,不堪多读”,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①岑参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②苍生应未休。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注:①大历四年(769),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此时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②其那:那,奈何。2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三度为郎”“一从出守”两句自叙平生,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这里说“三”是言其为多数,且与下文“五”字不重复。B.颈联“客舍秋风今又起”,点出题目“客舍悲秋”,写出了诗人寄居成都客舍的情景,融凄凉的情感于萧瑟的秋景之中。C.颔联承首联诉平生感慨,“长不用”指平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流露出作者不被重用却不敢抱怨的矛盾心理和对仕途的关心胜过对百姓的关注。D.本诗为诗人在成都客舍向幕中诸公倾诉情怀之作,叙事抒情,感情深沉凄切,格调慷慨悲凉,读来不禁令人唏嘘长叹。23.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齐天乐•客长安赋王易简①
宫烟晓散春如雾,参差护晴窗户。柳色初分,汤香未冷,正是清明百五②。临流笑语。映十二阑干,翠颦红妒。短帽轻鞍,倦游曾遍断桥路。东风为谁媚妩。岁华顿感慨,双鬓何许。前度刘郎,三生杜牧,赢得征衫尘土。心期暗数。总寂寞当年,酒筹花谱。付与春愁,小楼今夜雨。[注]①王易简:生于南宋末年。词人晚年于南宋灭亡之后写作此词。②百五:指寒食节,据载,和冬节正好相距一百零五日。2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不直接说临安,而以长安写临安,描写过去寒食节时游西湖美景,个中滋味,难以卒言。B.开篇两句描写了早晨宫中烟气飘散、参差披拂、笼罩晴窗的景象,富有诗情画意和朦胧之美。C.“翠颦红妒”运用了借代和拟人的手法,写花柳尚生嫉忌之心,反衬词人年轻时倜傥的形象。D.这首词从写景到抒怀。全词以“夜雨”作结,既与“晓烟”相呼应,又衬托出词人内心的愁思。25.下片寄寓着词人的多重感慨,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二)苏轼南来三见岁云徂①,直恐终身走道途。老去怕看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烟花已作青春②意,霜雪偏寻病客须。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③。(注)①苏轼于熙宁四年(1071)冬到杭州任通判,至作此诗,已度过三个除夕。岁云徂,谓年岁辞去。徂,往。②青春:春季。③古俗,正月初一家人先幼后长依次饮屠苏酒。《时镜新书》晋董勋云:“正旦饮酒先从小者,何也?勋曰:‘俗以小者得岁,故先酒贺之,老者失时,故后饮酒。’”2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离开朝廷南来已三年,恐怕自己终身奔走于宦途而不能践偿其政治抱负。B.因桃符一年一换,诗人自比“桃符”,寄托了自己在新的一年仕途晋升的愿望。C.颈联对仗工整,诗人以自然界万物复苏的繁丽景象来反衬出自己的衰病老迈。D.本诗抒发了除夜感慨,“桃符”“烟花”“屠苏”等意象照应节令,节日氛围浓厚。27.末句“不辞最后饮屠苏”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旅宿杜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注)远梦归:意谓做梦做到侵晓时,才是归家之梦,家远梦亦远,恨梦归之时也甚短暂,与下句家书隔年方到,恨时间之久,相对而更增烦愁。侵晓:破晓。沧江:泛指江,一作“湘江”。2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破题,点明情境,写旅中独宿,黯然神伤,满是羁旅思乡之情。B.颔联融情于景,寒夜孤灯陪客,思念故乡旧年往事,失群孤雁的鸣叫使羁旅之人忧愁难眠。C.颈联极言乡关的迢远,家书无法尽快送达,表现满怀的幽愁暗恨,语经千锤百炼。D.尾联用灰暗阴沉的色调绘出家乡的风景,似乎从乡愁中跳出,实则描写了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内含的忧愁深长。29.诗歌的颈联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30.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是唐代诗人宋之问被贬到泷洲后,次年春秘密逃还洛阳探望友人所作的诗。作者借用途中遇到的景物抒发复杂的感情。B.寒食,亦称为“禁烟节”“冷节”,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后因距清明较近,人们把它们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等风俗。C.诗的首联使用互文手法,表现季至暮春,时逢寒食,诗人行走在被贬南方的行程之中。D.“北极”和“南溟”,前者说明皇上的位置,后者说明逐臣将去之地,暗示距离遥远。
3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方面的复杂感情?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柳州开元寺夏雨①吕本中风雨潇潇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云深不见千岩秀,水涨初闻万壑流。钟唤梦回空怅望,人传书至竟沈浮②。面如田字③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注)①南宋初期,诗人从北方流亡到柳州避乱,因有所感而作此诗。②《世说新语·任诞》载,殷洪乔为豫章太守,临赴任,京都人托他带书信百多封,他悉投水中,并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为致书邮。”③田字:六朝名将李安民“面方如田,封侯状也”。3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明本诗创作于风雨交加之时,而“似晚秋”又为诗歌意境增添了萧瑟之感。B.“千岩秀”与“万壑流”对仗工整,静中有动,实景呈现了重峦、万流的奇丽之景C.“钟唤梦回”四字将上文意境与诗人心境巧妙联结,由写景自然过渡到下文的抒情。D.全诗语言流畅,写景开阔,抒情细腻,且多次借用典故,笔墨委婉而情意深沉。33.吕本中的诗感情丰富,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面小题。南楼令·秋怀次韵夏孙桐残叶下寒阶,秋风震旅怀。话莼鲈、空自低回。莽莽神州兵气亘,听不得,泽鸿哀。夕照澹金台,销沈几霸才。对霜天、尊酒悲来。丛菊漫淹词客泪,偏多傍,战场开。3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即点明“秋”景。残叶、寒阶,令人顿生凄凉之感,秋风萧瑟,动人心怀,用残景衬托词人的情绪,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B.“莽莽神州兵气亘,听不得,泽鸿哀”写出了中华大地上“兵气”绵延的现实,并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对百姓深切的同情。C.
“夕照淡金台,消沉几霸才。”词意紧承上阕,借用燕昭王置千金以延士的典故,表达了希望统治者振作精神,富国强兵,救民于水火的积极心态。D.“丛菊”句,借用了杜甫《秋兴八首》中“丛菊两开他日泪”一句,用花香映照兵气,构思新颖,耐人寻味,体现了词人较深的造诣。35.请简要分析词人“悲来”的原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去蜀①杜甫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②关塞阻,转作潇湘游?世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安危大臣③在,不必泪长流!(注)①《去蜀》作于公元765年(唐代宗永泰元年)。杜甫因友人去世,他在蜀中失去依靠而离开成都,在乘船东下途中写下此诗。②如何:岂料。③大臣:指郭子仪。3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不但写出了“客居”蜀地时间之长,也表现出诗人的无奈之情。B.首联运用对偶,既开启了诗歌的审美境界,又为诗人情感抒发奠定了基础。C.颔联,点明去蜀的原因,并运用反问句,强调了自己心中的难言的隐衷。D.颈联,将船只比作“白鸥”,突出了诗人年岁已老和旅途漂泊不定的状态。37.本诗与《登高)相比,在章法、表现手法、风格和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谪岭南道中作李德裕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五月畲田(注)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注)畲田:采用刀耕火种的方法耕种的田地。3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写途中所见的岭南风光,“争”写出道路的纡曲,“暗”写出天色已晚、光线昏暗的景象。
B.颔联中的毒雾、蛇草、沙虫等意象突出了岭南地区的荒僻险恶,也表达了诗人的畏惧心理。C.尾联中的“红槿花中越鸟啼”一句,以景结情,借飞鸟恋枝来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意味深长。D.全诗写景抒情相结合,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灵活多变而不呆滞,情感表达深挚。39.请从诗歌结构安排的角度赏析颈联的作用。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4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一项是()A.“孤舟”两句化用唐朝张继《枫桥夜泊》中的诗句,作者于静谧冬夜倾听自然的声音,成就这羁旅题材中的优秀作品。B.“朔风”一句从听觉入手,描写出北风凄厉呼喃、撼动梅树、吹落片片梅花的场景。一个“老”字,同时传达己身之飘零之感。C.“诗豪”三句运用拟人和排比,表现诗人高昂的诗兴,展现湖上风雪翻飞的景象,描绘出一幅壮观的江天风雪行吟图。D.本散曲描绘了作者夜泊洞庭湖的所见所感,步步设景,层层推进,堪为元曲中开阔雄壮、别开生面的作品。41.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题衡阳泗州寺张抃①一水悠悠百粤通,片帆无奈信秋风。几层峡浪寒舂月,尽日江天雨打篷。漂泊渐摇青草外,乡关谁念雪园②东。未知今夜依何处,一点渔灯出苇丛。[注]①张抃,唐朝将领,滑州(今河南滑县东)人。②雪园,汉朝梁孝王刘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4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的“悠悠”一词写出“一水”的情态:悠长、从容不迫地流淌的样子。
B.“几层峡浪寒舂月”,写汹涌的峡浪冲荡着倒映在水中的明月,“春”字颇具表现力。C.“一点渔灯出苇丛”以景结情,诗人不直接抒情,用景物来渲染情感。D.全诗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前四句是虚写,后四句是实写,拓展了表现空间。43.本诗善用意象来表达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本诗采用哪些意象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阅读下面两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客意元好问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①见归途。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客中忆二女高启每忆门前两候归,客中长夜梦魂飞。料应此际犹依母,灯下看缝寄我衣。(注)①了了:了然,清楚。4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两首诗的标题都明白如话,“客意”指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之感与思亲之情,“客中忆二女”指诗人在旅途中思念家中的一双女儿。B.元诗首句手法独特,孤身一人,已甚孤寂,偏偏又是雪天客居他乡,一盏青灯相伴,孤枕难眠,用一“孤”字来渲染清冷、孤寂的氛围,奠定了全诗的基调。C.元诗语言平易、朴素、明白晓畅,优美而不尚浮华;高诗语言明白如话,不用典故,力求通畅,亲切动人。元诗比高诗语言更“平实”。D.高诗实写自己在客居他乡的长夜中,常常梦回家乡,想象着一双女儿依偎在母亲身旁,看着他们母亲为“我”缝制衣服。45.两首诗都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6.赏析《月夜》,并回答下面的问题。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有人说这一联中有两个字用得格外形象生动,含蓄凝练,你认为是哪两个字,并简要说明理由。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面小题。蝶恋花宋琬①月去疏帘才几尺,乌鹊惊飞,一片伤心白。万里故人关塞隔,南楼谁弄梅花笛②。蟋蟀灯前欺病客,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墙角芭蕉风瑟瑟,生憎③遮掩窗儿黑。(注)①宋琬(1614-1673)山东莱阳人,宋琬父兄辈在明末与清军作战中,多人殉难。1645年初,宋琬流亡在吴中一带,在旅途之中写下此词。②梅花笛:笛曲《梅花引》。③生憎:此处可作厌恶解。4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表面写月与帘近,实则以夸张手法表现月光的皎洁清冷,为第三句作铺垫。B.“乌鹊惊飞”化用曹操《短歌行》诗意,表现了作者渴望得遇明主建功立业的心志。C.既为明月皎洁伤心,又因芭蕉遮窗挡住月光而生厌,作者思虑重重,心境矛盾。D.整首词当中运用了月亮、蟋蟀、芭蕉等多个意象,主旨寄寓深远,表达含蓄委婉。48.作者夜里难以成眠的原因有哪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高阳台·寄越中诸友周密小雨分江,残寒迷浦,春客浅入蒹葭。雪霁空城,燕归何处人家?梦瑰欲渡苍茫去,怕梦轻、还被愁遮。感流年,夜汐东还,冷照西斜。萋萋望极王孙草,认云中烟树,鸥外春沙。白发青山,可怜相对苍华。归鸿自趁潮回去,笑倦游、犹是天涯。问东风,先到垂杨,后到梅花?(注释)周密,宋代词人。宋亡后,周密拒仕新朝,寄居杭州,本词是写给同样拒仕新朝寄居在越州的邓牧、谢朝等友人的。
49.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起首三句描写作者所居之地寒气弥漫的残冬景象,只有初生的芦苇还透露着浅浅的春意。B.“夜汐”两句写词人想趁着清冷的月亮向西斜、夜里的潮水向东退走之际,返回家乡。C.“认云中烟树”一句,化用谢眺名句“云中辩江树”,“认”字,写得形象生动,笔力深透。D.“问东风,先到垂杨,后到梅花?”这一问,其实包含了作者极深的意思,梅花隐喻忍受清苦生活的遗民。50.这首词蕴含的情感深沉复杂,请简要概括分析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临江仙·都城元夕①毛滂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蓬莱清浅对觚棱②。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小屏风畔冷香凝。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注:①这首词写于词人羁旅河南之时。②觚棱:宫殿的屋脊。51.以上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篇写想象中汴京元宵夜之景,灯火辉煌,华丽的车马云集,一派热闹景象。B.词人以想象中的仙境来比喻都城元夕的盛况,认为汴京元宵之夜之美宛如神仙境界。C.下片写羁旅之愁,上片越是写的繁华热闹,反而越表现出词人凄清冷寂的尴尬之状。D.词人看到了“江南客”的憔悴面容,想到自己羁旅之苦,于是从繁华回到凄冷中来。52.这首词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感情?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唐)王绩旅泊多年岁,老去不知回。忽逢门前客,道发故乡来。敛眉俱握手,破涕共衔杯。殷勤访朋旧,屈曲①问童孩。衰宗②多弟侄,若个赏池台。旧园今在否,新树也应栽。柳行疏密布,茅斋宽窄裁。经移何处竹,别种几株梅。渠当无绝水,石计总生苔。院果谁先熟,林花那后开。羁心只欲问,为报不须猜。行当驱下泽③,去剪故园莱④。
(注)①屈曲:详细周到。②衰宗:衰微的宗族,此处自谦,犹言“我们王氏宗族”。③下泽:车名,一种适于沼田行驶的短毂车。④莱: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苗可食,生于田间、路边、荒地、宅旁等地,为古代贫者常食的野菜。53.“共衔杯”写出了诗人和乡人的___________(填写某种情感),“羁心”的意思是___________。54.《唐诗选》评此诗“诗中连问十二句,而不作答,构思之奇,出人意表”,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酬牛秀才登楼见示(唐)薛逢①旅馆再经秋,心烦懒上楼。年光同过隙,人事且随流。骨肉凭书问,乡关托梦游。所嗟山郡酒,倾尽只添忧。(注)①薛逢:唐代诗人,有才气,曾任侍御史、尚书郎等职。因恃才傲物,议论激切,屡忤权贵,故仕途颇不得意。55.从标题看,这是一首_________诗,类似于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题中牛秀才的“登楼”和首联中诗人的“______________”构成对比,颇富意味。56.本诗是通过哪些手法来表现诗人的“烦”“忧”的?试简要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思亲汝州作黄庭坚岁晚寒侵游子衣,拘留幕府报官移。五更归梦三百里,一日思亲十二时。车上吐茵①元不逐,市中有虎竟成疑。秋毫得失关何事,总为平安书到迟。(注释)①吐茵:汉代丙吉不因驭吏醉呕车上而斥逐之。5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岁晚天寒凉意透衣,“侵”字既实写天气,也暗示了“游子”凄凉的心境。B.颈联用典,言己虽有小过,但未必因此被逐,用“三人成虎”之故事,是担心家人受流言影响而担忧。C.尾联写作者不关心官位升降,只在意家信总迟到,不能及时解除家人对自己的担忧。
D.诗歌用典恰到好处,使全诗语言凝练,内涵丰富,感情真挚。58.颔联常常被人称颂,请结合全诗赏析其妙处。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岳阳馆中望洞庭湖刘长卿万古巴丘戍①,平湖此望长。问人何淼淼,愁暮更苍苍。叠浪浮元气②,中流没太阳。孤舟有归客,早晚③达潇湘?[注]①巴丘戌:谪戍巴丘一带。②元气:指天地弥漫之气,也即生气。③早晚:何时,何日。5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写出洞庭湖时空的漫长广远,令人感慨万千。B.颔联以“淼淼”“苍苍”两个叠词,描绘出洞庭湖浩荡之势,境界雄阔苍凉。C.尾联诗人将目光投射到了湖中扁舟之上,着一“孤”字,尽显孤标傲世之意。D.全诗语言典雅隽永,凝练含蓄,所寓情感伤而不怨,承继了“风雅”的传统。60.诗歌的颈联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卜算子(南宋)沈端节愁极强登临,毕竟愁难避。千里江山黯淡中,总是悲秋意。谁插菊花枝,谁带茱萸佩。独倚兰干醉不成,日暮西风起。(注)沈端节,南宋词人,吴兴人,寓居溧阳6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句“愁极”二字劈空而来,直抒当时词人的情绪,为全词奠定情感基调。B.“毕竟”二字点出“强登临”的心态:既然愁绪不可避,那么登临或可消愁。C.“黯淡”既是实写日暮时分的光线,也是词人心境在所见千里江山上的投射。D.下阕开头以物象点出重阳节令,两个“谁”抒写词人因愁而不愿去做习俗之事。62.全词最后两句是怎样来表现“愁”的?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