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高考语文大复习新题考点训练专题32古诗歌阅读常见题材:送别惜别【基础训练】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高适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一个“嗟”字,开篇就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此别”“谪居”四字,紧扣题目中的“送”和“贬”两字,下笔不俗。B.颔联上句写李少府贬峡中,那里路途遥远,四野荒凉;下句写王少府贬长沙,诗人希望衡阳归雁能带来朋友的书信。C.颈联上句写青枫江上帆行渐远,下句写白帝城边古木稀疏,对仗工整,意境深远,一联同赠两人,内容井然不乱。D.尾联中诗人把朝廷恩泽比作雨露,说圣明的朝代定会多施雨露,被贬分别只是暂时的,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概括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梦游三首(其一)徐铉魂梦悠扬不奈何,夜来还在故人家。香蒙蜡烛时时暗,户映屏风故故斜。檀的①慢调银字管,云鬟低缀折枝花。天明又作人间别,洞口②春深道路赊。
(注)①檀的:古代女子脸上点饰的红点。②洞口:神仙所居的洞口,化用刘晨、阮肇入天台遇仙女的典故。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开篇点题,魂驰故人之家,与思念之人相会,皆是梦游所历之境。B.颔联的“香蒙”和“蜡烛”照应首联的“夜来”,“时时暗”“故故斜”营造出幽会的朦胧之境。C.妆容精致,云鬟簪花,调弄着银管,一位妙解音律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D.诗歌采用虚实结合手法,虚写梦中与爱人相会,实写梦醒与爱人分别。4.诗的末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夜别张五李白吾多张公子,别酌酣高堂。听歌舞银烛,把酒轻罗裳。横笛弄秋月,琵琶弹陌桑。龙泉解锦带,为尔倾千觞。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首句直接表达对张五的赞美之情,次句直接点明离别时的氛围,照应标题。B.“舞”运用拟人手法刻画烛焰在风中摇曳的姿态,“轻”令人想见罗裳的轻盈。C.诗中虽无一个“夜”字,但由“银烛”“秋月”等意象可知,此次离别是在“夜晚”。D.饮到酒酣兴浓时,张五不禁解下龙泉宝剑,换取千钟美酒,与诗人一醉方休。6.诗中的张五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诗歌又是怎样刻画张五形象的?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一剪梅宋·刘克庄小序:余赴广东,实之①夜饯于风亭。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②是王郎,来送刘郎。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③。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注)①实之:王迈,字实之,刘克庄好友。②元:通“原”。③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7.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郎:指作者自己。唐代刘禹锡多次被贬,自称“刘郎”,此处借此称谓暗指个人身世。B.“旁观拍手笑疏狂”,旁观者鼓掌大笑,与作者和王迈高谈阔论的狂态相映成趣。C.“束缊”指用乱麻搓成火把。“束缊宵行十里强”,写出连夜行路之景,紧扣小序中“饯”字。D.全词语极夸张,情极大胆,豪爽、超迈,淋漓酣畅,充分体现了辛派词人的特色。8.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结合词句分析。阅读下面这唐诗,完成各题。秋日别王长史王勃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绘了开阔辽远的时空,以“千里”和“百年”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抒发了自己的感情。B.古代以秋日配西方,所以称秋日为西候。北梁,北边的桥。颔联用两个典故,点出时令和地点,含蓄而新颖。C.颈联诗人宕开一笔,转而写景。两句都是近景描写。诗人借景抒情,情随景生。D.奉,侍奉;潸然,流泪的样子。诗人知道自己与王长史今后很难再相见,不禁泪流满面,悲从中来。10.诗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金陵酒肆留别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作者阳春时节即将离开金陵时留赠友人的一首话别诗,篇幅虽短,却情意深长。B.此诗由写时节胜景引出逸香之酒店,铺就其乐融融的赠别场景,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嗅觉等感官,写出了江南味道。
C.吴姬以酒酬客。当垆的吴姬捧出新压的美酒,请客人品尝,显现出热情好客,令人内心温暖。D.在觥筹交错中,主客相辞的动人场景跃然纸上,结尾的感叹水到渠成,反映了李白与金陵友人的深厚友谊以及离别的感伤之情。12.最后两句写法巧妙,意味无穷,《四溟诗话》评价:“太白《金陵留别》一诗,妙在结语,太白能变化为法,令人叵测,奇哉!”请分析其妙处。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①柳宗元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伏波②故道风烟在,翁仲③遗墟草树平。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④。(注)①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予“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此诗便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②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③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④濯缨:洗濯冠缨。《沧浪歌》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1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表现了两人命途之多舛,人生之艰辛。B.“伏波故道风烟在”写诗人行进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马援将军,不由得心生自勉奋发之意。C.“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马援的庙宇前只剩下断壁残垣,荒草遍地,借此感慨世道衰微。D.“休将文字占时名”,刘禹锡曾因作诗讽剌权贵而背上罪名,此处多有调侃、自嘲之意。14.尾联“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15.下列对《雨霖铃》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A.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寒蝉”“长亭”“晚”等词点明了节令和地点。通过对景色铺写为下文设伏笔。B.
“都门”两句以精练之笔和写实的手法刻画了一对恋人分别时的典型环境和典型心理:一边留情正浓,一边兰舟催发急。C.“执手”两句紧承上两句,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了深挚的感情,形象逼真,凝练有力。D.最后三句,以“念”作为领起,上承“凝噎”,下启“千里”以下,一气流贯。“沉沉”着色轻淡,写尽了若有似无的离情别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李白客自长安来,还归长安去。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起首从容道出友人韦八由长安而来又要归去的事实。照应诗题的同时,也使得下文抒情波澜横生。B.诗歌三四两句,状诗人送别时心潮起伏,如狂飙吹心。奇特的想象带有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形象鲜明。C.诗歌五六两句话少情多,将离别时的千万思绪仅用“不可道”二字带过,具有“尽在不言中”的艺术效果。D.诗歌叙写与友人分别时语言平易,亳无斧凿痕迹,表情达意时则如奇峰壁立,体现了“平中见奇”的风格。17.太白此诗取鲍参军“连山眇烟雾”之意,然更为高妙。请赏析诗歌的尾联高妙之处。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岑参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①,岂能愁见轮台②月。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注)①祁连城:在今甘肃张掖南。②轮台:在今新疆境内,李副使赴碛西经过此地。1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即点明时令,以“火山”“赤亭”起笔,暗含一路珍重的送别之意。B.诗人劝说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悲伤的惜别之情感人至深。C.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功名只向马上取”语气坚决,这是诗人对李副使的勉励。D.诗歌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语气亲切洒脱,韵律自由活泼,节奏跌宕有致。19.诗歌从哪些方面写李副使“英雄一丈夫”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韦整尉长沙张祜远远长沙去,怜君利一官。风帆彭蠡疾,云水洞庭宽。木客提蔬束,江乌接饭丸。莫言卑湿地,未必乏新欢。2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友人将去长沙做官,“远远”二字写出了长沙与送别之地相隔之远。B.颔联写友人别后将坐船赴任,船将从彭蠡到洞庭,一路在云水之间前行。C.颈联实写友人受到百姓争相接风,说明友人为官有成,很受当地百姓爱戴。D.尾联“卑湿地”三字点出长沙地势低下、气候潮湿,环境艰苦,非繁华之地。21.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秋日送客至潜水驿唐刘禹锡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注:本诗当作于唐德宗永贞元年(805)至唐宪宗元和九年(814)之间,当时诗人被贬朗州司马。2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送客离去,管理驿站的官史站在水边,田家连着竹林小溪。B.颔联写正值社日,社鼓声声,时值正午,茅屋里响起中午时分的鸡啼。C.颈联写喜鹊在已熟的庄稼地里鸣叫,蝴蝶在秋草茂盛的垅上翩翩飞舞。D.尾联写诗人送客远行逐渐走近了驿站房屋,疲惫的马匹再三发出嘶鸣。23.有人认为此诗情感是欢快的,也有人认为此诗情感是伤感的。你怎么看,请结合诗意与注解,运用你的诗词鉴赏知识加以阐释。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梓州①李使君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③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③翻教授,不敢依先贤。(注)①梓州:《唐诗正音》作“东川”。梓州是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三台,李使君赴任之地。②杪:树枝的细梢。③文翁:汉景时为郡太守,曾建造学宫,教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24.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联描绘巴蜀雄秀山川风光,景因情生,流露出诗人对梓州风光的向往,对李使君即将前往此地赴任的祝福。B.颈联既表现了蜀地的物产、民风,也说明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而且缺乏教化,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并非易事,而是任重道远。C.尾联以文翁来反衬李使君,用典贴切,并借以传达出自己真诚、殷切的期望之意,可谓用典妙笔。D.这首诗立意不在惜别而在劝勉,全诗没有一般送别诗的感伤气氛,情绪积极开朗,格调高远明快。25.首联是如何写景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①刘长卿清川永路②何极,落日孤舟解携③。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惆怅长沙谪去④,江潭芳草萋萋。[注]①这首诗是刘长卿被贬时所作。梁耿:刘长卿的朋友,几年前远谪长沙。②永路:长路,远路。③解携:犹言分手。④长沙谪去: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贾谊遭权贵谗毁,被汉文帝贬为长沙王太傅。2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写景为主,落日、孤舟和远行的人等构成了一幅生动的送别图,景中含情。B.颔联写归鸟飞向平芜深处,渐渐隐没,喻时光飞逝;流水各分东西,喻人之离别。C.颈联写梁耿远去沿途白云连绵,而诗人在送别地望月思友,他们的友谊跨越了时空。
D.诗人回忆了友人梁耿被贬远离时在苕溪为其饯行的情景,也写了离别之后的情景。27.请从抒情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尾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送陈章甫注李颀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皆鸿毛。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注:陈章甫很有才,长期隐居嵩山。曾应制科及第,因没有登记户籍,吏部不予录用。后经上书力争,特为请示执政,破例录用,但是仕途并不通达。2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四句,乐景哀情,奠定全诗感情基调。B.中间“陈侯”八句,描述人物,形象鲜明。C.“长河”二句实写渡口风浪,又暗喻仕途险恶。D.纵观全诗,笔调轻松,用语豁达,送别诗中别具一格。29.诗人借“云”写陈章甫的高洁,下列选项中与之最接近的一项是()A.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B.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C.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D.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白居易《长恨歌》)30.此诗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声调激昂,感情深婉。方东树曾评其诗“缠绵情韵,自然深至”。请结合相关诗句对诗人情感进行具体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莫甥兼诸昆弟从韩司马入西军孟浩然念尔习诗礼,未曾违户庭。平生早偏露①,万里更飘零。坐弃三冬业,行观八阵形。饰装辞故里,谋策赴边庭。壮志吞鸿鹄,遥心伴鹡鸰②。所从文且武,不战自应宁。[注]①偏露:父死,失去荫庇保护。②鹡鸰:也作“脊令”,《诗经•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后以“鹡鸰”比喻兄弟。3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前两句简单介绍了莫甥等人自小学习诗书礼教,没有离开过家庭的情况。B.莫甥等人丢弃多年从事的职业,边走边看军事所用的八阵图,准备参加西征。C.诗中刻画了莫甥等人整理行装的细节,接着写奔赴边庭,营造出了阔大空间。D.全诗语言质朴典雅,冲和淡泊,却蕴含了壮逸之气,如同行云流水一般自然。3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相里造①入京李颀子月过秦正,寒云覆洛城。嗟君未得志,犹作苦辛行。暖酒嫌衣薄,赡风候雨晴。春官含笑待,驱马速前程。(注)①相里造:曾任河南少尹,赠礼部侍郎。②李颀,祖籍为赵郡(今河北赵县),开元二十三年登进士第,中年后,任新乡县尉,任职多年,没有升迁;归隐于颍阳(今河南登封)之东川别业。3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联简单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点明当时寒冷的天气,为下文作了铺垫。B.颔联借友人之口发出慨叹,表达相里造对作者辛苦漂泊却仕途不顺的深切同情。C.颈联中,“嫌衣薄”照应“寒云”,既交代了喝酒的缘由,又暗示了友人的境遇。
D.尾联中,“春官”为礼部的别称,“前程”语带双关,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34.请根据诗歌内容,简析诗人的感情变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冬日送颜延之①明府抚州觐叔父皎然②临川千里别,惆怅上津桥。日暮人归尽,山空雪未消。乡云心渺渺,楚水路遥遥。林下方欢会,山中独寂寥。天寒惊断雁,江信望回潮。岁晚流芳歇,思君在此宵。(注)①颜延之,系皎然好友,中唐人,非与谢灵运同时代的颜延之。②皎然,本姓谢,系谢灵运十世孙,既是唐代诗僧,又是著名的诗论家,著有诗论名著《诗式》。3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题交待了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朋友的身份,“明府”在唐代指县令一职。B.一二句诗人以自然朴素的语言道出送别之意,“临川”点明友人离别的地点。C.三四句动静结合,将人归家的画面与山中空寂充分对比,凸显了自然的寂静。D.末两句诗人以惆怅情怀感受周围事物,山林“流芳”已歇,诗人思友之心未歇。36.皎然在《诗式》中提出:“语与兴驱,不由作意,气格自高。”请分析这首诗是如何体现诗人这种美学主张的。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舍弟颖赴齐州三首(其二)杜甫风尘暗不开,汝去几时来。兄弟分离苦,形容老病催。江通一柱观,日落望乡台。客意长东北,齐州安在哉。3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尘暗不开”暗示了时局的动离不安,同时又揭示了行程的艰难,字里行间蕴含牵挂之情。
B.首联次句在与弟弟分别之际,就关注其几时归来,更显依依不舍之情,新颖别致,不落窠臼。C.“日落望乡台”极富画面感,诗人借想象自己回望故乡的情景,深刻表达对弟弟的眷恋之情。D.尾联“长东北”“安在哉”拓展了时空,极言旅途遥远,从此天各一方,伤别之情更进一层。38.颔联是如何表达深沉浓郁的离别之情的?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送人赴安西①岑参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②。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万里乡为梦,三边③月作愁。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注:①安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吐鲁番东南达克阿奴斯。②陇头:指陕西箥陇县西北,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③三边:幽、并、凉三州为汉时边郡,这里泛指边陲地区。3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带上兵器吴钩,策马奔驰在陇头的大道上,友人飒爽英姿、豪迈气概跃然纸上。B.报效国家是从小志愿,从军边疆却不为封侯,表现出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C.边疆秋月高悬,勾起思乡愁绪,秋月与乡愁相结合,达到以景衬情的表达效果。D.这首送别诗描写与抒情结合,景语与情语交融,语言质朴自然,意蕴曲折有致。40.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尾联所蕴含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各题。浣溪沙·和无昝韵(注)陆游湖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注]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闰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陆游与韩元吉在镇江相聚,那时陆游是在镇江通判任上,韩元吉则是来镇江省亲暂住。两位朋友相聚两月,彼此唱和的诗词作品具有三十多首。4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人与友人彻夜谈心赏景,直到窗外渐明,在分别之际,两人互赠诗文。
B.夕阳引发依恋之情,暮角引发妻凉之感,此情此感共同组成了一种适于促膝倾谈的环境气氛,所以说它“最关情”。C.“吹角”点出了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正与金对峙。D.尾句中的“客”指词人自己客居镇江,“无伴怕君行”点出诗歌写作主题。4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送王简卿归天台①刘过枚数人才难倒指,有如公者又东归。班行②失士国轻重,道路不言心是非。载酒③青山随处饮,谈诗玉麈④为谁挥?归期趁得东风早,莫放梅花一片飞。[注]①王简卿:南宋诗人刘过的少年之交,此诗为王简卿罢官东归时,诗人为其送别而作。②班行:班列,朝廷内文武官员上朝时的行列。③载酒:化用毕卓“酒船”的典故,语出《晋书•毕卓传》,“卓尝谓人曰: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④玉麈:指玉柄拂麈,又称麈尾,古代名士清谈时常执之。4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倒指,指屈指点数,首联一针见血地抨击当朝者,也从侧面赞扬了王简卿是难得的人才。B.颔联写朝廷不能任用人才,人们只能道路相见,以目示意,显得深刻而沉痛,尖锐而愤懑。C.颈联陡转笔锋,化用典故,实写友人诗酒隐逸的生活,反映出友人清高雅洁的品格。D.本诗名为送别,实则借送友人抒写自己对国势江河日下的愤懑,思想性、时代性强烈。44.简要赏析尾联蕴含的情感。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列小题。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①[宋]苏轼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②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注)①此词作于熙宁七年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时杭州太守陈襄(字述古)即将离杭,宴苏轼于杭州城中吴山上之有美堂。②《水调》:商调名,隋炀帝开汴渠时所作。
南乡子·送述古[宋]苏轼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45.陈襄选择于有美堂宴请苏轼,此“美”在于________,更在于________________。46.简要分析这两首词画线句抒情手法的差异。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上西平·送杜叔高①辛弃疾恨如新,新恨了,又重新。看天上、多少浮云。江南好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夜来风雨,春归似欲留人。尊如海,人如玉,诗如锦,笔如神。能几字、尽殷勤。江天日暮,何时重与细论文②。绿杨阴里,听阳关、门掩黄昏。[注]①杜叔高,辛弃疾朋友,曾两度从故乡金华到三百里之外的上饶拜访辛弃疾。二人宴游与赠答,此词即为其中之一。②唐杜甫《春日忆李白》有“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句。4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句“恨如新,新恨了,又重新”,强调了怅恨绵延无尽,奠定全词基调。B.上片大笔濡染,重在写景,展现二人相会的时令特点,为下文抒情做铺垫。C.下片起笔写欢宴,“尊如海”等四句表明自己豪气志向和诗才,形象生动。D.“绿杨阴里,听阳关”,视听结合,巧用典故,凸显对友人的留恋牵挂之情。48.本词如何借用前人诗句表情达意,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赴职西川过便桥书怀寄同年吴融①平门桥下水东驰,万里从军一望时。乡思旋生芳草见,客愁何限夕阳知。秦陵无树烟犹锁,汉苑空墙浪欲吹。不是伤春爱回首,杏坛恩重马迟迟。(注)①吴融(850~903):字子华,晚唐诗人。
4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标题交代了创作的缘由,诗人将要前往西川任职,经过便桥时有感而发,写诗寄赠友人。B.在平门桥头,俯看滔滔东流的河水,想到自己将远赴万里从军,诗人内心充满无限感慨。C.诗人运用拟人手法抒发了自己油然而生的思乡之情,以及想到未来客居他乡的无尽的愁苦。D.尾联不仅表达对春光流逝的伤感,还通过缓马前行的动作,流露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深情。50.颈联如何借“秦陵”“汉苑”表达深沉的情感?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别薛华①王勃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注]①本诗作于王勃入蜀之后,诗人因触怒唐高宗,不得重用。薛华是王勃的同乡和密友。5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送送”意为送了一程又一程,“遑遑”言友人之惶惶不安,巧用叠字,富有音韵美。B.颔联紧承上联细致描景,“千里”“百年”实指行程远近、时间长短,寄予深沉感慨。C.尾联绾合题意,意蕴与杜甫《梦李白》中的“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两句相近。D.本诗为五言律诗,中间两联对仗工稳妥帖,全诗语言洗练,情思真挚,含意隽永。52.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比,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送项判官王安石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十年长自青衿识,千里来非白璧招。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注:①白璧招:典出自“楚襄王遣使持金十斤,白璧百双,聘庄子为相,庄子固辞”事。②华簪:华,美也;簪,发簪。即华丽的服饰。③鸡翘:鸾旗车的俗称。
53.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送别诗,前四句借景抒情,后四句叙事抒情,全诗脉络清晰分明。B.首联“断芦”“落枫”“过午”点出送别的时间,“渡口”点明送别的地点。C.颔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送别的场景描绘得生动形象。D.尾联是作者对友人的临别赠言,表达了挚友之间真挚的感情54.从诗中可以看出项判官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为他送上了哪些祝愿?55.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浣溪沙孙光宪蓼岸①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目送征鸿②飞杳杳③,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①蓼岸:开满蓼花的江岸。②征鸿:远飞的大雁。③杳杳:深远貌。5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是写诗人送别亲人时,在江岸上看到的蓼花盛开,传来阵阵桔柚的芳馨。B.第二句“一望”二字,颇能传神,抒发了诗人站在江边眺望时内心喜悦的心情。C.过片两句,上句是写目送,下句是写心随,构思新颖巧妙,对仗工整,意境深远。D.结句似深情目送远帆时的默默祝愿,与首句首尾呼应,写出了潇湘美景,饱含深情。57.“片帆烟际闪孤光”一句是千古名句,历来为人欣赏。请你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的赏析。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劳劳亭李白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其二)李商隐暂凭尊酒道无憀①,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②惜长条。[注]①无憀:无聊。②争拟:怎拟,即不拟。
58.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这首诗前两句笔墨洗练,高度概括,破题点旨,将离别伤心情怀聚集到劳劳亭。B.李白这首诗因地起意,构思新巧,移情于景,风格俊逸,语言明快自然。C.李商隐这首诗形象鲜明,语言新颖,体现了朦胧的美学追求。D.李商隐这首诗前两句先写双方的心绪,再写对居者的劝慰,“损”和下句“惜”呼应。59.这两首诗都写了“离亭(劳劳亭)”“春风”“柳条(长条)”“离别”,但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送别高适昨夜离心正郁陶,三更白露西风高。萤飞木落何淅沥,此时梦见西归客。曙钟寥亮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60.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送友人远行,内心惆怅郁结,夜已三更,难以入眠。B.夜晚莹虫飞舞、秋叶飞落,秋雨连绵,诗人梦中又见友人。C.报晓的钟声从远处传来,声声马嘶,把诗人从睡梦中惊醒。D.诗人匆忙出门想送别友人,但驻足遥望,却不见友人身影。61.《送别》与《别董大》都是送别情,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及抒情方式有所不同。请结会诗句,具体分析。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②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③。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④
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注释):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②绣衣:官服。③相如: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④铜鞮陌:代指襄阳。62.辛词善于用典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B.“赤壁矶头千古浪”用苏轼游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宦游漂泊的凄苦。63.写出词人“不堪离别”的原因。64.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阐释。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和董传留别(苏轼)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①,眼乱行看择婿车②。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③新湿字如鸦。(注)①寻春马:引用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②择婿车:唐代进士放榜,例于曲江亭设宴。其日,公卿家倾城纵观,高车宝马,于此选取佳婿。③诏黄:即诏书,诏书用黄纸书写,故称。6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董传身裹粗衣劣布的生活常态,但简朴的衣着掩盖不住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骨。B.“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重心在“自”,强调了高雅光彩的气质是饱读诗书的必然结果。C.颔联“厌伴”“强随”表明董传的志向,不甘心过贫苦的日子,希望通过科举出人头地。D.尾联承接上两句,想象董传金榜题名、扬眉吐气的情景,也委婉提醒董传字迹要端正。66.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独孤判官赴岭①刘长卿伏波②初树羽,待尔静川鳞③。岭海看飞鸟,天涯问远人。苍梧云里夕,青草嶂中春。遥想文身国,迎舟拜使臣。[注]①岭:岭南。②伏波:汉代伏波将军马援,曾在岭南任职。③川鳞:水中鳞介。6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题目交代了友人即将赴岭南任职的背景,“送”字是诗眼,统领全篇。B.诗人借“伏波”典故赞美友人能力出众,能顺利推行政令,有所作为。C.诗人在崇山峻岭间看到飞鸟,联想到远行途中的友人,倍感孤独。D.友人此去山高路远,但途中正值春天,景色优美,暗含对友人的祝愿。68.本诗尾联十分精妙,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艺术特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岑参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①,岂能愁见轮台月②。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注)①祁连城:在今甘肃张掖南。②轮台:在今新疆境内,李副使赴碛西经过此地。6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即点明时令,以“火山”“赤亭”起笔,又以“岂能”故作反问,带出未至的“轮台”,暗含一路珍重的送别之意。B.诗人劝说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惜别之景跃然纸上,悲情切切、感人至深。C.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功名只向马上取”语气坚决,这是诗人对李副使的勉励。也显示出作者的英雄豪气,将本诗的情感推向高潮。D.作为一首送别诗,本诗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不落窠臼,令人耳目一新。70.诗歌从哪些方面写李副使“英雄一丈夫”的形象?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梓州①李使君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②翻教授,不敢倚先贤。(注)①梓州:李使君的赴任之地,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县。②文翁: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曾举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境大化。7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从大处落笔,想象李使君赴任之地的自然风光,互文见义,视听结合,起势不凡。B.颔联则从细处着墨,紧承首联,天然工巧,表现出山势的高峻突兀和山泉的雄奇秀美。C.颈联对仗工整,既表现了蜀地的物产民风,也含蓄地指出了治蜀并非易事。D.作为送别诗,不写离愁别绪,亦无泛泛客套之语,却有对民生疾苦、友人前途的担忧。72.请从思想内容、表现手法两方面赏析尾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丘为落第归江东①王维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为客黄金尽②,还家白发新。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知祢不能荐③,羞为献纳臣④。(注) ①这首诗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王维与丘为兴味相投,交谊颇深,曾与他有诗唱和。②《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③祢,祢衡,有才辩,孔融曾上表推荐他。④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这里是诗人自指。7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诗的开头由一“怜”字引出,“不得意”点明“江东”。丘为落第正值柳枝又绿的新春,伤心人对满目春光不免倍觉伤神。B.颔联以苏秦作比,描写丘为只身困于长安、盘资耗尽的窘况;返回时,由于忧愁的煎熬,两鬓又新添了白发。C.颈联写丘为孤独一人长途返回,太湖畔唯有微薄的家产,生计窘迫。诗人刻画了一个步履沉重、心情懊丧的形象,令人产生怜悯的共鸣。
D.诗写送别,抒发的却不是一般的离情别绪,全诗从离别写到归程,由近及远;诗情则由哀怜转为羞愤,由浅入深。74.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①欧阳修②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注]①维扬,即扬州。②庆历八年(1048年),欧阳修任扬州太守,在扬州城西北五里的大明寺西侧蜀冈中峰上,修建了一座平山堂,壮丽为淮南第一,上据蜀冈,下临江南数百里。仁宗嘉佑元年(1056年),欧阳修为他的朋友刘原甫(名敞)饯行,在告别宴会上,作了这首《朝中措》。7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平山阑槛倚晴空”一句写得气势磅礴,使人感到平山堂凌空矗立。“山色有无中”借用王维诗句,写登平山堂远望江南,可欣赏到美妙的远近山色,自然贴切。B.杨柳本寄寓离愁别恨,“手种”“别来”二词,看似寻常,实则深化了感情的表达,凄婉感伤,深情萦怀。C.“挥毫万字,一饮千钟”两句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气度豪迈、才华横溢的“文章太守”的形象。D.上片追忆昔日生活,从平山堂写到堂前垂柳;下片勉人劝己,从被送者写到送者,一气呵成,抒写人生感慨。76.本词一改作者深情婉曲的词风,开豪放之词的先路,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诗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