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夏商周时期文化的交流与发展1【母题来源】2021年广东卷【母题题文】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这说明西周时期A.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B.各诸侯国维护周礼C.宗法制度分崩离析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答案】D【试题解析】根据材料河南、陕西出土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结合史实河南、陕西属于黄河流域,属于北方,北方发现南方风格的青铜器,可知南北文化相互交流,故D正确;材料的内容是中原受到南方的影响,故A错误;材料与各诸侯国维护周礼无关,故B错误;材料与宗法制度无关,故C错误。中华文明多元起源,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的形成。在商周时期考古发现中,多有地方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的证据。【命题意图】本题侧重考查中国早期地域文化交流,体现了五大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命题方向】以史料为依托,辩证、客观地理解中国早期地域文化的交流。【得分要点】夏商周时期统治疆域内部及周边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的交流,尤其是西周分封制的实行推动了西周统治疆域内文化的整合,推动了各地文化交流与文化认同。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说明西周时期南北文化相互交流【2021年广东卷卷】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凤鸟纹刺绣丝绸,据此可知东周时期丝织品远播西域地区【2019年北京卷】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2017年全国卷Ⅰ】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2014年全国卷Ⅱ】以上题目见本专题“母题题源精粹”部分2【母题来源】2021年浙江卷6月【母题题文】翻检西周史,周王朝的最高首领称“王”,周王发表诰命时用“王曰”,或“王若曰”。周王又称“天子”,被视为天之元子,受天之命以君临人间。这反映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神权与王权的结合B.嫡庶子孙为天下大宗C.“天下为公”D.“郡”“国”并行【答案】A【试题解析】周王发表诰命时用“王曰”,周王又称“天子”,受天之命以君临人间。这反映出西周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特点,故A正确;西周嫡长子孙为天下大宗,故B错误;“天下为公”指的是禅让制,故C错误;“郡”“国”并行是在汉初,故D错误。【命题意图】本题侧重考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体现了五大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命题方向】以史料为依托,辩证、客观地理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得分要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弥漫神权色彩;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血缘与政治相结合。弥漫神权色彩,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最为典型的时期是商朝,商王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同时夏和西周同样有神权与王权的结合,最后统治者称天子。同时西周发展了商朝“天命恒常”的天命观,提出“天命靡常,惟德是辅”。3【母题来源】2021年湖南卷【母题题文】有学者对《诗经》风、雅、颂的时代与内容进行考察,其发现如表所示,据此可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多数诗篇的形成时代整体上对“天”的态度《周颂》西周初年颂天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大雅》西周中期至西周晚期疑天《小雅》西周晚期至东周初年骂天《国风》西周末年至春秋中叶不理天A.天子权威不断强化B.天道观持续衰落C.人文意识逐渐增强D.人性论走向成熟【答案】C【试题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人们对于天的观念逐步淡化,即从歌颂天到不理天,反映出人的作用在不断增强,即人文意识不断增强,C项正确;天子权威呈现不断衰落的趋势,排除A;对天的观念的变化并不意味着天道观的衰落,排除B;成熟的说法不能体现,材料也没有涉及到人性论,排除D。【命题意图】本题侧重考查中国早期天命观的演变体现出的人文意识的增强,体现了五大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命题方向】以史料为依托,辩证、客观地理解中国天命观的演变及人文意识的增强。【得分要点】夏商周至春秋战国天命观的演变商朝时期,统治者提出“天命恒常”的天命观。西周推翻商朝统治后,提出“天命靡常,惟德是辅”及“敬天保民”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了天命观,同时体现出了对人的重视。西周时期天命观的转变对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和儒家思想都产生重要影响。商、西周时期的天命观认为天是最高的主在,天有意志。老子提出道的思想,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万物本原,摈弃了天命的绝对权威。孔子提出敬鬼神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荀子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肯定自然界运行的规律,同时主张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庄子提出天与人不相胜,认为人为是对自然的破坏。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2019年北京卷)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凤鸟纹刺绣丝绸。据此可以判断A.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B.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C.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2.(2017年全国卷Ⅰ)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3.(2014年全国卷Ⅱ)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4.(2021年青龙满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三模拟)据考古新成果,用“满天星斗”来形容中国远古文明的“多元发生”是无可非议的,但持“满天星斗”论者难以解释中国古代各族政权千古共谱、万姓同宗等复杂现象。这表明A.考古证实中华远古文明由一处发源B.中华远古各文明之间缺乏相互交流C.中华远古传说影响原始文明的研究D.中华远古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特点5.(2021年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高三三模)考古发现,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等文物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文化面貌,但其雕刻工艺明显具有夏、商青铜器面具多扉棱装饰的特点;铜尊等礼器与殷商青铜礼器形制也较为一致(如下图)。据材料推知三星堆青铜纵目面具三星堆龙虎尊商代龙虎纹青铜尊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三星堆汇集了多种民族的文明B.巴蜀与中原地区存在文化交流C.巴蜀与中原地区文化基本一致D.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水平最先进6.(2021年校高三三模)据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在我国境内广泛分布,距今四五千年左右开始交流频繁,并逐步移植到中原地区,融合到华夏文明中。这主要反映出中华文明A.在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B.发展中存在多源性特点C.广泛分布在祖国大地上D.具有多元一体发展特征7.(2021年广东汕头市年高三三模)长江中游的史前文化曾向中原挺进,占领了鄂北豫南地区。但在距今430O年前后,豫中地区的文化南下,并在江汉文化的核心区形成了具有中原风格的文化,甚至把长江中游大部分也区文化的发展统一到了黄河文明之中。这说明A.黄河文明最终战胜长江文明B.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在交流中发展中国C.黄河地区更适合文明的发展D.中国的史前文明起源于中原地区8.(2020年河北邯郸市高三期末)周初所强调的“敬德”观念,与宗教的虔敬,近似而实不同。周初所提出的“敬德”观念,是主动的、反省的,因而是内发的心理状态。”周人的这一观念A.体现了王权至上B.推动了儒家伦理的完善C.淡化了血缘亲情D.凸显了人文理性的精神9.(2020年重庆市凤鸣山中学高一期中)西周统治者从商的覆灭中认识到“天命靡常”,看到了人民的武装倒戈,使西周打败了商王朝,于是提出“天惟时求民主”,“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这说明A.儒家思想逐渐居于统治地位B.民本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C.中国自古以来不乏民主思想D.西周抛弃了神权政治而走向德治10.(2021年安徽蚌埠高三模拟)下表是关于先秦时期天命观念的一些历史叙述,据此能够反映出主要记述引文出处“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礼记表记》“天裴忱辞,其考我民。”《尚书大诰》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夫民,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左传》A.敬天保民的民本思想已萌发B.古代神权和王权的紧密结合C.天命神权下人文精神的发展D.古人对天的认知已趋于理性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