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段总结(四)世界古代史
时段考情·备考导引
【命题分析】统计近5年高考题可以看出古代史是高考考试的重点内容:1.从分值看:大约占4分左右,一般是选择题;2020年出现非选择题,占12分左右。2.从考查形式看:大多是文字史料,还有少量图片史料,考查对史料的分析、解释。3.从考查内容看:主要包括雅典民主政治、罗马法和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三个方面,雅典民主政治所占比重较大。主要特点有:(1)雅典民主政治:雅典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民主建设成果,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和实施程序。
(2)罗马法: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的斗争,罗马法官的审案原则和罗马法的深远影响。(3)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人文精神的含义,人文主义意识及其表现;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的比较。
【模块考点】1.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罗马法产生发展的社会条件。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时空观念)、罗马法的发展与罗马统治基础的变化。公民的参政议政和雅典民主机构的设置,罗马法的内涵和影响。2.思想:人文主义产生的社会条件,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和表现,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的主张侧重点。还要关注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比较分析。
阶段综述·主题引领主题一 古代希腊、罗马的重大历史现象
【典题示例】1.(2018·海南高考)古罗马征服意大利半岛后,意大利人不能参与罗马政治活动和担任官职,没有资格分享公有地和战利品,但却要为罗马提供兵役,因此反抗斗争不断。这些斗争源于()A.公民与非公民的不平等B.贵族世袭特权不受限制C.公民对贵族专权的不满D.公民利益缺乏法律保护
【解析】选A。依据材料“意大利人不能参与罗马政治活动和担任官职,没有资格分享公有地和战利品”,可得出意大利人作为非公民,与罗马公民的不平等,故A正确;这些斗争源于罗马法只保护罗马公民,非公民得不到保护,与贵族世袭特权无关,故B错误;材料反映出罗马公民与非公民的矛盾,与公民和贵族的矛盾无关,故C错误;这些斗争源于非公民利益缺乏法律保护,故D错误。
2.(2018·江苏高考)罗马法虽然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但是它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因而能成为工业社会的法的先声。这表明,罗马法()A.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B.脱离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C.合乎世界各国的司法现状D.体现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
【解析】选D。由“但是它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因而能成为工业社会的法的先声”可知,罗马法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D正确。古代罗马属于奴隶社会,A错误。由“罗马法虽然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可知,B错误。C“合乎世界各国的司法现状”属于绝对化表述,显然错误。
主题二 自然地理环境对两种文明产生的不同影响
【典题示例】“(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反映了在古希腊()A.经济活动影响政治理念B.民主政治促进商业繁荣C.商业贸易尊重自由平等D.人文主义精神历史悠久【解析】选A。“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可得出经济活动对政治理念的影响,故A正确。
主题三 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中西文明的比较
【典题示例】(2021·江西八校联考)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而同一时期,古希腊梭伦改革也正在进行中。中西方这两次改革的共性是()A.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B.都是自下而上的改革C.涉及的领域都比较广泛D.都冲击了贵族利益【解析】选D。鲁国实行初税亩实质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制,推动了私田的发展,打击了以公田获得贡赋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梭伦改革打击了贵族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故D正确。
主题四 东西方古代政治制度的比较
【典题示例】中国古代典籍《尚书》记载:“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经,法律规定)”。《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由此可见,两则材料都()A.反映了重罪轻判的理念B.违背了法律至上的原则C.表明了法律的宽松灵活D.体现了一定的理性色彩
【解析】选D。根据题目中“罪疑惟轻”“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得出:反映的是对嫌疑罪的判定,并未体现重罪的判定,故A错误;题目牵涉的是对嫌疑的判定并未触及和违背法律至上的问题,故B错误;C表述不符合史实,故C错误;根据题意,均重视证据的作用,体现了一定理性色彩,故D正确。
主题五 古希腊人文主义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
【典题示例】(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当时引起人们思索的问题有:理想政府的道德基础,社会制度的作用,以及宇宙和生命的起源和目的,等等。约公元前6世纪前后,整个文明核心区到处都在提出、探讨以上这样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构成了古典时代伟大的哲学、宗教和社会体系。这些体系的代言人——中国的孔子、希腊的理性主义哲学家,都是同时代的人,这并非偶然之事。因为上述地区,都遇上了同样的动乱和挑战,只是各自做出的回答极为不同,从而,各自的发展方向也明显不同。——整理自《全球通史》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者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首先,根据题目要求提取两条或者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如:根据材料“公元前6世纪前后,整个文明核心区到处都在提出、探讨以上这样的问题”“中国的孔子、希腊的理性主义哲学家……都遇上了同样的动乱和挑战,只是各自做出的回答极为不同”,可以拟定论题:公元6世纪前后,中国与希腊面对动乱与挑战,做出了不同的回答。其次,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与希腊两个角度,进行论证这种不同。
答案:示例:论题:公元前6世纪前后中国和希腊社会主流思想的发展方向有所不同。(3分)阐述: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出现了“百家争鸣”,其中儒学代表自己阶层的利益,提出“仁政”和“德治”的主张,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力图使每个人的行为都符合“礼”的要求,这种思想逐渐发展为古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古代希腊的一些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得到发展,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越来越关注“人”本身,出现了智者学派,他们以人和人类社会作为探索主题,以人的眼光考察社会,强调人的价值,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这种思想成为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9分)
您好,谢谢观看!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