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重难考点13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中的思想(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重难考点13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中的思想(解析版)

ID:946388

大小:75.51 KB

页数:36页

时间:2022-03-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13文言文阅读: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中的思想一、文言文阅读(2021·全国高三其他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陆九渊字子静。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遂深思,至忘寝食。及总角,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后登乾道八年进士第。至行在,士争从之游。言论感发,闻而兴起者甚众。教人不用学规,有小过,言中其情,或至流汗。有怀于中而不能自晓者,为之条析其故,悉如其心。亦有相去千里,闻其大概而得其为人。初调隆兴靖安县主簿。丁母忧服阕改建宁崇安县以少师史浩荐召审察不赴侍从复荐除国子正教诸生无异在家时九渊少闻靖康间事,慨然有感于复仇之义。至是,访知勇士,与议恢复大略。因轮对,遂陈五论,帝称善。未几,除将作监丞,为给事中王信所驳,诏主管台州道崇观。还乡,学者辐凑,每开讲席,户外屦满,耆老扶杖观听。光宗即位,差知荆门军。民有诉者,无早暮皆得造于庭,复令其自持状以追,为立期,皆如约而至,即为酌情决之,而多所劝释。其有涉人伦者,使自毁其状,以厚风俗。唯不可训者,始置之法。其境内官吏之贪廉,民俗之习尚善恶,皆素知之。有诉人杀其子者,九渊曰:“不至是。”及追究,其子果无恙。有诉窃取而不知其人,九渊出二人姓名,使捕至,讯之伏辜。因语吏以某所某人为暴,翌日有诉遇夺掠者,即其人也,乃加追治,吏大惊,郡人以为神。申严保伍之法,盗贼或发,擒之不逸一人,群盗屏息。荆门为次边而无城,乃请于朝而城之,自是民无边忧。罢关市吏讥察而减民税,商贾毕集,税入日增。旧用铜钱,以其近边,以铁钱易之,而铜有禁,复令贴纳。九渊曰:“既禁之矣,又使之输邪?”尽蠲之。(节选自《宋史·陆九渊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丁母忧/服阕/改建宁崇安县/以少师史浩荐/召审察/不赴/侍从复荐/除国子正教/诸生无异在家时B.丁母忧/服阕/改建宁崇安县/以少师史浩荐/召审察/不赴/侍从复荐/除国子正/教诸生无异在家时/C.丁母忧/服阕/改建宁崇安县/以少师史浩荐召/审察/不赴/侍从复荐/除国子正教/诸生无异在家时/D.丁母忧/服阕/改建宁崇安县/以少师史浩荐召/审察/不赴/侍从复荐/除国子正/教诸生无异在家时/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总角,古代未成年男女,将头发分为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角,故称“总角”。B.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北宋沦亡后,宋高宗逃往南方,在杭州设立临安府,称之为行在。C.主簿,官职名,汉代中央及郡县官署多设置,其职责为主管文书,办理事务,明朝时废除此官职。D.贴纳,贴,补缴费用;纳,交纳(息钱)。宋代贴纳一般为征收税费或者补缴差额等,文中指后者。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九渊自幼聪颖,与众不同。他三四岁时,就问父亲天地的尽头在哪里;童年时代举止与普通孩子不同,见到他的人都不怠慢他。B.陆九渊长于教育,不沿学规。对于犯有小错的弟子,他能够使其认识到错误;对于不能清晰认识自己心中想法的弟子,他能为其进行梳理。C.陆九渊为官勤勉,治政有方。他在荆门军任职期间,只要有老百姓喊冤上诉,就随时开堂受理;裁决案件时,大多都能调解好。D.陆九渊为民请命,关心民生。荆门临近边境而无城,他奏请朝廷在荆门设城;又整顿市场,减轻商人税额,将铜钱禁止,全部换成铁钱。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还乡,学者辐凑,每开讲席,户外屦满,耆老扶杖观听。(2)申严保伍之法,盗贼或发,擒之不逸一人,群盗屏息。5.陆九渊任职荆门军时,他做的哪些事情让“郡人以为神”?【答案】1.B2.C3.D4.(1)(陆九渊)回到家乡,学者聚集(其门下),每次开席讲学,门外(脱下的)鞋子满满的,老人拄着拐杖观看聆听。(2)陆九渊申令严格遵守保伍法令,有的盗贼犯案了,抓住他们不漏一人,众盗贼因此隐避平息。5.①有人上诉某人杀了自己的儿子,陆九渊断定不是这样的,查究后发现那人的儿子果然没事。②有人上诉自己遭到盗窃,但不知道盗贼是谁,陆九渊列出两个人的名字,抓来审讯后那二人认罪。③陆九渊说某人会在某地施暴,第二天果然有人来报案说自己遭遇抢劫,而抢劫之人就是陆九渊所说之人。【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中“召”的主语是皇帝,“召审察”是“以少师史浩荐”的结果,之前应断开,据此排除CD;“除”有“任命官职”的意思,“国子正”为官职名,“教诸生无异在家时”的主语为陆九渊,故“除国子正”后应断开,据此排除A。 画线句的意思是:服丧结束后,(陆九渊)改任建宁崇安县主簿。因为少师史浩举荐他,皇帝召见他仔细察看,他没有去。随从侍奉的人再次举荐他,他被授任国子正,他教授生员的方法与他在家时没有不同。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明朝时废除此官职”错误。“主簿”这一官职是在清朝灭亡后被废除的。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将铜钱禁止,全部换成铁钱”错误。由文中的“旧用铜钱,以其近边,以铁钱易之”可知,以前使用铜钱,因为此地靠近边地,用铁钱代替它。所以把铜钱换成铁钱是一直以来的做法,不是陆九渊采取的措施。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辐凑,聚集;讲席,席位;屦,鞋;耆老,老人。(2)申,申令;或,有的人;逸,散失;屏息,敛迹、消失。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回到原文中找到“郡人以为神”这句话,然后从前后文中找出陆九渊让人有如此评价的原因,由此即可得出答案。结合原文“有诉人杀其子者,九渊曰:‘不至是。’及追究,其子果无恙”可知,有人上诉某人杀了自己的儿子,陆九渊断定不是这样的,查究后发现那人的儿子果然没事,因此郡人以为神;结合原文“有诉窃取而不知其人,九渊出二人姓名,使捕至,讯之伏辜”可知,有人上诉自己遭到盗窃,但不知道盗贼是谁,陆九渊列出两个人的名字,抓来审讯后那二人认罪,因此郡人以为神;结合原文“因语吏以某所某人为暴,翌日有诉遇夺掠者,即其人也,乃加追治,吏大惊”可知,陆九渊说某人会在某地施暴,第二天果然有人来报案说自己遭遇抢劫,而抢劫之人就是陆九渊所说之人,因此郡人以为神。参考译文: 陆九渊字子静。他三四岁时,就问他的父亲天地的尽头在哪里,父亲笑笑没有回答。陆九渊便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到忘记睡觉和吃饭(的地步)。到了童年时期,他的言行与普通小孩不一样,见到他的人都不怠慢他。后来在乾道八年考中进士。他到皇帝所在地后,士人争相与他交往。言谈议论(令人)感慨启发,听了之后感动奋起的人很多。陆九渊教育人不循学校规章,(弟子)有小的过失,就说出心中真实的想法,有时(会令弟子)羞愧到极点。心中有想法而不能自己明白的弟子,(陆九渊)就为他细致剖析其中的缘故,都与那个人心中所想一致。也有相距千里的人,陆九渊听说他的大致情况就能知道他的为人。陆九渊最初调任隆兴靖安县主薄。遭遇母亲去世。服丧结束后,(陆九渊)改任建宁崇安县主簿。因为少师史浩举荐他,皇帝召见他仔细察看,他没有去。随从侍奉的人再次举荐他,他被授任国子正,他教授生员的方法与他在家时没有不同。陆九渊小时候听说靖康年间的事,心怀感慨想要复仇。到了这时候,拜访智慧勇敢的人,与他们商议收复的远大谋略,在轮流问对时,陆九渊就陈说了五论,皇帝称赞了他。不久,陆九渊被授任将作监丞,被给事中王信反驳,皇帝下诏(让他)主持管理台州道崇观。(陆九渊)回到家乡,学者聚集(其门下),每次开席讲学,门外(脱下的)鞋子满满的,老人拉着拐杖观看聆听。光宗继位后,陆九渊被派遣主管荆门军。老百姓有上诉的,无论早晚都可以到公堂,又让他们自己拿着诉状去追索,为他们定下日期,他们都如约而至,陆九渊就为他们斟酌实际情况加以裁决,而大多都能够得到劝解。如果有涉及人情伦理的,陆九渊就让他们自己撕毁诉状,来优化风气习俗,只有不可以训导之人,才将其付诸法律。对辖境内官吏的贪婪清廉,民俗的风尚好坏,陆九渊向来都了解。有人上诉某人杀了自己的儿子,陆九渊说:“不会是这样的,”追查究问之后,那人的儿子果然平安。有人上诉遭到盗窃但不知盗贼是谁,陆九渊列出两个人的名字,让人将他们拘捕来,审讯之后此二人认罪。陆九渊曾告诉属吏某地某人施暴,第二天有人上诉说遭遇抢劫,(抢劫的人)就是(陆九渊所说的)那个人,于是加以追究惩治,属吏感到震惊,郡人把陆九渊视为神人。陆九渊申令严格遵守保伍法令,有的盗贼犯案了,抓住他们不漏一人,众盗贼因此隐避平息。荆门临近边境而没有城,于是奏请朝廷在荆门设城,从此以后百姓没有边境之忧。(陆九渊)罢免集市的吏人督察而减轻百姓税额,商人全都聚集,税收日渐增加。以前使用铜钱,因为此地靠近边地,用铁钱代替它,而铜被禁止,又下令让百姓补贴交纳(息钱)。陆九渊说:“已经禁止用铜,又让百姓交纳吗?”(于是)全部免除(这项征收)。(2021·广东深圳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元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焉。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 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部使者赵抃惑于谱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通判虔州,柿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用抃及吕公者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物为己任。行部不惮劳苦,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所居濂溪以名之。抃再镇蜀,将奏用之,未及而卒,年五十七,博学力行,著《太极图》,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又著《通书》四十篇,发明太极之蕴。序者谓“其言约而道大,文质而义精,得孔、孟之本源,大有功于学者也”。掾南安时,程珦通判军事,视其气貌非常人,与语,知其为学知道,因与为友,使二子颢、颐往受业焉。敦颐每今寻孔颜乐处,所乐何事,二程之学源流乎此矣。故颢曰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侯师圣学于程颐未悟访敦颐留对榻夜谈越三日及还颐惊异之,曰:“非从周茂叔来耶?”其善开发人类此,嘉定十三年,赐谥曰元公。淳祐元年,封汝南伯,从祀孔子庙庭。(节选自《宋史·周敦颐传》)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故颢曰/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侯师圣学于程颐/未悟/访敦颐/留对榻夜谈/越三日乃还/B.故颢曰/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侯师圣学于程颐/未悟访敦颐/留对榻夜谈/越三日乃还/C.故颢曰/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侯师圣学于程颐/未悟访敦颐/留对榻/夜谈越三日/乃还/D.故颢曰/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侯师圣学于程颐/未悟/访敦颐/留对榻/夜谈越三日/乃还/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手版,是大臣上朝时用以记事备忘的手持之物,《项脊轩志》中的“笏”即手版。B.提点,文中指官名,寓提举、检点之意,掌司法、刑狱等事;现代指提醒、指点。C.二程,即程颢和程颐,两人是宋明理学的鼻祖,后来朱熹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学说。D.开发,文中指对人进行开导、启发,现代指对某一资源进行发掘开拓并加以利用。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敦颐明察秋毫,深得百姓认可。任分宁主簿的时候,久未决断的案件经他审查,是非立判,人们对他交口称赞,认为周敦颐虽然年轻却老练果决。 B.周敦颐执法公正,敢于据理力争。面对执法严苛的王逵,他毫不畏惧,坚决反对将未犯死罪者处以极刑,并且斥责王逵不配为官,终使其醒悟改判。C.周敦颐勤于政事,做事不惮劳苦。在任广东转运判官期间,对自己管辖的地区,即使是瘴气弥漫之所、险峻遥远之地,周敦颐也能够亲自巡视探察。D.周敦颐博学力行,学说影响深远。所著《太极图》探索天理根源和万物始终,《通书》则阐发太极内涵,义理博大精深,学说上承孔孟,下启学者。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2)知其为学知道,因与为友,使二子颢、颐往受业焉。10.赵抃对待周敦颐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说明。【答案】6.A7.C8.B9.(1)事情不经他的手,官吏就不敢决断,即使交代下去(或“即使下达命令”),老百姓也不肯听从。(2)(程珦)知道他研究学问,通晓道学,就跟他交了朋友,让两个儿子程颢、程颐前去向他学习(接受教导)10.最初,赵忭被谎言迷惑,对待周敦颐态度严苛;后仔细观察周敦颐为人之后,赵忭悔悟,将周当作朋友并推荐周任职。【分析】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句的翻译是:所以程颢曾说:“自从再次见到周茂叔后,在吟风弄月中返回时,就有了‘吾与点也’的心怀。”侯师圣跟程颐学习,没有明白,就去拜见周敦颐,周敦颐将他留下来,与他对床夜谈,过了三天才回去。“自……后”引领状语从句,所以应从“后”的后边断开,排除B、D两项;“对榻”是“夜谈”的方式,所以应该从“夜谈”后边断开,排除C项。故选A。7.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两人是宋明理学的鼻祖”说法错误,周敦颐是宋明理学的鼻祖。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并且斥责王逵不配为官”理解错误,根据原文“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可知“如此尚可仕乎”是周敦颐想辞官的理由,并不是斥责王逵不配为官。故选B。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一句重点字词:决,决断;虽,即使;下,交代下去;民,百姓;从,听从。第二句重点字词:为学,研究学问;知道,通晓道学;因与为友,省略句,应是因与(之)为友;受业,学习。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题目“赵抃对待周敦颐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可知应从原文中找赵抃对待周敦颐的态度的相关内容。根据原文“部使者赵抃惑于谱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可知期初,,赵忭被谎言迷惑,对待周敦颐态度严苛;根据原文“通判虔州,柿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可知后来赵忭仔细观察周敦颐为人之后,赵忭悔悟,并把周敦颐当朋友;根据原文“用抃及吕公者存,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可知因为赵抃和吕公著的推荐,周敦颐被任命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根据这些内容整理出本题答案。【点睛】参考译文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叫敦实,因为避讳宋英宗赵曙的旧名而改名。担任分宁县的主簿,有件案子久而未决,周敦颐来到后,一经审讯,立刻使案情明了。城里的人都惊奇地说:“经验丰富的狱吏也不如他。”部使者推荐他,于是他调任南安军司参军。有个囚犯按照法令不该判死罪,转运使王逵想重治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众人都不敢与他争辩,唯有周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于是周敦颐就丢下手版返回,打算弃官离去,说道:“这样还可以为官么!用杀人来向人献媚,我不干这种事。”王逵明白过来,囚犯幸免于死。改任郴州桂阳县县令,治政业绩尤为显著。周敦颐调任南昌知县,南昌的老百姓都说:“这就是能辨明分宁案件的那个人,我们这下可有地方说理了。”富户人家、名门大姓、狡诈的官吏、作恶的年轻人都惴惴不安,不仅担忧得罪县令,而且把玷污善政当成耻辱。周敦颐担任合州判官,事情不经他的手,官吏就不敢决断,即使交代下去(或“即使下达命令”),老百姓也不肯听从。部使者赵抃被谗言迷惑,对待他非常严厉,周敦颐超然处之。周敦颐通判虔州时,赵抃是虔州太守,仔细观察他的所作所为,才明白过来,赵抃握着周敦颐的手说:“我差点失去了你,从今以后我才算真正了解了周茂叔。”因为赵抃和吕公著的推荐,周敦颐被任命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清冤狱、惠泽百姓为己任。在部中巡行不辞劳苦,即使是瘴疠之气的地方,艰险遥远的地方,也要慢慢地视察。后来,他因病请求调任南康军知军。于是在庐山的莲花峰下安了家,他家前面有一条溪流与湓江汇合,他取在营道时居住的地方濂溪来命名。赵抃再次镇守蜀地的时候,打算上奏请皇帝任用他,还没有来得及上奏,周敦颐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七岁。他学识广博并且身体力行,著有《太极图》,探明天理的根源,研究万物的始终。又写了《通书》四十篇,来阐明太极的含义。为之作序的人说“他的言语简约而道理广博,行文质朴而义蕴精深,探得孔、孟学说的本源,对于学者大有用处”。他担任南安掾吏时,程珦是军事通判,看他精神面貌不同于常人,就跟他交谈,知道他研究学问,通晓道学,就跟他交了朋友,让两个儿子程颢、程颐前去向他学习(接受教导)。周敦颐常常让他们寻找孔子、颜渊的快乐所在,(让他们知道让孔子、颜渊感到)快乐的是什么事,二程的学术就从此发源、衍变。所以程颢曾说:“自从再次见到周茂叔后,在吟风弄月中返回时,就有了‘吾与点也’的心怀。”侯师圣跟程颐学习,没有明白,就去拜见周敦颐,周敦颐将他留下来,与他对床夜谈,过了三天才回去。程颐对他的变化感到惊异,说:“您不是从周茂叔那里来吧?”周敦颐就是这样善于启发开导人。嘉定十三年,周敦颐被赐谥号为元公。淳祐元年,被封为汝南伯,在孔子庙中陪祭。(2021·广东广州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邹阳、枚乘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之赋。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素与临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于是相如往,舍都亭,上读《子虚赋》而善之,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义。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奏之天子,天子大说,以为郎。相如为郎数岁,会唐蒙使略通夜郎西僰中,发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万余人,巴蜀民大惊恐。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相如还报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发巴蜀卒作者数万人治道二岁道不成士卒多物故费以巨万计 蜀民及汉用事者多言其不便。是时邛、筰之君长闻南夷与汉通,得赏赐多,多欲愿为内臣妾,请吏,比南夷。天子问相如,相如曰:“邛、筰近蜀,道亦易通;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今诚复通,为置郡县,愈于南夷。”天子以为然,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司马长卿便略定西夷,邛、筰之君皆请为内臣。通零关道,还报天子,天子大说。其后人有上书言相如使时受金,失官。居岁余,复召为郎。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闲居。(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注]①上:指汉武帝。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相如还报/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发巴蜀卒/作者数万人治道/二岁/道不成/士卒多物故/费以巨万计/B.相如还报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发巴蜀卒/作者数万人/治道二岁/道不成/士卒多物故/费以巨万计/C.相如还报/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发巴蜀卒/作者数万人/治道二岁/道不成/士卒多物故/费以巨万计/D.相如还报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发巴蜀卒/作者数万人治道/二岁/道不成/士卒多物故/费以巨万计/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对皇帝的尊称,《史记》以“上”称武帝,以谥号称景帝,暗含臧否之意。B.苑囿,在汉代是皇帝和诸侯的专属领地,具有生产、游猎、赏玩、宴请等功能。C.转漕,是指转运粮饷,古时陆路上的运输称为“转”,通过水道运输则称为“漕”。D.节,即符节,古时象征皇帝亲临,司马相如出使时,朝廷授予其节作为凭证信物。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相如志向远大,才华出众。他少时喜欢读书、击剑,早年因仰慕蔺相如的为人而改名;他善于著书,后来因作赋受到赏识。B.司马相如借赋进谏,方法独特。他创作了《子虚赋》,虚构了子虚、乌有先生和无是公三个人物,以此劝谏武帝,得到肯定。C.司马相如尽心国事,安边有功。他出使西南,开通边疆道路,将当地的各民族团结统一于大汉疆域,为国家安定做出了贡献。D. 司马相如历经两朝,宦途坎坷。景帝时,他客游梁地,孝王死后,因无官可做而投奔王吉;武帝时,定西夷建功,后又被免官。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奏之天子,天子大说,以为郎。(2)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今诚复通,为置郡县,愈于南夷。15.司马相如“客游梁”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答案】11.C12.A13.C14.(1)赋的最后一章主旨归结到节俭上去,借以规劝皇帝。把赋进献天子后,天子特别高兴,让他做了郎官。(2)秦朝时曾经开通为郡县,到汉朝兴起才停止;如今假如再开通,设置成郡县,会比南夷更好。15.孝景帝不好辞赋,司马相如无法施展才华;梁孝王来朝,司马相如遇到了邹阳、枚乘等与他志同道合的人,于是辞官“客游梁”。【分析】1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相如回来报告,说唐蒙已经掠取并打通了夜郎,趁机开通了通往西南的路,征发巴蜀士卒,参与徭役的有几万人。用了两年时间修筑道路,道没有修成,士卒有很多死去的,花费以巨万来计算。“唐蒙已略通夜郎”是“还报”的具体内容,应在“还报”后断开,排除BD;“二岁”是“治道”的时间,不能断开,排除A。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暗含臧否之意”错。《史记》以“上”称武帝是因为武帝是当朝皇帝,还没有谥号;以谥号称景帝也是褒扬之意,因此“臧否”的说法错误。故选A。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开通边疆道路”错,结合原文“相如还报,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可见“开通边疆道路”的不是司马相如,而是唐蒙。故选C。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本题得分点有:(1)卒章,最后一章;因,凭借;风谏,规劝;说,通“悦”,高兴。(2)通,开通;诚,如果、果真;愈于南夷,状语后置句。1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司马相如“客游梁”的原因,结合原文“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邹阳、枚乘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分析,一是因为孝景帝不好辞赋,司马相如无法施展才华;二是梁孝王来朝,遇到了邹阳、枚乘等与他志同道合的人,于是辞官“客游梁”。参考译文: 司马相如是蜀郡成都人,字长卿。他少年时喜欢读书,也学习剑术,仰慕蔺相如的为人,就改名相如。侍卫孝景帝,做了武骑常侍,但这并非他的爱好。正赶上汉景帝不喜欢辞赋,这时粱孝王前来京城朝见景帝,跟他来的善于游说的人,有齐郡人邹阳、淮阴人枚乘等。相如见到这些人就喜欢上了,因此就借生病为由辞掉官职,旅居粱国。粱孝王让相如这些读书人一同居住,相如才有机会与读书人和游说之士相处了好几年,于是写了《子虚赋》。正赶上粱孝王去世,相如只好返回成都。然而家境贫寒,又没有可以维持自己生活的职业。相如一向同临邛县令王吉相处得很好,王吉说:“长卿你长期离乡在外,求官任职不太顺心,可以来我这里看看。”于是,相如前往临邛,暂住在城内的一座小亭中。武帝读《子虚赋》,认为写得好,就召来相如询问。相如说:“有这件事。但是,这赋只写诸侯之事,不值得看。请让我写篇天子游猎赋,赋写成后就进献皇上。”武帝答应了,并命令尚书给他笔和木简。相如用“子虚”这虚构的言辞,是为了陈述楚国之美;“乌有先生”就是哪有此事,以此为齐国驳难楚国;“无是公”就是没有此人,以阐明做天子的道理。所以假借这三个人写成文章,用以推演天子和诸侯的苑囿美盛情景。赋的最后一章主旨归结到节俭上去,借以规劝皇帝。把赋进献天子后,天子特别高兴,让他做了郎官。相如担任郎官数年,正逢唐蒙受命掠取和开通夜郎及其西面的僰中,征发巴、蜀二郡的官吏士卒上千人,西郡又多为他征调陆路及水上的运输人员一万多人,巴、蜀百姓大为震惊恐惧。皇上听到这种情况,就派相如去责备唐蒙,趁机告知巴、蜀百姓,唐蒙所为并非皇上的本意。相如回来报告,说唐蒙已经掠取并打通了夜郎,趁机开通了通往西南的路,征发巴蜀士卒,参与徭役的有几万人。用了两年时间修筑道路,道没有修成,士卒有很多死去的,花费以巨万来计算。蜀地百姓和汉朝当权者多说这件事不好。这时邛、筰的君长听说南夷和汉朝交往,得到的赏赐很多,他们大多愿意做汉朝的内臣,请求派遣官吏来管理,和南夷一样。汉武帝拿这件事问司马相如,相如说:“邛、筰靠近蜀地,道路也容易打通;秦朝时曾经开通为郡县,到汉朝兴起才停止;如今假如再开通,设置成郡县,会比南夷更好。”汉武帝认为他说的对,于是任命相如为中郎将,拿着符节前去出使。司马相如便平定了西夷,邛、筰的国君都请求做汉朝的内臣。打通了零关道,回来答复汉武帝,汉武帝非常高兴。这以后有人上奏说相如出使的时候受贿,失去了官职。过了一年多,又征召他做了郎官。司马相如口吃却擅长写书,他做了官后,不肯参与公卿国家的大事,常称病闲居。(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高洁说[明]李贽余性好高,好高则倨傲而不能下。然所不能下者,不能下彼一等倚势仗富之人耳;否则稍有片长寸善,虽隶卒人奴,无不拜也。余性好洁,好洁则狷隘而不能容。然所不能容者,不能容彼一等趋势谄富之人耳。否则果有片善寸长,纵身为大人王公,无不宾也。能下人,故其心虚;其心虚,故所取广;所取广,故其人愈高。然则言天下之能下人者,固言天下之极好高人者也。余之好高,不亦宜乎!能取人,必无遗人;无遗人,则无人不容;无人不容,则无不洁之行矣。然则言天下之能容人者,固言天下之极好洁人者也。余之好洁,不亦宜乎!今世龌龊者,皆以余狷隘而不能容,倨傲而不能下。谓余自至黄安,终日锁门,而使方丹山有好个四方求友之讥。自住龙湖,虽不锁门,然至门而不得见,或见而不接礼者,纵有一二加礼之人,亦不久即厌弃。是世俗之论我如此也。殊不知我终日闭门,终日有欲见胜己之心也;终年独坐,终年有不见知己之恨也。此难与尔辈道也!好友难遇若非吾礼敬之至师事之诚则彼聪明才贤之士又曷肯为我友乎必欲与之为友则不得不致吾礼数之隆。然天下之真才真聪明者实少也,往往吾尽敬事之诚,而彼聪明者有才者,终非其真,则其势又不得而不与之疏。且不但不真也,又且有奸邪焉,则其势又不得而不日与之远。是故众人咸谓我为无目耳。夫使我而果无目也,则必不能以终远;使我而果偏爱不公也,则必护短以终身。故为偏爱无目之论者,皆似之而非也。今黄安二上人到此,人又必且以我为偏爱矣。二上人其务与我始终之,无使我受无目之名可也。然二上人实知余之苦心也,实知余之孤单莫可告语也,实知余之求人甚于人之求余也。吾又非以二上人之才,实以二上人之德也;非以其聪明,实以其笃实 也。故有德者必笃实,笃实者则必有德,二上人吾何患乎?二上人师事李寿庵,寿庵师事邓豁渠。邓豁渠志如金刚,胆如天大,学从心悟,智过于师,故所取之徒如其师,其徒孙如其徒。吾以是卜之,而知二上人之必能为我出气无疑也。故作好高好洁之说以贻之。(有删改)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好高则倨傲而不能下下:降低身份B.能取人,必无遗人遗:遗漏C.终年有不见知己之恨也恨:愤愤不平D.实以其笃实也笃实:淳厚忠实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固言天下之极好高人者也/用心躁也B.余之好高,不亦宜乎/杳不知其所之也C.皆以余狷隘而不能容/徒以吾两人在也D.二上人其务与我始终之/客亦知夫水与月乎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就切入论题,表明自己“不能下、不能容”的缘由,并且认为不能容纳他人的人,原本就是心灵极其纯洁的人,反驳切中要害,鲜明有力。B.“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也可发表议论,写法比较自由。本文以议论为主,有议有叙,充分发挥了“说”这一文体的特长。C.作者在文中剖露心迹,阐明自己交友的原则,并说明自己闭门谢客的真正原因是“有所长”的知己难以寻觅,但这又很难向外人诉说。D.作者礼待黄安的两位高人,是因为他们不仅才学过人,而且德行笃实,知道作者的苦衷,作者对他们的礼遇并不是世人所说的“偏爱”他们。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好友难遇若非吾礼敬之至师事之诚则彼聪明才贤之士又曷肯为我友乎必欲与之为友则不得不致吾礼数之隆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然所不能容者,不能容彼一等趋势谄富之人耳。(2)吾以是卜之,而知二上人之必能为我出气无疑也。【答案】 16.C17.A18.A19.好友难遇/若非吾礼敬之至/师事之诚/则彼聪明才贤之士/又曷肯为我友乎/必欲与之为友/则不得不致吾礼数之隆20.(1)然而(我)所不能容忍的,是不能容忍那些趋炎附势、谄媚权贵富豪的人啊。(2)我凭这些来揣测,便可知道两位高人一定能为我发泄怨气,这是毫无疑问的。【分析】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C.“终年有不见知己之恨也”的意思是整年都有见不到知己的遗憾啊。“恨”译为“遗憾”。故选C。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也”,均为语气词,表判断和肯定。B.“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动词,到。C.“以”,动词,认为/介词,因为。D.“与”,介词,和,跟/连词,和。故选A。18.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与赏析文章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A.“认为不能容纳他人的人,原本就是心灵极其纯洁的人”错,根据原文“然则言天下之能容人者,固言天下之极好洁人者也”可知,作者认为“能容人者”,是心灵极其纯洁的人。故选A。1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若非吾礼敬之至师事之诚”中的“若”作连词“如果”时,一般居于句首;“礼敬之至”和“师事之诚”句式对称,所以应在“若非吾礼敬之至”前后停顿。句中的“则”作连词“那么”讲,一般居于句首,所以应在“则”之前停顿。“又曷肯为我友乎”中有固定句式“曷……乎”,所以应“又曷肯为我友乎”的前后停顿。 断句后,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好友难以遇到,如果不是我尊敬礼待的尽心,以师礼相待的至诚,那么,那些聪明贤德的才干之人,又怎肯成为我的朋友呢?一定想要和他成为朋友,那就不能不尽到我隆重的尊敬的礼数。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1)句关键得分点为:整个句子是判断句,译为“……是……”;“然”,然而;“容”,容忍;“彼一等”,那些;“谄富”,谄媚权贵富豪。第(2)句关键得分点为:“是”,这些;“卜”,揣测;“出气”,发泄怨气;“无疑”,毫无疑问。参考译文:我生性喜欢高雅情趣,喜好高雅情趣便有傲慢不恭、不能降低身份之嫌。然而(我)不愿降低身份,是不愿在那些倚仗权势和财富的人面前降低身份啊;如果不是这样,哪怕稍有一点长处或优点的人,即使是别人的奴仆,我也没有不愿拜见的。我生性喜欢高洁,喜欢高洁便有心胸狭窄、不能容人之嫌。然而(我)所不能容忍的,是不能容忍那些趋炎附势、谄媚权贵富豪的人啊。如果不是这样,果真有一点长处或优点的人,纵使身为王公大人,没有不把他当作朋友的。能降低自己的身份,所以那人就虚心;虚心的人,所以收获的就多;收获的多了,所以那人的品格也就更加高尚。既然如此,那么说天下能降低身份的人,原本说的就是天下非常喜欢高雅情趣的人。我爱好高雅情趣,不也适宜吗?能取人之长(看到别人的长处),一定不会遗漏人家一点长处;不遗漏人家一点长处,就没有什么人是不能容纳的;没有什么人不能容纳,那就没有肮脏的行为了。既然如此,那么说天下能容纳他人的人,原本说的就是天下非常喜好高洁的人。我喜好高洁,不也是应该的吗?当今社会肮脏龌龊的人,都认为我心胸狭窄、不能容人、傲慢不恭而不能(降低身份)屈居人下。说我自从到了黄安,整天锁着门,而让方丹山有“好一个四方访友不遇”的讥笑。自从住在龙湖后,虽然不锁门,但是(人家)到家门口却不能够见到人,或者见着面也不以礼相待,纵然有一两个以礼相见的人,也是不久就厌弃了。这些世俗之人就是这样谈论我啊。殊不知我整天闭门谢客,整天有想见到胜过自己的人的思想啊;整年独坐家中,整年都有见不到知己的遗憾啊。这些很难和你们这些人谈啊。 好友难以遇到,如果不是我尊敬礼待的尽心,以师礼相待的至诚,那么,那些聪明贤德的才干之人,又怎肯成为我的朋友呢?一定想要和他成为朋友,那就不能不尽到我隆重的尊敬的礼数。可是,普天之下真正有才学、真正聪明的人实在少啊,往往我尽到了尊敬的诚意,而那些所谓聪明的人、有才学的人,最终却不是真的,那么从情势看,又不得不和他疏远。更何况不但不真,还是一些奸邪的小人呢,那么从情势来看,又不得不一天天和他疏远。因此,人们都认为我有眼无珠。假使我真的有眼无珠,那一定不能和他保持长久;假使我果真偏爱有私心,那一定终生护短。所以认为我偏心、有眼无珠的议论,都是表面看来正确而实际是错误的。现在黄安有两位高人到我这儿来,人们一定将认为我是出于偏心了。两位高人还是务必与我始终保持交往,就可以不让我承受有眼无珠的骂名。然而两位高人实在了解我的苦心,实在知道我的孤单和有苦难言啊,实在知道我求人家超过人家求我啊。我不仅因为两位高人有才干,实际上还因为两位高人有美好的品德啊;不仅因为他们聪明,实际上还因为他们淳厚忠实啊。所以说,有美德的人一定会淳厚忠实,淳厚忠实的人一定有美德,面对这两位高人,我还担忧什么呢?两位高人跟从李寿庵学习,李寿庵跟从邓豁渠学习。邓豁渠志坚如金刚,胆大如天,学习知识用心领悟,智慧超过了他的老师,所以,他招收的门徒弟子就像他的老师一样,他的徒孙就像他的门徒一样。我凭这些来揣测,便可知道两位高人一定能为我发泄怨气,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我写下了这篇好高好洁的文章来赠送给他俩。(2021·辽宁铁岭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朝廷欲革岭南之弊,以隐之为广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归舟之日,装无余资。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刘裕赐车牛,更为起宅,固辞。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截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义熙八年,请老致事,九年,卒。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致事及于身没,常蒙优锡显赠,廉士以为荣。子延之复厉清操,延之弟及子为郡县者,常以廉慎为门法,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节选自《晋书·吴隐之传》)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 B.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C.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D.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礼记·曲礼上》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二十岁行冠礼,同时必须取字。B.吏部,三国时魏始置,隋唐、五代,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吏部尚书,号称“天官”。该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C.刘裕,代晋自立,建立南朝宋,曾“气吞万里如虎”,但后来想“封狼居胥”结果“仓皇北顾”。D.致事,可以指上报施政情况;也可以指辞官,即“致仕”,古代对官员退休没有什么规定。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隐之学识广博,为人儒雅。虽家境不富裕,但从不苟且贪财。侍奉母亲极尽孝道,使吏部尚书韩康伯之母大受感动,告诫康伯尽快提携此人。B.吴隐之为官之后,清廉俭朴。为革除岭南历任官吏贪财旧弊,朝廷任他为广州刺史,他不像其他到此任刺史的官员那样贪黩,始终不改廉洁清操。C.卢循侵犯南海时,吴隐之被捉,经刘裕交涉后才得以返还。回来后,居处极为简陋,但他仍然坚决谢绝了刘裕的赏赐以及为他另建居所的好意。D.吴隐之任中领军时,俸禄只留自己的口粮,其余分给亲族,家人要靠纺织糊口,有时都吃不上饭。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2)常以廉慎为门法,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25.朝廷为什么让吴隐之做广州刺史?【答案】21.C22.B 23.A24.(1)广州地区倚山靠海,是出产奇珍异宝的地方,一个小箱所装的珍宝,可供人生活数世。(2)常以廉洁谨慎作为家门传统,虽然他们的才学比不上吴隐之,但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廉洁奉公的作风还是没有改变。25.①吴隐之一向清廉。②其他刺史多贪污。③朝廷想要革除岭南弊政【分析】2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离广州治所二十里处的地名叫石门,有一道泉水,被称为贪泉,传说人只要一喝,就会有无尽的贪欲。吴隐之到达这里,对他周围的亲信说:“不看到可产生贪欲的东西,就能使心境保持不乱,越过五岭就丧失清白的原因,我现在知道了。“石门”是“地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可欲”是“产生贪欲的东西”,是“不见”的宾语,其后断开,排除B。故选C。2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必须取字”错,男子行加冠礼后可以取字,但不是必须取字。C.“封狼居胥”“仓皇北顾”的是刘义隆。D.“古代对官员退休没有什么规定”错,古代一般规定官员70退休。故选B。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告诫康伯尽快提携此人”错。原文是“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意思是你如果掌管国家官吏的任用权,应当推举像这样的人。不是要求康伯“尽快提携此人”。故选A。2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本题得分点有:(1)包带山海,倚山靠海;所出,出产奇珍异宝的地方;资,资助、供养。(2)门法,家门传统;逮,及,比得上;替,改变。 2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朝廷让吴隐之做广州刺史的原因是:首先广州这个地方“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朝廷欲革岭南之弊,以隐之为广州刺史”,广州出产珍宝,刺史多贪污;朝廷想要革除岭南弊政;而吴隐之“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吴隐之一向清廉。参考译文: 吴隐之,字处默,是濮阳鄄城人。吴隐之容貌很美,善于谈论,广泛涉猎文史,以儒雅著名。他年少时就孤高独立,操守清廉,虽然家中一无积蓄,但绝不拿取不合道义而来的东西。他事奉母亲孝顺谨慎,到他为母亲守丧时,哀伤的表现超过礼制的规定。吴隐之与太常韩康伯是邻居,韩康伯的母亲是一位贤良聪明的妇人。她每次听到吴隐之的哭声,就放下筷子不再吃饭,为之悲痛流泪。后来,她对韩康伯说:“你如果掌管国家官吏的任用权,应当推举像这样的人。”到韩康伯担任吏部尚书时,吴隐之遂被任用为清官,累官做到晋陵太守。吴隐之在郡清廉俭朴,妻子自己出去背柴。后调任左卫将军。他清廉,虽有高官显职,但俸禄赏赐都分给自己的亲戚及族人,冬天没有被子。他曾洗衣时,没有替换衣服,竟然披上棉絮,他生活勤苦得与贫寒的庶民一样。广州地区倚山靠海,是出产奇珍异宝的地方,一个小箱所装的珍宝,可供人生活数世。因此前后刺史皆贪赃枉法。朝廷想要革除五岭以南的弊病,叫吴隐之为广州刺史。离广州治所二十里处的地名叫石门,有一道泉水,被称为贪泉,传说人只要一喝,就会有无尽的贪欲。吴隐之到达这里,对他周围的亲信说:“不看到可产生贪欲的东西,就能使心境保持不乱,越过五岭就丧失清白的原因,我现在知道了。”于是他来到泉旁,舀上泉水喝下去,并作诗说:“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广州,清廉的节操更加突出,经常吃的不过是蔬菜和干鱼,帷帐、用具与衣服等都交付外库,当时有许多人认为他是故意作假,然而他却始终如一。到卢循进攻南海,吴隐之被卢循所俘获。刘裕给卢循写信,命令他让吴隐之返回京城,过了许久卢循才同意吴隐之还京。吴隐之乘船返回时,没有装载多余的东西。他回到京城后,只住数亩地的小宅院,篱笆与院墙又矮又窄,内外共有六间茅屋,连妻子儿女都住得很挤。刘裕赐给吴隐之车牛,又为他修造住宅,他坚决推辞。后来他被调任中领军,但清廉俭朴之风不改,每月初得到俸禄,只留下自己的口粮,其余都分别赈济亲戚、族人,家中人靠自己纺织以供家用。经常有困难缺乏的情况,有时两天吃一天的粮食。身上总是穿布制的衣服,而且破旧不堪,妻子儿女一点也不能分享他的俸禄。晋安帝义熙八年,吴隐之以年老请求退休,九年,吴隐之去世。吴隐之操守清廉,始终不渝,屡次受到朝廷褒奖,在他退休及去世时,常受到优厚的尝赐,并赠予显要的官职,廉洁的士大夫们皆以此为荣。他的儿子吴延之又坚持清廉的操守,延之的弟弟以及担任郡、县长官的儿子,常以廉洁谨慎作为家门传统,虽然他们的才学比不上吴隐之,但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廉洁奉公的作风还是没有改变。(2021·全国高三其他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贾黄中字娲民,沧州南皮人,唐相耽四世孙。父玭字仲宝,宋初,为刑部郎中。玭严毅善教子士大夫子弟来谒必谆谆诲诱之初通判镇州葬乡党群从之未葬者十五丧孤贫不自给者咸教育而婚嫁之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六岁举童子科,七岁能属文,触类赋咏。父常令蔬食,曰:“俟业成,乃得食肉。”十五举进士,授校书郎、集贤校理,迁著作佐郎、直史馆。开宝八年,通判定州,判太常礼院。黄中多识典故,每详定礼文,损益得中,号为称职。岭南平,以黄中为采访使,廉直平恕,远人便之。还奏利害数十事,皆称旨。会克江表,选知宣州。岁饥,民多为盗,黄中出己奉造糜粥,赖全活者以千数,仍设法弭盗,因悉解去。太宗即位,迁礼部员外郎。太平兴国二年,知昇州。时金陵初附,黄中为政简易,部内甚治。一日,案行府署中,见一室扃钥甚固,命发视之,得金宝数十匮,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即表上之。上览表谓侍臣曰:“非黄中廉恪,则亡国之宝,将污法而害人矣。”赐钱三十万。丁父忧,起复视事。五年,召归阙。黄中素重吕端为人,属端出镇襄阳,黄中力荐于上,因留为枢密直学士,遂参知政事。当世文行之士,多黄中所荐引,而未尝言,人莫之知也。至道初,黄中遘疾,诏令归阙。会建储宫,择大臣有德望者为宾友,黄中在选中。二年,以疾卒,年五十六。赠礼部尚书。上闻其素贫,别赐钱三十万。黄中端谨,能守家法,廉白无私。多知台阁故事,谈论亹亹,听者忘倦焉。有文集三十卷。(选自《宋史·贾黄中传》,有删改)2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玭严毅/善教子/士大夫子弟来/谒必谆谆诲诱之/初/通判镇州/葬乡党群从之未葬者/十五丧孤贫不自给者/咸教育而婚嫁之/B.玭严/毅善教子/士大夫子弟来/谒必谆谆诲诱之/初/通判镇州/葬乡党群从之未葬者十五丧/孤贫不自给者/咸教育而婚嫁之/C.玭严毅/善教子/士大夫子弟来谒/必谆谆诲诱之/初/通判镇州/葬乡党群从之未葬者十五丧/孤贫不自给者/咸教育而婚嫁之/D.玭严/毅善教子/士大夫子弟来谒/必谆谆诲诱之/初/通判镇州/葬乡党群从之未葬者/十五丧孤贫不自幸合者/咸教育而婚嫁之/2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郎中指官名。隋代以后,为六部内二十四司的主管官员,副职为员外郎。 B.童子是封建时代科举考试的一种科目,因应试者均为未成年男子而得名。C.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因为从中原南望,其地居长江之外,故称江表。D.起复在文中指守丧期满而重新起用。如守丧尚未满期而重新起用则称之为夺情。2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贾黄中幼年苦学,奠定一生根基。五岁时他就在父亲的督促下,每天学习很多内容,七岁能写文章,能赋诗吟咏,这为他的事业打下了良好基础。B.贾黄中政绩卓著,善于治理地方。任职岭南,他廉洁正直,公平宽恕,受到百姓爱戴;任职宣州,他用自己的俸米救济灾民,盗贼因之而解散离去。C.贾黄中为官清廉,宝物难动其心。昇州府署内藏有李氏的数十柜金银珠宝,他发现后上奏朝廷,不私吞一文。皇帝大为赞赏,称许他廉洁恭谨。D.贾黄中称贤荐能,为国推举人才。他极力推荐吕端,使其得以留京,后任参知政事。很多能文有德之士,得到他的赏识提拔,却不知道受过他的恩惠。2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黄中多识典故,每详定礼文,损益得中,号为称职。(2)会建储宫,择大臣有德望者为宾友,黄中在选中。30.“当世文行之士,多黄中所荐引,而未尝言,人莫之知也。”贾黄中为什么“未尝言”?请简要分析。【答案】26.C27.D28.B29.(1)贾黄中熟悉典章掌故,每次考察制定礼乐仪制,增减适宜,人们称他称职。(2)恰逢立太子,遴选有道德声望的大臣作为(太子的)宾客朋友,贾黄中在人选之中。30.①他认为,自己的本心是向国家举荐人才,只要人才受到录用,何必在乎自己有没有进贤之名呢?②如果说出是自己推荐的,这些人就会感激他,可能忘了任用他们的是君主,他的荐引也就成了“市私恩”,收买人心,这是他不屑为之的。【分析】2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贾玭严肃刚毅,善于教子,士大夫子弟前来拜谒,(他)一定谆谆教导。当初,(他)任镇州通判,埋葬了同乡随从中尚未安葬的十五人,孤苦贫因、无以为生的人,他都教育他们,并为之嫁娶完婚。“严毅”是一个词,指严肃刚毅,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D两项。“谒”与“来”并作“士大夫子弟”的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项。故选C。27.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起复在文中指守丧期满而重新起用”错。“起复”指守丧尚未满期而重新起用,在明、清两代,指守丧期满而重新起用。故选D。2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盗贼因之而解散离去”说法片面。盗贼解散离去,除了因贾黄中用自己的俸米煮粥救济灾民外,还因他“仍设法弭盗”。故选B。2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本题得分点有:(1)“典故”,典章掌故;“详定”,考察制定;“损益”,增减。(2)“会”,恰逢;“储宫”,太子;“大臣有德望者”,定语后置句,有道德声望的大臣。30.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这道题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需要了解古代良臣事君的心理才能做好。古代良臣忠于国家,忠于君主,他们把推荐贤人当作自己的职分,而不是以此沽名钓誉,为自己谋取政治利益。据此揣摩贾黄中的心理:他认为,自己的本心是向国家举荐人才,只要人才受到录用,何必在乎自己有没有进贤之名呢?如果说出是自己推荐的,这些人就会感激他,可能忘了任用他们的是君主,他的荐引也就成了“市私恩”,收买人心,这是他不屑为之的。参考译文: 贾黄中字娲民,是沧州南皮人,唐朝宰相贾耽的四世孙。父亲贾玭字仲宝,北宋初年,任刑部郎中。贾玭严肃刚毅,善于教子,士大夫子弟前来拜谒,(他)一定谆谆教导。当初,(他)任镇州通判,埋葬了同乡随从中尚未安葬的十五人,孤苦贫因、无以为生的人,他都教育他们,并为之嫁娶完婚。贾黄中自幼聪明颖悟,年方五岁,贾玭就每天早上让他端正站立,展开书卷,量取与他身高相当的篇幅,称为“等身书”,督促他诵读。六岁时参加童子科考试,七岁时能写文章,遇到事物就能赋诗吟咏。父亲常命他吃素食,说:“等到学业有成,才可吃肉。”十五岁考中进士,授官校书郎、集贤校理,升任著作佐郎、直史馆。开宝八年,任定州通判,兼管太常礼院。贾黄中熟悉典章掌故,每次考察制定礼乐仪制,增减适宜,人们称他称职。岭南平定,(朝廷)任命贾黄中为采访使,(他)清廉正直,公平宽恕,边远百姓甚感安适。还朝后奏明数十件兴利除害之事,都符合皇帝心意。适逢平定江南,选任宣州知州。遇上荒年,百姓大多沦为盗贼,贾黄中拿出自己的俸米煮粥,(施舍灾民,)赖以保全性命的人数以千计,又设法禁止盗贼,(盗贼)于是全部解散离去。太宗即位,升任礼部员外郎。太平兴国二年,出任昇州知州。当时金陵刚刚归附,贾黄中处理政事简便易行,所辖区域非常安定。一天,(他)在府署中巡视,看见一个房间锁得非常牢固,下令打开它,察看,发现数十柜金银珠宝,价值数百万,(原来)是(南唐)李氏宫中遗留的物件,当即写表章上奏。皇上看了奏章,对侍臣说:“若非贾黄中廉洁恭谨,那么这些亡国之宝,将玷污法律而害人了。”赏赐(贾黄中)三十万钱。(贾黄中)遭遇父亲丧事,守丧尚未满期,重新起用处理公务。五年,受召还朝。贾黄中向来器重吕端(太宗朝名相)为人,适值吕端出外镇守襄阳,贾黄中极力向皇上推荐,因此(他得以)留京担任枢密直学士,于是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当代能文有德的贤士,多为贾黄中所引荐,但(他)从不提起,别人也不知道(出自他的举荐)。至道初年,贾黄中患病,皇上下诏让他回朝。恰逢立太子,遴选有道德声望的大臣作为(太子的)宾客朋友,贾黄中在人选之中。二年,(贾黄中)因病去世,享年五十六岁。赠官礼部尚书。皇上听说他家一向贫困,另外赐钱三十万。贾黄中端正谨饬,能守家法,廉洁清白,大公无私。谙熟台阁旧事,娓娓谈论(“亹”音wěi,指诗文或谈论动人,有吸引力,使人不知疲倦),听者忘记了疲倦。有文集三十卷。(2021·全国高三其他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朱之冯,字乐三,大兴人。天启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河西务。课赢,贮公无所私。以外艰去。崇祯二年起故官,进员外郎。坐罣误,谪浙江布政司理问。稍迁行人司副,历刑部郎中,浙江驿传佥事,青州参议。盗劫沂水民,株连甚众。之冯捕得真盗,大狱尽解。擒治乐安土豪李中行,权贵为请,不听。进副使,赍表入都,寄家属济南。济南破,妻冯匿姑及子于他所,而自沉于井。姑李闻之,为绝粒而死。柩还,之冯庐墓侧三年。自妻死不再娶,亦不置妾媵,一室萧然。十六年正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司饷主事张硕抱以克饷激变,群缚硕抱。之冯出抚谕,贷商民赀给散,而密捕诛首恶七人,劾硕抱下吏。军情帖然。明年三月,李自成陷大同。之冯集将吏于城楼,设高皇帝 位,歃血誓死守,悬赏格励将士。而人心已散,监视中官杜勋且与总兵王承胤争先纳款矣,见之冯叩头,请以城下贼。之冯大骂曰:“勋,尔帝所倚信,特遣尔,以封疆属尔,尔至即通贼,何面目见帝!”勋不答,笑而去。俄贼且至,勤蟒袍鸣驺,郊迎三十里之外,将士皆散。之冯登城太息,见大炮,语左右:“为我发之!”默无应者。自起燕火,则炮孔丁塞,或从后掣其肘。之冯抚膺叹曰不意人心至此仰天大哭贼至城下承胤开门入之讹言贼不杀人且免徭赋则举城哗然皆喜结彩焚香以迎左右欲拥之冯出走,之冯叱之,乃南向叩头,草遗表,劝帝收人心,厉士节,自缢而死。贼弃尸濠中,濠旁犬日食人尸,独之冯无损也。福王①时,赠之冯兵部尚书,谥忠壮。(选自《明史·朱之冯传》,有删改)(注)①福王:朱由崧,明神宗孙,思宗堂兄。明亡后在南京建立南明政权,史称弘光帝。1645年清兵渡江,他逃至芜湖被俘,次年被杀于北京。3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之冯抚膺叹曰/不意人/心至此/仰天大哭/贼至城下/承胤开门人之/讹言贼不杀人/且免徭赋/则举城哗然/皆喜结彩焚香以迎/B.之冯抚膺叹曰/不意人/心至此/仰天大哭/贼至城下/承胤开门入之/讹言贼不杀/人且免徭赋/则举城哗然皆喜/结彩焚香以迎/C.之冯抚膺叹曰/不意人心至此/仰天大哭/贼至城下/承胤开门入之/讹言贼不杀人/且免徭赋/则举城哗然皆喜/结彩焚香以迎D.之冯抚膺叹曰/不意人心至此/仰天大哭/贼至城下/承胤开门入之/讹言贼不杀/人且免徭赋/则举城哗然/皆喜结彩焚香以迎3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外艰,指父丧或承重祖父之丧,以别于母丧或承重祖母之丧的“内艰”而言。B.姑,指丈夫的姊妹。文中冯氏在将小姑和儿子藏起来后,自己投井而死。C.巡抚,指任巡抚之职,取巡察安抚之义。明代与总督同为地方最高长官。D.高皇帝,指开国皇帝的一种谥号,也简称为高帝。这里指明太祖朱元璋。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之冯德行高尚,为官清正廉洁。河西税务有盈余,他都归入国库,绝不中饱私囊。土豪李中行为非作歹,权贵为之说情,他不加理会,仍然依法惩处。B.朱之冯深于感情,妻死不再续娶。济南被攻破后,妻子冯氏投井而死,他自此不再娶妻,亦不纳姿,过着孤身一人萧条冷清的生活。C.朱之冯处变不惊,妥善应对兵变。官员克扣饷银导哗变,他出面颁发安抚的公告,一面借贷发放军饷,一面捕杀乱兵首领,同时弹劾张硕抱,将其下狱审讯。 D.朱之冯忠于朝廷,最终以身殉国。为挽回人心,他不惜向下属杜勋、王承胤下跪,但无济于事。贼寇入城后,他放弃逃生的机会,写好遗表后自缢而死。3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崇祯二年起故官,进员外郎。坐罣误,谪浙江布政司理问。(2)俄贼且至,勋蟒袍鸣驺,郊迎三十里之外,将士皆散。35.朱之冯死后,“濠(护城河)旁犬日食人尸,独之冯无损也”。史官如此记述,用意何在?试简要分析。【答案】31.C32.B33.D34.(1)崇祯二年,(朱之冯)以原官获起用,晋升员外郎。因过失被贬为浙江布政司理问。(2)不久贼寇将至,杜勋穿上蟒袍,率领骑卒,亲自到城郊三十里外恭迎,将帅士卒都逃散了。35.①表明畜类也有情感,不食忠臣之尸骨②表彰忠良之臣,激励后代臣民。【分析】3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句意:之冯抚胸叹息,说:“不料人心(竟)到了这种地步!”仰天大哭。贼寇抵达城下,王承胤打开城门放他们进来,造谣说贼寇不杀百姓,还免除徭役赋税,全城为之轰动,个个喜形于色,结彩焚香来迎拜“人心”为一个词,作“至此”的主语,所以“人心”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人”作“杀”的宾语,主语为“贼”,“贼不杀人”这个小句子作“讹言”的宾语,意思是“造谣说贼寇不杀百姓”,中间不能断开。“且免徭赋”的主语应是“贼”,不是“人”。据此排除D项。故选C。3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指丈夫的姊妹”“小姑”均不对。“姑”在古代有多种意义,可作为妻子对丈夫母亲的称呼,如唐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中的“姑”指“婆婆”。此处的“姑”即为此义,因下文说到“姑李”,如果是“丈夫的姊妹”“小姑”,则应姓朱,可见“姑李”指婆婆李氏。而且下文还说到“柩还,之冯庐墓侧三年”,庐墓侧三年应是儿子为父母守孝,由此也可看出文中之“姑”应指婆婆。 故选B。3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向下属杜勋、王承胤下跪”曲解文意,据原文“见之冯叩头,请以城下贼”意思是杜勋、王承胤向朱之冯叩头,请求他率城中军民向贼寇投降,并不是朱之冯下跪。故选D。3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起:起用;进:晋升;坐:犯……罪。(2)俄:不久;且:将,将要;蟒袍:穿上蟒袍,这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3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把握文章中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濠(护城河)旁犬日食人尸,独之冯无损也”意思是“护城河边每天有野犬吃人尸体,唯独之冯尸身没有损坏”。濠旁之犬不食之冯之尸,史官记载这样的异事,目的自然是存其事迹,说明牲畜也懂得敬重忠臣,并借此表彰忠节,激励后人。参考译文:朱之冯,字乐三,是大兴(今北京大兴区)人。天启五年进士及第。授官户部主事,在河西务(集镇名,明置户部分司、巡司于此)掌管税收。征税有盈余,贮存于国库,不据为已有。因父丧离职。崇祯二年(朱之冯)以原官获起用,晋升员外郎。因过失被贬为浙江布政司理问 。后逐渐升至行人司副,历任刑部郎中,浙江驿传佥事,青州参议。强盗劫持沂水百姓,牵连甚广。之冯捕获真正的盗贼,众人这才得以免罪。(之冯)逮捕乐安土豪李中行,权贵替他求情,没有听从。(之冯)晋升为副使,持表章入京,将家属暂寄济南。济南城被攻破,妻子冯氏将婆婆、儿子藏在他处,自已投井而死。婆婆李氏听说此事,为(儿媳)绝食而死。棺柩返乡,之冯在(母亲)墓旁搭盖茅屋,守孝三年。自从妻子死后,(他)不再娶妻,也不纳妾,一室之内,萧条冷清。十六年正月提升右佥都御史,出任宣府(今河北宣化)巡抚。管理军饷的主事张硕抱因克扣军饷导致兵变,士兵们将他捆绑起来。之冯出来颁发安抚的公告,向商民借贷发放军饷,又秘密捕杀兵变首领七人,同时弹劾张硕抱,将其交付司法官审讯。全军都安定顺从。第二年三月,李自成攻陷大同(今山西大同)。之冯在(宣府)城楼召集将吏,供设高皇帝牌位,歃血为盟,誓死守城,提出奖赏的办法来激励将士。可是人心已涣散,监军宦官杜勋还与总兵王承胤抢先归降,(他们)见了之冯,伏身跪拜以头叩地,请求(之冯)把城交给贼寇。之冯大骂道:“杜勋,你乃皇上倚重信任之人,故特派你(来监督军队),将疆域土地托付于你,你一上任就勾结盗贼,有何面目重见圣上!”杜勋不回答,笑着走开了。不久贼寇将至,杜勋穿上蟒袍,率领骑卒,亲自到城郊三十里外恭迎,将帅士卒都逃散了。之冯登城叹息,看见大炮,命令左右:“为我开炮!”一片沉默,无人响应。(他)亲自点火,但炮孔堵塞,有人从背后拉住他的胳膊。之冯抚胸叹息,说:“不料人心(竟)到了这种地步!”仰天大哭。贼寇抵达城下,王承胤打开城门放他们进来,造谣说贼寇不杀百姓,还免除徭役赋税,全城为之轰动,个个喜形于色,结彩焚香来迎拜。身边人想拥着之冯出城,之冯怒斥他们,于是向南叩首,草拟遗表,勉励皇帝挽回民心,激励士节,(随之)自缢而死。贼寇将其尸身抛到护城河中,河边每天有野犬吃人尸体,唯独之冯尸身没有损坏。福王时,追赠之冯兵部尚书,谥号“忠壮”。(2021·上海市大同中学高三一模)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答卢谌书(晋)刘琨①①琨顿首。损书及诗,备辛酸之苦言,畅经通之远旨,执玩反覆,不能释手。慨然以悲,欢然以喜。②昔在少壮,未尝检括,远慕老庄之齐物,近嘉阮生②之放旷,怪厚薄何从而生,哀乐何由而至?③自倾辀③张,困于逆乱,国破家亡,亲友凋残。负杖行吟,则百忧俱至;块然独坐,则哀愤两集。时复相与举觞对膝,破涕为笑,排终身之积惨,求数刻之暂欢。譬由疾疢弥年,而欲一丸销之,其可得乎?夫才生于世,世实须才。和氏之璧,焉得独耀于郢握;夜光之珠,何得专玩于随掌?天下之宝,当与天下共之。但分析之日,不能不怅恨耳。然后知聃周之为虚诞,嗣宗之为妄作也。④昔騄骥倚辀于吴坂,长鸣于良乐④,知与不知也。百里奚⑤愚于虞而智于秦,遇与不遇也。今君遇之矣,勖之而已。⑤不复属意于文,二十余年矣。久废则无次,想必欲其一反,故称指送一篇。适足以彰来诗之益美____。琨顿首顿首。(注)①刘琨:东晋初期爱国将领。卢谌:原刘琨部下,被幽州刺史段匹䃅召为别驾。卢谌临别之际,有诗信赠刘,本文是刘琨对卢谌的回复。②阮生:阮籍,字嗣宗,西晋著名文学家。③倾辀:惊惧貌。④吴坂:吴地的山坡;良乐:王良、伯乐,均为古代善相马者。⑤百里奚:春秋时虞国人,被秦穆公用五张羊皮赎来,拜为大夫。36.填入第⑤段划横线处的虚词不恰当的一项是()。A.也B.矣C.哉D.耳3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第②③两段写作特点的一项是()。A.骈散结合B.排比铺陈C.欲抑先扬D.化用典故 38.下列语句与第③段画线句呼应的一项是()。A.备辛酸之苦言,畅经通之远旨B.昔在少壮,未尝检括C.远慕老庄之齐物,近嘉阮生之放旷D.才生于世,世实须才39.有人认为本文第①段中“慨然以悲,欢然以喜。”一句为全篇之眼,请对此加以分析。【答案】36.C37.B38.C39.答案示例:该句是全篇之眼;本文由卢谌的书与诗引发作者的悲喜交集的情感,并以此统摄全篇;后文围绕“悲”“喜”二字展开,表达国破家亡,亲友凋残的哀愤,与卢谌分别的怅恨以及友人受到提拔重用的欣喜。【分析】3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适足以彰来诗之益美___”的意思是“不过是用来给你的诗增光添彩罢了”,此处为肯定语气,“也”“矣”“耳”都表示肯定语气,“哉”表示感叹语气“啊”或者疑问、反问语气,“哉”显然是不符合此处的语境的。故选C。37.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写作特点的能力。A.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对偶相似,只是不像对偶那样在音韵上有严的要求。骈句也有工整和不工整之分,不工整的骈句在结构和字数上也可能不完全合乎要求。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负杖行吟,则百忧俱至;块然独坐,则哀愤两集”属于骈句,是正确的。C.先写我年轻时的狂放不羁羡慕向往往昔老庄道家的理想境界,再写到我此时的苦闷写出老庄道家学说的虚妄和阮嗣宗行为的荒诞,欲扬先抑,所以C选项正确。D.“近嘉阮生之放旷”化用阮籍的事迹,属于用典,所以D选项正确。故选B。 3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的能力。“然后知聃周为虚诞,嗣宗之为妄作也”的意思是“这以后我才知道老庄道家学说的虚妄和阮嗣宗行为的荒诞”。C选项的意思是“心中羡慕向往往昔老庄道家的理想境界,喜欢效法近来阮籍的狂放不羁”,都是关于作者对于老庄道家学说的看法,所以此句与第③段画线句呼应。故选C。3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的能力。“全篇之眼”的意思是能够点明文章的中心、主题,“慨然以悲,欢然以喜”点明了作者的喜与悲的情绪,结合下文来看,作者由好友的来信引发对于友人升职之喜以及国破家亡的悲苦,因此是全文的题眼。翻译:①刘琨顿首。烦劳你给我写信并赠诗,述说近来的辛酸苦痛和内心深沉的思绪,我拿着你的信和诗反复阅读,爱不释手。时儿慨然悲伤,时儿欣然而乐。②我在青年时,没有约束过自己,心中羡慕想往往昔老庄道家的理想境界,喜欢效法近来阮籍的狂放不羁,对他人人生厚薄从何而来、人生哀乐从何而生的感慨感到奇怪。③近来十分惊惧不安,为叛臣逆子所困扰。国破家亡,亲朋死伤,我扶杖行吟赋诗,会招至无尽的忧愁,独自块然而坐,就会有无数哀愤之情涌上心头。有时我想与你促膝而坐,举杯对饮,破涕为笑,排遣积蓄一生的苦闷,以求得短时间的欢娱,而这好比陈年的积病,想用一丸药来治愈,又怎么可能呢?有才能的人生于世上,而社会上也确实需要有才能的人。卞和璧玉怎能唯独照耀在楚国的郢都,夜光明珠又怎能专供随侯一人把玩呢?天下的人才,应当与天下人共同拥有。(道理虽然如此,)但在与你分离的日子里,我又不能不愁怅遗憾啊。这以后我才知道老庄道家学说的虚妄和阮嗣宗行为的荒诞。④从前有骏马在吴地的山坡上拉车,见到善相马的玉良和伯乐,便放声长嘶,那是因为见到了知已;百里奚在虞国时做奴隶而在秦国时做宰相,那是因为找到了知遇的国君。如今你找到了知遇之人,努力去干吧。⑤我不再用心作文已有二十多年了,由于荒废已久写起来就没有章法,想你一定要我写诗赠答,故按照你的意旨送上一首。不过是用来给你的诗增光添彩罢了。刘琨顿首顿首。 (2021·科尔沁左翼后旗甘旗卡第二高级中学高二开学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杨宏中,字充甫,福州人。弱冠补国子生。孝宗崩,光宗以疾不能执丧。时赵汝愚知枢密院,奏请太皇太后迎立宁宗于嘉邸,以成丧礼,朝野晏然。遂命汝愚为右丞相,登进耆德及一时知名之士,有意庆历、元祐之治。韩侂胄窃弄国柄,引将作监李沐为右正言,首论罢汝愚。中丞何澹、御史胡纭章继上,窜汝愚永州。国子祭酒李祥、博士杨简连疏救争,俱被斥。宏中曰:“师儒能辨大臣之冤,而诸生不能留师儒之去,于谊安乎?”众莫应,独林仲麟、徐范、张行、蒋傅、周端朝五人愿预其议。遂上书曰:“臣愿陛下念汝愚之忠勤,察祥、简之非党,窜李沐以谢天下,还祥、简以收士心。臣虽身膏鼎镬,实所不辞。”书奏不报,则缴副封于台谏、侍从。侂胄大怒坐以不合上书之罪六人皆编置以宏中为首将窜之岭南中书舍人邓驷上书救之不听右丞相余端礼拜于榻前至数十,丐免远徙。上恻然许之,乃送太平州编管。嘉泰三年,宁宗幸学,特旨放还。开禧元年,宏中登进士第,教授南剑州。太守余嵘,故相端礼子,与之相得甚欢。侂胄诛,先以言得罪者悉加褒录。嘉定元年,特迁宏中一秩,亦不拜。六年,以嵘与汪逵、赵彦鏽荐,授户部架阁,俄迁太学正。八年夏旱,上封事,指切无隐。迁武学博士,改宣教郎。时谏官应武论一学官,宏中季试策士及其故,武闻而衔之。秋戊祀武成王,祭酒行事。故事,博士摄亚献,至是不命宏中,宏中白于祭酒。于是武劾宏中与同列竞,且谓其不自爱,遂通判潭州。以亲老请祠,差知武冈军,未受,卒,年五十三。(选自《宋史·杨宏中传》,有删节)4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侂胄大怒坐/以不合上书之罪/六人皆编置/以宏中为首/将窜之岭南/中书舍人邓驷上书/救之不听/B.侘胄大怒/坐以不合上书之罪/六人皆编置/以宏中为首/将窜之岭南/中书舍人邓驷上书救之/不听/C.侂胄大怒坐/以不合上书之罪/六人皆编置/以宏中为首/将窜之岭南中书舍人邓驷上书救之/不听/D.侘胄大怒/坐以不合上书之罪/六人皆编置/以宏中为首/将窜之岭南/中书舍人邓驷上书/救之不听/41.下列对文中加线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迁”、“特迁”、“一秩”,文中的意思是“提升”、“破格提升”、“官级一级”。B.弱冠,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后泛指年满20岁男女。C.“窜”、“徙”,文中的意思是“放逐”、“流放”。D.请祠,指自请充任祠禄官。宋代祠禄官主管祭祀,故充任祠禄官称为奉祠。4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宏中重情重义,振臂呼吁救师长。由于国子监祭酒李祥、博上杨简接连被贬,杨宏中义愤填膺,抗词声援自己的恩师。 B.杨宏中赤胆忠心,位卑未敢忘忧国。他与其他五位同学上书劝谏,要求皇上辨明是非,区分忠奸,收回成命,稳定人心。C.杨宏中关心民瘼,心直口快情意切。嘉泰八年的夏天,面对南方发生的重大早灾,他秘密上书,指摘时弊,无所隐瞒。D.杨宏中屡遭贬黜,禀性难移终郁愤。他学生时代上疏言事,遭到韩侂胄的罢黜;居官期间又被应武弹劾,贬为潭州通判。4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侂胄诛,先以言得罪者悉加褒录。嘉定元年,特迁宏中一秩,亦不拜。(2)时谏官应武论一学官,宏中季试策士及其故,武闻而衔之。【答案】40.B41.B42.C43.(1)韩诧胄被诛杀后,先前因为进言而获罪的人都被奖进录用。嘉定元年,破格让杨宏中官升一级,杨宏中不肯接受。(2)当时谏官应武弹劾一名学官,杨宏中在季试策试士子时涉及此事,应武听说后怀恨在心。【分析】4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理解关键在于两处:一是“坐”字到底放在上句末尾,还是放到下开头;二是“不听”要不要独立成句。根据常识可知,“坐”是“判罪”的意思,后面是判罪具体内容,应把“坐”划归下句,即应在“坐”之前停顿。“坐以不合上书之罪”意思是“判他们不当上书之罪”,故可先排除A、C两项。又根据句意可知,“中书舍人邓驷上书救之”的意思是中书舍人邓驲上书营救他们。“中书舍人邓驷”作主语,“救”作谓语,“之”作宾语,所以应在“上书救之”中间不能断开,故可排除D项。断句后,疏通语意为:韩侂胄非常生气,判他们不当上书之罪,六个人都被治罪,以杨宏中为首,都将被流放到岭南。中书舍人邓驲上书营救他们,没有得到许可。故选B。4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后泛指年满20岁男女”错误,“弱冠”只能指男子二十岁,不能用于指女子。故选B。4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信息的能力。C.“嘉泰八年的夏天,面对南方发生的重大早灾,他秘密上书,指摘时弊,无所隐瞒”错误,文中说的是“嘉定元年……六年……八年夏旱,上封事,指切无隐”,由此可知,事情发生在“嘉定八年”,而非“嘉泰八年”。故选C。4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1)题得分点:“诛”,“”被诛杀;“加褒”,被奖进录用;“录”,被录用;“特迁”,破格提升;“一秩”,一级;“不拜”,不肯接受。第(2)题得分点:“论”,弹劾;“及”,涉及;“衔”,怀恨。参考译文: 杨宏中,字充甫,福州人。二十岁时增补为国子生。孝宗驾崩,光宗因为生病不能主持丧礼。当时赵汝愚主管枢密院,奏请太皇太后从嘉王府邸迎接宁宗继位,来完成丧礼,朝野平安无事。于是皇上任命赵汝愚为右丞相,提拔任用德高望重和当时的知名人士,有志恢复庆历、元祐时的太平盛世。韩伲胄窃取操控国家政权,引荐将作监李沐为右正言,首先弹劾罢免赵汝愚,中丞何澹、御史胡纺的奏章相继上呈,最终把赵汝愚放逐到永州。国子监祭酒李祥、博士杨简接连上疏救助抗辩,却一同被贬斥。杨宏中说:“我们的师长能够辩白大臣的冤情,而我们却不能挽留住师长,在道义上能安心吗?”众人没有响应,只有林仲麟、徐范、张行、蒋傅、周端朝五个人愿意参与他的倡议。于是上书说:“臣等恳望陛下顾念赵汝愚一片忠心勤劳,体察李祥、杨简等人并非朋党,放逐李沐以告诚天下,召还李祥、杨简来收服士人之心。我等即使下油锅赴死,也在所不辞。”奏折递上去没有得到回复,于是又将副本密封送给台谏、侍从。韩侘胄非常生气,判他们不当上书之罪,六个人都被治罪,以杨宏中为首,都将被流放到岭南。中书舍人邓驷上书营救他们,没有得到许可。右丞相余端礼在皇帝榻前拜求了数十下,请求宽免对他们的流放。皇上同情他就答应了,于是就把他们送到太平州编管。嘉泰三年,宁宗巡幸学校(国子监),特别诏令赦免杨宏中等人。开禧元年,杨宏中考中进士,担任南剑州教授。太守余嵘,是前任宰相余端礼的儿子,与杨宏中彼此投合,相处非常愉快。韩诧胄被诛杀后,先前因为进言而获罪的人都被奖进录用。嘉定元年,破格让杨宏中官升一级,杨宏中不肯接受。嘉定六年,因为余嵘、汪逵和赵彦桶的举荐,杨宏中被授予户部架阁,不久升为太学正。嘉定八年夏季大旱,他上呈密封的奏章,指摘时弊直言不讳。升职为武学博士,改任宣教郎。当时谏官应武弹劾一名学官,杨宏中在季试策试士子时涉及此事,应武听说后怀恨在心。秋戊祭祀武成王,祭酒负责此事。按照惯例,博士担任亚献,到这时还没有通知杨宏中,杨宏中就跟祭酒辩白。于是应武就弹劾杨宏中与同僚争权,并说他不自重,于是杨宏中被调往潭州做通判。他以双亲年纪大了为由请求担任祠禄官,被派遣去管理武冈军,他没有赴任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三岁。(2021·黑龙江哈尔滨市·高二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杨守谦字允亨,徐州人。登嘉靖八年进士,授屯田主事。擢右金都御史巡抚山西上直偏头老营堡二所余地千九百余顷请兴举营田因荐副使张镐为提调牛种取给本土帝称为忠,即报可。俄移抚延绥。请久任镐,终其事。其后二年,营田大兴。守谦荐镐可大用,且言延绥、安定诸边可如例。户部请推行之九边。帝悦,命亟行之。守谦至延绥,言:“激劝军士在重赏。令斩一首者升一级,不愿者予白金三十两。赏已薄,又文移察勘,动涉岁时,以故士心不劝。近事棘,稍加赏格,请倍增其数,镇巡官验明即给。”兵部以为然,定斩首一级者与五十两,著为令。二十九年进副都御史。去镇之日,倾城号泣,有追送数百里外者。未几,俺答入寇,守谦率师倍道入援。会副总兵朱样,参将祝福、冯登亦各以兵至,人心稍安。守谦孤军薄俺答营,而阵无后继,不敢战。而尚书丁汝夔虑丧师,戒勿轻战。诸将离城远,见守谦不战,亦坚壁,辄引汝夔及守谦为辞。流闻禁中,帝怒。初,寇抵安定门,诏守谦与楫等合击,莫敢前。守谦亦委无部橄,第申儆备。寇遂毁城外庐舍。城西北隅火光烛天,内臣园宅在焉,环泣帝前,称将帅为文臣制,故寇得至此。帝怒曰:“守谦拥众自全,朕亲降旨趣战,何得以部檄为解。”寇退,遂执守谦与汝夔廷鞫之。坐失误军机,即日戮于市。守谦临刑时,慨然曰:“臣以勤王反获罪,谗贼之口实蔽圣聪。皇天后土知臣此心,死何恨。”边陲吏士知守谦死,无不流涕者。守谦坦易无城府,驭下多恩意。守官廉,位至开府,萧然若寒士。然性迟重,客有劝之战者,应曰:“周亚夫何人乎?”客曰:“公误矣,今日何得比汉法?”守谦不纳,竟得罪。隆庆初,赠兵部尚书,谥恪愍。(节选自《明史•杨守谦传》)4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帝称为忠,即报可报:回复B.稍加赏格,请倍增其数格:规格C.守谦亦委无部檄委:委任D.遂执守谦与汝夔廷鞫之鞠:审问4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上言/偏头老营堡二所/余地千九百余顷/请兴举营田/因荐副使张镐/为提调牛种取给本土/B. 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上言偏头老营堡二所/余地千九百余顷/请兴举营田/因荐副使张镐/为提调牛种取给本土/C.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上言偏头老营堡二所/余地千九百余顷/请兴举营田/因荐副使张镐为提调/牛种取给本土/D.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上言/偏头老营堡二所/余地千九百余顷/请兴举营田/因荐副使张镐为提调/牛种取给本土/4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守谦进言献策,为国举荐贤能。他增加士兵赏赐的建议,得到了兵部的认可;他推荐的张镐在山西颇有政绩,张镐兴举屯田的做法深受朝廷肯定。B.守谦受谗蒙冤,临刑感慨叹息。宦官们因宅院被焚而向皇帝诋毁他,最终他被判罪处死;他临刑感叹,说天地若知道他除掉奸臣之心,他就虽死无恨了。C.守谦为官廉洁,深受百姓爱戴。他官居高位,家中却简朴得如同寒门士子;离任延绥时,百姓哭泣相送,对他眷念不舍,甚至有人追送他至数百里之遥。D.守谦坚持己见,不肯接受劝说。当初左右有人劝说他出战,但他却认为自己可以像汉代的周亚夫那样,没有接纳左右的意见,最终也因此而获罪。4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赏已薄,又文移察勘,动涉岁时,以故士心不劝。(2)守谦拥众自全,朕亲降旨趣战,何得以部檄为解。【答案】44.C45.C46.B47.(1)赏赐已很微薄,加以文书往来查核,经常拖延一年半载,因此军心不振。(2)杨守谦聚众保全自己,我亲自下旨催他出战,怎么能把未得到兵部命令当成借口。【分析】4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C.“守谦亦委无部檄”句意,守谦也推诿没有收到兵部的命令。其中“委”译为“推诿”。故选C。 4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巡抚山西”中的主语省略“杨守谦”,“巡抚”作谓语,“山西”作宾语。且“上言”表达“向皇上进言说”之意,所以应在“巡抚山西”的前后停顿,排除A、D项。“因荐副使张镐为提调”的意思是(守谦)于是推荐副使张镐任提调。句中主语省略“杨守谦”,“荐”作谓语,“张镐”作兼语,“为提调”作“张镐”的谓语。“提调”是张镐所担任的官职的名称,这样就应在“因荐副使张镐为提调”之后停顿,所以排除B项。断句后,疏通语意为:(杨守谦)提升为右佥都御史,巡行视查安抚山西。守谦向皇上进言说偏头、老营堡二卫所,有多余土地一千九百余顷,请求朝廷在该地发展屯田。守谦于是推荐副使张镐任提调,耕牛种子都由本地供应。故选C。4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信息的能力。B.“天地若知道他除掉奸臣之心”错,语意理解有误,文中“皇天后土知臣此心”的意思是“皇天后土若知道臣下一片忠心”。故选B。4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1)题得分点:“察勘”,查核;“动”,动辄,常常;“涉”,拖延,经历;“劝”,振作、奋勉、受到鼓励。第(2)题得分点:“全”,保全;“趣”,通“促”,催促;“部檄”,兵部檄文,兵部命令;“解”,借口,说辞,解释的话。参考译文: 杨守谦字允亨,徐州人。考取嘉靖八年(1529)进士,授官屯田主事。提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守谦向皇上进言说偏头、老营堡二卫所,有多余土地一千九百余顷,请求朝廷在该地发展屯田。守谦于是推荐副使张镐任提调,耕牛种子都由本地供应。皇上称赞他忠诚,立即批准。不久改任巡抚延绥。奏请朝廷让张镐继续任屯田提调,以便最终完成屯田之事。此后二年,屯田大为成功。杨守谦向朝廷推荐张镐可重用,并建议延绥、安定各边境可照山西之例兴举屯田。户部奏请在北方九处要镇推行此项做法。皇上很高兴,命令很快推行。守谦到延绥后,上疏说:“激励士兵在于重赏。原定杀敌一名者晋升一级,不愿意晋级者赏三十两白银。赏赐已很微薄,加以文书往来查核,经常拖延一年半载,因此军心不振。近来战事危急,应略微增加赏赐的规格,请将赏赐数额加倍,赏金经镇巡官核实明白后就立即发给。”兵部同意他的意见,规定杀敌一名赏银五十两,并将此定为常例。二十九年(1550)晋升副都御史。守谦离开延绥之地时,满城百姓哭泣痛苦,有人追送到数百里以外的地方。不久,俺答部入侵,守谦率军日夜兼程进京增援。适逢副总兵朱楫,参将祝福、冯登也各自领兵赶到,人心略微安定。守谦率孤军迫近俺答大营,因没有后队增援,不敢接战。兵部尚书丁汝夔担心军队受损失,告诚各将不得轻易出战。各军驻扎离京城较远,见守谦不出战,也都坚守营垒,便都援引汝夔和守谦为托辞。流言传到宫中,皇上恼怒。起初,贼寇抵达安定门时,皇上下诏书令守谦与朱楫等将领合力出击,却无人敢于向前。守谦也推诿没有收到兵部的命令,只是告诫将士警惕防备。于是贼寇放火烧毁城外民居。京城西北角火光冲天,众宦官的宅院在那里,宦官们围着皇上哭泣,说这都是因为将帅受到文臣的制约,所以贼寇才如此猖狂。皇帝发怒说:“杨守谦聚众保全自己,我亲自下旨催他出战,怎么能把未得到兵部命令当成借口。”贼寇退去后,便将守谦和汝夔逮捕在朝廷上审讯。判以贻误军机罪,当天斩首于市中。守诸临刑时,感慨叹息说:“臣下前来保卫京师反而获罪,实在是因为进谗言的贼子之口蒙蔽了皇上的视听。皇天后土若知道臣下一片忠心,臣下虽死又有何恨?”边境上的官兵得知守谦被处死,没有人不流泪哭泣。守谦坦荡平易胸无城府,对待部下多有恩情。且做官廉洁,官位达到开府,家中简朴如同普通的读书人。但性格拘谨,左右有人劝他出战,守谦回答说:“你们知道周亚夫是什么样的人吗?”左右说:“您错了,今天的情形怎可与汉代相比。”守谦不肯接受左右的意见,终究因此获罪。隆庆初年,追赠兵部尚书,谥恪憨。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