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八地壳的运动和变化课件中图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八地壳的运动和变化课件中图版

ID:946513

大小:945.5 KB

页数:43页

时间:2022-03-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八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建议用时:45分钟 【基础夯实】读某大陆沿5°S地形剖面图(横坐标为经度,纵坐标为海拔),完成1、2题。 1.有关图中地理事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A处多为内流河B.B处附近的高山是火山C.B处附近是热带草原景观D.C处附近为热带雨林 2.丙处地形的成因是()A.冰川侵蚀形成的“U”型谷B.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口C.板块张裂、断层下陷D.人工开挖的运河 【解析】1选A,2选C。第1题,该图表示某大陆沿5°S的地形剖面图,同时,读图可知,自西向东,图中的经度变大,表示东经度,结合地势起伏变化可知,该大陆为非洲。A位于刚果盆地,多为外流河;B处位于东非高原附近,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景观多为热带草原,高山多为火山;C处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为热带雨林气候,植被为热带雨林。第2题,丙处为东非大裂谷,属于板块张裂,断层下陷形成;该处并不是冰川侵蚀形成的“U”形谷,更不是人工开挖的运河;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口一般规模不会如此巨大,且火山口一般位于山顶。 (2020·广州模拟)我国南海珊瑚礁岛屿广泛分布,其中永暑礁位于10°N左右,受冬半年大气环流影响最大,其各部分地貌是珊瑚遗体不断被搬运和堆积而形成的。下图示意永暑礁东北-西南走向的地形剖面。据此完成3~5题。 3.推测该岛屿砾滩上的沉积物主要来源于()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4.岛屿附近搬运作用最强的地点及方位是()A.①岛屿东北侧B.①岛屿西南侧C.②岛屿东北侧D.②岛屿西南侧5.该珊瑚岛中M、N、P所在沉积层发育的先后顺序是()A.P-N-MB.P-M-NC.M-P-ND.M-N-P 【解析】3选A,4选A,5选D。第3题,材料中讲到该地全年受冬半年大气环流影响最大,即受偏北风影响大。珊瑚虫生活在海洋中,死亡后珊瑚遗体堆积起来,直到露出水面,就会不断被风搬运到岛上堆积起来,因此砾滩上的沉积物是来自近岸地区。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岛屿靠①侧堆积作用比较明显,说明①侧搬运能力强,①侧风力较强。结合材料该地全年受冬半年气流影响,即受偏北风影响大,说明①侧位于岛屿东北侧。第5题,该岛屿是近岸地区珊瑚遗体不断被搬运堆积形成的,因此越靠近岛屿中心,是越早形成的,沉积层发育的先后顺序是M-N-P。 (2020·模拟)丹霞地貌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砂砾岩层(沉积岩)巨厚,垂直节理发育,因在中国广东省北部仁化县丹霞山有典型发育而得名,下图为该地丹霞山景观图。完成6、7题。 6.读下面“丹霞地貌形成示意图”,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 7.读丹霞山景观图,推测与其形成过程示意图中时期对应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6选C,7选B。第6题,丹霞地貌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砂砾岩层(沉积岩)巨厚,垂直节理发育。所以,形成过程中,首先是在低洼处有沉积物堆积,然后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砂岩岩层,对应③。沉积岩层在干热气候下,变成红色岩石。受内力作用影响,岩层隆起抬升。受风化等外力作用,垂直节理发育,对应①。再受流水、风等外力侵蚀,形成丹霞地貌,最开始的山峰较多,对应②,后不断侵蚀,形成孤峰一座,对应④。第7题,从图中可看出图中的丹霞地貌山峰较多,对应②,①和③丹霞地貌还没有完全形成,④成孤峰一座。 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罗赖马山是南美洲北部帕卡赖马山脉的最高峰,海拔2810米,长约14千米,宽5千米,为边缘陡峭、顶部平坦的桌状山地(下图)。主要由砂岩构成。这里是奥里诺科河水系、亚马孙河水系以及圭亚那许多河流的发源地。 (1)一些探险家在看到罗赖马山时,将它判断为断块山。简述断块山的形成原因。(2)罗赖马山四周有众多瀑布倾泻而下,并发育了许多河流。简述该山瀑布发育的原因。(3)探险家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发现罗赖马山并不是断块山。推测该山地形成的地理过程。 【解析】第(1)题,根据地质构造类型判读,断块山是由地垒形成的。该地沉积岩层在地壳运动的内力作用下,岩层断裂,山体岩层沿着破裂面整体或者部分抬升而形成,其他岩层下沉形成。第(2)题,因为瀑布是地表径流在落差较大的陡崖处形成的,所以可以从径流和地形方面分析。罗赖马山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常年降水丰富,山体顶部平坦,溪流众多,流量大,季节变化较小;山体四周为陡崖,落差大。第(3)题,探险家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发现罗赖马山并不是断块山,说明该山是在地质作用的改变下,不断演化形成的。在地质历史时期,罗赖马山附近的岩层受到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整体隆起抬升;这里气候炎热,降水丰富,流水作用普遍。在强烈的流水侵蚀和风化作用下,罗赖马山被侵蚀切割形成桌状山地。 答案:(1)由于地壳运动地层发生断裂,山体沿着破裂面整体或者部分抬升而形成。(2)罗赖马山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常年降水丰富。山体顶部平坦,溪流众多;山体四周为陡崖,落差大。(3)在地质历史时期,罗赖马山附近的岩层受到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隆起抬升;这里气候炎热,降水丰富,流水作用普遍;在强烈的流水侵蚀和风化作用下,罗赖马山被切割形成桌状山地。 【加固训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沙漠玫瑰石又称“戈壁石”“风砺石”,由多片板状结晶交叉形成的一种燕尾双晶复方晶体结构,是方解石(石灰岩类矿物)和沙粒的共生体,外形似玫瑰。沙漠玫瑰多产生在沙漠与盐湖的交界地带,由于不断经历着有水和无水环境的交替,有水时富含碳酸钙的溶液在岩体表面结晶,形成方解石,无水时沙粒沉积在岩石表面,包在方解石中,两个过程交替进行,经历万年凝结形成通体呈层状交替构造的沙漠玫瑰。沙漠玫瑰按其生长形态可分单体、联体,枝状、丛状。大小,单体直径一般在1.5~10米,联体在10~50厘米或更大,硬度极低,只 有2度,质地容易损坏,它是天然石头中为数不多的像花矿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沙漠玫瑰石开采时需从地下深处挖出,所以,在天然奇石市场上占有特殊地位,具有极其珍贵的研究和收藏价值,受广大民众热衷追捧。 (1)说出形成沙漠玫瑰的主要外力作用。(2)试推测在一般情况下,形成沙漠玫瑰石所需要的地势条件,并说明判断理由。(3)沙漠玫瑰石在天然奇石市场上占有特殊地位,是石头中的高贵品种,请分析原因。(4)一块极其普通的沙漠玫瑰石能卖一、二百元,稍稍好一点的,即可达数千元,分析形成其价格差异的主要原因。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沙漠玫瑰形成于沙漠与盐湖的交界地带,不断经历着有水和无水环境的交替影响,长期受风化、风力作用和流水作用影响形成。第(2)题,沙漠玫瑰石形成需要在地势低洼处。原因:根据材料,“沙漠玫瑰多产生在沙漠与盐湖的交界地带”,盐湖暗示该地的地势低洼,材料又有形成该石头的环境需“不断经历着有水和无水环境的交替”,形成阶段需经历方解石-无水时沙粒沉积在岩石表面,包在方解石中-方解石等不断交替的过程,该过程中需要有溶液的参与,只有在地势低洼处才会有水环境,因此推测一般情况下,形成沙漠玫瑰石所需要的地势条件是地势低洼。第(3)题,沙漠玫瑰 石在天然奇石市场上占有特殊地位,是石头中的高贵品种,受广大民众热衷追捧。与产量少、外形奇特、开采困难、良好的寓意、较高的观赏、研究和收藏价值有关。第(4)题,沙漠玫瑰生长形态、大小、纹理、造型不同,观赏价值、研究和收藏价值不同,而且,沙漠玫瑰硬度极低,质地容易损坏,花卉特征的完整展现程度不同,这些都会影响到价格。 答案:(1)流水作用、风化作用、风力作用。(2)需在地势低洼处。理由:沙漠玫瑰多产生在沙漠与盐湖的交界地带,该地地势低洼;其形成需要不断经历着有水和无水环境的交替影响,只有在地势低洼处才会有水环境。(3)沙漠玫瑰石形成的地理条件特殊,产量稀少;开采困难,成本高;是为数不多的像花矿物,千姿百态;外形酷似玫瑰,永不凋谢,象征恒久爱情;具有极高的观赏、研究和收藏价值。(4)沙漠玫瑰生长形态、大小、纹理不同;沙漠玫瑰硬度极低,质地容易损坏,花卉特征的完整展现程度不同;观赏、研究和收藏价值不同,从而影响价格。 【能力挑战】(2020·大同模拟)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A.地层②的岩石是变质作用形成B.③④均为岩浆岩C.⑤地花岗岩可作为优质石材D.岩层⑥的岩石中可能存在化石 2.图中区域()A.a处适宜开凿隧道B.b处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C.c处有河流经过,适宜建坝蓄水D.d处是良好的储水结构 3.d地可以看到的典型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及主要分布区是()A.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黄土高原B.奇峰林立,地表崎岖 云贵高原C.冰川广布,河流众多 青藏高原D.黑土覆盖,土壤肥沃 东北平原 【解析】1选D,2选A,3选B。第1题,据图例信息可知,地层②的岩石是沉积岩,是沉积、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据图可知③是变质岩,④为岩浆岩。⑤是喷出型岩浆岩,为玄武岩,不是花岗岩。岩层⑥是沉积岩,岩石中可能存在化石。第2题,据图可知a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是天然的拱形,适宜开凿隧道,工程难度小。b处是岩浆喷发冷凝形成的火山。c处岩层有断层,地壳不稳定,不适宜建坝蓄水。d处是喀斯特地貌,溶蚀作用强,不是良好的储水结构。第3题,d地可以看到的典型地貌景观是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溶解于水形成的,在我国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溶蚀地貌最为典型。 (2020·南昌模拟)下图是某区地质剖面图。图中甲、乙为沉积岩,丙、丁为岩浆岩(包含侵入岩和喷出岩)。据此完成4~6题。 4.甲处地质构造是()A.挤压作用下形成的向斜B.挤压作用下形成的背斜C.张裂作用下形成的向斜D.张裂作用下形成的背斜5.乙沉积层形成过程中,图示区域经历了()A.气候异常B.洪涝灾害C.地壳下沉D.山体滑坡 6.丙处岩浆岩()A.属于侵入岩,比丁形成更早B.属于侵入岩,比丁形成更晚C.属于喷出岩,比丁形成更早D.属于喷出岩,比丁形成更晚 【解析】4选B,5选C,6选C。第4题,读图可知,甲处岩层向上拱起弯曲,因此甲处地质构造是挤压作用下形成的背斜;挤压作用下形成的向斜,岩层应向下弯曲,与图中信息不符;张裂作用下不会导致岩层弯曲变形,不会形成向斜和背斜。第5题,材料信息表明,图中乙为沉积岩,沉积作用发生在地表低处,图中显示,乙沉积层较厚,表明其形成过程中,图示区域地壳下沉明显;乙沉积层没有信息表明形成过程中有气候异常、洪涝灾害;由于沉积作用发生于地表地势低平之处,因此发生山体滑坡的可能性不大。第6题,读图可知,丙处岩浆岩形成了明显的锥形地貌,应为火山地貌,岩浆喷发才能形成火山地貌,因此丙处岩浆 岩属于喷出岩,不属于侵入岩;读图可知,丙处岩浆岩位于乙沉积层之下,应形成比乙岩层早,根据形态判断,丁属于侵入岩,丁岩石侵入到乙岩层之中,表明丁形成比乙沉积岩晚,由此判断,丙处岩浆岩形成比丁形成更早。 7.(2020·厦门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陕西省宁陕县位于秦岭中段南麓,图1示意该县部分地区地形分布。县城北侧的城隍庙(图2)建在长安河的江心洲上。历史上,该县城及周边地区常遭洪水袭击。1926年7月,该县大雨连绵七天七夜,老城区东城墙被冲塌数处,致使民房和良田被淹,损失惨重,而城隍庙却安然无恙,其主要原因是西河道东、西两侧水位差异高达数米。 长安河(老城区—城隍庙段)示意图图2 (1)分析宁陕县城易遭洪水袭击的原因。(2)绘制1926年7月洪灾发生时图2中西河道的剖面示意图(含水位线及河床地形)。(3)解释1926年7月洪灾发生时西河道东、西两侧水位差异明显的原因。(4)指出1926年7月洪灾发生时江心洲两侧的东、西河道中水量较小的河道,并说明判断理由。 【解析】第(1)题,可从来水多(降水多且集中)、快(地势落差大而汇水快),以及排水慢(地势低平)角度分析。第(2)题,从河流形态上看,西侧为凹岸、东侧为凸岸,则河床东浅西深;“老城区东城墙被冲塌数处”“城隍庙却安然无恙”“东、西两侧水位差异高达数米”,说明水位西侧高、东侧低。第(3)题,凹岸处来水补充快、多而水位高。第(4)题,水量与河宽、河床深度呈正相关。 答案:(1)所在区域(位于秦岭南麓)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且强度大;地势起伏大,汇水速度快;县城地势低洼,且多条河流在此交汇。(2)(3)降雨量大且历时长,长安河流量大,河道弯曲度大;东侧为凸岸,西侧为凹岸;与东侧相比,西侧流速较快,水位迅速上涨,明显高于东侧。(4)东河道。理由:东河道较窄;东河道(位于凸岸)水深较浅;城隍庙未受洪水影响,说明东河道水位较低。 【加固训练】(2020·临沂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黄河宁蒙河段(图甲)是指宁夏下河沿至内蒙古头道拐河段,由宁夏段(下河沿-石嘴山)和内蒙古段(石嘴山-头道拐)两部分组成。近20年来,该河段是黄河淤积最严重、洪涝灾害最频发的河段。1961-1986年,黄河上游先后建成盐锅峡、三盛公、青铜峡、刘家峡、龙羊峡等大型水利工程,极大地改变宁蒙河段来水来沙特点,河段的冲淤量(河段冲淤量是输入沙量与输出沙量的差值)及排洪能力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冲积性河段上出现了不同程度地河道萎缩现象。 加上凌汛的影响,宁夏河段水患问题严重。当前,计划在宁蒙河段起始段建设大柳树水利枢纽,对宁蒙河段进行综合调控。图乙为不同时期黄河宁蒙河段汛期日流量过程变化示意图。 (1)分析黄河上游大型水利工程的运行对宁蒙河段水量的影响。(2)与宁夏段相比,内蒙古三湖河口—头道拐段冲淤量更大,分析其主要原因。(3)分析冲淤量变大对宁蒙河段河道形态及防汛的影响。 【解析】第(1)题,分析水利工程建设运行对水库下游河段的影响,水库对水库下游河段的径流量具有调节作用,一方面,由于黄河上游众多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使得宁蒙河段在河流汛期的水量减少;另一方面,枯水期水库补给宁蒙河段,使得宁蒙河段在枯水期水量增多,所以宁蒙河段河流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冲淤量是输入沙量与输出沙量的差值,三湖河口头道拐段冲淤量更大,表明泥沙的输入量大,输出量少。①泥沙输入量方面:读图可知,三湖河口—头道拐段有较多的支流汇入,支流把大量泥沙带入河流干流,泥沙输入量大;其次,图示区域沙漠广布,三湖河口—头道拐段受风沙的 影响,风沙入河量大,泥沙的输入量多(宁夏段受贺兰山的阻挡,风沙入河量相对较少);②泥沙输出量方面:三湖河口—头道拐段上游为河套平原,受工农业大量取水,加之气候干旱,蒸发较大,使得三湖河口—头道拐段水量减少,同时河流的流速慢,河流侵蚀以及搬运能力弱,泥沙输出量少。所以三湖河口—头道拐段冲淤量更大。第(3)题,冲淤量变大,表明河道泥沙输入量增多,输出量减小,河道泥沙淤积加重,所以河床抬升,河道变窄且河道萎缩加剧,进而导致河流的泄洪能力下降,防汛压力增大;同时,宁夏段冬季结冰,且河流由低纬流向高纬,河流在秋末和春初易发生凌汛现象,冲淤量增大,河床抬高,发生凌汛时冰塞加重,威胁河道安全。 您好,谢谢观看! 答案:(1)上游水利工程蓄水发电,使宁蒙河段水量减少,使汛期水量减少,枯水期水量增多,流量季节变化减小。(2)三湖河口—头道拐段,受工农业大量取水和蒸发影响;水量较小,流速慢,冲刷能力减弱,泥沙输出量少;沿岸支流把大量泥沙带入河流干流;河流沿岸沙漠广布,风沙入河量大,泥沙输入量多。(3)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河道变窄;河道萎缩,泄洪能力下降;秋末春初(宁蒙河段气温低,结冰期长,有凌汛现象),冰塞加重,威胁河道安全。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