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课例研究报告:朗读在诗歌教学中的重要性的体认——《当你老了》朗读法教学实践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朗读在诗歌教学中的重要性的体认——《当你老了》朗读法教学实践背景“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①诗歌的语言精炼、含蓄、有丰富的意境和内涵,是语言的精华,是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最纯粹的精神家园。但大多数职高学生对学习诗歌的兴趣不大,如何让诗歌文化在当代中职生的身上也得到传承和发扬呢?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朗读是诗歌学习的重要方法。公开课在即,我决定选取一篇课外的现代诗歌《当你老了》作为课题,来给学生上一节诗歌欣赏课。选材原因:一、课外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新鲜;二、与爱情相关的内容学生会较感兴趣。第一次授课时间:2011年10月18日下午地点:市职教中心多媒体教室班级:数控10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诗歌的内涵;学习含蓄表达自己的情感。能力目标:提高朗读能力;学会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目标:体会诗人爱的圣洁与伟大,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涵9 教学难点:树立像诗人一样崇高而圣洁的爱情观。教学方法:朗读分析鉴赏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课堂再现:师用作者叶芝的文学常识导入新课。师配乐范读诗歌(声情并茂,将学生直接带入情境)师:下面大家齐读一遍,思考:诗中的“你”是个什么样的女人,诗人和她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生齐读。(响亮而整齐)生:“你”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年轻时很美丽。诗人与他是恋人关系。(学生没有按我预想的答案回答,显然他们并没有理解诗歌。于是我将这个凄美爱情的故事背景讲述给他们听。学生听得很认真。然后我带着他们按节分析诗歌的内容,并重点讲解诗中的几个意象的寓意,学生逐渐对诗歌有了清晰的理解。)师:诗人的爱是多么纯洁、忠贞,这首诗既有淡淡的悲伤,又有浓浓的温情,请大家再次朗读,读出感情,把握节奏。生齐读。(较前一次更有感情,但节奏把握欠缺。)师:这一遍大家读的很好,要是能注意一下轻重缓急就更好了。(按照环节预设,下面是完成情感目标的环节,请学生说一些古今中外与爱情有关的诗词名句,老师再在屏幕上补充一些。这一环节比料想的效果还要好,学生发言踊跃,气氛很活跃,还有学生记笔记。临近下课了还意犹未尽。)师做课堂小结,最后在请学生把课文齐读一遍。生齐读。(效果依然欠佳)9 (下课)听课老师的点评:1.预设的能力目标没有完成,学生的朗读能力没有明显提高。2.教学方法的第一个就是朗读法,从头至尾学生也有三次齐读,形式单一,且读的太少。重视教师泛读,学生一味模仿,没有切身体验。3.将诗文按节割裂开来讲解没有必要,诗意很简单,学生都看的懂,这样反而会破坏诗的美感,为何不稍加点拨,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想象、去感受。教师讲解太多,学生体验太少。4.情感目标完成环节,气氛很热烈,学生很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因为他们对爱情话题感兴趣,可是讨论到最后学生能学到什么有效性的东西呢?爱情是什么?并没有答案。且用时过长。所以,情感目标的完成应潜移默化的融入到对课文的学习中,通过作者的情感去感受即可。自我反思:1.给学生进行的朗读指导太含糊,即使学生想改进也无从下手,应教授一些具体可行的方法。2.对于情感目标的实现方法需要斟酌,表面上是课堂最大的亮点,实际上偏离了教学初衷:让学生爱上诗歌。3.怎样感动学生,老师应从“情”字入手,将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多一些自我体验。第二次授课时间:2011年10月21日下午地点:市职教中心多媒体教室班级:金融1119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诗歌的内涵。能力目标:提高朗读能力。情感目标:体会诗人爱的圣洁与伟大,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涵。教学难点:树立像诗人一样崇高而圣洁的爱情观。教学方法:朗读鉴赏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课堂再现:老师用“爱情是什么?”导入新课。(一连串排比,散文诗般的语言将学生们的兴趣提了起来,一开始就进入了情境。)师:请大家先把课文朗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生齐读。(整齐而响亮)师:你们觉得自己读得好不好啊?生:好。生:不好。(下面七嘴八舌的说着。)师:“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呢?请大家从语音、语速、情感三个方面对刚刚的朗读进行点评。生:“好”在声音响亮,读的整齐,语音很准。生:“不好”在没有感情,语速太快。师:大家对自己的朗读点评很客观,诗歌仅仅读准字音是不够的,还要有饱满的感情,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们要穿越文字,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9 (师利用图片和配乐声情并茂的讲述发生在这对男女主人公身上的凄美的爱情故事,并直接告诉学生诗歌的具体写作背景,能感觉到学生已经被故事打动了。再请学生联系诗文,发挥想象,分享脑海中那幅温馨的画面,加深学生对情感的理解和把握。)师:这首诗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读?生:淡淡的悲伤、浓浓的爱意。师:这样情感应该用什么样的语速呢?生:缓慢。师:大家来试着用这样的感情和语速把诗歌朗读一遍。生齐读。(有感情,语速也慢了下来。)师:这一遍有了很大的进步,你们的声音已经传达出了淡淡的悲伤和浓浓的情感。但是,老师觉得你们还能读得更好一些,其实朗读是有一些方法和技巧的,除了把握情感、基本语速之外,还要注意停顿、重音、节奏的轻重缓急等。(师以第一节为例,从停顿、声调、重音、情感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当你/老了(年华逝去、美好不再的感伤)语音(高低)语速(快慢)语调(升降)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思昏沉,(语调低沉,用降调表达年华失去的寂寞伤感)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停顿之后语速稍快,仿佛沉浸在回忆的柔和、美好中)回想它们/过去的浓重的阴影;(语速缓而沉,转入回忆的悲哀)9 师指导之后,分别请两位学生朗读该节。(效果明显,师及时点评,指出各自的好与不足。)师带着学生一起读。师:大家觉得这样一读,是不是更有诗的味道了?生纷纷表示认可,并在下面自己尝试着朗读。师:通过第一节的提示,请大家划出第二三两节的停顿和重音部分,可以互相讨论。(学生讨论的很积极,并不时有争执的声音出现,展示的过程也很活跃,有分歧的地方,学生凭着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说出理由,最后老师点评,做出正确指导。)让两大组之间进行朗读比赛,学生互评(气氛热烈),老师点评。老师与大家分享自己读这首诗的感受,配乐范读。(响起热烈掌声)学生配乐齐读。(读的非常好,听着他们优美的声音,看着他们认真的表情,我真的被感动到了。我为他们鼓掌,他们也为自己喝彩。)最后,推荐给学生另外两首诗。(希望他们可以课下找来读一读,他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听课教师点评:1.通过具体朗读方法的指导,学生真正懂了应该怎样去读,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切实的提高。2.想象模拟,读中悟情,在体验基础上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加深体验。朗读次数增多,但形式还可以再多样一些。3.可适当增加拓展阅读,可以及时巩固学生对朗读技巧的掌握。自我反思:9 这节课上下来,明显感觉到心情很愉快,因为教学目标完成的比较顺利。在课堂上,在很多时候都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去完成一些任务,一些平时不愿开口动手的人今天也表现出了积极的一面,好像每一个人都在朗读水平上有了或多或少的提高,更重要是我看到了他们学习诗歌的热情。我想,至少在这45分钟里,诗歌对于他们不是枯燥无味的。我最深刻的感受到了朗读在诗歌教学中的重要性。第三次授课时间:2011年10月25日上午地点:繁昌县职教中心多媒体教室班级:随机做出修改的几个地方: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朗读基本方法。能力目标:提高朗读能力。情感目标:感受诗歌美好的情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学重点:掌握朗读基本方法;感悟诗歌内涵。教学难点:根据情感需要,把握诗歌节奏。(修改以后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精炼。)二、导入由于是陌生班级,所以说了几句拉近距离的话后,就明确告诉他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朗读来感受诗歌中那份美好的情感,看看诗人是如何诠释真正的爱情的。(如此一来,学生既明确学习内容,也知道了学习方法。)三、拓展阅读9 在最后增加了一个拓展练习环节,请学生就本节课所学的朗读方法对普希金的《我曾经爱过你》这首诗从感情、语速上进行把握,画出停顿、重音,并通过朗读进行展示,男女生互评,老师点评。(这一环节主要是考察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朗读方法的掌握,通过展示和互评,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听课老师点评:1.教师在介绍背景和范读部分,以情动人,真正做到了感染学生。2.学生在这堂课中真正学到了知识,提高了朗读能力,产生了学习诗歌的兴趣。3.拓展部分的朗读训练加深了学生对朗读方法的掌握。4.前后共有八次不同形式的朗读,真正体现了朗读在诗歌教学中的重要性。自我反思:本次授课是教学效果最好的一次,也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这与多位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是分不开的。通过这次授课经历,我对诗歌教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学生对诗歌不感兴趣,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都知道诵读对诗歌教学很重要,可真正实施的时候却常常马虎对待;都教育学生要热爱诗歌,可大多只是凭空的说教。因此,我们自己要做到热爱诗歌,多读诗歌,在平时的授课中能适当引用经典诗句,课下能多给学生推荐一些好诗,用发自内心的热爱,去感染学生,这样才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拉近与诗歌的距离。小结:学生只有产生兴趣才能真正步入诗歌的大门,针对中职生的特点,在教授诗歌时,教师应尽可能详细地生动地介绍写作背景或穿插一些故事、传说,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9 “朗读是把无声的文字化作有声的语言,把单纯的视觉作用转化为各种感觉的综合作用,从而加强对书面语言的理解和掌握。”“朗读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感受力、理解力、欣赏力,而且可以激活思维,引起联想,培养语感,陶冶情操。”②所以,要让学生多朗读,多体会,多谈谈感想,这就是切实的体验过程。教师切忌将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学生,掠夺他们的思考空间。当“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类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感到骄傲”③时,他们自然会走进来,在诗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参考文献:①《无咎诗三百序》赵缺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王文彦蔡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③《给教师的建议》上册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569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