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写读后感读《小马过河》有感小马要过河,不知深浅,问牛大伯,牛大伯说水浅,能趟过去。可在一旁的松鼠告诉它,水很深,不能过。小马没了主意,它的妈妈让它多想想,试一试。于是小马按着妈妈的话终于过了河。由此,我不禁联想到“实践”这两个字。相传古代英国把西红柿只作为观察植物,谁也不敢试着吃一吃,认为有巨毒。终于有位画家鼓起勇气吃了一个西红柿,他没有被毒死,反而第一个尝到了西红柿那甘甜的滋味。我想,谁都怕死,而那位画家为了真理的验证,勇于实践,为人类的食物中增添了一样新的食物。他吃的那个西红柿一定比我们吃的任何一个都甜。而实践不是盲目的,它必须要靠理论的指导。实践也不应是被别人所左右的,要靠自己的头脑和勇气。正如那匹小马,如果它一味听信牛大伯的话就会马上下河,如果它一味听信松鼠的话就永远过不了河。它只有借鉴前二者的话并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判断,才能顺利并且成功地渡过河。所以说,实践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实践是人类向前发展的必经之路,有时候实践是要经过上百次甚至上千次的失败才能达到目的的。我们伟大的党在中国最黑暗的时候没有向帝国主义屈服,没有被民族资本工业所诱惑而毅然地走上了社会主义这条很少有人走过的道路,靠着自己的实践,经过一步步的摸索与奋斗,终于建立了新中国。当今又在分析了当前形势与本国特点的前提下,没有被外来思潮所干扰与困惑,毅然走上了改革开放这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之路。我相信,靠不断的实践必能取得成功。相反,有些人自己唯唯诺诺,不敢实践,看到别人实践成功还眼馋或阻拦,这样的人只能庸庸碌碌地过一辈子。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应该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因为实践的结果固然不一定成功,但空想的结果一定不会成功。闯过去,前面是个天——《走向辉煌》读后有感一口气读完了《走向辉煌》的“敞开胸怀:中国大开放”这章后,不禁心潮翻滚,浮想联翩不能自已。中国,曾经以“四大发明”等辉煌成就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地大物博,源远流长,有着灿烂的科学文化,“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可到了近代,随着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中国山河破碎,满目疮痍,帝国主义贪婪的黑手伸了进来撕扯着,魔鬼的铁蹄蹂躏着她美丽的肌体。中国人发明的火药被敌人当做侵略的武器。禁锢的国门被西洋大炮轰开后,就有了旅顺城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圆明园上升起焚烧的黑烟,香港、台湾、九龙的人民饱受了亡国奴的沧桑……疲于奔命的咸丰帝,也许常常缅怀那“康乾盛世”,可是,他也许没有想到:逼得他这位“真龙天子”过流亡生活的罪魁祸首,竟是他的祖先乾隆等人一手缔造的闭关锁国、固步自封的政策!陶醉于“文治武功”的乾隆,曾得意洋洋地致信给英国国王:我中华天朝地大物博,国盛民殷,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不须与洋夷互通有无云云。他与后来的封建皇帝们,沉溺于腐朽没落的生活,扼杀了人民的聪明才智,亲手制造了历史的倒退,以至于英军侵略者进逼北京时,那些封建官员竟没有几人知道英国在何方!
往事不堪回首,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以无数先烈的鲜血为代价,缔造了一个全新的社会主义强国,并且,做出了英明决断:改革开放!于是,中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一夜之城”——深圳是我国第一批开放的特区。在党的领导下,深圳人凭微薄的资金、超人的胆魄,很快将深圳建成世人瞩目的城市。他们创造了“深圳速度”、“蛇口奇迹”,其发展势头直逼“亚洲四小龙”。方向准了,路子对了,信心有了,于是一批批地区开放了:珠海、汕头、海南、浦东……中华腾飞了,穷困落后将被摒弃,属于我们的是富强!只有改革开放,中国才能洗清历史的耻辱,一抖强国风采。改革、开放,闯过去,前面是个天!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世界震惊了!他们发现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在世界发展史上也是个奇迹!曾经因闭关自守而落后挨打备受凌辱的东亚弱国,巨人般站起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声明:在过去的两年中,中国是接受外资最多的国家,是世界上经济成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已成了许多“老外”心目中的“圣地”,“汉语热”掀起来了,中国“绿卡”也越来越令人钦羡。邓小平同志告诉我们:胆子再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改革开放,是生存之道,也是发展之道,凭着它,可以走向辉煌,创造辉煌!合上《走向辉煌》,我看见了一片辉煌。时代呼唤李向阳——观《平原游击队》有感8月24日下午2时整,我们来到了益林人民剧场,观看了爱国主义影片《平原游击队》。我深深地被主人公李向阳英勇善战的精神震撼了:游击队长李向阳,他精于指挥,具有临危不惧的胆量和魄力,他为了驱逐日本侵略者,为了革命的胜利,他带领李庄游击队员与日寇浴血奋战,打得敌人丢盔弃甲。他的名字,日寇谈之变色,闻之丧胆。在抗日战争的年代里,类似李向阳这样的基层指战员不胜枚举。他们带领群众英勇杀敌,不怕牺牲,和人民群众共患难,同甘苦;他们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着的祖国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安乐这一历史的重任;他们……堪称人民的公仆,时代精神的化身。然而,时代的年轮又转到20世纪90年代。在当今和平建设的年代里,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特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识遍布神州大地的今天,我们还需要像李向阳这样的具有时代精神的英雄吗?也许有人认为:现在怎能与抗战的年代相比,李向阳顽强拼命的精神已经过时了。而我却认为:当今时代仍然需要李向阳,时代呼唤李向阳。现在,我们的时代正需要李向阳那样的人。他,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他,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为加强两个文明的建设,为加快改革开放,加快发展而忘我工作着。新时代的李向阳,江苏省建湖县岗西村一村长,只有高中学历,1993年,他为国家创利税400多万元,带领全村群众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时代需要这样的李向阳。诚然,有一些同志可能看到了某些地区或部门,存在着极少部分党员干部严重脱离群众,甚至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现象。在这些“公仆”中,贪污受贿者有之,徇私枉法者有之,以权谋私者有之,见利忘义者有之,不知羞耻者有之……所有这些,都是和李向阳精神背道而驰的。在痛心疾首之余,不免有人发出这样那样的感叹:“李向阳,你到哪里去了?”这些人,往往被现象迷惑,没有看到人民群众的力量无比强大,没有看到社会的主流。殊不知党和政府不早已高度重视了这个问题吗?“反腐倡廉”
号召的发出,各种法规的制定,群众的监督,反腐斗争的开展。这些,亿万人民群众是深感欣慰的。人们深信,随着反腐败斗争的逐步深入,广大基层干部工作作风一定会有较大的改观,像李向阳那种真正的人民公仆,必将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在中华大地上。现在,我回想起《平原游击队》仿佛置身于影片的境界中。我观看后,又暗暗立下“凌云壮志”:长大后,做一个能够深入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廉洁奉公的好干部;做一个加快改革、加快经济发展的“李向阳”。时代造就李向阳,时代需要李向阳,改革开放的今天更呼唤李向阳。实践方能得出正确结论——读《观光客》有感也许三岁孩童都知道“小马过河”的故事,小马在母亲的鼓励下经过亲身实践过了河。故事《观光客》也揭示了同一道理。观光客中的那个女人,通过实地观察得知树林里根本就没有野象。那些观光客凭自己的想象和听来的传闻就断言有象,实在可笑。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当不轻信、不盲从,通过亲身实践得出科学结论。毛泽东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明确指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明代医学家李时珍不轻信古人的论断,实地考察,亲自实践,终于写出《本草纲目》,流芳千古;伽利略不轻信希腊大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结论,反复实践,得出“轻重物体同时落地”的科学论断。无数铁的事实告诉我们:没有亲身实践,便不会有正确的结论,小至个人、家庭,大至集体、国家。我们祖国革命和建设的曲折历史事实是一个极好的证明。近代的中国满目疮痍,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想学习西方,使中国成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结果没有成功;建国初期,我们想学习苏联模式,仍然没有获得长足发展。然而,一条井冈山的道路使我们祖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我们祖国生机勃勃。归根结蒂,是把马列主义的科学理论同我国的具体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当然,我们提倡亲身实践,并不排斥他人的实践、经验,只是说有分析、有鉴别地加以吸收。“可以攻玉”的“它山之石”又何尝不可以借鉴、学习、吸取呢?如今的改革开放,不正是在亲身实践的基础上引进外来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吗?只有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请牢记毛泽东的教导吧,“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关于“哨子”的困惑——读《哨子》有感读罢富兰克林的《哨子》,那个用四倍于“哨子”原价的钱买“哨子”的七岁异国儿童,活生生地“保留在我的记忆中”。尽管作者笔下的“哨子”已不再是实际意义上的“哨子”,而是代表着人的一种追求,可是那个大洋彼岸买“哨子”的蓝眼睛儿童,总使我想起大洋此岸那个闪着黑眼睛的小学生,不由得对“哨子”产生无尽的困惑。他,名叫夏斐,是青海省某小学学生,正处在鲜花一般的年龄,本该无忧无虑,可是,为了让父母高兴,感到荣耀,他过早地告别了童年应有的嬉戏,过早地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以求得各门功课取得优,以求得那一个连他自己也不可捉摸的“哨子”。然而,偶尔因为一门功课没达到九十,竟被自己的亲生母亲毒打四个多小时,最后将稚嫩的生命作为代价付了出去。那位高鼻梁的作家先生要是耳闻目睹这一切,又该作何感想呢?
在我看来,似乎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可概括为一句话——付出代价,求得哨子。夏斐是如此,我,以及和我一样的许许多多同龄人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常常违背内心世界,选择现实,是为了将来能得到如意的“哨子”。但我们又因此而扭曲了现实——为了接二连三的考试,我们无暇问问父母亲的生日;怅然地谢绝亲朋至友的邀请;为了学好必考科目,我们咬牙撕毁借书证,以免再去借《飞鸟集》、《红与黑》。甚至连我们最喜欢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撒哈拉的故事》也束之高阁。一切计划都安排在高考之后,但我们并不满足于眼前的狭小空间,并不心安理得于答卷上的高分,我们常常于南柯一梦的醒悟后,咀嚼深深的失望。于是,我们又因此而增添了无尽的空虚,无尽的怅惘,无尽的烦恼。我们清楚地知道,为了那个“哨子”,付出了太高太高的代价,可是,我们又无能为力,只好在空虚、怅惘、无尽的忧虑、烦恼过后,再硬着头皮将自己全身心地投进去。尽管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最终获得那个“哨子”,但还是将自己那纤弱的双手伸向“蓝天”,伸向那不可知的领域……尊敬的富兰克林先生,这是我们的过错吗?夏斐因为那个“哨子”,像蜻蜓在人生之海上点了一下便永远地消逝了,付出的昂贵代价毕竟使他获得了最终的解脱。然而,我们却依然为了那个“哨子”,苦苦挣扎于人生之海上,这难道也是由于我们“对事物的价值所作的错误估价而造成的”吗?我不得而知!不朽的雕像——读《平凡的世界》带着一种欣喜一种冲动一种朝圣般的神圣和虔诚,我含泪读它。时不时,触电般悸动,一阵阵热浪如迅雷不及掩耳,排山倒海般充溢我模糊了不知多少次的眼。我不知道该怎样述说自己的感受,千丝万缕,一齐涌上心头……平平淡淡,字字句句渗透着感情,渗透着作者的血和泪。孙少安,由不甘沉湎直至猛悟,是的,作者给这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带上了一层迷人的光环。他吃苦耐劳,他有许多优秀品质,他那可怜的自卑,他那流泪的无奈,他不是个完人,相反,他最大的缺点便是安于现状,还企图束缚青年一代振翅高飞的思想。虽然他跑不出也挣不脱牵绊他的世俗,抬不高头颅,但他仍是一个成功的农民。与哥哥相比,弟弟孙少平就显得“地位”显赫了,他不甘平凡,只身闯江湖。他衣衫褴褛,却不卑不亢。尽一个做儿子,做哥哥,做朋友的义务,他渴望知识,他在平凡中显出一个铮铮男儿不平凡的本色。他的超人之处在于他不逃避现实,不小瞧自己,敢于正视生活,向自己挑战。通篇,对我震动最大的便是他,他不屈不挠,像一株岩石下的小草,不顾沉重的压力,努力地伸展着自己的腰肢,我仿佛听见了他积压心底的怒吼,听见了他骨骼拔节的清脆响声,他是奋斗的勇士,一曲勇敢顽强的颂歌。田晓霞,是一个有点理想化了的人物,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也有她的影子。她不媚世俗,才高志高,是一位英雄,女中魁首,她的太多太多的作为,似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也许是作者自身的痛苦太多吧?他把一个个美好的希望打破,再糊上,让它伤痕累累,他给孙少平,田晓霞一个迷人的开始,也给了他们一个悲壮的结局……也许,生活本就是这样,更多的无奈遗憾中点缀几缕愁人的心动。润叶,在完美得到一切时,却为追逐一个梦影,而轻意地摔碎幸福。痛苦回首时,一切都支离破碎了,她却返身捡起了旧梦,用一生来弥补。红梅,一个自私自利的女孩,机关算尽,聪明反误自身,走了一条诉不尽的坎坷路。田福堂趾高气昂的脑袋终于垂下,说明人一生不可能永远辉煌……一幕幕,咬蚀我不平静的思绪,我想说出来,却又说不明理不清,一切尽在不言中。平凡世界,平平淡淡中塑造出一个个不朽的雕像,永远伫立在我奋进的心头。
要善于取长补短——读《雪梅》诗有感宋朝诗人卢梅坡的《雪梅》诗写道:“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雪争春,究竟哪个美?其实是无法加以评论的。纷纷扬扬、自天而降的雪是那样洁白无瑕,“凌寒独自开”的梅却给人以淡雅的清香,它们以各自的特长共同装点了冬季的大自然。世界上各种事物都是这样,从不同的角度看,各有所长,又各有其短,唯有互相取长补短,才会相得益彰,各显千秋,长处和短处每个人都有,关键在于如何看待。有人以自己的长处自诩,而对别人的短处加以嘲笑,结果既害了自己又害了别人。长处是我们应该加以发扬的,却不可以骄傲;短处是我们应该加以克服的,却不可有意掩饰。我们的学习也如此,同学之间只有取长补短,才能不断进步。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猴子和大象都想吃到河对岸树上的果子。猴子苦于无法过河,大象则苦于无法摘果。双方协商后想出了个办法:大象驮猴子过河,过河后,猴子上树摘果。结果它们都吃到了果子。这就是彼此取长补短、密切合作所取得的效益。丹麦天文学者第谷有出色的观察能力,他花了很长时间观测行星的位置,遗憾的是他不擅长理论研究,结果得出了许多错误的结论。后来,第谷请了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做助手,开普勒观察技术不如第谷,但很有理论研究才华。结果开普勒在第谷精密观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深刻的理论研究,终于发明了行星运动的三定律。显然,离开了开普勒,第谷的观察材料或许派不上用场;离开了第谷,开普勒也不会有这样伟大的发现。正是这两位学者结合在一起,互相取长补短,才在天文学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猴子和大象的结合吃到了树上的果子,两位学者的结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梅和雪的结合构成了冬令美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善于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才能使我们不断进步,并取得更大的成绩。 “门子”——封建官场的奴才——《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阅读杂感贾雨村徇私枉法,袒护豪门巨富,胡乱判处人命案,其丑恶行径自然遭世人唾骂。可是在制造此天大冤案中,决不可小看门子这个角色,是他“使眼色”止住贾雨村发签拿人,是他呈出“护官符”指点贾雨村巴结权贵,是他想出“扶鸾请仙”之计替贾雨村胡乱了结官司。门子是个十足的封建官场的忠实奴才。但凡损人开始,总以自损告终。门子本想依附权势升官,结果却落个远远充发。这正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门子本是葫芦庙里的一个小沙弥,为何放下自在的和尚不当,却来当伴官如伴虎的奴才呢?原来他在葫芦庙失火被烧后,无处安身,又怕吃苦,“耐不得寺院凄凉”,于是便想到当“门子”这件“生意”倒还“轻省”,就“趁年轻蓄了发,充当门子”。葫芦僧把当和尚和参与官场政治当门子都看作“生意”,当然做“门子”比做和尚发财。当门子可以依仗主子权势,如狼似虎地欺压百姓,捞取横财,比和尚临街化缘“轻省”,当门子可以替主子出谋划策,受到恩宠,攀上权贵,比和尚熬成长老“轻省”。两相比较,当门子这“生意”比当和尚那“生意”划算得多。于是,沙弥僧“出俗”又“入俗”,甘当小吏作奴才效忠主子,一有机会就想办法,出主意,逢迎钻营,图个步步高升。哪知道事既成,官未升,反充军。这门子真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这门子钻营之术不可谓不精,出谋划策不可谓不忠。且看他为贾雨村的判案设计,既有理论,又有办法,别看贾雨村口说“不妥不妥”,然而行动上都是按门子的主意所为。然而也正因如此,门子为自己的前程种下了隐患。门子作为封建官衙中的标准小吏,修养还很不到家,更没有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他卖弄小才,自露锋芒,表面是巴结主子,实际是好为“官”师。且看他对贾雨村说的话吧:“老爷荣升到此,难道就没抄一张本省的护官符来不成?”又说:“倘若不知,一时触犯这样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也难保呢!”这些话,既攻贾雨村为人之缺,又是反问加教训语气,贾雨村岂能久容他下去。然而门子不但不觉说漏了嘴,反而接着又是大言的献计设谋,料事处处高于主子之上,贾雨村岂能长留此人,特别那句“老爷怎么把出身之地竟忘了!”更是刺着贾雨村的隐痛,贾雨村不惩罚门子才怪。所以案子一结,就寻他个不是,“远远充发了才罢。”可叹门子一片逢迎之心,偏换来个枷锁扛在自己头上,真是作茧自缚。门子这个角色,是个封建官场的奴才,也是封建官场的牺牲品。 读《孩子和种子》有感有一篇寓言故事,题为《孩子和种子》。它的大意是:一个孩子种下了两粒种子,过了一段时间,一粒种子破土而出,承受着阳光雨露;另一粒却因承受不了被埋没的压力而躺在泥土里,再也长不出来了。寥寥数笔,却意味深长。在这个茫茫的世界上,生息着几十亿人。当一个人有志做一番事业的时候,各种困难、压力便会接踵而至,要“破土而出”谈何容易!不少人才因没有遇上慧眼识才的“伯乐”,在“伯乐不存,徒有千里马何用”的悲叹中消沉下去,终于像那粒没有发芽的种子一样,被永远“埋没”了。事业上,即使是那些后来被发现的人才,也无一不曾经受过被埋没的痛苦。“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但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抓紧一切时机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被埋没在其父开设的小店铺里;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的蒲松龄,也曾被埋没在村野;……为什么这些人没有因被埋没而窒息,并能够有所建树呢?因为他们是生活的强者,在压力下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搏,苦苦追求;终于,他们冲破压力,破土而出。成功者的成就固然值得仰慕,但他们这种靠奋斗冲破压力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不能失去冲破压力,奋发向上的勇气和信心。如果你真是一匹千里马又能不畏奔驰之劳,总会有奋蹄腾飞之日的。这种奋斗精神在我们今天的建设事业中也是应当大力提倡的。人才的不被埋没,一方面需领导者具有“伯乐”眼光;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应有这种努力拼搏、奋发向上、冲破压力的精神。这样,才不辜负我们所处的这个伟大时代。“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急需大量人才的今天,只要不懈怠,肯奋斗,“英雄”是一定会有用武之地的。死了的与活着的——读《孔乙己》和《范进中举》有感《孔乙己》描写了一个封建文人悲惨的一生,《范进中举》写了一个封建文人获得功名的经过,虽然两篇文章的内容不同,但思想都是一致的,都是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旧社会知识分子的毒害。
孔乙己死了,他活着的时候是一个会说“之乎者也”的笑料,死了也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对周围的人来说,只不过是少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范进成了名,他一下子从岳父的出气筒变成了天上的星宿,成了乡绅的世交,因为这他竟然疯过。两人结局不同,但都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孔乙己最怕别人说他没中秀才,范进也总想着自古无场外举人,可见他们想的都是中榜,他们把科举看成是向上爬的救命绳。然而,像范进这样的人,即使肉体还活着,精神却早死了,他的成名只不过是从一个泥潭陷进另一个泥潭。我们也在学习,也要考试,但与他们有着天壤之别。他们的学习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而我们却有着远大的目标,我们是为祖国而学,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学。旧的科举制度不存在了,但追求学历的思想仍然存在,有的人不就是把进重点中学、考大学作为自己唯一的目标吗?其实这是倒退的思想。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却把自己束缚在一味“进大学”的小圈子里,这算什么呢?孔乙己、范进等等都已经全部死去,他们身上所带的旧文人的气质也不再复存。而我们不但肉体还活着,精神也要活着,而且要更充实。旧的科举制度已毒死了不计其数的旧文人,难道在今天,我们还要自己给自己戴上“新科举制”的枷锁吗?不,决不能!我像一个革命后代吗?——《和爸爸一起坐牢的日子》读后我一口气读完《和爸爸一起坐牢的日子》这本书,已是夜深人静了。窗外,秋风瑟瑟,高悬着的路灯洒下一道道清辉。卢志英同志那坚贞不屈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我的眼睛有些湿润了。谁没有自己的爸爸?谁没有自己的童年?可是在那乌云遮住太阳,穷人不见天日的苦难日子里,多少人的童年是在死亡线上挣扎,多少人的童年是在饥寒交迫中熬过,又有多少人的童年是在“和爸爸一起坐牢”中度过!他们的爸爸,有的死于地主的残酷压迫之中,有的死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之下。《和爸爸一起坐牢的日子》这本书的作者卢大容叔叔就是其中的一个。不珍惜今天,哪来美好的明天呢?卢志英烈士说得好:“将来的世界是你们的,不练好本领可不行啊!”我决心遵照烈士的遗嘱,珍惜今天,展望明天,时时提醒自己:“我像一个革命后代吗?”学古人超古人以前,我认为值得我们学习的人只有当代的英雄、模范,读了《中华人物故事全书》后,我发现,古往今来值得我们学习的人太多了,连古代的皇帝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中华人物故事全书》第3集,以历史记载为依据,真实地向读者介绍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至汉朝的八个著名人物。他们中有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秦始皇;有对国家安定起过重要作用的汉高祖;有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维护统一、安定、繁荣的汉文帝和汉景帝;有我国古代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汉武帝;还有汉高祖刘邦时代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的大臣萧何、张良和韩信。这些人不是都很了不起吗?就说汉武帝吧,书中用了八个小故事,比较全面地向我们介绍了他是个“有道明君”。我想如果我长大当了“第一把手”
,一定要像他那样把有真才实学的人选拔来治理国家,哪怕是反对过自己的人,也要选择上来帮国家出主意,把国家治理好。要是我当上外交官,一定按平等互利的原则和世界上所有国家搞好关系,但谁要恃强欺人,那我可不答应!因为和平不能靠乞求得来。要是我当上农业或水利部长,一定兴修水利,想方设法使农民趋利避害,发展农副业生产,生活得更加幸福美满。要是我当上法官,一定像汉武帝那样,不管什么人犯了法都要惩处,不徇私情,大义灭亲,让人们都夸我是“包青天。”要是我当上纪律检查官,一定刹住不正之风,抓好党风带民风,使国家的党风正,民风好……“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古代的一些皇帝大臣能为民着想,兴国安邦,任人唯贤,那么我更要做一个利国利民,比古代“圣人”更强的人。这是我美好的愿望。我深信有党给我指引航向,有老师和书籍报刊给我知识和力量,只要扬起理想的风帆,只要有百折不回的勇气。就一定会到达理想的彼岸,一定会成为对国家对人民有所建树的人。平易近人,声震寰宇——观《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有感我看过许多的影片,其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是一部体现毛泽东领袖风范的好影片。这部影片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点:第一,毛泽东主席平易近人,生活俭朴。因为他与人民同甘苦、共患难,所以他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极高。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领导着人民群众,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他经常到工厂、下农村,与工人、农民在一起,交心谈心。毛泽东虽然身为主席,他的生活却十分俭朴。在他的床下,共有四双鞋:一双皮鞋,一双土布鞋;两双拖鞋。皮鞋已经很旧了,土布鞋真是土得掉“渣”,一双拖鞋破得不能再破了,而另一双拖鞋补了又补……看到这儿,我不由得脸上发烧。我——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吃要吃可口的,穿要穿漂亮的。甭说破的,就是稍旧一点也别想让我穿。对照领袖,想想自己,再这样下去怎么能行?第二,毛主席做事果断,声震寰宇。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为窃取胜利果实,企图以缓兵之计来迷惑共产党,设下了重庆谈判的“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当时毛泽东接到蒋介石的邀请电后,党内外许多同志都劝阻毛泽东前往重庆谈判。毛主席考虑再三,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全中国的解放,他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毅然前往。在谈判期间,他与蒋介石针锋相对,揭穿了蒋介石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为全国的解放战争赢得了时间,奠定了基础。毛泽东这一壮举震惊中外,声震寰宇。这部影片把毛主席的平易近人,生活俭朴,声震寰宇的光辉形象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您永远活在亿万人心中——观电影《周恩来》有感我是流着泪看完《周恩来》这部电影的。我深深地被总理为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夜以继日工作的精神感动了。影片在肃穆、恐怖的气氛中开始了。一场政治风暴席卷了华夏大地。人们,包括不懂事的孩子,也戴着红袖章满街跑,喊着“革命”、“打倒”的口号。周总理心情沉重,他让司机开车去看“革命”的学校,“革命”
的工厂。望着不上课的孩子们,望着残缺不齐的桌椅,望着不上班的工人,望着破损的工厂,他心里像刀割一样。他多么想让孩子们能好好学习,工人们能正常上班……因为,我们的国家多么需要人才,需要发展啊!周总理为此和国家领导人召开了一个会议。会上,陈毅元帅对红卫兵的做法提出了批评,可红卫兵们却上台高喊“打倒陈毅”的口号。总理忍不住了,他一把夺过红卫兵手中的旗说:“你们要打倒陈毅,就先打倒我周恩来。”总理的话语十分坚定,吓得红卫兵们连连后退。“文革”中,周总理就是这样无畏地保护老同志的。他不仅保护了陈毅,还保护了朱德、宋庆龄等许多国家领导人,因为他们是一代英才啊!总理深知:要使国家富强,就必须搞好生产,抓好教育。然而在那个天翻地覆,人们整天喊着“打倒”的年代,要想使孩子们正常上课,工人们正常工作,是件不容易的事。于是,总理带着氧气袋直飞长沙,与毛主席共商国是。他们共同提出:工厂要恢复生产,学校要恢复上课。也就是那个时候,鞍钢的“造反派”们竟借“革命”的口号不生产。总理知道了,对他们说:“鞍钢一天不生产,就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长期下去,怎么可以?你们不生产,我去鞍钢。”这些人一听觉醒了:总理日理万机,还要为鞍钢操心,我们再不生产多不对啊!几天后,鞍钢恢复了生产。周总理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旺付出了全部心血。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还在灯下认真工作;当他的病情已经恶化,连脚也浮肿时,还在灯下认真工作;还去参加贺老总骨灰安放仪式。他为自己不能保护烈士子女孙维世感到难过。医生对他说:“总理啊!您要多休息啊!”随从人员也这样劝他,可他却说:“我这个当家的没当好啊!”我们的总理是多么伟大!看着看着,我的泪珠不自主地扑簌簌落下来。周总理,您是唱着国际歌离我们而去的。您生前就说“等我死了,把我的骨灰撒在祖国大地,这样我就能和人民在一起……”您是和人民在一起的。您虽然远离我们,但您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您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您。 烈火中的觉醒——电影《火烧圆明园》观后感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我们的祖先勤劳勇敢。几千年来,中国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可是在封建社会末期,由于满清统治者的无能,致使我们的祖国陷入贫穷、落后的局面;帝国主义的魔爪伸进了我们祖国的土地。影片《火烧圆明园》,再现了这一历史事实。满清咸丰年间,政府腐败,皇帝只顾寻欢作乐,懒于朝事。英、法等八国联军乘机入侵我国,攻入北京。一路之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由于遭到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强盗头子巴夏礼恼羞成怒,下令烧毁“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圆明园创建于公元1700年。地处北京西郊广阔的平地上,总面积350公顷。它由圆明、长春、万春三园组成,呈倒品字鼎立。园内建筑形式千姿百态,设计精巧。圆林布局生动灵活、佳景云集,美不胜收。可是,倾刻间熊熊的大火起来了!一座座豪华的宫殿在烈焰中溃然坍塌,一根根精心雕琢的大理石柱在大火中倾倒。啊,火!一夜之间就将圆明园化为灰烬。火烧后的圆明园,只剩下一片废墟。一百多年来,在那倔强着的断垣残壁上,郁积着多少民族的愤怒与仇怨!它不但令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吊古伤怀,而且更重要的是提醒我们在烈火中觉醒,“不忘国耻,振兴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