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碑之心读后感精选10篇《写碑之心》是一本由陈先发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写碑之心》读后感(一):一切,有着各安天命的和谐 从深圳出差回来的傍晚,在没开灯的办公区桌上看到诗整齐的摆在我杂乱满是纸质咖啡杯的桌上。实话说,看过的现代诗极少,读过的唐诗宋词元曲都比这多的多。一是因为晦涩无畅快之感的文字读起来像拧巴的抽丝袜子,二是,见过一些诗人后价值观上的不认同。 此诗集除外,不晦涩不媚俗不小情小调。 《写碑之心》读后感(二):读了三分之二了,颇为震撼 力推。 本土性与现代性的不二合体。 哲学况味。 陈氏标识。 地域灵魂。 应在尽在呀。。。。。。。。。。。。。。。。。。。。。。。。。。。。。。。。。。。。。。。。。。。。。。。。 。。。。。。。。。。。。。。。。。。。。。。。。。。。。。。。。。。。。。。。 《写碑之心》读后感(三):当代汉诗扛鼎之作。
当代汉诗扛鼎之作。。。。。。。。。。余话不扯。。。。。。。。。。。。。。。。。。。。。。。。。。。。。。。。。。。。。。。。。。。。。。。。。。。。。。。。。。。。。。。。。。。靠,评诗不用更多话啊。。。一句就够了。。。。。。。。。。。。。。。。。。。。。。。。。。。。。。。。。。。。。。。。。。。。。。。。。。。。。。。。。。。。。。。。。。 《写碑之心》读后感(四):“非线性评价”:推崇文本,贬斥书本 陈先发先生的诗歌我是极喜欢的,撇开诗歌文本不论,此书从用纸、装帧到排版、设计都极为失败。 陈先发的诗,于平淡中透着古典的意象、逻辑和技巧之美,陈诗所述有着高度的统一和准确性,无论是抒情诗,叙事诗,都浸入了深切的生活经验。在于我来说,陈诗的不足之处在于诸多篇章中的语句拖沓,可一言以蔽之而作“拖沓有方”之嫌。 《写碑之心》读后感(五):撞上自己坚硬又幽暗的内心 书本装帧极为简单,雪白的硬精装,没有多余的装饰,没有腰封和该死的推荐语这点极好。 比普通32开略长,很适合诗歌。其他装帧方面并不精致和用心,则样挺好,不因形式伤害内容。 陈先生的诗应该是用心的积淀之作,但并不堆砌和生硬,其实对于热爱汉语诗歌的人来说有诗心和无诗心一望即知,诗意是弥散在空气中的一种微妙的东西,唯有有一颗诗心的真正的诗人才能抓得住它,把它固定在语言的缝隙里。
我愉快又轻松地读这本书,带着微微的感动和青色的诗意去读。我喜欢这种古典的意味和恰到好处的现代汉语的表达。好诗一定是要读来顺畅的,强作高深的晦涩东西都经不起岁月。读着,感觉自己在明月下饮苦茶,微苦,却醇香,语言无法描绘,好像“撞上自己坚硬又幽暗的内心”。 近两年来看过的最喜欢的三本汉语诗集分别是《张枣的诗》《写碑之心》《马雁诗集》。 张枣是文本的精妙和用词的慑人心魄,让我心底痒痒地喜爱;陈先发是微微的古意幻化浸润,让我读感到清澈地感动;马雁姑娘是一种“淡”的形式和语言挖掘到了一些深刻的诗意,让我亲切地爱着。 《写碑之心》读后感(六):他将承担自己的礼崩乐坏 上次遭遇这样的阅读体验,还是读海子的时候。 每一首诗都让我有所希冀,而绝少失望。 陈此书,我甚至不能说出哪首我不喜欢。似乎该那么写,他就那么写了,该那么结束,他就那么结束了。读到《两次短跑》的时候,我甚至哭了。 除了几首长诗费了些功夫读(当然,阅读体验还是愉快的),短诗大多很好。 文字古意却不刻意,词语精密却没有紧张感,内容当下却不媚俗。 在读完之后一年内,觉得很多诗歌同质化严重,形式感过于强烈,所以又放下了。 最近一段日子,又开始读起来。我仍然惊讶于陈对隐喻的把握,有节制的想象力,举重若轻,清晰的逻辑,以及作为一个记者的人文关怀。
虽然诸多意象,诸多手法被一再使用,但每首诗都有其独立的思考,都说着当时之事,当时所思。如《听儿子在隔壁初弹肖邦》一首,始于当下,却又不止于当下,古人情怀说现代事,且有对政治的深刻思考。这样的诗歌,很难不喜欢。 也许这种风格在他诗集中有些使用过度,但是勿忘,这风格便也是他自己开创的。我们不能要求一个四十岁的诗人成为一个风格家,总能拿出新鲜玩意。 最后,我觉得陈先生比张枣前进了一步,这一步不大,也许褒贬分明,但总得有人去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