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指导学生写读后感襄汾县第一小学校韩丽焕在2011年我校承办的市作文教学现场会上,我上了《写读后感》这节习作指导课。当时这节课经过了专家的多次指导,再加上反复磨课,我对怎样指导学生写读后感有了深刻的认识。在现场会后的这一年多时间里,我认真反思当时课堂,并系统钻研教材,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又做了一些探索与尝试,下面就和大家谈谈我的思考与做法。小学语文教材中,分别在四年级上册七单元,五年级上册七单元安排了读后感的习作。虽然都是读后感,但训练点侧重点并不相同。四年级从《乌塔》想到的,主要让学生概括文本内容和抒发真实感受,培养学生概括文本的能力,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详略得当的写法,不做文体的训练,为学生的自由表达创造了条件。五年级写读后感要求在四年级初步学到的读后感的写法的基础上,从文体的角度训练,教学关键就是教给学生写读后感的方法。六年级上册八单元安排了写出自己的艺术感受习作,旨在让学生用学过的表达感受的方法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是读后感的拓展与延伸。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小学阶段,对读后感的习作要求是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螺旋式上升的。因为每个年级对读后感的习作要求不同,所以教学设计也要有所侧重,四年级教学从《乌塔》想到的,可以先让学生谈谈学了《乌塔》这篇课文的感受,因为乌塔和同学们年龄差不多,⑤
她能一个人独自游欧洲,对我们当下被过于保护的孩子来说,一定会有很深的触动。在激起孩子表达兴趣的基础上,出示课题,从《乌塔》想到的,通过审题,让学生明确这次习作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乌塔的课文内容,二是读文后引发的想法。再读题目,分析题目中的关键词是“想到的”,让学生认识到这次习作的内容写“想到的”,这部分内容要写具体,《乌塔》的课文内容要简写。这样审题,既明确了本次习作要求,又为五年级“感是重点”这一习作要求做好了感知的准备。明确了“想到的”是习作的主要内容,而这篇课文引发的学生的思考又是很多的,就需要对这些想法加以梳理。可以学生把自己学了这篇课文后的困惑,想法,今后的打算分条写出,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删去空话、假话、套话,保留真实想法,努力让学生形成说真话的意识,在保留下来的真实想法里,让学生进一步筛选哪些是和《乌塔》有联系的,把没有联系的内容划掉,这样就确定了这次习作的真实想法。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让学生潜移默化学会选择材料,对那些习作困难的学生而言,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让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感悟体会,学习模仿,初步形成选材方法。有了写作材料,接下来就是习作指导了。由于同学们初次接触这种文体,再多的讲解都不如学生直观的感知,所以可以采用例文引路的方法,出示正例和反例让学生讨论识别,总结例文的写法。在刚才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出示表格,引导学生完成习作提纲。同桌交流修改提纲后,教师再根据需要作必要的指导。习作的修改与讲评中,要明确本次习作评改的重点要求是1.概括《乌塔》一课的内容。2.联系具体事例。3.⑤
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篇章结构表达技能的评价尽量选择班内写得比较好的同学展示,引导学生自己体会评价总结,教师不必要过度讲解。五年级七单元的写读后感习作教学关键是教给学生写读后感的方法。要求学生能选择读书过程中感受最深的一两点写一篇读后感,重点写出自己的感受。虽然已在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接触过读后感,但从文体的角度训练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我们要结合本单元“勿忘国耻”这一主题,先回顾七单元的这四篇课文写到的我们中华民族的耻辱历史,侵略者的残虐暴行,人民的沉重苦难,烈士们的光辉事迹,让同学们读一读想一想,哪篇文章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你感受到了什么,真正让阅读和习作结合起来,使原文成为学生“感”源泉,努力做到“感”是从原文的内容中引发出来真实感想和体会。通过口头交流,激起学生表达的兴趣,教师此时鼓励学生们把刚才说的那些珍贵的体验感受写下来,明确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写读后感。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就会急于去学习写读后感的方法,此时可以结合习作提示,让学生通过学习习作提示,从概念上理解什么是读后感,写读后感有哪些具体要求,要注意哪些事项。同学们会通过此环节的的学习,会认识到1.“读”是基础,只有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体验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才能有感而发写好读后感。2.“感”是重点,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宜过多地重复作品的内容。3.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⑤
此时教师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可相机引导学生平时阅读文章时,要在引起自己心灵共鸣、震荡的地方圈点批注,随时记下自己的思考与感受,遇到相关的资料也可以随时积累下来,为我们写读后感积累材料,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结合习作提示初步感知了读后感的写法,但具体怎么写学生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此时出示例文《愤怒与惋惜》,引导学生用不同符号画出哪些是所读课文的内容,哪些是作者的感受,哪些是作者引用的相关课外资料。而作者引用的“前几年香港的一次拍卖会上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喷水池里的牛头和马头”的事例,同样表达了自己的愤怒惋惜之情,这段话联系的事例与原文的感受是相同的,也属于读后的感受。这样勾画以后,学生就能梳理出这篇文章的结构:第一部分:亮出自己的观点,写出读了课文后产生的感想:对圆明园的毁灭表示愤怒和惋惜。第二部分: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三部分:根据课文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联想和感情。有了这样的框架作支撑,学生动笔已经初具条件,但为了不让学生囿于框架,写出有个性的习作来,还应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联系自己平时的阅读实际让学生小组交流应该怎样写读后感。教师应在学生的交流发言中适时总结写法:引述原文,亮出自己的感受;结合原文,深层分析自己的感受;联系实际谈感受。而且这几部分内容的顺序可以根据行文需要和自己的喜好适当调整。此时让学生动笔写作已是水到渠成。⑤
因为是初学写读后感,通过以上的教学环节,学生基本已经可以真实写出读后感习作来。但是为了让学生的习作更有个性,学习更多选材写作的方法,我们就要在习作的评改上下番功夫。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题目,确实能为文章增色不少,试着让学生把自己独特的感受凝练成古诗文名句,成语,名言警句,把它写下来,就是一个新颖独特的题目。二是开头要引人入胜。其实不管一本多厚的书,多长的一篇文章,最后沉淀留在我们记忆里的可能就是一句话,一个画面,一个人物,因为读到这里我们的内心被触动了,激情被点燃了,思绪被引发了,而这句话、这个画面,这个人物就是我们感受的源泉,不妨直接引用原句,描述画面,评价人物,亮出我们的感受。既避免了读后感习作“有读无感”,“感多杂乱”两大疑难杂症,又利于我们下文深入挖掘原文,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三是联系原文谈感受,原文的引述要简练准确,对较长的内容要概括提炼,并对引述的原文深层分析,挖掘出本质。联系实际谈感受,要拓展开学生思路,既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联系生活周围的人事,还可以是古今中外的相似相关相反的事例,让自己的感受更丰富独特。四是结尾的写法指导,还是采用典型引路的方法,从学生作品或者其它文章中选出有代表性的结尾来,让学生读,体会,感受、比较,并在此过程中习得方法,形成能力。这四方面的评改,一定要结合学生的习作来评价落实,让学生一边修改一边感受自己习作的进步,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和热情。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