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送友人二首(其一)》活动单高一语文备课组刘晓庆2014-09-04【活动目标】学习本诗以景衬情,虚实结合和炼字的艺术特色。【活动过程】一、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陈子昂(659-700),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年任侠,24岁举进士,擢麟台正字,故世或称陈正字。迁右拾遗,故又称陈拾遗。屡上书言事,辞多直切,颇中世病,但罕为用。曾随武攸宜北征契丹,忤上降职。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诬陷,下狱死。陈子昂所作诗论著作《修竹篇序》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六朝柔靡诗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代诗歌及后代诗歌创作均有积极影响。所作诗歌以《感遇》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等为代表,作品指斥时弊,风骨高古,有汉魏风骨,是他的诗歌理论的最好体现。本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春。这时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面对金樽美酒,他不禁要歌唱依依不舍的离情。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朗读诗歌,正音。2.根据注释疏通诗意。3.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三、文本研习1.首联运用了哪些意象来描绘宴会的隆重场面?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两个字?请简要分析。2.你能从颔联中找出哪些表现手法?3.颈联两句写什么时间的情景?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隐”“没”两字有何作用?4.尾联中“悠悠洛阳道”是作者眼前所见之景吗?它对于抒情的好处是什么?5、探讨:通过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来表达离情别意是本诗的一大写作特色。诗人是如何从空间与景物的描绘中写离情别意的?四、熟读全诗,并可以背诵全诗。五、完成《学习与评价》相关练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