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唐]王昌龄
《从军行》是汉代乐府《平调曲》名,内容多数写军队的战斗生活。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代表的诗篇有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走马川行》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其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辛;可以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可以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
王昌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注释】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孤城:当时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一座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的将士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入侵的敌人誓不回来。【译文】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这两句诗描写边塞景物,描述了戍边将士们艰苦、孤寂的生活,表现了驻守孤城的将士们对家乡的怀念。气势博大,悲壮高亢。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后两句直抒英勇戍边的胸怀,尽管环境这样恶劣,乡情这样深切,守边将士却以保卫祖国为己任,百战沙场,金甲磨穿,不怕艰苦,出生入死。豪壮誓言,坚定决心。
中心思想这首诗以边塞的景物、思乡的感情,以及环境的艰苦、战争的残酷,反衬出远征将士的爱国之心、破敌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