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lÍ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用竹子或者树枝编的门。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万里河东入海,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译文: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
五千仞(rèn)岳上摩天。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译文: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遗民泪尽胡尘里,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胡尘:指金的统治,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译文: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
南望王师又一年。南望:远眺南方。王师:指宋朝的军队。译文: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 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 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译文: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南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深秋的早晨,他推篱笆院门,迎面凉风吹来,更增添了他的痛苦悲愤。虽然已是68岁的老人,而且身处贫困,但他仍念念不忘沦陷区内的大好河山,以及金人奴役下的北方人民——他们哭干了眼泪,望眼欲穿地盼望南宋军队早日解救他们,却一年又一年地白白等待。对此,作者寄予了深切的同情。“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两句诗苍劲悲凉,充分表现出诗人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心情。
从军行王昌龄
边塞诗人:王昌龄《从军行》是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内容叙述军旅战争之事。本诗体现了出征将士报国御敌,以身许国的壮志。题材:边塞诗著名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字少伯,早年曾漫游四方,到过塞上。其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 代表作是《出塞》和《从军行》。
从军行(其四)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长云暗雪山,青海湖上空的长云弥漫,使连绵千里的雪山显得十分昏暗。
孤城遥望玉门关。孤零零的城池遥对着西北的玉门关。
在沙漠中长期战斗,把身上的铁甲都磨穿了。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不彻底打败敌人最终绝不回还。
从军行(其四)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通过对边塞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物描写,衬托出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表现了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和责任感。主旨概括
对下列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海长云暗雪山”一句写青海湖上空浓云密布,使雪山也显得暗淡无光。展示了戌边将士恶劣的生活环境。B.“孤城遥望玉门关”一句写边塞的遥远及戌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C.“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写战争的频繁和残酷。D.“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句写戌边将士有家不能归的怨愤之情。当堂训练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