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秋叶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优秀教案(三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秋叶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优秀教案(三篇)

ID:948353

大小:21.78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2-03-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秋叶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优秀教案(三篇)《秋叶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感受我国古代进步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珍视友情的高尚情操。2、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说出课文后第1题句子中6个带点词的确切意思,并能正确理解诗句。3、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能正确地背诵和默写3首古诗。三、重点与难点重点:逐字逐句地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难点: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赠汪伦》和《题临安邸》两首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2、解释有关词语和诗句。练习朗读,背诵和默写这两首诗。教学过程1、回忆学法,揭示课题。(1)回忆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说说学古诗的基本方法。出示学法:理解课题,认识作者;解释字词,讲说诗意;联系实际,发挥想象;感情朗读,体会诗境。(2)揭题。今天我们继续运用上述方法来学习三首诗,要以学生自学为主。2、指导学习《赠汪伦》。(1)理解课题,简介李白及有关本诗的故事。(2)听录音,初知内容。(3)解释字词,说说诗意。○检查自学情况,抽读古诗。 ○逐句理解.理解第1句。将放行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我很快就要坐船离开这里了。理解第2句。踏歌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忽然听到岸上有人用脚步打着节拍,边走边唱的声音。这两句主要写什么?(主要是叙事,展示一幅离别送行的画面。)理解第3句。千尺是虚指,极言谭水之深,是夸张的说法。理解第4句。不及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虽然桃花潭水有千尺深,却比不上汪伦为我送行的情谊深。这两句诗用桃花潭来比喻汪伦的感情,以水深比喻情谊深。第3句诗用了夸张的写法。(4)总结。○说说整首诗的意思。○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珍视友情。)○背诵这首诗。3、指导学习。《题临安邸》。 (1)理解课题,简介诗人及有关的背景知识。(2)听录音,初知内容。(3)解释字词,说说诗意。①学生自由读古诗,看注释理解,并提出不懂的地方。②检查自学情况,抽读古诗。③逐句理解。理解第1、2句。休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那些统治者在西湖边上听歌赏舞、寻欢作乐的生活到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秋叶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设计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古诗。2、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3、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其忧国忧民的情怀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3.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释题激趣,创设语境。师:唐宋,是我们中华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两个时代,无数的诗人就像夏夜的繁星,各自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今天,让我们撷取其中最耀眼的一颗,走进南宋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一起走进诗人陆游那颗——忧国忧民的心。1.板书:宋陆游2.介绍背景。师:陆游,一位我们并不陌生的诗人,他是“南宋四大诗人”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年少的时候就立下“马上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愿,他写了无数的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那份至死不渝的爱。 师:我们来看他在临终之前留给家人的一封遗嘱,这首诗就是——《示儿》,我们一起来背一遍: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3.一首《示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作者那颗爱国的心,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首诗歌,(板书课题)一起走进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那悲愤而又充满着希望、无奈而又充满着激情的心灵,一齐来把课题读一遍。4.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5.题目中的关键词是哪个呢?为什么?(引导学生明确:感,感想、感受、感慨。)6.读到这个诗题,我想你的心中一定产生了许多的疑问,你想问什么?预设:诗人为什么那么早就起来了?他是因为什么而睡不着?诗人为什么心里会感到一阵凉意?诗人因什么而伤感?7.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首诗。二、初读诗歌,感受音韵之美。1.谁来读读这首诗?(相机评价)2.我们常说古典诗歌具有一种音律、节奏美,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力求将这首诗读通、读顺,并把诗歌的节奏美、音律美读出来。 3.好,相信同学们已做好充足的准备,现在我想请男生出来读读这首诗。(豪壮的美感)4.请女生出来读一读。5.指导朗读。明确:最后一句语速应该处理得慢些。我们再来齐读一遍。6.师:读得真不错,诗歌的那种节奏美,在你们的读声中,老师已深深地感受到了。三、品读诗歌,体会作者的心。1.其实诗歌不仅有着一种音韵美,而且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独特的情感,有时作者还将自己的情怀寄托在一些景物中,那么,在这首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呢?(“三万里河”和“五千仞岳”)2.我们一齐来把这两句诗读一下。3.谁来说说“三万里河”指的是什么?(提示?往东入海。指的是黄河。)4.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发源于我国青海省,由西往东,最后在山东注入渤海。5.三万里是真实的数字吗?(不是,是突出了黄河的长。)6.仅仅是长吗?你还可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黄河呢?(“气势磅礴、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波涛汹涌”等词语来形容。)7.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谁来把黄河的这种气势读出来。“三万里河东入海”。大家一起来读出这份气概。 8.“五千仞岳”呢?“岳”指的是什么?高山,西岳华山。“仞”是什么意思长度单位,七、八尺为“仞”;“五千仞岳”说明了喜欢华山怎样?(高)高到哪种程度(上摩天,解释)9.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华山?(直插云霄、耸入云天、高耸入云……)10.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了祖国河山如何?(壮丽)板书:壮丽河山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秋叶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设计课前谈话:还记得王老师吗?给王老师打打招呼(学生有叫亲爱的王老师,尊敬的王老师等)师:能不能叫王叔叔?生:王叔叔(笑)上课。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两首古诗,请同学们拿出课文,读读这两首诗,结合注释试着说说这两首诗的主要意思。[以学生自学为主,通过注释理解诗句意思,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从整体上感受两首古诗。]生读课文,教师板书两首古诗的诗题——《题临安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师:谁来朗诵这两首古诗。(大屏幕同时呈现两首古诗)一生读第一首,老师指导朗读“熏”;另一名同学读另一首。师:咱们一起来读一读,思考两首古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里是老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学习中的细节。]生齐读古诗。生:这两首诗的作者所处的朝代都在南宋。师:你们对宋王朝有哪些了解?简单地说。生:(介绍南宋的历史)南宋王朝并没有吸取北宋王朝的教训。生:(介绍搜集的资料)师:是的,那是个非常复杂的时代。(老师介绍历史背景)。[用查阅资料的方法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够了解到宋朝的一些情况,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老师用富有情感的语言介绍历史背景,给学生情感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师:谁来说说第二首诗题目的意思?生: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意思是……生:…… 师:对这首诗的大意你能说说吗?生:(有点紧张)师:别紧张,自己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说……生:(用自己的话,基本讲清楚了)[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到对诗句的理解,能够鼓励学生说完整,看出教师是还是有一定的尊重学生的意识的。]师:沦陷区的百姓被称为——生:遗民(老师板书)师:当你看到这些、听到这些以后,你觉得“遗民”应该怎样理解?是“遗留在沦陷区的人民吗?生答:是遗弃的人民。[对遗民的理解教师采取了问的方式,加深学生的自我反思,把学生自己的理解提高了一个层次,从“遗留”上升到“遗弃”。]师:诗句中的“胡尘”仅仅是灰尘吗?(播放音乐,展示诗句引导学生想象看到了什么?)[音乐铿锵,确实把人带到了金戈铁马的战争中,能激发学生的想像。]生:我仿佛看到了金兵一连串的马蹄声,践踏在人们的身上。师:你看到哪些人倒在马蹄之下?生:老人生:妇女生:孩子 [这里的想像,把遥远的年代一下子拉到了学生的面前,如同电影的蒙太奇,学生甚至会想到自己就是胡尘中的遗民。]师:他们留的是怎样的泪啊?生:流泪师:那滴滴的泪是什么泪?生答。(痛苦,愤怒,绝望,期盼……)(师板书:清凉)师:北方的壮丽山川陷落了——西湖边还是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北方的老百姓在异族的欺压下度日如年——西湖上的权贵们在歌与酒之间昏昏度日;北方老百姓盼望克复中原的部队,望眼欲穿——南宋的统治者们终日寻欢作乐,早已将失地与那儿的老百姓一起忘到了九霄云外。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师:读了这首诗,你现在有什么样的感想?生:我的心里有同情,同时感觉宋朝政府真是腐败无能。(师板书:凄凉)[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完全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情感世界,把两首诗的内容紧紧揉合在一起。从“清凉”到“凄凉”,学生经历了一个情感过程,感受更加深刻了。]师:是啊,他们是如此的昏庸,而老百姓却是他们的盼啊,盼啊!读——南望王师又一年)师:又一年是多少年?65年呐,……一年过去了,读! 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师:5年过去了——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师:十年过去了——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师:65年过去了——+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此处的设计可谓匠心独运,把学生的情感推向新的高度,学生的朗读中已经让人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师:他们哪里知道,自己早已被抛弃了,被那些终日沉醉在湖光山色、莺歌燕舞中的游人们抛弃了。课件出示《示儿》,教师引读,学生再读。师:诗人到死都没有看到中原的统一,他的心情怎样?生:我感到诗人非常失望。[《示儿》的引入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既整合了古诗的内容,增加了阅读量,同时又是悄无痕迹,这种意义上的关联,对现在两首诗的学习又起到了“润物无声”的强化。]师:内心的心凉之感是一种悲凉之感。(板书悲凉)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