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2、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歌的意思,品味诗歌所表达的情感。3、品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那份忧国忧民的情怀。教学重难点:重点:反复品读诗歌,想象诗中的意境,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难点:体会中原百姓所遭受的苦难和当权者的昏庸无道。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心灵。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十五从军征》和《兵车行》,感受到了两个朝代在频繁的战争征兵背景下,那些戍边战士以及他们家人的苦痛。那你们还记得我们在学习这两首古诗时使用的学习方法吗?生:抓关键词、想象画面。师:这是打开诗歌殿堂大门的钥匙之一,今天让我们拿着这把钥匙,再一次去领悟诗歌的美。请孩子们齐读课题。(出示课题)生:朗读课题二、整体感知师:谁来读一读?(抢权)生:朗读诗歌师:很棒。昨天你们回去预习了课文,在你预习时,哪些地方,你的感受最深?生:我体会到·····师: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一读。三、品读诗歌师:出示“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从这句诗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师:黄河真的有三万里那么长,华山真的有五千仞那么高吗?这样写诗人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呢?生:夸张师:夸张也是一种虚指,所谓的虚指是在数字的运用上不确切,但目的在出于突出事物的特点。师:你还知道哪些诗句中运用了夸张手法呢?师:出示图片这就是浩浩荡荡的母亲河——黄河,这就是奇峰峭壁、高耸入云的华山。在我们中华大地上还有一览纵山小的泰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看到这些你想发自内心地说点什么呢?师:谁能不感叹这河山的壮美呢!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两句,读出心中的赞美之情。
师:试想在这风景如画的家园生活,该是一件多么幸福快乐的事,但是实际上呢?请孩子们看图,你发现了什么?(推送给学生)生:在图片上圈画,传送给老师。师:补充资料师:出示“遗民泪落胡尘里”透过诗句,你看到了什么?师:怎样的困难生活让遗民们把眼泪流干了?师:请同学们听录音展开想象:在金兵战马啾啾的嘶鸣声中,在金兵战马嗒嗒的践踏声中,你仿佛看到了一幕幕怎样的场景?(播放音乐)师:本应幸福的生活却被金人的铁蹄践踏,中原的河山依旧,却已不再有往日的风采。(板书:已不再)有的只是黄河在悲泣,华山在哭诉,人民在苦苦挣扎,那一声声惨烈的哭声,让我们看到老百姓们的心里在流血,眼里在流泪。这是怎样的泪呢?(痛苦……的泪)师:人们的土地被霸占,牲口被掠走,丝毫没有王师要来的消息,真可谓是“遗民···南望王师又一年”。人们惨死在金人的铁蹄下,丝毫没有王师要来的消息,真可谓是“遗民···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已经由一个三岁的孩子,变成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真是望眼欲穿啊!可是王师却始终没有来,真可谓是“········”四、课内衔接,学习《题临安邸》师:在遗民的悲惨痛哭声中,偏居南方的统治者在做些什么呢?林升写了一首诗对南宋统治者当时生活的写照,这首诗就是《题临安邸》师:出示全诗。生读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他们在干什么吗?生:·······师:出示资料在杭州他们不顾中原老百姓的苦难生活,仍然日日饮酒,朝朝作乐,怎能不叫人心寒。这些酒囊饭袋已经葬送了一个繁华如锦的汴州,难道他们就不能再葬送一个风景如画的杭州吗?看到,想到这一切,你急吗?让我们问一问那些权贵!生:读“西湖歌舞及时休”师:你们担忧吗?再问生:再读“西湖歌舞及时休”师:你们愤怒吗?指着那些权贵的鼻子再问!生:再读“西湖歌舞及时休”当中原地区沦陷,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时,他们在寻欢作乐,一年又一年,百姓们望眼欲穿,可苦盼的王师却始终没有到来。师:此刻,遗民的眼泪还仅仅是痛苦的泪吗?(愤怒、绝望、无奈)师:那个组来读一读。(打分器)五、诵读全诗
同学们,这位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远望“壮美河山已不再”,想想“苦盼王师终不来”。自己欲报国却无门,满心哀怨、满心无奈,都化作了这慨然长叹:(指题目)再看题目中的这个“凉”字,书下注释解释为:乘凉。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学生自由回答)是家园被占、百姓流离失所的凄凉,曾经的诗人壮志满怀,却不能继续征战沙场,满心的报国之志却受到万般阻挠,即将终老,愿望还始终不得实现,这又是何等的悲凉……看来你们读懂了这首诗,也读懂了诗人。那用我们的朗读表达心中的感受。六、课外拓展历史上有很多和陆游一样壮志未酬的人,比如说诗中的这个人物,“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飞将是谁?选择题:A赵云B李广C岳飞师:由李广,我想起了另一个人-岳飞。他一心想要报效国家,却报国无门,反遭奸臣迫害。出示诗句:报国何曾惜此身,中原北望自伤心。奈何昏主偏安策,空使英雄泪满襟。七、板书: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清凉凄凉悲凉壮美河山已不再苦盼王师终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