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古诗词鉴赏之窗授课人:校华丽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开启古诗词鉴赏之窗
初读,读通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初读,读通顺
再读,明诗意方法指导:熟读、结合注释、查资料、结合上下文、边读边结悟、合插图等方法分组自学古诗把你读明白的和小组同学交流,不明白的标记出来,在小组里讨论解决。最后把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归纳起来,选一个发言代表。
再读,明诗意朝廷的军队收复了黄河两岸的失地!当我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喜讯后,高兴得眼泪洒满了衣裳。再看看老伴和孩子们,他们也没有一丝忧伤,赶紧胡乱地卷起诗书,我高兴得简直快发狂了!在这晴朗的好天气里,放声歌唱,畅饮美酒,让美好的春光伴我回到故乡去。我乘上船儿,过巴峡,穿巫峡,襄阳一过,就一直奔向洛阳。
细读,悟诗情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达诗人当时的心情?喜欲狂原因:剑外忽传收蓟北
知人论世公元755年,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他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在这八年里他度日如年、思乡难归。他亲眼看到了叛军的烧杀抢掠,看到了路有饿死骨的种种惨像,“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这国家危难之时,这位爱国诗人即使对着春日的花鸟也会心痛得流泪。忽然,传来了喜讯,“剑外忽传收蓟北”,如春雷炸响。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诗人郁久的情感闸门。怎能不让他“喜欲狂”呢?
细读,悟诗情请同学们再读读诗,细细的品味一下,从哪里能体会到诗人的这种喜欲狂的心情呢?小组成员一起交流,然后推选一位代表班上发言。
剑外巫峡巴峡襄阳洛阳蓟北四川河南河北长江东海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深情朗读
小结鉴赏方法:一、初读,读通顺。1.读准字音。2.读准节奏二、再读,明诗意。熟读、结合注释、查资料、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悟、结合插图等方法。三、细读,悟诗情。1.知人论世2.整体感知3.细细品味。
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初读,读通顺
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初读,读通顺
再读,明诗意方法指导:熟读、结合注释、查资料、结合上下文、边读边结悟、合插图等方法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1)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2)溪亭:临水的亭台。(3)日暮:黄昏时候。(4)沉醉:大醉。(5)兴尽:尽了兴致。(6)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7)回舟:乘船而回。8)误入:不该入而入。(9)藕花:荷花。(10)争渡:“争”与“怎”相通,如何的意思。(11)惊:惊动。(12)起:飞起来(13)一滩:满滩。(14)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再读,明诗意诗意:依旧经常记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暮时分,深深地沉醉,而忘记归路。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却迷途进入藕花的深处。怎样才能划出去,船儿抢着渡,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李清照(1084-1155),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夫赵明诚是著名金石考据家。早年生活优越,和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侵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感伤情调。她的词语言清丽而不萎靡,情调感伤而不空虚。李清照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她的词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被称为“李易安体”,把婉约词推向了高峰。有《漱玉词》、《李清照集》。细读,悟诗情知人论世
细读,悟诗情问题:如何理解“争渡”?解答:重复使用了两个“争(怎么)渡”,意思是“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呀”,用了反复的修辞,生动地再现了少女词人当时那焦急的情态和迫切的口吻。方法指导:从诗意理解、修辞或写法分析、人物评价等方面做全面分析。
愿同学们:在诗品、诗意、诗情、诗韵汇成的大海里自由遨游,去享受古诗词这颗文学明珠带给我们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