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案例
加入VIP免费下载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案例

ID:948543

大小:50.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3-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案例友谊小学:钱金荣一、教材分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杜甫携带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平定了安史之乱这一胜利喜讯时,大喜若狂,极度兴奋的种种表现,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本诗格调轻快活泼、语言爽朗奔放,绝对称得上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品读古诗,理解诗意,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诗人“喜欲狂”的原因及情感。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感悟诗人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教学重点:品读古诗,理解诗意,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诗人的“喜欲狂”情感。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体会诗人“喜欲狂”背后的深切爱国之情。三、教具准备:  充分预习,制作教学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在中国文坛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伟大诗人(课件出示:杜甫画像)生(齐):杜甫。师:你对杜甫了解多少?生:他是唐代诗人。生:他的字是子美。生:他和李白齐名被后人称为“李杜”。生: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师:杜甫的一生写了许多诗,流传至今的有一千多首。他的诗宛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生活。因此,他的诗风格深沉,旋律悲壮。但有一首诗例外,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齐读课题。 师:谁知道这首诗题目的意思。用自己的话简单说。生:听说王朝的军队收复河南河北地区师:河南河北的什么?生:河南河北的消息。你们听到了“闻”是什么意思?官军指什么?河南河北是什么意思?师:谁能把诗题目的意思再说一遍,加上谁听到什么完整地说一说。师:对。唐朝曾经爆发过“安史之乱”,安禄山和史思明叛乱,占领了黄河两岸的广大地区,诗人的家乡也沦陷了。国家四分五裂,诗人有家不能归,当他听到朝廷的军队收复失地时,兴奋不已,写下了这首诗。(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师:打开课本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生自由读古诗。)出示课件:生字加拼音师:现在生活中妻子(qīzī)指老婆。古诗中的妻子(qīzǐ)你猜是什么意思呢?生:我想可能指老婆和孩子。师:你真聪明,请你把这句诗再读一遍。(生读)师:谁把这首诗完整的读一遍做到字正腔圆。(师指名读古诗。)师:请听老师读一遍师:齐读这首诗。(生齐读)师:读准了字音,还得理解诗意。请看注释,结合注释和有关资料说一说诗的意思。理解了诗意再来读一读诗。(三)、初步感受诗人写作时的内心感受:师:不知不觉这首诗已经读了好几遍了,你读到诗人心情如何?生:诗人很高兴。师:从哪一个词最能看出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生:我是从“喜欲狂”这个词里读出来的。师:(板书:喜欲狂)“欲”的意思是?生:将要。师:“喜欲狂”就是?生:高兴得快要发狂了。师:读这个词,读出它的意思来。(生读“喜欲狂”) 师:读着这个词,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生:诗人为什么“喜欲狂”?师:是啊!昔日忧愁满腹的杜甫为什么欣喜欲狂呢?(在黑板上画“?”)生:诗人“喜欲狂”时是什么样子呢?师:老师也想知道呀!(在黑板上画“?”)(四)、带着疑问,自学古诗:师:带上你的笔,因为不动笔墨不读书;带上你的工具书,那是不说话的老师;带上你已有的知识,那是你无形的资产;带上你周围的小伙伴,互相取长补短。一起去读懂古诗,到诗句中去寻找答案,需要老师帮助的请举手示意。生自学古诗,师巡视,答疑解难。(五)、全班交流自学成果:师:交流一下,杜甫为什么“喜欲狂”?生:从“剑外忽传收蓟北”这句话里我知道诗人听到了收复蓟北的消息,所以“喜欲狂”。师:(指课件地图)看,这是“蓟北”,而诗人流落在剑外,这是什么造成的?(生:安史之乱)请结合你收集到的有关安史之乱的资料,谈一谈你的感受。师:可想而知,诗人当时欣喜若狂的心情。现在,忽然传来收复家乡的喜讯,高兴得快要发狂了。诗中哪些地方表达了诗人“喜欲狂”的心情?生1:从“初闻涕泪满衣裳”体会到诗人“喜欲狂”的心情。师:这是什么泪?生:高兴的泪、开心的泪、激动的泪……师:高兴得哭了就叫……(生答:喜极而泣)师:回想那苦难的八年,这泪里还有?生:悲伤。师:这泪里有喜有悲,真所谓百感交集。谁来读第一句话,读出百感交集。指名学生读。生2:从“漫卷诗书喜欲狂”体会到诗人“喜欲狂”的心情。师:杜甫可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呀,他曾经写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这么爱读书的人现在竟无心读书了,却:漫卷诗书(生:喜欲狂)这是何等的高兴啊!师:找出“喜”的反义词。师:妻子愁什么?孩子愁什么?生1:妻子愁有家不能回,孩子愁荒废学业…… 生2:妻子愁不能和亲人团聚,孩子愁……师:现在这些忧愁一扫而光,全家都沉浸在喜悦之中,谁来有感情地读这句话?(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师:你的读让我感到一丝的快意。谁再读,用你的声音让我们大家都沉浸在喜悦之中。(再指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师:一起来读。(生齐读)你看他们从“涕泪”、“漫卷”体会到诗人“喜欲狂”的心情。你们呢?生3:“白日放歌须纵酒”体会到诗人“喜欲狂”的心情。师:他是普通的唱歌吗?生:不,是放声高歌。师:(板书:放歌)这就是“放歌”。他是普通的喝酒吗?生:不,是开怀畅饮。师:(板书:纵酒)对这就是“纵酒”。师:当时的诗人已是52岁高龄了,但他又是放歌,又是纵酒,哪里像一位老者啊,就像一位年轻人。是一位狂放的年轻人。读出狂放!生:(指名3位学生读。)师:诗人放声高歌,不醉不休,一起读。生:(齐读)师:诗人除了美酒作伴,还有谁与他作伴?生:还有老婆和子女做伴。(师评:家人作伴。)生:还有美酒作伴。(师评:这是好心情作伴。)生:还有和杜甫一样回家的老乡做伴。师:是啊!千千万万和杜甫一样流落他乡的游子也可以回家了。所以诗人欣喜欲狂。他的喜不仅为自己,也为千千万万的百姓啊!瞧,作者连回家的路都想好了。谁知道?(板书:想)生:从巴峡到巫峡,经襄阳到洛阳。师:你从哪读到的。生:“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师:(指课件地图)巴峡出发地,巫峡必经之路,顺流而下到湖北襄阳,直奔故乡洛阳。真所谓山一程、水一程,千里迢迢。但在作者眼里远吗?生(齐):不远。因为作者一穿即到。师:他哪里是坐船呀不,简直坐的是………(生自由答:飞机、火箭……)师:李白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里杜甫想“千里洛阳……”生:(齐)一日还。 师:这种急切想回家的心情用一个成语形容那就是………生:归心似箭。师:练读这句话,读出这样的感受。(学生练读。)师:(指名读)评价:再读快点儿,我想回家!师:(再指名读)评价:让我们一起送杜甫回家。生:(齐读“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师:诗人这么轻松地回到了家乡,现在,我们一起来到诗人身边,和诗人载歌载舞,欣喜若狂。引读诗。师:作者“喜欲狂”时的样子你看到了吗?生4:从“初闻涕泪满衣裳”我看到诗人哭了。生5:从“漫卷诗书喜欲狂”我看到诗人胡乱卷起诗书。生6:从“白日放歌须纵酒”我看到诗人高兴得唱歌、喝酒。(六)、升华情感。师: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像这样高兴得流泪的事?诗人只是为自己感到高兴吗?从他的喜悦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板书:爱国爱民)师:这浓浓的爱国之情爱民之心,感动了千千万万的读者,也感动了在座的每一位,让我们把这些诗句铭记在心吧!生:(自由练习背诵诗句)师:谁来试一试?(指名背诵)师:我们配上音乐一起来。(师生配乐背诵古诗)(七)、拓展延伸:师:像这样的爱国诗篇还有很多,(课件出示《示儿》《过零丁洋(节选)》《夏日绝句》)读这组诗,选择一首读一读想一想,体会诗人的情怀。生:(自由读古诗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师:(指名交流体会。)(八)、结束部分:师:这节课读懂了古诗,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真挚的爱国之情。让我们再次吟送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诗”!生:(齐诵古诗)涕泪听听听板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喜欲狂漫卷放歌纵酒看 想爱国爱明           爱国爱民五、反思:《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平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流露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教学本课,我力求使自己的课堂呈现出“语文味”来。一、让古诗沉浸在浩瀚的文化中。  杜甫作为“诗圣”,在当时文坛中的影响可见一斑,因此让孩子亲近诗人,是我想做的第一件事。“你对杜甫了解多少?”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阅历、工具书、文化积淀学语文,是语文课该做的事。于是学生知道了“李杜”,知道了他们的诗“各有千秋”,李的浪漫,杜的写实;知道了杜甫的“沉郁顿挫”;知道了诗人颠沛流离的生活处境,读杜甫的诗就能了解当时的历史。  古诗是中国浩瀚文学艺术海洋中一枝俏丽的奇葩。让诗歌的学习沉浸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让学生受到熏陶,受到感染,用一诗的学习兴趣唤醒学习其他诗歌的学习兴趣,这才是我们语文学习的目的。二、让古诗的理解在情境中生发。  学生在前一天预习了整首诗,对全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抓住“妻子”的音义、“涕泪”的古今异义,我就放手让学生说了,学生逐字逐句理解的时候,能差不多说到位,我就没再去“唠叨”。可课后,经提醒我知道我错了,学古诗不能满足于仅仅理解诗的意思,更不能满足于仅仅把诗句中逐字意思简单串联。比如“初闻涕泪满衣裳”学生说刚刚听到就激动得泪水沾湿了衣服。可是单单听这句话,是别扭的,是什么让诗人情绪如此反常?脱离了对杜甫曾经“悲”的感悟,摆脱了当时的情境,这样的理解是可笑的。如果学生走进情境,就不会就字论字,简单地把单个字的意思联起来说说了事。他们头脑里会出现:杜甫一听到这个好消息,高兴得手足无措,万分激动,不由任泪水沾湿了衣服!  学古诗,学语言,学表达,作为师者,我应该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他们在头脑中想像画面,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走进画面让学生利用各自的文化积淀表达诗歌的意思。这样的课堂才是诗意的,才是有“语文味”的。 由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古诗描述的内容远离学生生活,时代久远,如何让学生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体会和学习诗歌中流露出的爱国主义情怀,这是本堂课需解决的重点和难点。于是在教学中,我努力引领学生与诗人对话。在课前让学生进行了大量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特别是安史之乱期间杜甫的遭遇,了解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还要注意的就是由于古今语言的差异,生活环境变迁所形成的诗人与学生感情之间的距离,以及古诗抽象、精炼、含蓄的特点,均会造成学生理解上困难。于是,我又让学生各自去查询当时的写作背景资料。学生们有的到网上查询,有的去图书馆查询,有的问大人,有的从诗书上找……这个课前预习既为下一步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重要的是这样在学习这首诗歌诗学生才能体会诗人那种流离漂泊生活的悲苦。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