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预案□执教者:乐清市育英学校俞国平□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设计理念: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道“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古诗教学重在诵读,本课力求让学生诵读出音律之韵,诵读出形象之美,诵读出意境之味。诵读是打通诗歌文字与精神的基本策略,它是手段也是目标。诗歌教学还离不开情境,本课教学通过“造境”,通过想象等让学生切己体察、虚心涵泳,从而体会诗之情,感悟诗之境、诗之心。教学目标:1、借助教材注释,参阅课外资料,通过多种方法来理解诗句大意。2、紧扣关键词句,在反复诵读、想象及拓展参读中感受诗人激越的内心,奔泄的情感,提炼诗人忧国忧民的精神价值。3、有感情地诵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安史之乱等背景材料教学流程:课前播放《唐之韵》之杜甫视频片段。一、视像投射,情境导题1、呈现杜甫肖像。2、导题,读题,理解题意。二、通读全诗,了解诗意1、自由读诗,按照平时读课文的要求把诗读正确、通顺,注意停顿。2、检查朗读,正音。3、联系注释读出初步感受。
4、交流诗意。三、切入关键,理解诗情1、再读全诗,读出画面,切入关键“喜欲狂”,自学批注。2、汇报交流,体会诗人的“狂态”、“狂想”。3、小结归纳,探究原因。四、对比参读,丰盈诗境1、呈现“安史之乱”背景及杜甫在“安史之乱”中遭受的苦难。2、再次回扣“喜欲狂”。3、通读全诗。五、拓展延伸,触摸诗心1、提炼:忧国忧民,渴望和平。2、再次呈现杜甫肖像,结课。■附教材与资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①杜甫剑外②忽传收蓟(jì)北③,初闻涕(tì)泪满衣裳。却看妻子④愁何在,
漫卷⑤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xiāng)阳向洛阳⑦。注释:①闻:听说。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河南河北:旧指黄河以南以北的广大地区。②剑外:现在位于四川剑阁县北,大小剑山之间有剑门关。唐人以长安为中心,称剑门以南地区为剑外,通常作为四川的代称。当时杜甫所在的梓(zǐ)州(现为四川三台县),位于剑门西南。③蓟北:泛指蓟州、幽州一带(现为河北省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盘踞(jù)的地区。一二两句指的是诗人突然听到官军平定叛军老巢,收复失土的消息,激动得热泪滚滚的情景。涕:指泪水。④却看:回过头看。妻子:这里指妻子和儿女。⑤漫卷:胡乱地收卷起。⑥青春:指春天的景物。作者想象春季还乡,旅途有宜人景色伴行。⑦洛阳:杜甫三岁时移居洛阳,常以洛阳为故乡。这两句指的是诗人想象自己立即从巴峡启程,顺水穿过巫峡,然后由水路直接北上襄阳,又马上由陆路直奔故乡洛阳。相关资料:一、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我国历史一次重要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55~762年)结束,前后达八年之久。
造成“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唐朝最高统治者日益腐化。统治阶级的腐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使广大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许多农民失去了土地,成为流离失所的乞丐,人民怨声载道。加上奸臣当道,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尤其是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争权夺利,成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线。到天宝末年,终于爆发成为“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中由于安史叛军对人民的残暴行径,使社会遭到了一次浩劫。《旧唐书》记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京城之中,不满千户。叛军所过之处,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遍地坟场。几乎包括整个黄河中下游,一片荒凉。经过战乱,广大人民皆处在无家可归的状态中。从此唐王朝自盛而衰,走向没落。二、“安史之乱”中的杜甫。杜甫:字子美,也称“少陵野老”、“杜工部”等,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尊为“诗圣”。“安史之乱”期间,杜甫一家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居无定所,食不果腹,他在许多诗中写出了自己与国家的命运:《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zú)。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yāo)折。”(刚刚进门就听到家人在号啕大哭,原来小儿子已经活活饿死。作为父亲,我是多么惭愧,没有粮食,致使小儿子幼年就不幸死去。)《哀江头》:“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国家残破了,我常常暗自哭泣,春日里我也只能悄悄地到曲江看看,怀念过去时光。)《羌村三首》:“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乱世之中,生活一直颠沛流离;能够侥幸活着回家,与家人团聚就是最大的心愿。)《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感叹时事,看到花开也流下热泪;怅恨离别,听到鸟鸣也心惊肉跳。战争一连持续了三个月,一封战场上的来信可以抵得上万两黄金啊!)《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七歌》之一:有客有客杜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lì)随狙(jū)公,天寒日暮山谷里。(有一个客人,他叫杜子美,他已经白发苍苍了。他生活非常潦倒,年末了,天寒日暮还在山谷里拾一些橡栗充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自从安史之乱以后我就经常睡不着觉,茅屋整夜漏雨,这漫漫长夜怎么能挨到天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