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一、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语文版义务教冇课程标准教科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9课的第一首。我在设计这一课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单元编写的目的:让学生多角度领略唐宋诗词的精粹,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确定了以下H标:一是充分了解杜甫写作这首诗的背景,从背景角度和反复朗读来体会作者听到官军打胜仗收复蓟北的喜悦心情;二是通过关键字词的点拨和诗歌意象的感悟来提升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进而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一个重点就是通过“从”“穿”“下”“向”四个动词的赏析来感悟意彖,体会诗人所表达的丰富意蕴。一个难点就是诗人悲喜交加的情感体验。学生对单一的情感容易把握,但对两种相反的情感体验有一定的难度。将分开来进行引导理解。关于“悲”,要从文章背景和作家当时的处境来感悟,对“喜”,可从官军打胜仗收复蓟北的事件可以使作者过上安定的生活角度来感悟。二、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1、初读感知。(1)我播放了一节节奏明快的音乐,教师朗读全诗。这一环节是用來调动学生的情绪。(2)在此基础上,安排学生配乐朗读,并提出要求:体会诗歌屮作者在四川听到官军打了大胜仗收复蓟北时的喜悦心情。(3)点拨背景:由于安史Z乱,诗人杜甫逃亡到梓州过着漂泊、行居不定的生活,在听到唐军在洛阳附近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州、开封等地时,欣喜若狂,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一一诗屮有诗人对自己长期以來过着颠沛流离生活的感慨;有对今后生活安定的憧憬。悲喜交加。2、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通读全诗,理解毎句话的意思,标出不理解的词句。一一安排这个环节是让学生白己动手,主动学习,为下曲理解品味打下基础。3、播放音乐,让学生齐读全诗。4、品读鉴赏:(1)用两个字来概括诗人的感情。(欣喜)(2)诗人为何“涕泪满衣裳”,他到底是悲还是喜?诗人是悲喜交加。他流亡到剑门关以外,生活极为艰辛,忽然听到了官军已经收复了河北(叛军的老巢)能不惊喜吗?这泪既有听到官军胜利的喜悦,又有对El己长期颠沛流离生活的感僦。(3)颔联、颈联是如何表现诗人一家在突然到来的喜讯面前情感的巨大波动的?用生动的细节把作者全家听到了这消息后的激动与欣喜表现岀来。(4)尾联屮把四个地名用“从”“穿”“下”“向”四个词串在一起有何作用?明确:把四个地名间漫长的距离串得瞬间即至,表达了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理感受。我设计这一品读鉴赏环节是让学生把握诗人的情感。5、再次让学生齐读全诗,体会诗歌的情感。我Z所以设计这一坏节是因为通过上瓯的讲析,学生已经对全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朗
读学生又会在原有的基础Z上获得更为深切的感受。6、练习简答:《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试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说明。三、总结:这节课我用28分钟的时间来完成这个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己较好的完成了。从抽学生朗读和课后的作业来看,效果较好。但也反映了以下几个问题:1、师生以及学生与学生Z间的互动性不强,这是设计上考虑较少的原因;2、教学的目标与当今的考试缺乏整合;3、在指导学生鉴赏诗词的技巧上力度不够。耍求:1.必须是原创,抄袭将作为不合格处理。2.内容和格式必须与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要求相符合。注意"项:1.请将模版复制下来,然后在word中进行编辑,注意要删除内容说明(蓝色部分),完成后再网上提交。为了保证辅导老师能清楚批阅大家的作业,请将内容全部粘到页面上,不要以单一的附件形式上传。2.如教学设计与反思中用到图片,上传到编辑器时不能直接粘贴,必须用插入的方式,如图:
基本信息课题14.给儿子的一封信(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者及工作单位程泽兴(西丰初中)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1、木单元都为书信,旨在让学生了解书信的特征。2、本单元的四封书信的内容兼及古今中外,叙述角度各不相同。有的是隔海两岸的老友恳谈机国统一大业,有的是外国作家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愤怒谴贯,有的是老一辈对子女的教导与殷切期望。3、本文是当代作家刘亚洲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信。它反映了老一辈对子女的教导与殷切期望。二、内容和价值1、木文中蕴含了父辈对子女的殷切希望,感情真挚,是当代书信屮较为典型的代表。2、木文在语言上极富有特点,哲理而含义凭永。3、了解书信的一般写法。学情分析1・尖了生少,中等生及屮等偏下学生是全班学生的主体,差生比例占全班比例在20%以上。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学生普遍没有写作书信的习惯,更不知道书信这种应用文体的格式和要求,对书信屮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更是一点都不了解。因此,在教学木文Z前,有必要对书信的格式和内容的要求作一个介绍。然后再教学本文。3.学生认知障碍点:本文的文字通俗易懂,虽然全文的意思容易理解与接受,但对部分富有哲理的旬子可以存在理解障碍。比如说,“你就是你,你不是别人,先做白己,再做别人”,“黎明前最黑暗,胜利前最绝望,成功前最渺茫”。教学目标一、情感目标: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父爱、母爱的伟大、朴实,从内心激起对父母或其他亲人的热爱。二、知识目标:1、了解一些生僻字词的用法,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2、进一步了解书信的有关知识,明H作者如何通过这种体裁表情达意。
3、通过作者一些字词句的使用,体会这些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三、技能目标:文章使用许多写作手法来加强表达效果,应掌握其精髓,并能正确、灵活地运用。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书信这种文学体裁的有关常识。2.体会书信这种文学体裁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并如何使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通过对儿子的分析,来让他不断从性格、意志等方面完善H己。教学突破: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揣摩、领会作者的一些写作手法来感受这些手法的写作技巧。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一、结全创作背景,則入。刘亚洲先生为何要给儿了写信?信上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一、结合自己的所掌握的知识,思考相关作背景,进入新课。组织教学,将学生的注意集屮在老师指定的内容上,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二、介绍书信常识二、简介书信1、什么叫书信?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体。2、书信的格式%1称呼%1问候语%1正文%1祝颂语%1署名和口期二、了解书信1、做好笔记;2、掌握书信的格式。指导学生学习书信的内容和格式。三、初读课文三、引导:1、刘亚洲先生为何要给儿子写信?2、信上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三、初读1、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结合课后的“字词积累”查字典,扫清文字障碍。2、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遇到的生词问题。
四、硏读课文四、提问1、刘亚洲先生为何要给儿了写信?讨论麻明确:这封信原来有个题记:“学校组织进入十四岁”仪式,要求家长给孩了与一封信,遂作。联系全文,学校组织进入十四岁仪式让作者意识到“十四岁”绘人生的一个台阶进而联想到在这个人生的台阶上,有人胸有大志,有人失足。在这个重要关口,作者给儿了写这封信,是企盼儿了能把握好H己的人生方向。2、信上写了哪些内容?讨论麻明确:作者在信屮提岀了儿了的优点,“心地善良”,“具冇平民思想”,对儿了提出了希望:一是“应有博大的胸怀”,二是要“有铁一般的意志四、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白木文的主要思想内容。1、让学生充分参与讨论,围绕着老师提出的问题。2、分组讨论,并准备发rao3、每组指定一个发言的同学,写好发言提纲。4、师牛耳动。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出于以下原因:1、本文是一篇课内自读课文,要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读。2、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特点。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五、引导理解本文的情感这封信充满了深厚的父了之情,寄托着父辈对子女的浓浓的真情,老师范读或放录音,让同学们认真体会。认真听课文,体会这封信中蕴含的情感。让学生在听读屮体会这封信充满了深厚的父子之情。六、引导理解木文语言上的特点1、本文语言平实而极旨哲理,我们今天來体会几个句子。2、示例(1)既要珍惜生命,又不要太过看重。(2)生命是一种宣泄,生命是一种咆哮,生命也是一个有无。学生围绕老师给出的内个句子充分发表见解,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每个学生的经验、爱好、兴趣、情感不同,因而对这些句子的理解也肯定存在着差异,老师应努力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他们的发展提供空间。
(3)你就是你,你不是别人,先做自己,再做别人以下作为备课时的参考,不能作为答案:(1)生命对我们每个人來说只有一次,我们没有理山不去珍惜它。然而珍惜并不等于固守和过分注意,不要为了一点挫折,失败或困难就伤心不已。(2)……“生命也是一个有无”意味右是一个从有到无,从无到有的过程,它们相依相存,相互转化。(3)做人理所当然的要活出自己的个性,活出一个人的精彩。但也要考虑你周围的人。板书设计给儿子的一封信刘亚洲肯定优点:心地善良;平民思想。表扬提出希望:就有博大的胸怀;要有铁一般的意志。期盼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1、用以下词语写一段话2、倚马万言希冀诀窍豁达3、十四岁作为人生的一个台阶,你认为还必有具备哪些品质?4、给语文老师的一封信教学反思1、由于学生平时很少或没有接触到书信,因此,在教学屮引入了对书信体裁知识的介绍,并在作业练习屮设计了给语文老师的…封信的练习,H的是对书信的内容和格式理解的进一步的深化。2《给儿子的一封信》字里行间渗透父亲对儿子的深情,文章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本文语言平实简明,除了几个有哲理性的句子外,大部分的语句都通俗易懂,因此设计吋突出“父母心”这一屮心。为了实现这一F1标,我将采用朗读法來实现。3、若再教此文,我一定要把步骤五进行浓缩,赏析重点段落,以节约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