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完美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完美版

ID:948637

大小:4.03 MB

页数:17页

时间:2022-03-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朗读诗歌,注意节奏 相关资料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听说。唐王朝的军队。杜甫听到了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黄河以南和黄河以北的消息。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四川剑阁以南地区。指作者所在的蜀地。在唐代蓟州北部地区,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忽然间从剑门外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我刚听到这个喜讯,眼泪就洒满了衣裳。 背景知识安史之乱中,蓟北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叛军一路南下,攻陷了洛阳。洛阳四面数百里州县皆成废墟,出现了千里人烟断绝的惨景。无数受苦受难的百姓背井离乡,杜甫随着逃难的人群离开了故乡,一路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四川。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回头看。妻子和孩子。高兴得简直要发狂。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丝忧伤,我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放声高歌。春天。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应当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巫峡顺流而下,一过襄阳就径直奔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喜极而泣爱国爱民欣喜若狂喜不自胜归心似箭喜结构梳理 主旨归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描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十分喜悦,要收拾行装立即还乡的事情。抒发了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的喜悦心情与还乡的快意,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之情。 出塞二首·其一[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拓展延伸 把诗句补充完整。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望王师又一年。剑外忽传收蓟北,_______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遗民泪尽胡尘里初闻涕泪满衣裳课堂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积累有关爱国的诗句,办一期“诗中爱国情”主题班会。课后作业 学习目标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联系生活实际作进一步思考,从所读的内容中想开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通过回顾,让学生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交流平台(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这四篇课文从内容中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该如何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还从课文内容中获得对某些环境问题的新认识?师:本组课文,作者以环保为主题,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联系《只有一个地球》,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和体会,体会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总结:本组课文内容引人深思,读书就应该走入文里,披文入理,再走出文外,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既读进去,又想开去,这就是文里文外的读书方法。(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如何把握文章内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去理解课文内容。日积月累(1)在许多名言警句中,有许多关于节约和珍惜方面的名言警句,给我们启发很大,从以前我们的学习积累中,你积累了哪些这方面的名言警句?抽生背诵。(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师:今天,我们还要积累关于环境保护的宣传口号和标语。亲爱的同学们,再见!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