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2.理解古诗的诗意,体会诗歌中部分字、词古今不同的读音和意思。3.诵读古诗,感悟杜甫悲喜交集的复杂情感,想象诗中生动传神的画面,培养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提高对诗歌的感悟能力。教学过程一、猜诗人导入新课,简介杜甫。1、师: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诗人,你能根据老师给出的信息,猜出这是哪位诗人吗?2、哪位同学给我们吟诵几句杜甫的诗?二、揭示课题,介绍背景。1、出示课题,齐读课题2、题目是什么意思?3、看看河南河北在什么地方,杜甫是在什么地方听到这个消息的?4.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
师:诗人写这首诗的背后有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你知道是什么事件吗?介绍“安史之乱”。5忽然听到了官军收复蓟北的喜讯,诗人心情怎样?(高兴、喜悦),在读课题。三、初读古诗,疏通诗意1.自由读诗,要求:(1)读准字音;(2)注意诗歌的节奏(指名读,齐读)2、同桌互相说说诗歌的意思,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师:预习过程中,哪些词语在理解上还有困难呢?(教师适时点拨,掌握古今异义的词)涕泪:激动地流下了泪水。衣裳(chang):上衣和下衣。古代的“衣“指上衣;裳是指遮蔽下身的衣服,像今天的短裤,男女都可以穿。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儿女青春:美好的春光3、师:你读懂了哪句诗?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对诗句的理解。师:杜甫听到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这一大快人心的消息,想到自己终于可以回家了,终于可以和家人过上安定的生活了,于是他极度兴奋,纵酒放歌,写下了这首最快乐的诗。4、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三、反复诵读,感悟诗情1、师:我们通过反复地读诗,感觉作者的心情怎样?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作者的心情。2、师:你通过诗人的哪些表现,认为诗人是狂喜的?(指名说,读出味道来)(诗人当时已经52岁,是一个身体瘦弱的老人了,他适合纵酒放歌吗?)让我们试着把这种“狂喜”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体悟诗人饱受战乱的悲情师:大家都认为这首诗歌是表达杜甫“欣喜若狂”的情感,可是为什么作者在诗句中写到了“泪”字呢?诗人的泪是怎样的泪呢?诗人仅仅因为高兴才哭的吗?让我们看看八年战乱诗人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吧!4、出示《春望》(1)生小声读一遍,师补充:战乱开始,诗人背井离乡,逃离了家园,他在逃难的路上,曾被叛军抓获,被囚禁在长安,深受战争之苦,这首诗是他被禁长安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请你借助诗文的解释好好读读,好好想想,诗人的泪是怎样的泪?(2)师:八年的漂泊,在胜利的喜讯中成为过去,诗人“初闻涕泪满衣裳”又是怎样的泪啊?(3)此时此刻诗人最想去哪里?你从哪句诗中感受出来的?作者的家乡远吗?让我们看看地图,作者觉得远吗,为什么?千里迢迢算什么,万水千山算什么,在诗人心里,故乡就在眼前,洛阳就在眼前。同学们,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感受诗人那悲也为国,喜也为国的情怀吧!四、欣赏书法,尝试写作品。1、欣赏本诗的钢笔书法作品,试着写一幅书法作品。2、学生试写,教师巡视指导,展示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