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紫云县松山镇红岩小学:范兴兵课标分析《课程标准》对于诗歌教学提出了这样的目标“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小学高年级学段对于古诗的学习要求是这样的: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材分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下册“古诗词背诵”里的一首古诗。安排这篇诗文旨在让学生体会诗人浓烈的爱国、爱家情怀,感受诗的意境和韵味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当时诗人正携带妻、子流落四川梓州,听到安史之乱彻底平息的消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籍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律诗。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诵读古诗的能力,可以判断古诗诵读的停顿节奏,并能通过朗读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通过古诗中关键的字词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诗中的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但因为所处学校是乡村小学,学生的理解能力比较薄弱,阅读量较少,导致知识面较狭窄,给课文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古诗,读出诗歌韵味,理解诗歌的意思。2、在品词析句中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3、感受诗人内心的喜悦,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教学重难点:重点:引领学生走入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诗人闻讯的喜悦。难点: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品词析句,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从而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收集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背景音乐等,并制作成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1、从杜甫的诗歌引入,出示杜甫头像,学生汇报对杜甫的了解。2、引入古诗,课件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引导学生对课题的理解。3、出示诗的写作背景。二、初读古诗,理解诗的大意1、学生自由读诗。2、点名读诗,共同点评,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节奏。3、在朗读古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衣裳”、“妻子”、“青春”的古今意思。4、出示诗中相关地名的解释,学生快速默读了解。5、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读古诗。三、悟诗情1、过渡:诗的大体意思我们已经知道,那在本诗中流露出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引导学生用一个字表达出来,教师板书。2、引导学生找出诗中能描写诗人“喜’之情的诗句,并用相关的词语进行概括,教师相机板书。3、出示诗人的回乡路线图,感悟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四、深刻体会诗人“喜欲狂”的心情1、出示《春望》,介绍《春望》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中逃亡时候写下的。师在背景音乐中诵读,简单讲解,学生感受画面。并齐读这首诗。2、出示《恨别》进行简单讲解,学生用心朗读古诗。3、饱受了战乱之苦的诗人,此时的心情会怎样呢?会想到些什么呢?
4、出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把感情融入诗中。六、引导背诵1、出示古诗的行书字体,学生读。2、出示古诗的隶书字体,学生再读。3,出示草书字体,学生再读,七、课外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