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南关小学委浩强【教材分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人教2001课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中杜甫的一首诗,它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安史之乱迫使诗人携家带口流连辗转,流落到四川梓州。多年的颠沛流离让诗人饱受战乱之苦,风雨漂泊的生活终于在胜利的喜讯中成为过去,共经患难的老妻少子终于可以过上安定祥和的日子,想起这些,诗人悲喜交加,欣喜若狂,喜极而泣,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教学这首诗要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理解诗意,通过朗读感悟诗人的喜悦心情,体会诗人爱国爱民的情怀,在此基础上背诵诗歌,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古诗,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学生能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通过已有的阅读方法和老师的点拨引导,自主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领悟诗人爱国爱民的情怀。【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找准诗人的情感切入点
——“喜欲狂”,由“喜欲狂”引导学生朗读,探究。在朗读中引领学生与诗人对话,了解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人流离漂泊生活的悲苦;与文本对话,体会诗人闻喜讯时悲喜交集、欣喜若狂的复杂心情;与诗篇对话,体会诗人爱国爱民的情怀;与自我对话,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意。2.通过朗读感悟诗人的喜悦心情,体会诗人爱国爱民的情怀。3.背诵诗歌,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通过朗读感悟诗人的喜悦心情。【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爱国爱民的情怀,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方法】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背诵古诗。1.师引导学生背诵古诗。古人曾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老师相信咱班的同学也积累了不少古诗,谁为我们背诵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2.学生背诵(3-5首),师相机进行激励性评价。【设计意图】课前背诵是对学生背诵成果的检查反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二、感悟《春望》,引出作者,导入新课1.朗诵《春望》,引导学生感悟。(1)同学们背得真不错,今天老师也要为大家朗诵一首诗,希望你们喜欢(课件出示《春望》,师配乐朗诵)(2)师朗诵后提问:听完老师朗诵的这首《春望》,您们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感情?(3)生谈感受。(4)师总结:是啊,从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诗人浓浓的爱国情,你们知道这位忧国忧民的诗人是谁吗?(生答:杜甫)2.了解作者(1)课件出示杜甫像(2)师:课前布置让大家搜集有关杜甫的资料并制作人物卡片,谁为我们展示一下你的成果?(3)指名让学生通过实物展台展示自己制作的卡片。3.导入新课杜甫所作的诗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历史,大部分深沉悲壮,但有一首例外,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被称作杜甫“生平第一快诗”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设计意图】由诗人的另一首诗《春望》引入,教师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诵让学生对诗人有了初步了解,人物卡片的展示既锻炼了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三、板书课题,解题并了解写作背景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解题。(1)理解题目中的“闻”和“收”。(2)师:从题目中你获取了那些信息?3.简单了解写作背景(课件出示)【设计意图】在理解诗题意思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走近诗人,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为体验诗情奠定基础。四、初读古诗,读准字音1.师课件出示标有节奏的古诗,提出自读要求。2.学生在书中标出节奏后自读古诗。3.指名读(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指正)4.重点指导“衣裳”和“妻子”的读音(1)大家在读的过程中发现哪些词语的读音和我们现在的读音有不同?(2)生交流预设:①“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衣裳”(yīcháng),现在读“yīshang”,师相机指导并在课件中批注
(古人穿衣,上为衣,下为裳,在这里读“yīcháng”)②“却看妻子愁何在”中的“妻子”(qīzǐ)现在读“qīzi”。读“qīzi”专指妻子,而读“qīzǐ”则指妻子和孩子。5.齐读古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亲近文本,与文本对话,读准字音,读懂诗的意思,做到读通,读懂,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的特点。五、品读古诗,感悟诗情1.指导学生初步体会诗人感情。师:不知不觉这首诗我们已经读了好几遍了,你能体会到诗人的心情吗?诗中哪个词语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心情?2.引导学生质疑(1)师引导质疑:诗人说自己“喜欲狂”你能就此提出疑问吗?(2)学生质疑3.带着疑问,小组合作自学古诗(1)师引导:大家提的问题非常好,就让我们通过朗读去诗中寻找答案吧,首先看自学提示(课件出示)。(2)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古诗,体会作者感情。4.全班交流自学成果过渡:通过合作学习,相信大家一定有所收获,谁来交流一下你的学习成果。(1)交流学习“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①生交流预设:从“剑外忽传收蓟北”这句诗我知道了诗人听说
官军收复蓟北的消息,所以他“喜欲狂”。②师:听到这个消息后,诗人有怎样的反应呢?③生交流预设:从“初闻涕泪满衣裳”这句诗我知道了诗人听到收复蓟北的消息后流下了高兴的眼泪。④师:诗人为何会如此激动呢?我们不得不去了解当时那段曾让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历史,课件出示“安史之乱”资料并解读。⑤指导感情朗读(注意要读出诗人的喜悦之情)(2)交流学习“却看妻子愁何在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①生交流预设:从“却看妻子愁何在”我知道了诗人看到妻子和孩子脸上的忧愁没有了,所以他会“喜欲狂”。②师提问:你能说说妻子和孩子以前因什么而忧愁?生交流预设:以前因为战乱而有家难归,所以忧愁。③师:现在诗人得知喜讯,看到家人脸上的愁云一扫而光,他忍不住——(生接读)“漫卷诗书喜欲狂”。④师:诗人全家沉浸在喜悦之中,让我们通过感情朗读来分享他们的喜悦。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3)交流学习“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①交流预设:从“青春作伴好还乡”这句诗中我知道了诗人想到马上可以回家了,所以“喜欲狂”。相机指导理解“青春”的含义。②师提问:诗人觉得怎样才能表达心中的喜悦呢?诗人在诗中是怎样写的?(“白日放歌须纵酒”)
③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52岁的杜甫,又是放歌。又是纵酒,这哪像一位老者,分明是一位狂放的年轻人,让我们一起来读出杜甫的狂放,读出他心中的狂喜。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4)交流学习“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①师引导:想到马上要伴随着明媚的春光回家了,使人分外高兴,他的喜不仅为自己,也为千千万万的百姓,诗人连回家的路都想好了,他在诗中是怎样写的?②学生交流预设:“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③师课件出示地图并简单简介杜甫行程:从巴峡到巫峡,周围崇山峻岭,而出巫峡到襄阳再到洛阳又是山水兼程、千里迢迢,可在这里诗人却说得如此轻松——“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④让学生想象诗人回家的交通工具。⑤交通工具如此简陋,路途又如此遥远,我们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用一个四字词语形容)归心似箭、思乡心切、迫不及待……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要读出诗人的思乡心切)【设计意图】诗人生活在社会底层,和人民群众在一起,与人民同悲同喜,用诗表达人民的心声,这是杜甫诗歌的特点。教师站在文化视野的高度,引导学生感受人民诗人的人民情怀,基于文本,又跳出文本,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体现大语文观的教学理念,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学生今后学习杜甫的诗歌打好基础。
六、升华感情,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1.指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感情2.师提问:归根到底,诗人的“喜欲狂”源自于他怎样的一种情怀?3.总结:是啊,杜甫的“喜欲狂”源自于他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此刻,老师也忍不住想放声吟诵他的诗歌。4.师配乐朗诵。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6.指导学生背诵。(1)师引导:老师从你们深情的朗读中仿佛看到了诗人在为国而喜,为民而喜,就让我们将这些诗句铭记于心吧!(2)学生练习背诵。(3)指名背诵。(4)全班齐诵。【设计意图】诵读整首诗歌,回归整体。学生在边听边读中展开想象,看到一个苦难的杜甫,悲喜交集的杜甫,喜极而泣的杜甫,欣喜若狂的杜甫,放歌纵酒、忘乎所以的杜甫,归心似箭的杜甫,忧国忧民的杜甫。教师声情并茂的诵读,把学生带到诗人的情感世界里,激情吟诵,与诗人同喜,与千千万万的苦难人民同狂,让喜悦荡满心间,沉浸在诗人的喜悦中,浸润在诗歌的情怀里。七、拓展延伸,感情吟唱
1.师引导:同学们将这首爱国诗背得真好,你们知道吗?古人写诗就是来吟唱的,接下来我们就试着将这首诗填入自己觉得合适的旋律中唱出来,表达出杜甫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后喜悦的心情。2.学生试唱。3.学生展示。【设计意图】古诗文化源远流长,古诗教学要基于文本,又要跳出文本。通过改编吟唱古诗让学生走进诗的世界,浸润于诗歌文化,体会诗人爱国爱民的情怀,感受到了古诗的艺术魅力。八、作业(课件出示)1.背诵并默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结合理解,发挥自己的想象,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改写为一个小故事;3.继续搜集杜甫的爱国诗,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理解后背下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与诗人对话,走进诗篇,理解诗人,也理解诗人所留下的文化。九、板书设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爱国爱民喜欲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