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审美之旅——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为例通师二附陆红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牙牙学语的孩子就开始了古诗的吟诵。语文课程标准推荐75首古诗作为小学生必背内容。古诗的学习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古诗,有时可以不教,让学生自己读读,对照注释看看、想想,再背背,也就差不多了。然而,因为每册语文书中都有古诗,古诗又成为我们每学期必教的内容。走进我们的古诗课堂,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探诗境、悟诗情……差不多已成为我们共同绘制的古诗教学地图。但是,我们是否曾经发问:为什么需要孩子们学习古诗?也许这样的发问,才能让我们更加清楚自己在古诗教学中应该在哪里着力。此次教学,我一直在询问自己,一直在寻找答案。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诵读、积累的过程中,我们与孩子一道感受着母语的博大精深,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那对当下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以及作为人的发展呢?在不断的阅读、讨论、思考中,我越来越清晰地感觉到,古诗教学应该是一次愉快的审美之旅,旅途中,我们收获一路的风景。第一,感受古诗的音韵之美。汉语音韵优美和谐,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古诗更是将附着于汉字本身的音韵之美发挥到了极致,因为诗歌特别讲究节奏和押韵,平上去入使得诗读起来抑扬顿挫。平仄相对,古诗读来曲折而富有变化。因此古诗本身就极富音乐感,在古代,诗词是可以唱的。也因为此,我们一读古诗,就不知不觉喜欢了,喜欢读,喜欢吟,喜欢背。古诗的音韵学是一门学问,这不是小学的学习要求,但是,感受古诗这种音韵之美却应该成为古诗学习的基本任务之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一首七律的典范之作,“ang”韵更加淋漓尽致地将诗人内心之喜表现出来。如何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音韵?诵读自然是重要途径。本课的教学中,我将诵读贯穿始终,从读正确入手,进而读流利,读出节奏,读出情感,到最后水到渠成的背诵。一遍又一遍地读,学生在读中感受、揣摩、品味,学生越读越带劲,越读越有味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反复地读,古诗教学常用常新。
第二,想象古诗的意境之美。辞海对“意境”一词这样解释:“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深邃幽远的审美特征,能使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意境是诗歌的灵魂。黑格尔认为,诗歌就是一个伟大心灵和伟大胸襟的想象,它用图画般的明确的感性表象去了解和创造观念和形象,显示出人类的最深刻、最普通的旨趣。确实,古诗中那一个个形象总能引起读者十分丰富而广远的联想,以精炼的文字展现着丰富的内涵。读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我们的眼前不断会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图景,杜甫泪满衣裳、漫卷诗书、放歌纵酒……学生在理解古诗大意后,对意境的想象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重点。而诗歌意境美的欣赏需要心灵的参与,情感的共鸣。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让学生紧扣字词展开想象,交流“想象到的场景”,凝练静止的文字也因此逐渐鲜活生动起来,杜甫以及一家的形象逐渐变得清晰可感。进而,图画的再现,延伸的创作更加丰富了学生脑海中的图景。从课堂上学生们即兴创作的诗句中,我感觉得他们已经走进了古诗,走近了当时的杜甫。第三,体验古诗的情意之美。古诗是诗人情感的载体,“情动而辞发”,诗人借助诗行表达着内心丰富的感情。《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后代诗论家们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该篇诗作写于安史之乱即将平息之际,多年颠沛流离的生活让杜甫及其一家饱受风寒与困苦,流落于四川梓州的杜甫得知蓟北收复的消息,情不能已,欣然写下这篇快意之作。该诗一改他“沉郁顿挫”的风格,“喜”字溢于笔端,从初听消息的喜出望外,到想象归途的一帆风顺,从喜极而泣到忘乎所以,一个52岁的老人已经近乎疯狂。然而,与战乱时的“三吏”“三别”的忧国忧民一样,此时的喜不自禁,同样为百姓、为国家,杜甫总是将诗作与现实,将自己与国家紧紧地拴在一起。从情意的体会,到原因的探究,是本诗教学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喜悦之情的感受,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并不难。学生通过自学、交流基本能够理解。关键在于深刻地感受诗人的内心,探寻喜悦之源。而这,与杜甫所处的特别年代以及经历是分不开的。因此,教学中,我层层推进,从诗内到诗外,分三步拓展补充相关背景,不断渲染、强化,一次次拨动着学生的
心灵,学生的体会也随着教学进程的逐步推进而渐渐加强。再回到诗内,学生最终的感受已经成为内心体验后的自然流露。第四,品味古诗的表达之美。古诗短小精悍,语言凝练,而且表达的准确、精妙令人慨叹。就这一点而言,对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具有极大的教学价值。杜甫先生自有“为人性僻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之说。本诗一气呵成,酣畅淋漓,虽没经过“捻断数根须”的推敲,但不少字词同样用得十分传神,“漫卷”“放歌”“纵酒”“穿”等等都强烈地表现着作者当时的喜悦情绪。此次教学,我直接从关注诗句的“炼字”入手,引导学生发掘这些字的丰富意蕴,一方面丰富学生对诗歌意境的体会,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古诗语言的魅力。通过想象、比较、吟诵,学生对这些字表情达意之生动,感受是深刻的,对其今后语言的表达一定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另外,学生自创诗句的环节,也同样为学生提供了一次言语实践的机会。当然,诗歌之美还不局限于此,还需要不断地去发现。另外,在诗歌学习的审美之旅上,我也不忘时刻提醒自己,学生是真正的游客,老师恰似导游,多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感受,适时地引路,补充。也许也只有这样,他们也才能真正的感受诗歌的无限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