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四小学:谢小燕一、直接导入,知诗人,了解写作背景。1、了解杜甫。(1)出示杜甫相片。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一位老朋友。看,你认出他了吗?他就是杜甫。(2)出示杜甫简介,指名读。师:请看大屏幕,谁能为我们介绍一下杜甫。2、揭题,了解写作背景。(1)揭题。杜甫的诗一贯是沉郁忧愁的,可以说在他的脸上很少看见笑容,可是有一天,一个特大的喜讯从天而降,诗人郁久的情感闸门被打开了,于是倾泻而出他的生平第一快诗——生齐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字面识题。 知道这个题目的意思吗?谁来说说。 重点讨论交流“河南河北”。师:这个河南河北和我们现在的河南河北一样吗?在这里河南特指黄河的南边,河北特指黄河的北边。(3)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为什么如此触动了诗人呢?课前同学们做了预习。谁能简单地来说说诗人创作这首诗歌的背景,杜甫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4)指名说。(5)出示写作背景。生默读。过渡:杜甫日盼夜盼,终于盼来了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的胜利喜讯。下面就让我们走近这首诗,与杜甫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吧。二、初读古诗,读正确流利,读出节奏,读出韵味。1、学生自由读,提醒字音“衣裳”、“妻子”。师:在读诗之前,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注意这两个词的读音。能读准了吗?下面请同学们翻开课文150页,自由朗读这首诗,大声读三遍,注意:读正确,流利,读出节奏,读出韵味。2、指导读正确流利,读出节奏。(1)指名读。评价。(2)再指名读。谁能挑战他。评价。(3)齐读:让我们一起正确流利,有节奏,有韵味地读一读。过渡:读得真棒,但这还不是读诗的最高境界。你认为读诗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指名说。总结:也就是读着读着,把自己读成了诗人,与诗人心心相印,心有灵犀。我们要了解诗人的心,首先要了解诗的大意。三、检查预习,了解诗的大意1、检查预习: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借助注释,了解诗意,标出不理解的地方。都做了吧?下面我来检查一下。(1)出示地名注释。认真看,你看懂了什么?发现了什么?(都是诗中出现的地名。了解即可,不必深入学习。)(2)出示地图。说的是哪两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2、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3、理解古今异意的词:衣裳、妻子、青春。小结:四、入诗情,悟诗境。1、
快速浏览全诗,你会发现有一个字流泻着一种情感,这种情感贯穿全诗,这个字是什么,请把它圈出来。(喜)师:杜甫喜的是什么?(可以回家了,祖国统一了……)1、认认真真地再读这首诗,你从哪些字词当中感受到杜甫喜悦的心情,把这样的字、词圈出来,体会体会。生读、圈,师巡视。2、反馈交流,感悟喜。(1)指名说。第一处:喜极而泣。涕泪满衣裳。(板书:涕泪)涕泪就是(眼泪)。此时你仿佛看见杜甫的眼里(满是泪),脸上(泪流纵横)却带着(笑)。这样因为高兴而流泪就叫(喜极而泣)。同学们,杜甫在乱军横行、生灵涂炭的战乱中过了七年呀!这七年,杜甫在外颠沛流离,历尽艰险,有一回还被叛军抓住,与家人生离死别。如今,叛军的老巢蓟北已收复,意味着祖国统一了,自己以及和自己一样在外漂泊的百姓可以安居乐业了。他怎能不高兴,不激动呢?谁能既高兴又激动地读这句?(指2人读)(板书:涕泪)谁能读出这种高兴、激动。(这是第一处,还有哪里?)第二处:欣喜若狂(漫卷)“喜欲狂”就是高兴得要发狂。(发狂的动作)“漫卷诗书”(板书:漫卷)“漫卷”就是胡乱地卷起。杜甫曾经写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这么爱读书的人,现在却没有心思读书,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地要发狂,这就叫欣喜若狂。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杜甫的欣喜若狂。(指一名学生,再狂些,再男生女生读)这是第二处。杜甫还有怎样反常的、疯狂的举动?第三处:喜不自胜放歌纵酒。放歌就是放声高歌,纵酒就是纵情饮酒。同学们,当时的杜甫已经52岁了,在古代算一位老人了。这样的一个老人家,又是放歌又是纵酒,自己都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了,这叫作喜不自胜。这是第三处。(听到好消息而高兴的除了杜甫,还有他的(家人)。家人有什么反应?第四处:喜笑颜开“愁何在”就是忧愁不再。战乱中妻儿愁容满面,饥寒交迫。而此时他们脸上全是笑,眉毛舒展开了,嘴巴都笑得合不拢了,这就叫喜上眉梢,喜笑颜开。这是第四处。看到妻儿高兴的样子,想到回家的愿望不再是梦想,而成了现实。“青春做伴好还乡”这是现实之喜。第五处:现实之喜看到妻儿高兴的样子,杜甫就想乘着这美好的春光(回家)。多少年了,回家的愿望不再是梦想,而成了现实。“青春做伴好还乡”这是现实之喜。第六处:想象之喜(穿下)此时,杜甫已经在脑海中想好了具体的回乡路线“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在杜甫看来,这条回乡路顺畅吗?(顺畅)你从哪些字词当中感受到的?(即从、穿、便下、向)。这“一穿一下”,杜甫便回到家乡了。实际上有这么容易吗?(出示地图)请看地图,此时杜甫四川箭外,要回故乡洛阳,他要先去到巴峡,从巴峡乘船经过巫峡,再顺流而下来到襄阳,最后从襄阳出发回到洛阳。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地图上这条弯曲的路线实际上有几千里。几千里的回乡路在杜甫的想象中只“一穿一下”就到了,现实与杜甫的狂想差距之大说明了什么?归心似箭啊!谁能读出这种速归心似箭
。(指名读、小组读、齐读)这是想象之喜。还有一喜藏在哪一句,你从哪个字体会到的?第七处:喜从天降还有一喜藏在哪一句,你从哪个字体会到的?“忽”说明喜讯来得很突然,这叫“喜从天降”。小结:诗人一而再再而三地表达喜悦之情,使得整首诗气势磅礴,不愧为“天下第一首快诗”。1、指导朗读。让我们再读古诗,与杜甫同喜同乐,表达喜悦之情。(1)师生合作读。(老师一句学生一句)(2)出示律书男女生塞读。(女生两句男生两句)(3)两大组比赛读。第一组读行书,第二组读草书。5、升华情感、选书体。五、想象写话。1、诗人写诗时也是采用了许多表达技巧的。既描写了诗人的神情:涕泪满衣裳,又写了诗人的动作:漫卷诗书,放歌纵酒,还写了诗人的想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同学们想想,还少了什么描写?(语言)今天我们就来补一补。2、出示说(写)话。想一想,诗人在听到收蓟北这一好消息时,除了漫卷诗书,放歌纵酒,还会对家人,对朋友,对邻居们说些什么?3、反馈交流。小结:说得多好啊,你们道出了杜甫的心声。让我们伴着这欢快的音乐,把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都读到诗中去,与杜甫心心相印。六、升华主题杜甫只是因为自己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重返故乡而喜吗?师补充资料: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师: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为国家的安定,为老百姓不再流漓失所而喜,他的情感是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在这“喜欲狂”里,包含着他浓浓的爱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