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 读了这篇课文,我对毛主席的坚强品格感到敬佩。 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当时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在战斗中不幸牺牲。而此时的毛主席心里十分悲痛,如果换作其他父亲,肯定会号啕大哭,但毛主席没有哭,他强忍着悲痛,一支又一支地抽着烟,一整天都没有说话。 之后,彭德怀来电,要求把毛岸英的尸体运回国,可朝鲜首相又要求把毛岸英的尸体葬在朝鲜。此时,毛主席很难作出选择。 毛主席想:儿子活着不能见面,那就让我看看遗体吧。可是这意愿很快就被打消了。因为他设身处地地想到了千千万万人民子弟兵。最后,毛主席按照朝鲜首相说的,把毛岸英的尸体葬在了朝鲜。毛泽东老年失子失多么悲痛啊!可是他却深明大义,把儿子葬身朝鲜,这又需要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坚强的品质!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的一身坎坷。童年,贝多芬是在泪水浸泡中长大的。家庭贫困、父母失和,造成贝多芬性格上严肃、孤僻、倔强和独立,他12岁开始作曲,14岁参加乐团演出并领取工资补贴家用。母亲病逝,家中只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和堕落的父亲。不久,贝多芬得了伤寒和天花,几乎丧命。贝多芬简直成了苦难的象征。尽管如此,贝多芬还是挺过来了。他创作的曲子不计其数:C大调第一交响曲,B大调第三交响曲……世界没有给他带来欢乐,可他给人类带来了欢乐!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