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柳城小学潘威飞【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8个生字,了解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划、找、朗读、默读等方式自读自悟,深刻领会毛泽东作为父亲和领袖的常人情感和伟人胸怀。3、在读、议、练写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细节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和作用。【课前准备】有关“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小资料。【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流程】一、诗句导入,情感铺垫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清代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之一》中有这样一句诗“”。(出示诗句)读过这句诗吗?什么意思。2、结合小资料理解诗句(理解革命者血洒疆场,无怨无悔的气概,读出无畏无惧的豪情),指导朗读诗句。3、读了这句诗,不由得想起了另一诗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是啊,为国捐躯,战死沙场,那是将士们的豪情壮志。可是,这对他们的亲人来说,怎么样。今天就有这样的一位平凡的父亲,他痛失爱子,悲痛欲绝,可最后作出了这样的决定——(出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他就是―――(板书:毛泽东)。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1、(配乐)俗话说:哀莫过丧子,一位对于儿子寄予巨大期望的父亲,却得知儿子牺牲的消息,是何等的打击。默读课文。要求:了解文章大意,用括号标出三份电报的内容,用横线画出接到电报后能表现毛主席的情感变化的语句,并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多读几遍,做简单批注。2、检查交流,了解文章大意(1)经过认真的自学,这些词句都会读了吗?(2)谁能用上一两个词语,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大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听闻这个噩耗后极度悲痛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过渡:伟人毛泽东到底是如何经历这件事情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三份电报。三、惊闻噩耗,体会一位父亲的悲痛结合第一份电报,了解心情之悲痛1.出示第一份电报,快速浏览,有不懂的词语吗?这份电报传递着怎样的信息?(岸英殉职,同意吗),这一信息对于主席来说是什么?(噩耗)
1.细读课文,说说主席惊闻噩耗后情感变化的句子。(出示)A、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B、“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C、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D、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稿放在上面。E、电文稿下是一片被泪水打湿的枕巾。毛岸英牺牲的时候年仅(28岁),而毛泽东主席当时已年近六旬,亲人突逝,生离死别,那是怎样的一种痛呀?人们都认为在人生的三大不幸中哀大莫过于老年丧子(板书:老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总是让人痛如万箭穿心,使人撕心裂肺,此时的主席他会怎样呢?说说哪个句子最揪你的心呢?谁愿意谈一谈?过渡:一个六十岁的老人,已经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先后失去五位亲人(妻子杨开慧、大弟毛泽民、小弟毛泽覃、堂妹毛泽健、侄儿毛楚雄)。曾经有过9个孩子,为了人民解放事业此时只剩2儿3女的毛泽东,作为父亲此时又失去一个最挚爱的长子,这个打击是怎能承受得住的呢?然而他是父亲,也是主席呀,此时这个沉浸在悲痛中的毛泽东又要面对一个抉择,什么抉择?四、体会矛盾―――艰难抉择,感受凡人情怀与伟人胸怀。(学习七、八、九自然段)1.快速浏览这两份电文稿。(课件)这两件电文稿再说一件什么事情?2.岸英的遗体是运回祖国安葬还是葬在朝鲜,(板书:艰难抉择)决定权在谁手里?面对这两份截然不同的电文稿,主席又是怎么想的呢?(出示两句心理描写并指读)3.哪个句子令你感受深刻,能交流一下吗? ① "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就让我见见遗体吧!"师: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能交流一下吗?师:从这句话当中你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普普通通、平凡)(板书;平凡)师:生不能相送,死后想见最后一面总应该的吧,人之常情呀,作为父亲的毛泽东也是血肉之躯,也有着像平凡人一样的情怀呀。(板书:凡人情怀)② "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你是怎样理解的?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毛泽东?小组交流4.说完这句话,主席签字了没有?哪里看出来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师:从主席的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能体会出什么?
当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由毛泽东签字时,他又迟疑了,"黯然的目光",这是经历过悲痛后的自然神情,"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方面表现他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而一签字,就意味着毛泽东永远也见不到自己的爱子了,岸英将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真是落笔千钧啊!这一处细节描写进一步表现出毛泽东是伟人,也是凡人。5.最终,主席作出了怎样的批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主席为什么要借用这句诗呢?(一是回复电报,表明葬在哪,(葬身异国)二是结合“忠骨”表明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最高评价,一位领袖对一个烈士的最高奖赏)谁能读出主席对儿子高度的赞扬及心中的悲痛?同学们,你想过吗?这样的批示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一位父亲连儿子的最后一面都无缘再见;意味着父子、儿子从此天上人间,阴阳两隔,)师:不能理解啊,毛岸英是毛主席最挚爱的儿子,破格把他的遗体运回祖国安葬,让主席见儿子最后一面,这是合情合理的呀,主席怎么会这么批示呢?(伟人胸怀)齐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6.主席悲痛之余,已然做出了抉择,似乎故事到这里可以结束了。为什么文章最后还要来一句,"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师:他毕竟是一位父亲啊!想了一个晚上,痛苦了一个晚上,多么漫长的一夜啊!那一晚,我仿佛看到了,我仿佛听到了,我感受到了。师:透过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听到了漫漫长夜,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是啊,老来丧子谁不哀痛!我们读着这句话,心里忽地又一沉,此时此刻,千言万语,万言千语,都变得苍白无力,此时收笔,留给我们的是深深地震撼: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齐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板书设计:27*青山处处埋忠骨老年丧子无比悲痛毛泽东艰难抉择凡人情怀伟人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