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ID:949310

大小:15.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3-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德阳市旌阳区袁家可育学校:杨昌利教材分析  《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主要叙述了这样一件事: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殉职,毛泽东极度悲痛,最终决定将岸英的遗体埋葬在朝鲜。课文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作者颇具匠心地截取了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一个片断,从细节中反映出人物的崇高境界,读后让人肃然起敬。  学习这篇课文应着重引导学生从重点语段的品读中感悟毛泽东常人的情感和伟人的胸襟。失去亲人的悲痛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缺乏体验,情感的体验与写法的感悟很难融为一体,这便成了教学的难点。  教学理念  关于略读,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在阅读中必须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运用学法在阅读过程中关注细节,深入字里行间体会主席的内心世界。根据学生对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围绕课文的重难点,把大块的时间用于学生自己读书、思考、讨论、交流、练笔,边读边批注,提高阅读能力,真正做到做到“略而不简”。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理解“勋鉴”“踌躇”等词语,读通读顺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2.欣赏作者从动作、神态等方面细致地表现人物心理的写作方法。  3.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从细节描写及心理描写中感受毛泽东常人的情怀和伟人的胸襟。  课前准备:  1.了解毛岸英及抗美援朝战争。  2.标自然段序号(电文归为第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读诗揭题巧设悬念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以诗句作为题目——青山处处埋忠骨  指名读诗句。  肯定读正确,再提建议。如:注意诗句的节奏会更好;注意词语的重音,会读得更有气势。从诗的节奏、韵味、朗读时的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  2.齐读两行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3.诗句出自清朝著名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本义是青山连绵,到处都可以埋葬忠义之士,不需要马皮包裹尸体送回故乡,表现了诗人甘愿为国捐躯的豪情。毛泽东引用诗句的用意何在呢?  二、梳理脉络读懂电文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思考文章叙述了关于毛主席的一件什么事,读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课文讲了关于毛主席的一件什么事?要求简洁、完整地表达,要点:光荣殉职悲痛决定  3.哪里读不懂?  预设:  拟定?(起草制定)  勋鉴?志司?读电文  出示第一则电报。  (1)谁写给谁?理解新词的意思:“勋鉴”指给德高望重的人看。表示尊敬。“志司”志愿军司令部的简称。  (2)自由读这份电报,你从中读懂这是一个怎样的岸英?   预设:爱祖国爱人民勇敢负责为朝鲜人民不顾自己安危等出示毛岸英的照片  简介:这就是岸英,年仅28岁。抗美援朝战争打响的时候,主席毅然送长子去朝鲜战场。当时毛主席年近六十,这位痛失爱子的父亲,此刻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默读全文,划出反映主席心情的句子,多读几遍。  4.学生默读,交流:请你把找到的反映主席心情的语句正确地读给大家听。  随机评价,角度:(1)读正确,(2)从细微的动作、内心的想法、神态、语言等角度明确学习指向。  三、自学批注细读悟情  刚才同学们找到的这些语段中既有一个又一个的细节刻画,又有直白的心理描写,我们读着,也被深深地感动着。让我们细细品读这些语段,走进主席的内心世界。  (一)精读语段A(第四自然段)  先请大家自学第4自然段,最有感触的地方作上批注,写上简短的体会。可以针对一句话,一个词,甚至是一个标点。  学生自学,师巡视点拨。  交流(注意要让学生充分表达的基础上感情朗读)  1.抓住细节,体会沉默中的悲痛  学生找到细节描写,交流感受,教师引导。例如,“一天不说一句话”,“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只是一支又一支吸烟”等。教师随机引导。  2.展开想象,对比中突现悲痛。  交流体会  “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来了吗?”   主席仿佛看到了什么?  想着一次次的团聚,面对残酷的现实,主席心如刀割!引读第4自然段。  3.小结:刚才我们深入字里行间,从主席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一支又一支吸烟的细节描写中,从往事的回忆中,体会到主席沉默中那无言的悲痛。请你再选感触最深的一个语段,像刚才那样细细品读,继续走进主席的内心灵深处。  (二)语段B“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预设:学生从语言、神态中感受到主席难以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三)语段C(第7自然段)“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体会矛盾中的抉择。  1.随机出示两种想法: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