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上年级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泽东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领会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师则对重点词语作适当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更深一层的意思。【教学目标】1、认识“拟、勋”等8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胸襟。3、初步领悟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2、搜集了解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牺牲的6位烈士的资料。【教学重点】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准备:1、查阅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了解抗美援朝的背景、经过、结果、伟大意义。2、了解毛岸英个人及赴朝的缘由、牺牲时的实情实景。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流程】一、了解毛泽东,激情导入师: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长征》,知道了毛泽东是位豪放的诗人,他的诗词大气磅礴,读——预设: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师:学习了《开国大典》,我们知道他是新中国的伟大领袖,1949年10月1日,他在天安门城楼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宣布——预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师:除此之外,他还是位军事家,他的十六字方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预设: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师:精通战术,运筹帷幄的他同时又写得一手好字,这是他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题词预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师:看着,读着,你想说些什么吗?预设1:毛泽东真了不起预设2:毛泽东真是多才多艺师:是呀,在大家心中,毛泽东确实很了不起,他叱咤风云,统领三军,受万民拥戴。他是诗人,是领袖,是军事家、书法家、政治家,可他毕竟不是圣人,他也有着凡人的情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读——生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二、初读文章,整体感知师:你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能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吗?预设1:“青山“指的是长有树木野草的山,”处处“是到处的意思,“埋”是埋葬,“忠骨”指的是忠臣的遗体,这儿是指毛岸英的遗体。题目的意思是:只要是有树木的山上都可以埋毛岸英的遗体的。预设2:我有补充。题目是用毛主席的批示中的一句来作的,我认为它的意思应该是:朝鲜的青山上到处都可以埋下烈士毛岸英的遗体的。师:说得不错。这句话出自一位清代诗人龚自珍的诗句——(课件出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何须:为什么要马革裹尸: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师: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我们再读这句诗。预设: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师:没有读出雄壮的气势,再读一遍,读出革命者血洒疆场,无怨无悔的气概。预设: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师:课题是毛泽东收到三封电报以后回电的内容。我请几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有这么3个任务课件出示要求:1、边听边注意9个生字的读音是否正确2、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用()标出每封电报的内容。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相机订正学生读错的字音。三、读三封电报,悟哀痛之情师:课文读完了,刚才那两个任务还记得吗?先来回答第二个问题。预设1:课文讲的是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牺牲后,毛主席很悲痛的事。师:说得好,还有补充吗?预设2: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主席非常悲痛,但还是做出了把儿子的遗体埋在朝鲜的决定。预设3:我认为他们说得还不够完整。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主席极度悲痛,这时彭总请求把岸英的遗体运回国安葬,而朝鲜的首相今日成却要求把岸英安葬在朝鲜,最后主席在痛苦中还是作出了把儿子的遗体埋在朝鲜的决定。师:你们的概括能力很强,学会概括也是我们小学高年级的同学必备的素质。好的,再来看第三个问题。第一封电报,第几自然段——1、第一封电报预设:第二自然段(ppt出示第二自然段内容)师:那就请你来读一读这封电报
学生朗读师:有谁理解“勋鉴”这个词的意思?预设:缀于信首收信人的称呼之后、多用于政界、文界。大意是有功德之人看。师:理解得很好,你是怎么理解的?预设:看词语手册师:很会学习。这封电报对于主席来说无疑是个噩耗。(板书:闻噩耗)毛岸英牺牲的时候年仅18岁,而毛主席当时已年近六旬,亲人突逝,生离死别那是怎样的一种痛呀?国文大师季羡林在《怀念母亲》疑问中有过这样的描述——(课件出示: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师:季羡林中年丧母,痛苦万分,但比这更不幸的恐怕就是老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了,这种痛如万箭穿心预设1:悲痛欲绝预设2:肝肠寸断预设3:心如刀绞师:可任凭我们用怎样的词语也形容不出丧子之痛有多深,请同学们在第三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能表现毛主席悲痛的句子。课件出示: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学生朗读句子师:你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请抓住关键词语体会。预设:主席无限的痛苦。整整一天没有说话,他不想说,只想哭,只想一个人静静呆一会儿。预设1:主席不想说话,还要不断吸烟,用吸烟的办法摆脱自己的痛苦。预设2:主席一口也不想吃,满心中都是失去儿子的痛苦。预设3:主席痛苦极了,他不相信儿子已经死了,一定在边吸烟边在回忆和儿子在一起的情景。师:你们了解岸英吗?找到书上句子。预设:毛岸英是毛泽东的大儿子,当年地下党同志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后来送到苏联留学,又到农村锻炼,现在又来到了战场。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地来说,很好。(课件出示补充资料,出示主席与岸英一起合影的图片)主席有三个儿子,五岁的岸青流浪街头的时候被警察打伤头部,一直治疗,岸龙在战争中不幸失踪,再无信息。长子岸英,受尽了苦难才回到主席身边。(课件出示地图)可是美国人把魔掌伸向了朝鲜,想消灭了朝鲜以后,进攻中国。政府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派彭德怀带领自己的儿子和几十万志愿军的指挥下同朝鲜人民军队并肩作战,主席多么希望经过朝鲜战场上锻炼后回来做自己的接班人啊,可是——岸英同志为了人民的事业光荣殉职。学生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2、第二封、第三封电报师:人死不能复生,沉浸在悲痛中的毛泽东主席由又面对怎样的抉择,(板书:做抉择)我们来看第二,第三封电报课件出示:彭老总来电:岸英是主席的长子,请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朝鲜金日成首相来电: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学生朗读两封电报内容师:这是两封意见不同的电报。(ppt圈出“破格”两字),这个词的意思能明白吗?
预设:其他的战士牺牲在朝鲜战场是不能够回家的。因为岸英是主席的孩子,唯一的一个健康的孩子,可以破格把尸体运回家乡。师:岸英的遗体是运回祖国安葬还是葬在朝鲜,决定权在主席手中,可是主席最后的决定却是让儿子埋在朝鲜的土地上。默读第五自然段,最能打动你的词句圈话出来,说说自己的体会。默读第五自然段师:我们心中一定有很多的体会。预设1:“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强忍”两个字让我感觉到毛主席内心的无限哀伤。预设2:“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说明毛主席内心非常想念自己的儿子。师:作为父亲的毛泽东也和普通人一样,有着丧子之痛,有着常人情怀(板书:常人情怀)预设3:主席太了不起了,他想到的不是自己一个人的利益,他想到的是朝鲜人民的请求,他想到的是满足朝鲜主席的愿望,他的胸怀多么宽广啊!预设4:主席非常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觉得自己也是一个普通人,其他的战士牺牲后都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我也要和普通人一样,真是一个伟大的人。师:这是伟大父爱的延续,是一位国家领袖从大局考虑问题的理智,是伟人的宽阔胸怀。(板书:伟人胸怀)师:两份电报截然不同,两种心情相互矛盾。下面,我们分组朗读,这两组同学从一个父亲的角度来体会毛泽东的情感世界,这两组同学从一个伟人的角度来体会毛泽东的内心世界,老师来为你们播报电文稿。师:彭老总来电:岸英是主席的长子,请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父亲毛泽东想——生读: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师:朝鲜金日成首相来电: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主席毛泽东想——生读: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私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在想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3、两难的抉择师:是将遗体运回祖国,还是埋朝鲜,两难啊,两难!所以——生读第七自然段(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师:谈谈你们的感受预设1:毛主席心里很矛盾,也很悲伤预设2:“黯然的目光”,这是经历过悲痛后的自然神情,“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方面表明主席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师:两难啊,两难,思忖良久,伟人毛泽东在电文稿上做了这样的批示(板书:写批示)预设: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师:两难啊,两难,考虑再三,领袖毛泽东在电文稿上写下这样的诗句——预设: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预设:两难啊,两难,矛盾挣扎,父亲毛泽东做了艰难、痛楚的选择——预设: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师:课文学到这,老师相信,你的内心一定和老师一样充满着感动,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想想,浏览文章的时候,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使人产生共鸣的文章?预设:因为作者在文中细致描写了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
师:很会总结,请几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下面的句子。课件出示: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生读句子四、作业布置,学以致用师:这是课文的最后一个句子,读读——生读: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师:课文写到这戛然而止,我们却可以通过文字联想到这一个晚上,10多个小时,主席辗转反侧,无声流泪,课下,请同学们学习本文中描写人物的手法,结合主席常人的情怀和伟人的胸怀写一小段他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