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学生活动设计(一课时)科目:语文册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主备教师:起立新授课教师:起立新【能力发展目标】自主学习,交流展示,能够运用已有的方法、经验: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2、抓住文中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学习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2、学生预习:(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过程与方法】一、导入揭题,明确目标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毛泽东图片)同学们,这人是谁?还记得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专题吗?(走近毛泽东)是啊,一代伟人毛泽东给我们带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怎能忘记他呢?他是伟人,也是一位平常的父亲,就在他六十岁那年,遭受了人生中最痛苦的一件事----痛失爱子毛岸英,对于一位花甲老人来说这是多么的不幸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体会一下伟人的常人情怀。(出示课题,学生读两遍)2、课件出示“能力发展目标”,学生读一读,明确任务。二、学生自学,合作探究,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学习活动一】1、放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遇到不会读或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请教同学、问老师。2、想想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哪些?读完后仔细想想: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主席(),表现了毛主席()。﹝方法:读读想想,讨论交流﹞活动过程预设1、教师出示学习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自主学习,勾画词语,思考课文内容。2、教师个别指导,小组交流,教师参与。3、学生展示交流,教师引导评价
引导预设1、自主朗读课文,勾画词句,小组交流。2、抽生交流课文主要内容及概括方法。(参考答案: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后,面对是否把儿子的遗体运回祖国安葬的痛苦选择,表现了毛主席因痛失爱子极度悲痛的心情。)小结:对学生自学交流展示过程进行评价、总结。【学习活动二】1、想一想:表现人物可以通过()描写、()描写、()描写、()描写、()描写等方法。2、依据上边的提示,仔细读课文4--9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最能体现人物思想情感的典型语句做好批注,有感情地读一读,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准备发言。﹝方法:边读边勾画并作适当的批注,小组内讨论交流发言﹞活动过程预设1、教师出示学习活动要求“想一想”,学生回忆人物表现方法完成填空(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2、学生依据提示细读课文4--9自然段,勾画语句做批注,教师个别指导。3、小组交流,教师参与。4、学生展示交流,教师引导评价引导预设1、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语句,小组交流,代表发言;教师适时帮助、点评。(第4自然段)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动作描写)(第5自然段)“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第7自然段)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神态描写)“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心理描写)(第八自然段)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稿放在。(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2、学生交流勾画的语句时,指导有感情朗读说体会。(同步进行)
3、教师指导理解句子: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也没什么关系。)小结:对学生自学交流展示过程进行评价、总结。三、当堂训练(小练笔)“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这是本文的最后一句话,单列一段作为文章的结尾。想一想:毛主席收到电报那一夜的情景:主席想了什么、做了什么等。请你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以“哀痛的一夜”为话题写一段话。(注意心理描写)那一夜,对于毛主席来说,……四、学习反思(课件出示填空,学生口述完成)本文通过细致地对毛泽东主席痛失爱子后的表现,进行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反映了毛泽东主席(痛失爱子极度悲痛)的心情和作为伟人的普通人的情怀。五、板书设计27青山处处埋忠骨痛失爱子毛泽东毛岸英痛苦选择(极度悲痛、爱子情深……)表现人物的方法:六、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