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五年级学科语文版本人教新课标版课程标题《七律·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编稿老师宋小芳一校林卉二校李秀卿审核雷晴一、学习目标:能力目标:1、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领悟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3、培养自学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语文实践能力。情感目标: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二、重点、难点:重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难点:理解文章中个别语句的含义并体会其思想感情。三、重点解读分析:《七律·长征》1、要学好课文,首先要了解七律诗体名,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行,每句七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究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对仗。长征1934年,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10月,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先后开始长征。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苦,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长征胜利结束。生字礴岷“礴”,薄厚的“薄”加上石字旁,读“bó”“岷山”的“岷”,注意右边“民”的写法生词万水千山五岭逶迤乌蒙第13页版权所有不得复制
走泥丸金沙云崖大渡铁索岷山三军尽开颜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困难多、艰险多的意思。五岭:指五座山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这五座山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乌蒙:指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大渡:指大渡河。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此桥时其只剩下十三根铁索。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的地方。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三军:在古代,大国军队都设中军、上军、下军等三军。后来通常用“三军”来泛指全军。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2、初读诗句,领略诗境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不怕”二字,铿锵有力,下笔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等闲”二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万水千山”一词以静写动,概括了长征中遇到的艰难险阻,语言高度凝练。颔联承接“千山”。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腾”与“走”的拟人化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此联可谓想象超绝,用语新奇,境界广阔,气象万千。颈联承接“万水”。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作者以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一“拍”一“横”一动一静。此联对仗自然、工整,以自然环境寄寓无限感慨,极具气势。尾联描述了长征的最后历程。翻越“千里雪”的岷山,其困难程度超过“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但这时由于胜利在望,心情舒朗,“喜”由心生,眼中望去的风雪交加的路也就变得美不胜收了。最后以“开颜”收篇,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当。3、细读鉴赏,体悟诗情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第13页版权所有不得复制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诗中写了哪些山,哪些水呢?五岭是五座山的总称,它们横跨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边境,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海拔四千多千米。还有长年积雪的岷山;贵州省的金沙江,水流湍急;四川省中西部的大渡河。红军长征中经过的山水实际上有多少呢?红军一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5条是终年积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2)什么是细浪?你又怎样理解磅礴?细浪:小浪花。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3)“金沙”指金沙江的水,“崖”指的是悬崖,水拍悬崖,悬崖怎么会暖呢?听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这幅图就是险峻的金沙江,当时敌人封锁了江面,掠夺了所有船只,疯狂地说,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同学们知道红军是怎样渡过金沙江的吗?金沙江两岸是高山峭壁,水流湍急,惊涛骇浪,敌人戒备森严。我们的红军足智多谋,一方面假装攻打昆明,迷惑敌军,吸引敌方的主力部队;另一方面我军主力部队悄悄到皎车渡袭击,缴获渡船,活捉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就夺取了敌军阵地,等敌人发觉赶来时,我军已安然离开,敌人只能望江兴叹,我军个个欢欣鼓舞。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4)为什么用“寒”字来描写铁索(泸定)桥呢?下面我们来看看泸定桥。这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铁索桥,当时,桥上的木板都让敌人抽掉了,过这样的桥谈何容易。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但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当时夺桥的22位勇士全都牺牲了,现今想起来我们还觉得心惊胆寒。一暖一寒,一个是胜利的喜悦,一个是战斗的惊心动魄;这是两种不同的战斗,在毛泽东的诗中浓缩成一暖一寒,这是何等的胸襟和气魄啊!5)如果说翻过五岭,走过乌蒙(山),是征服大自然的喜悦,那第13页版权所有不得复制
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就是战胜敌人的豪情。那么翻越大雪山,带给红军的又是什么呢?翻越大雪山带给红军的是胜利、兴奋、信心。6)当时越过大雪山(岷山)的只有“红军第一方面军”,为什么毛主席却说“三军过后”呢?在写这首诗时,红军第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但毛泽东希望并相信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所以,“三军”一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第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开国大典》1、知道它们,会使课文的学习变得容易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政协,它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1949年9月举行了第一次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制订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其他法律制度,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央人民政府,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54门礼炮代表我国54个民族(我国现有56个民族。54个是根据当时的统计数字),28响标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28年(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建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正好经历了28年的历程)。生字字音擎钮聂诞字形擎瞻“擎”应读“qíng”,不要读成“jìng”;“钮”、“聂”的声母是“n”,不要读成“l”;“诞”,应读“dàn”,不要误读为“yán”。开国大典典礼城防部队观礼台擎五更天就位肃立瞻仰开国大典:庆祝建国的重大典礼。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观礼台:观看盛大典礼的看台。擎:举。五更天:约凌晨四五点钟。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第13页版权所有不得复制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立着。瞻仰:恭敬地看。2、理清课文脉络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3、理解重点语句①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人民被帝国主义和反动派踩在脚下,没有独立、自由。现在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代表中国人民推翻了反动统治,翻了身,站起来了。②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他是人民群众心目中最敬爱的领袖。人们期盼他成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选举他为主席正合民意。所以当听到毛泽东当选为新中国的主席时全场热烈鼓掌。③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这是写人民群众看到人民解放军部队接受检阅时的举动,因为我们的军队是如此威风凛凛,纪律严明,坚强壮大,人民的国家有了钢铁长城,人民的幸福有了可靠的保障。这里用夸张的笔法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④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这句话是写毛泽东面对人民群众高呼“毛主席万岁”的回应。一方面说明毛泽东对人民的热爱,另一方面,这些动作和口号直接表现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⑤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这“光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使全国永远摆脱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4、透过场面,体会群众心情透过一个个场面,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怎样体会这种思想感情呢?首先我们要知道在旧中国,人民吃不饱、穿不暖,过着暗无天日、牛马不如的生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不懈的奋斗努力,我们终于翻身解放了,从此人民当家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人们怎能不激动。其次,我们要想象场面情景,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想象时,要注意抓住一些关键词、句,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句的揣摩来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①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直奔”是什么情形?人们为什么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我们能从中感受到什么?“直奔”更能反映出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迫、兴奋的心情。②“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两股‘红流’”指的是什么?第13页版权所有不得复制
把游行队伍比成“两股‘红流’”,并说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景象?“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好不好?(不好。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青山处处埋忠骨》1、了解了这些,会使你的学习变得轻松一些抗美援朝战争毛岸英毛泽东长子,1922年10月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童年坎坷。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毛岸英主动请求入朝参战。1950年11月25日上午,美空军轰炸机突然飞临志愿军司令部上空,投下了几十枚凝固汽油弹。在作战室紧张工作的毛岸英壮烈牺牲。生字拟赴躇殉“拟”,应读“nǐ”,不要读成“yǐ”;“赴”,应读“fù”,不要读成“pù”;“躇”,应读“chú”,不要读成“zhù”;“殉”,应读“xùn”,不要读成“xún”。2、课文脉络梳理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毛泽东收到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面对如何安置遗体的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毛泽东做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3、重点语句赏析①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这里写的是毛泽东回忆起岸英和自己的一次次分离及原因,从中反映出岸英的成长经历。每想到这聚少离多的日子,作为父亲的毛泽东总有些心酸,但欣慰的是岸英从不以领袖的儿子自居,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前三次的分离都平平安安回到了父亲的身边。这一次,儿子真的不能回来了吗?毛泽东感到震惊,简直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这是真的,表现了毛泽东的无比悲痛。②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毛泽东收到了两封意愿截然不同的电报,经过痛苦的抉择,主席决定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当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由毛泽东签字时,他又迟疑了,“黯然的目光”,这是经历过悲痛后的神情,“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方面表现毛泽东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另一方面表现毛泽东不愿让自己的悲痛“感染”第13页版权所有不得复制
身边的同志,故意支开了秘书。如果说前面毛泽东得到消息,收到电报是情感高潮的话,此时,又是另一个情感高潮,一签字,就意味着毛泽东永远也见不到自己的爱子了,岸英将永远留在异国他乡,真是落笔千钧啊!这一处细节描写进一步表现出毛泽东是伟人,也是凡人。③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典故“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己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④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这是本文的最后一句话,单列一段作为文章的结尾。透过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听到了漫漫长夜,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是啊,老来丧子谁不哀痛!我们读着这句话,心里忽地又一沉,此时此刻,千言万语,都变得苍白无力,此时收笔,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震撼: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4、文章特色1)选材的鲜明作者颇具匠心地截取了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一个片断,反映出人物的崇高境界。哀莫大于老年丧子,要经得起这莫大的哀痛,需要极大的意志力。文章就抓住了毛泽东得知丧子后的心情和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崇高的精神境界,读后让人肃然起敬。2)通过细节描写来突出毛泽东鲜明的性格特点,展示他凡人的情怀和不同于凡人的胸怀,这是本文在表现手法上的基本特点。(1)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如,语言描写: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又如,动作描写:“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再如,神态描写:“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这些传神的细节描写,朴实无华而又生动形象。它表现了毛泽东既有着跟普通人一样的丧子之痛,又有着伟大人物的胸怀,充分而真实地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具有的为革命而牺牲一切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2)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本文对毛泽东的心理活动刻画得非常真实和细腻。如,第八自然段,彭总司令要求将岸英的遗体运回祖国,这是对领袖的爱戴和体贴;第六自然段,金日成首相要求将岸英遗体葬在朝鲜,这是对中国优秀儿女的崇敬。岸英的遗体是运回祖国,还是留在朝鲜,这是毛泽东当时思考的问题。“……就让我见见遗体吧!”这是父亲对儿子很自然的一种感情,毛泽东想到儿子奔赴朝鲜战场时,自己因为工作繁忙未能去相送,作为父亲,谁又不想和死去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呢?这个要求作为主席是能做到的,也是合情合理的。父子情深在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中袒露无遗。“……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想到还有很多的父母不能和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儿女相见,“我”又怎能特殊呢?于是第13页版权所有不得复制
毛泽东做出了将儿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这是伟大父爱的延续,是一位国家领袖从大局考虑问题的理智,是伟人的宽阔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见证。一、预习新知下周教学内容:《毛主席在花山》、口语交际及习作八二、预习点拨《毛主席在花山》文章记叙了毛泽东住在花山村时的几件事?从中你知道了什么?口语交际及习作八读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故事,准备作文资料。(答题时间:60分钟)《七律·长征》一、看拼音,写词语:yúnyánuǎnqiānlǐxuětiěsuǒhándàdùqiáo()()()()二、我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一()山一()队伍一()江一()暖流一()小诗一()学生三、按提示填空《七律·长征》是___________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概括了__________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红军的_______和_________精神。四、说出下面诗句的意思: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课文,回答问题。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这首七律诗是____________于_______年写的。第13页版权所有不得复制
2、总括全诗的诗句是什么?用“──”画出。3、表现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时心情喜悦的诗句是什么?用“”画出。《开国大典》一、读拼音,写汉字:diǎnlǐxiéshānghuìjíxuānbùdiànniǔzhānyǎng()()()()()()qízhìxuǎnjǔlǐngxiùxúxúshàngshēng()()()()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的掌声()地前进擎着()()的城楼()地鼓掌提着()()的声音()地挥手舞着()()的宣告()地欢呼探着()三、按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重新排列句子,把序号写在括号里:()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接着升国旗。()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四、选词填空旗帜旗手旗杆1、每当天安门广场升起国旗的时刻,护卫队的青年高掣着鲜艳的()把国旗升上了()之顶。欢跃欢腾欢呼2、十一长假到来的时候,首都天安门广场到处都是()的人群,在欢乐的音乐声中,人群相互()着问好,祝愿祖国昌盛繁荣。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这句话中的“海洋”指的是________。“波浪”指的是________。句中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大典开始前______的____。2、“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第13页版权所有不得复制
这个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充分展现了____和____。《青山处处埋忠骨》一、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拟(lǐ)定功勋(xūn)喃(nán)喃B.奔赴(fù)慰(wèi)问牺牲(shēng)C.殉(xù)职黯(àn)然尸(shī)体D.踌(chóu)躇(chú)凑(zòu)近眷(juàn)念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毛主席得知岸英牺牲的消息时,想把他的尸体运回国,因为______________,后来他没有这么做,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文中找到描写毛主席心情悲痛的语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我能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狂轰()炸情不自()原()不动自我安()中流()柱()精图治四、照样子写句子。例: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是伟大的奇观。1、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2、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3、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五、课文记叙了毛泽东在得知爱子毛岸英为国捐躯的消息后的心情和所作出的决定,歌颂了_____________。(1)毛泽东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2)毛泽东以身作则,不搞特殊的高尚情操。(3)毛泽东为革命事业献出一切的崇高品质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第13页版权所有不得复制
《七律·长征》一、看拼音,写词语:yúnyánuǎnqiānlǐxuětiěsuǒhándàdùqiáo(云崖暖)(千里雪)(铁索寒)(大渡桥)二、我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一(座)山一(支)队伍一(条)江一(股)暖流一(首)小诗一(个)学生三、按提示填空《七律·长征》是_毛泽东_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概括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四、说出下面诗句的意思: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五、阅读课文,回答问题。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这首七律诗是毛泽东于1935年写的。2、总括全诗的诗句是什么?用“──”画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3、表现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时心情喜悦的诗句是什么?用“”画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开国大典》一、读拼音,写汉字:diǎnlǐxiéshānghuìjíxuānbùdiànniǔzhānyǎng(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qízhìxuǎnjǔlǐngxiùxúxúshàngshēng(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排山倒海)的掌声(整整齐齐)地前进擎着(红旗)(高大)的城楼(不断)地鼓掌提着(红灯)(雄伟)的声音(不断)地挥手舞着(火把)(庄严)的宣告(不断)地欢呼探着(身子)三、按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重新排列句子,把序号写在括号里:第13页版权所有不得复制
(6)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9)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3)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8)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2)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5)接着升国旗。(7)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4)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四、选词填空旗帜旗手旗杆1、每当天安门广场升起国旗的时刻,护卫队的青年高掣着鲜艳的(旗帜)把国旗升上了(旗杆)之顶。欢跃欢腾欢呼2、十一长假到来的时候,首都天安门广场到处都是(欢腾)的人群,在欢乐的音乐声中,人群相互(欢呼)着问好,祝愿祖国昌盛繁荣。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这句话中的“海洋”指的是参加典礼的群众。“波浪”指的是红旗。句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大典开始前人们的激动、兴奋。2、“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3、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充分展现了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和场面之壮观。《青山处处埋忠骨》一、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B)A.拟(lǐ)定功勋(xūn)喃(nán)喃B.奔赴(fù)慰(wèi)问牺牲(shēng)C.殉(xù)职黯(àn)然尸(shī)体D.踌(chóu)躇(chú)凑(zòu)近眷(juàn)念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诗的意思是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2)毛主席得知岸英牺牲的消息时,想把他的尸体运回国,因为作为父亲,他想见死去的儿子最后一面。后来他没有这么做,因为他想到还有很多的父母不能和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儿女相见,自己不能搞特殊。于是他做出了将儿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3)在文中找到描写毛主席心情悲痛的语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语言描写: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动作描写:“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第13页版权所有不得复制
神态描写:“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三、我能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狂轰(滥)炸情不自(禁)原(封)不动自我安(慰)中流(砥)柱(励)精图治四、照样子写句子。例: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是伟大的奇观。1、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的父母很悲痛。2、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他们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3、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青山处处埋忠骨,无须马革裹尸还。五、课文记叙了毛泽东在得知爱子毛岸英为国捐躯的消息后的心情和所作出的决定,歌颂了(3)。(1)毛泽东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2)毛泽东以身作则,不搞特殊的高尚情操。(3)毛泽东为革命事业献出一切的崇高品质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第13页版权所有不得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