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标分析《军神》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的主题是“正确看待自己与别人”,三篇课文都充满了一定的哲理,通过人物的一件事或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定的道理。课标中提到:“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孩子们感受、理解、评价的能力。因此在《军神》这课设计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抓词语咀嚼品味、联系实际揣摩感悟、角色换位体验感受”、边读边想象等方法,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读中想象,实现在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学习表达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军神》一课在表达上特点很明显,课文大量描写了人物的语言、神态及情感的变化,突出表现主人公的精神品质。课文不仅有对刘伯承的正面描写,还借助描写沃克医生的情感、态度的变化从侧面反映了人物的精神品质。这是一篇写人的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一条是手术前、中、后刘伯承的表现;另一条线索是沃克医生情感态度的变化。学生虽然以前也接触过写人的文章,但大多都是正面描写。因而,在学习本课时,学生对次要人物烘托主要人物的作用不容易把握,可能理解课文大量描写沃克医生存在一定困难。且故事发生的时间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久远,有些学生可能对刘伯承的特殊做法难以理解。虽然对人物有初步的认识,但缺乏对资料的合理使用。所以,教学时应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中去体会,同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想象,补充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帮助他们进入情境,充分感悟课文内容,感受描写沃克医生的作用。发生的时间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久远,有些学生可能对刘伯承的特殊做法难以理解。虽然对人物有初步的认识,但缺乏对资料的合理使用。所以,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中去体会,同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想象,补充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帮助他们进入情境,充分感悟课文内容,感受描写沃克医生的作用。教材分析《军神》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用麻药,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
课文先写沃克医生给刘伯承检查眼睛伤势,发现这个“邮局职员”是个军人;接着写沃克给刘伯承做手术,刘伯承拒绝用麻药。最后写手术后沃克对刘伯承的钦佩。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并通过人物对话、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文章叙述的顺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指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对话、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课文写的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但描写人物时,重点却写沃克医生的神态和情绪的变化,开始沃克是“冷冷”的,当发现伤情后,闪现出“惊疑的神情”,“目光柔和了”。病人拒用麻醉剂时,沃克“眉毛扬了起来”表示不理解,他听了病人一番话后,“再一次愣住了”。手术后,当病人说出刀数的时候,沃克“惊呆”且“大声嚷道”,“脸上浮出慈祥的神情”。当他知道病人是刘伯承时,沃克“肃然起敬”。沃克医生的这些变化,都是由刘伯承引起的。课文这样写,是以沃克医生神态、情绪的变化,在衬托刘伯承的坚强意志品质。引导学生阅读时,不能孤立地让学生理解沃克的变化,而应该从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中,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全文共25个自然段,可分3个部分。第1自然段~第11自然段时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主要讲的是:一个年轻的病人的眼睛受了伤,沃克医生在给他检查伤势时发现他是个军人。在讲述这一部分内容时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沃克医生的表情和神情进行分析、理解。第11自然段~15自然段时第二部分,沃克医生要手术的时候,伤员不肯用麻药。这一部分内容要指导学生抓住沃克医生的神态、语言进行分析理解手术不打麻药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第16自然段~第25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三步分,也是全文的重点段落。这一部分主要讲的是:刘伯承将军没有用麻药做完了手术,得到了沃克医生深深的赞扬。在讲这部分时应让学生抓住描写沃克医生的神情变化和语言的词语来理解。 本课的重点是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难点是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本部分内容的教学应分为两课时,第一节课整体感知,第二节课精读感悟。学情分析
本文是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学生在学习《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时,已经初步尝试采用抓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感受人物的特点。尤其是通过语言文字加之联系上下文,感受人物的特点。所以在学法上孩子有一定的基础。但是《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更多的是正面描写,而本篇不仅有正面描写,还有侧面描写,抓侧面描写,成为学生学习的关键,也就成为了学习这篇课文的重难点。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比较浓厚,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写人文章的方法,但是学生对次要人物烘托主要人物的作用不容易把握。可能理解课文大量描写沃克医生存在一定困难。故事发生的时间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久远,有些学生可能对刘伯承的特殊做法难以理解。虽然对人物有初步的认识,但缺乏对资料的合理使用。所以,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中去体会,同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想象,补充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帮助他们进入情境,充分感悟课文内容,感受描写沃克医生的作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流利用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3、学习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立志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难点:体会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立志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开门见山。1、(板书:20军神)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军神》。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在这篇课文中军神指的是谁吗?(板书:刘伯承)3、课文围绕军神刘伯承叙述了一件什么事,你能试着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吗?二、精读课文,感悟形象。1、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带有“军神”的句子。交流,课件出示: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2、这句话里的标点符号有点特别?你体会到沃克医生是带着怎样的感情在说这句话的?(激动、赞美、佩服、吃惊)带着你们刚才的体会再来读一遍!生齐读。3、读书贵在有疑,读了这句话后,你最想问的是什么?
提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你们能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真了不起。请大家带着问题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一位军神。(生默读课文)交流:(一)术前1、手术前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他是一位军神?(据学生交流,出示第2自然段)并让学生谈谈你是怎样感受到的。引导:刘伯承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珠,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不使用麻醉药,病人会有什么感受?为什么怕损伤脑神经?(考虑的是他自己吗)课件出示,指名读:孙膑失去了双腿,依然可以指挥千军万马;我失去了一只眼睛,只要还有个健全的大脑,也可以驰骋沙场,为祖国效汗马之劳。——刘伯承救国救民,来日方长,怎能损及神经?——刘伯承 刘伯承被称为常胜将军,他参加过许多战役,他的名字令敌人闻风丧胆,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有一个清醒的大脑,能够思路清晰地指挥作战。可此时此刻,为了保住清醒的大脑,他却要承受常人无法承受的痛苦,去接受一场剧痛难忍的手术。2、面对刘伯承的这个恳切的请求,沃克医生听了后有什么反应?假如你是沃克医生,你会怎么想?3、然而,刘伯承的回答没有豪言壮语,只有简简单单的一个字——“能”4、但透过这简单的一个字,你读懂了什么?(意志坚定)5、分角色朗读。一个学生读沃克医生,一个读刘伯承,其余同学读旁白。读得真好,通过你们的朗读,我感受到了刘伯承的坚强,也感受到了沃克医生发自内心深处对这位陌生病人的关心。(二)术中1、手术前我们就能感受到了刘伯承那钢铁般的意志,那么在手术中呢?你又从哪儿可以看出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个军神?(学生交流,出示有关语句)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感受刘伯承的意志坚强。3、指导朗读,找多名学生读。(三)术后1、手术过后,你又从哪些字词中体会到刘伯承的意志坚强的呢?(学生交流)引导:72刀,透过这72刀你又感受到了什么?你们平时眼睛里飞进虫子有什么感受?眼睛里是容不得任何东西的,可是用手术刀摘除眼球比眼睛里飞进虫子
要疼多少倍啊?何止是千倍万倍啊,更何况是在拒绝麻醉的情况下,整整受了多少刀?(72刀)72刀,每一刀都钻心得疼痛,每一刀都让人难以忍受,而病人却(一声不吭),难怪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他不禁失声喊道——课件出示: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找学生读、齐读)4、因为敬佩,所以沃克医生的态度由开始的冷淡转变为现在的亲切,由于信任,年轻人也不再隐瞒身份,如实地告诉医生,自己的真实姓名——5、相信“刘伯承”这个名字会永远刻在沃克医生的心中,令他永生难忘,也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名字(变红)而他也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幻灯片:照片)军神。6、分角色朗读三、品读小诗,总结升华。1、此时此刻,我相信“刘伯承”这个名字会永远刻在沃克医生的心中,令他永生难忘,也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名字,而他也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军神。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关于赞美刘伯承的小诗。(学生齐读)课件出示:赞军神英雄壮举泣鬼神,铁骨钢筋铸军魂。七十二刀生死痛,胜似昔日刮骨人。2、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刘伯承说什么?四、课堂总结,渗透写法。这篇课文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并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向我们展示了刘伯承那钢铁般的坚强意志。希望同学们今后也能把这些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去,只有这样,读书学习才会让我们受益无穷。板书设计:术前:拒绝麻醉军神刘伯承术中:疼痛难忍(意志坚强)术后:说出刀数教学反思上完《军神》一课后,听课老师普遍认为这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一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训练点准确,教学方法科学恰当,课堂气氛和谐活跃,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得轻松、愉快。课后自我反思,这节课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和教学的。
一、充分考虑以学定教。1、在备课的时候我就考虑到学生会对“为什么把刘伯承称为男子汉、军神、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产生疑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找出带有“军神”一词的句子,并让学生进行质疑,学生就提出了上面的这个问题,之后让学生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学习,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要。通过自主学习,与文本对话,小组讨论等方法,这三个问题迎刃而解。而后,我顺水推舟,引导学生针对沃克医生及刘伯承在手术前、手术中的语言和神态的句子来仔细琢磨,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在字里行间品悟军神的形象。2、在这个问题的展开过程中,我能注意方法的渗透。比如人物的语言和神态可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正面描写在侧面描写的烘托下更能突出主题等,这些不仅是对阅读方法的潜移默化,还可以对学生今后的人物描写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样的顺学定教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二、引导学生亲近文本,进行感悟理解。在围绕问题展开学习的时候,我选择片段的内容进行教学,并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在这样的过程中,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并能够比较好地进行内化。整堂课上,学生的读书时间还是比较充分的。自由读、默读、齐读、分角色读、有感情分角色读等,而且,每一次读书,都有比较明确的目的。阅读理解感悟,从核心问题“读了你有什么感受,你是怎样感受到的?”来展开教学,在谈“你是怎样感受到的”过程中,通过讨论和朗读来促进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化,体现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特别是语言的感悟理解,促进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逐步走向深化,从中受到感染。三、唤醒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语文教育即生活,教材要让学生觉得感兴趣、有用并与日常生活有关,必须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把学习教材课文与自己的现实生活感受结合起来。如为了让学生体会小伤的痛,我创设了情境,让学生说说他们以前飞虫飞进眼睛里的体会,这样唤醒他们的生活体验,对刘伯承受伤的体会更为深刻。四、遗憾的之处。由于故事发生的时间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久远,因而有些学生对刘伯承的特殊做法难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