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军神》教学预案2套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9-2020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军神》教学预案2套

ID:950257

大小:107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2-03-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军神》教学预案2套设计理念: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尊重学生个性感悟的基础上,开展探究性阅读。引导学生通过听、说、读、议等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自主探究精神,丰富语言积累,提升情感的价值。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悟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学习他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教学重点:理解表现刘伯承为“军神”的重点语句,体会刘伯承坚强的意志。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理解刘伯承的坚强的意志。体会文章写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感受军神1、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位军人,他被尊称为军神。读题。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3、军神是谁?(板书:刘伯承简介刘伯承)谁称谁为军神?(板书:沃克)为什么称他为军神?(留疑)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课文可以分成几个板块?3、划出含有“军神”的句子。(大屏幕出示:沃克医生不禁失声喊道……是一位军神!)(生读、质疑:为什么沃克医生说刘伯承是真正的男子汉,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是军神?)三、精细阅读,感悟“军神”自读思考:为什么沃克医生说刘伯承是真正的男子汉,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是军神?边读边做标记。重点抓住下面四个地方进行交流。(一)求诊 (1)“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理解词语:伤势重 从容镇定(补充受伤背景资料)(2)抓住沃克医生神情:冷冷、楞住等(二)手术前1、指名读(出示第二段内容)2、启发:麻醉药有什么用途?为什么不用?从年轻人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理解词语:坚决恳切(引导学生体会刘伯承的坚强和对国家的赤胆之心)4、沃克医生是怎么说的呢?刘伯承呢?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三)手术中过渡:还可以从哪儿看出刘伯承是位军神?1、出示第三第四段内容)指名读2、在读这段话时你心里有什么感受?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刘伯承的坚强?重点理解:一声不吭、汗如雨下、竟、抓破等体会沃克医生的紧张重点理解:颤抖、汗珠滚滚(从来没做过这么严重而没使用麻醉药的手术、担心手术有一定危险)(四)手术后1、出示第五段内容,自由朗读2、读完这段文字你有哪些感想?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脸色苍白勉强一笑72刀)3、引导体会:整整3个多小时、72刀、刘伯承数刀数。4、沃克医生不禁失声喊道——(反复引读)四、总结文本,升华军神1、拓展成就同学们刘伯承只是一个年仅24岁的普普通通的军人,他没有钢筋铁骨,也是肉体凡胎,但是,他却有常人所不具备的钢铁般的意志,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汉,才是一位军神! 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绝不仅仅是因为这次手术。他文武双全,戎马一生。他领导晋冀鲁豫野战军,用小米加步枪,战用了全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千里跃进大别山,令蒋介石惊慌失措,心惊胆战;与华东野战军合作,导演了百万雄狮下江南的一幕;他创办的国防大学是中国的最高军事学府,被誉为“将军的摇篮”。他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献出了毕生的心血,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是中国的——“军神”。2、今天你想对刘伯承爷爷说些什么呢?(补充说话,拓展短诗《赞军神》)3、带着你的这种感情读课题。大屏幕出示刘伯承像,引导学生饱含深情再读课题。(军神——刘伯承)五、课外实践作业:1、堪称“军神”的人物并不只刘伯承一个,请同学们搜集像刘伯承这样的伟人的资料,讲给大家听。2、搜集关于伟大军人意志力的诗句名言进行摘抄。人教版第九册《军神》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年龄、土匪、拒绝、麻醉剂、施行、勉强、过奖、诊所、惊疑、从容、镇定、目光柔和、肃然起敬。2、理解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3、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重难点:理解描写人物对话、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进一步学习快速阅读课文。设计理念: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精神,本课的教学,围绕两条线展开:一是刘伯承手术前的神态;二是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原因,由学生质疑、读书解疑、自主探究为主领悟课文内涵。教学媒体:多媒体及CAI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回顾内容。1、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2、CAI播放一段再现历史背景的录象,并配上导语:“1916年,在重庆临江门外,一个外国人开设的诊所里,发生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故事。一位军人在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用麻药。主治医生也不得不赞扬他为军神。这位军人就是刘伯承。二、质疑问难,切入中心。1、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具体了解这个曾发生在刘伯承身上的震撼人心的故事。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很多同学已经被课文中的人物深深的打动了,你们还记得沃克是怎样赞美刘伯承的吗?快速默读课文,找出那段话并画下来。2、读一读这段话,质疑问难。(“堪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刘伯承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堪称军神”?“沃克为什么会大叫、惊呆”?三、体会“军神”,领悟写法。1、大家提的问题都非常有价值。古语说:“善于发问是学习的开端”。快速浏览课问,在文中找出最能体现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堪称军神”的话,用“----”画下来。2、指名汇报。3、出示描写刘伯承在手术台上表现的段落:“病人一声不吭......抓破了。”谁愿意读一读?4、听了他的朗读,你们有什么感想?5、出示图,师描述图,调动生情感:“这就是躺在手术台上的刘伯承,他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一声不吭,双手紧抓白垫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6、集体练读这段话。7、正是刘伯承这一系列坚强、无畏的言行,带给了沃克许多的意外,引起了他一系列的情感变化。请大家找一找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的句子,用“~~~~”画出来,再读一读,看看沃克医生的情绪、神态有什么变化?8、生交流汇报(师引导学生分“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来说) 9、沃克医生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变化?从他的神态、情绪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10、交流汇报。集体练读。11、故事的主人公是刘伯承,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变化呢?分角色朗读刘伯承和沃克的对话。(通过读,了解侧面烘托)刘的话应从容、镇定;沃的话要根据其神态、情绪变化,把握好语气。12、小结:采用侧面烘托的写法是本篇课文的特点。文中还有很多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四、升华探究,称赞军神。1、读完全文,刘伯承将军的伟大形象一定给你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到底是人还是神呢?现在由你们自己来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2、刘伯承将军为什么会有如此超人的毅力呢?结合课文中的语句和课外搜索的资料来说明。3、(出示刘伯承将军的照片)这就是有着钢铁般坚强意志和远大理想抱负、并称为军神的刘伯承,让我们面对他,同沃克医生一起来称赞他吧!(齐读称赞军神的话)4、你还想说什么呢?五、课外延伸1、阅读《刘伯承》传奇2、你能把《军神》改编为课本剧,很同学们演一演吗?附送: 2019-2020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一、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感受海上日出壮观景象。二、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三、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解题释意,范读课文  1.在日常生活中,或是电影,电视里我们都看过红日东升的情景,登高看日出,使人心胸豁达;在草原看日出,令人精神舒畅;那么在浩瀚的大海上看日出,会给人怎样的感受呢?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写下的“海上日出”回答了这个问题。  2.板书课题,提问:《海上日出》是什么类型的课文?看到题目,你能想到什么?(写景的课文,日出:是太阳升起来;海上:点明在什么地方看日出,从题目可以看到课文是写海上日出的景象的)  3.范读课文  (二)按预习题预习  (三)检查预习情况  1. 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听写生字。  2.轻声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一刹那:形容时间极短  重围:层层包围  奇观:指少见的雄伟美丽的景象。观,景象  3.想想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海上日出的?引导学生讨论各自然段内容并归纳。  第一部分(1)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  第二部分(2—5)叙述了几次看到海上日出的景色,具体描写了日出过程中景色的变化。  第三部分(6)观看日出的感受。  (四)默读课文,从课文文中找出赞美海上日出的句子。  1.提问:“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是什么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真是伟大的奇观!  2.让学生思考:尾句中“这”和“奇观”是指什么,与题目有什么联系?(“这”和“奇观”都是指海上日出的景象,题目点明了“奇观”指的是什么?尾句赞美了“海上日出”)。  3.谁能把题目与尾句合成一句话?(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4.“奇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交代了些什么?   时间:天还没有亮   人物:我   地点:海上         事情:看日出  环境:周围很静  (2)“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一句中的“常常”说明什么?与下文有什么联系。(说明“我”曾多次在海上看日出,下文是多次看日出看到的景象。)  (3)小结:“海上看日出的伟大奇观是怎样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5.听写词语:  浅蓝 红霞 范围 扩大 夺目 光彩 分辨 灿烂 紫色 奇观 目不转睛     一刹那  附:板书设计:1. 海上日出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真是伟大的奇观!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日出的全过程  2.难点:理解全过程的词句,体会日出过程变化。三、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文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选取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地方,画出不懂的句子。  2.想想,平时读书时遇到不理解的句子你是怎样做的?(可以:1.先理解重点词语再理解难句。2.查阅资料理解难句。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难句。4.通过多读展开想像理解难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的方法来理解句子。指名读课后练习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具体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哪种景象“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小组先讨论学习,拿出自学中不懂的地方大家共同研究。  3.重点理解:  (1)“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为什么觉得太阳像负着重担?为什么是“一纵一纵地?”请你联系生活中见到的日出情景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句话是写太阳由露头儿至跳出海面的上升过程。是动态的。此时作者是在船上,船、人、海都在动,所以使作者产生了这样的感觉。)  (2)“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先指名说“奇观”的意思,再说句子意思。(海上日出是伟大、雄伟美丽而又奇特的景象)先改成陈述句读一读,再想想反问句在这里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课文中难句的。(1.在难句的上下文,有对这个句子进行解释说明或提示的文字,读了这些文字,也就理解了这个句子;也可以根据句子上下文的意思推断出难句的意思。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难句,就是联系生活中相同或相似的情形,通过联想、想象理解句子。)  (四)指导朗读  了解了海上日出的壮美与绮丽,想像一下作者看到太阳跃出海面时该是怎样的心情呢?(欣喜)我们该怎样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五)指导背诵  1.说说你经常用什么方法背诵文章?(1.读背交叉。2.抓重点词语,把要背的内容串连起来;3.先部分,后整体,一段一段背诵)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在熟读课文基础上进行背诵。附:板书: 1.海上日出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                2夕照第一课时一、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裹上、泻下、红润、杰出、一截、燃烧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生字字形易错:裹、截、溢、燃、宛  2.理解文中重点句含义,感受夕照的迷人景象,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范读课文,解题释意  当我们还沉醉在日出的伟大奇观的时候,如诗如画的夕照又显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如何把它描绘出来!  2.板书课题  提问:《海上日出》是什么类型课文?这篇课文呢?看到题目你能想到什么?  (《海上日出》是写景课文,这篇也是。从题目可以知道是描写夕阳的景象。)  3.范读课文(配乐)  (二)按预习要求预习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请学生先讲学会了哪些生字,哪些字易错,应注意,哪些字音应注意。  字形:裹、橘、截、宛、溢、黎  字音:溜liū 溢yì  2.轻声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杰作:超过一般水平的好作品。  矫健:强壮而有力。  绝纱:美好的。  宛然:仿佛,逼真地。  3.想一想作者写了夕阳的哪些景色,引导学生再次读书。  第一部分(1—2)写观察夕照的时间和地点  第二部分(3—7)具体描写夕照的美丽景色  第三部分(8)写夕照消失。   (四)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夕阳的句子,提问:为什么说是“迷人的夕照”“如诗的夕照”呢?   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指名读前2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两自然段写了什么?与下文有什么样关系?(写了观察夕照的时间和地点,引出下文“如诗”的景色)  (2)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看看夕照“迷人”在哪里“如诗”在哪里。  (五)听写词语。  欣赏、杰作、红润、晶莹、绝妙、宛然、波光粼粼、矫健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  1.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理解句子含义  3.学习按照事物发展顺序观察的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句子“柔柔的光泻下来,给砖瓦房镀上一层华丽的金黄;房顶顿时化作一汪晶莹的湖水,每一片瓦变得波光粼粼一般了。”三、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选取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地方,并把你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并画出不懂的句子。  2.再次渗透读书方法的学习  想想,平时读书时遇到不理解的句子你是怎样做的?  (1)先理解重点词语再理解难句。  (2)查阅资料理解难句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难句  (4)通过多读书展开想像理解难句  (5)我们上课书学的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方法来理解句子  指名读课后练习2(课文中把夕阳都比作了什么,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再抄下来)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拿出自学中不懂的地方共同解决。  3.重点理解  (1)柔柔的光泻下来,给砖瓦房镀上一层华丽的金黄;房顶顿时化作一汪晶莹的湖水,每一片瓦都跳跃着红润的光,变得波光粼粼了。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房顶是砖瓦时,阳光射在上面是什么景象,这样不难理解这句话。(每一片瓦都是呈凹陷的拱形整齐地铺在房顶上,阳光起起伏伏,就像光在跳跃。这句话描述的画面是静态的,但瓦上的光波起伏就有动感了。画面生动活泼)  (2)这会儿,太阳的脸上开始泛出微红;轻轻的,如纱一般。  读出自己的体会(“轻轻的”和“如纱一般”都是写太阳泛出的红色很淡和“微红”中的“微”相对)读出轻、柔语气。  (3)光带着收获的喜悦从“石榴”里溢了出来,映着钻天杨矫健的身影,在天际形成一幅绝妙的工笔画。  你能不能想像一下这幅工笔画什么样的,然后画出来。   (收获的喜悦是对“熟透”的石榴来说的,又圆又红的太阳挂在杨树杈上,柔和的光照在钻天杨笔直的树干和枝杈上,显得清晰。色彩明暗搭配就像一幅“绝妙的工笔画”。在天尽头形成画面,引起人无限的遐想,)引导学生想像,并试着画出来。  (4)指名读第7,8自然段,画出给你印象很深的句子  ①我呆呆地望着这如火的夕阳,油然而生出一种感慨,一种激动。  ②我知道此时它已经到地球的那一面,又为那里的人们带来一个美丽的黎明。  提问:为什么给你印象深  引导学生:太阳即将落山,从“渐渐”“漫了过来”“几乎”可以看出黑暗即将来临,而从“宛然一团燃烧的烈火”又看出太阳不屈不挠的抗争,从而作者激动和感慨。第②句写出作者明白太阳此刻落山又为地球另一面的人们送去温暖和黎明。因此尽管留恋,但还是赞美它给人们带来光明、温暖。指导朗读:读出作者激动的心情。四、指导背诵  1.读背交叉  2.抓重点词语,把要背的内容串连起来  3.先部分后整体  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在熟读课文基础上进行背诵。五、讨论课后题3  读了《海上日出》和《夕阳》,你有哪些不同感受(要学生领悟两篇课文,比较课文)  附:板书设计  3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题西林壁)第一课时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个生字  2.了解每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意境,和诗人思想感情,激发对祖国山河喜爱之情。  3.背诵第一首诗《望天门山》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诗中重点词语“断、开、流、回”  2. 体会诗中描绘的雄奇景象、  3. 背诵教学过程:  一、指导预习  (一)复习引入  1.我们学过了许多古诗,谁能背诵一首你已学过的。  2.读一读《望天门山》这首诗,读准字音   3.想一想哪些词语和诗句读懂了,哪些还不懂,把不懂的划下来。  (二)学生按要求自读  (三)检查预习  1.指名读《望天门山》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印象。(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给人历历如眼前的感觉)  (四)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如果较容易的问题,可以让其他同学回答,较难的重点的可以留在讲读时再解决)  二、简介作者,理解诗题  1. 知诗人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歌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  2.解诗题  望:看,往远处看。  天门山:今安徽和县与当涂西南的长江两岸。  望天门山:往远处看天门山。  三、朗读《望天门山》,理解诗句大意,在此基础上背诵下来。  1.先理解字、词意思,再讲诗句的意思,(抓字眼,明大意)  (1)学习第1,2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天门:指点天门山。 中断:从中间割断。  至此回:到这里回旋。  (2)学生根据注释讨论句意  (3)指名说句意  (4)教师小结句意:  天门山从中间割断,是因为奔腾的长江水从这里通过,清清的江水奔腾东流,在这里被峭壁阻隔而回旋激荡。  (5)学习第3、4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出:耸出来。孤帆:单独一只船。 帆:船上风帆,这里代指船。  (6)学生根据注释讨论句意  雄奇秀丽的天门以夹江对峙,拔地而起,在铺满红光的江面上,帆船轻捷而来。  2. 让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  3.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思想感情?  (1)根据诗意,给合图画,想象当时的意境。  这首诗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给人以历历如在眼前的感觉。  (2)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想象,感受“断、开、回、出”这几个动词  “断、开”山断而江开,可见江水的声势是多么浩大“流、回”两山夹江,可见江流回旋湍急而浩荡,那气势真是不可阻挡。  (3)把理解的诗句画出来。画好后,可到台前说一说。重点说自己画了什么,为什么这么画。  (4)在讲画、评画的同时加深对诗的理解,全诗紧扣一个“望”字,通过对天门山长江两岸景色的描绘展示了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体现出诗人借景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5)在熟读基础上背诵  提示“断、开、流、回”四个字帮助背诵。  四、加强感知,看图片或录像  附:板书设计        3古诗两首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缘”字。  2.学会背诵《题西林壁》。  3.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空体会诗人富有哲理的诗句。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背诵《望天门山》(按诗题、诗人、诗句这个顺序背诵)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热爱。赞美之情。)  二、指导预习《题西林壁》  1.听范读  2.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检查预习    缘    庐   峰  4.指名读《题西林壁》  5.齐读  6.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古诗给你的初步印象(描写庐山的景色)  7.质疑  三、按上节课三步方法学习第二首《题西林壁》  1.知诗人,解诗题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诗词造诣很高。  题西林壁: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2.抓字眼,明大意  (1)学习1、2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讨论句意:(从正面看形成岭,从侧面看形成峰,远近高低各不相同)  (3)把握朗读重音   读出气势,有强弱对比,如远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读出起伏,“远”强一些,“近”弱一些,“高”强一些,“低”弱一些。  (4)学习3、4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不认识,看不清。缘:因为。 题:书写。  (5)讨论句意  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  (6)指名说全诗意思  3.想意境,悟诗情  (1)放庐山幻灯片,让学生想象当时意境,领悟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联系生活试讲3、4句诗的含义。  (2)引伸: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全面客观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准确地认识这个事物。  (3)提问:我们评价一个同学时,应该怎样看?  (是只看他缺点,以此评价他呢?还是只看他优点呢?引导学生说出看问题要从不同解度看。意思讲明白即可。)  小结:《题西林壁》把庐山特色浓缩成绝句,概括贴切,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我们还从中获得启示。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体会诗情。附:板书: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迷人的张家界教案示例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7个生字。  2.感受张家界迷人的自然风光,增强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  3.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感受张家界迷人的自然风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你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到过哪些地方去旅游呢?那你听说过张家界,知道它在哪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迷人的张家界》这篇课文,跟随着作者一起来领略这迷人的自然风光。  板书:迷人的张家界  提问:从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你想知道些什么?  2.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   ①检查生字词的预习  读生字组词:絮、劈、纤、杉、皆、锦、怡。  学生互相提示易错的地方  絮:注意读音  区分“锦、棉、绵“  提出不懂的词语,互相讲解。  ②快速阅读全文,找出文中与课题相照应的句子。  (这次来张家界,我才真正领略了这仙境般迷人的景色,迷人的张家界,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  板书:仙境般迷人   人间仙境  这种写法称作什么?(首尾呼应)  ③文章是什么结构?(总分总)怎样分述?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张家界的迷人景色。  投影打出填空:(学生口头填空)课文描写了张家界的      、       、      、      等景色。因为这些         ,张家界便成了植物的       ,动物的        。张家界的       于1992年12月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板书:山奇、水秀、物丰  3.引导学生理解首句的作用  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找出课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山峰?说说你快的方法。  小结:中心句的作用:提示全段的主要内容,承上启下,提示了张家界的奇山秀水和其间生存的珍贵动植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4.品读交流,有感情地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①品读“奇山部分”自由读2—4自然段,把你喜欢的部分找出来,与同学交流  A.“重重叠叠的山峰……一首优美的诗。”写出山多、山高、山之千姿百态,美妙神奇。(总写)(反复读,读出赞叹的语气,相同句式的句子,要注意声调高低或语速成的快慢区别)  B.“金鞭岩高出峰林之上……‘神鹰护金鞭’。”(边读边想象)  C.“我们来到……在等待着出征的号令。”既写出了山峰像将军一样威武,又给人一种动感。(个别读)要读出气势。  小结。  ②品读“秀水”部分  “……清澈见底,纤尘不染的碧水中……安谧静美的享受。”  写出了金鞭溪的清澈、静美。(指导朗读)  ③品读“物丰”部分  总结文章的表达方法:  A.总分总的结构  B.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5.情境再现  ①播放介绍张家界的VCD,感受张家界的迷人。  ②有感情地朗读你喜欢的段落  6.课外延伸作业:  (1)查阅有关张家界的资料   (2)学习本课的方法,以导游的身份介绍学校。  附:板书设计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16页共16页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