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0课军神设计者:陈燕单位:钦州矿务局小学审核者:单位:课题20、军神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情感。(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理解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初步学习课文运用侧面描写、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重点难点1、理解描写人物对话、神态、情绪变化的语句,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深入理解“军神”的含义。2、理解重点句“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教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导标导向1、填空:课文中的“军神”是指(),这是()对他的敬称。2、沃克医生是怎样称赞刘伯承的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句子来。(PPT)出示:“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会读书更要会思考,读了这几句话,你最想知道什么?今天,我们从沃克医生和刘伯承的语言、神态、情感变化入手,理解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 1、学生口头回答填空。2、学生快速找出并回答:“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1)指名读。(2)生交流汇报:生:刘伯承为什么被称为“神”?生:他做了哪些常人做不到的事?生:从哪里看出他是真正的男子汉??带着自己的疑问,与文本进行全身心的对话,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能力和阅读经验,进行自我解疑的尝试,是语文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自主实践过程。一、“术前”——拒绝麻醉1、读读、想想、画画、议议:刘伯承为什么不肯用麻醉药?不用麻醉药意味着什么? 预设1:出示:要动手术了,可年轻人却一、学习第二自然段。(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读文,画出关键词句,写体会,与同桌议一议。(导学案)2、交流,指名说一说。
走入情境,捕捉特点坚决不愿意使用麻醉药。他恳切地对医生说:“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使用麻醉药会损伤脑神经。”沃克医生愣住了:“你,你能忍受得了吗?”年轻人平静地说:“能。”(1)指名读,你读明白了什么?(2)读到这儿,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那沃克医生有什么反应?(扣住“愣住”) (3)、明明知道要忍受巨大的疼痛,为什么他不打麻醉剂?引导学生理解刘伯承的话。(理解“恳切”)再追问:想想他用清醒的大脑干什么?3、面对这样的刘伯承,你想怎样赞扬他?4、小结:这小节抓住神态、语言写出刘伯承那非凡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这种写法叫正面描写。刘伯承的勇气和毅力超出常人,所以称他为——“军神”!请有感情地朗读,根据提示读出刘伯承坚定的语气和沃克医生的担心、惊讶、劝说。(同桌分角色朗读)二、“术中”——一声不吭(一)手术前,简单的一个“能”字让我们感受到了刘伯承的不平凡,手术中哪些地方体会到他惊人的表现呢?默读3—4自然段,波浪线划出有关句子。(二)交流.反馈预设2(刘伯承的表现):出示:年轻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地抓住身下的白色床单,汗如雨下。手术结束,崭新的床单竟被抓破了。(1)告诉大家,读这段话的时候,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疼痛)为什么?(2)病人一声不吭是不是不痛苦?从哪里看出来他痛苦?(在交流中相机指名读出感受来)(1)指名大声朗读句子,大胆发言:生:“坚决”“不愿意”“恳切”明白了刘伯承的勇敢、坚强。生:从“平静”、“能”体会到他勇敢,非凡的胆量。…………(2)生:意味着忍受……(想象说话)(3)出示资料引导学生:保持清醒的大脑面对敌人的追捕,指挥打仗/作战略的决策/为祖国更好地服务……1、模仿秀:同桌进入角色朗读对话,注意提示语。2、指名读,生评读,生续读。二、学习第3-4自然段。(合作探究)1、学习方法:抓住本课人物神态描写和情绪的变化,小组合作学习,4人一组,完成学习任务。2、小组派代表上讲台交流学习感悟:预设2:(1)读出了他的痛苦、坚强、扣住关键词“一声不吭,紧紧,居然”。(2)学生争先恐后地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抓住刘伯承开刀不用麻醉的关键处进行点拨和引导,既架设了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又增强了学生对文中主人公更为深刻的感性认识。
听着你们读,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范读这一段)让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想想无影灯下,手术台前,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可是我们唯独没有听到病人哼叫的声音。此时的他心里在想些什么?带着感动,谁再来读这段话?(3)回读:此时,我们从内心不由得升腾起对刘伯承的敬佩,怪不得沃克医生要赞叹: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是一位军神!(4)小结。三、“术后”——凸现“英雄”1、创设情景:你们平时有被小刀割破的情景吗?相机介绍:72刀,那是在眼眶中一刀一刀血淋淋地割呀!据医生介绍,眼部的神经与颅内神经相连,因此摘除眼球手术要比割口子疼几百倍、上千倍……可刘伯承——2、出示:沃克医生擦着汗,对年轻人说:“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年轻人脸色苍白,勉强一笑:“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一共多少刀?”“72刀。”沃克医生不禁失声喊道:“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1)学生自由朗读。(2)自读后交流感受。(3)这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吗?难怪沃克医生要失声嚷道——(引读)3、出示:“生:我看到了刘伯承咬紧牙关,紧锁着眉头。汗珠一滴滴的从额头,后背、手心,从身体的每一个角落留下,浸湿了床单。听到手术刀割肉的声音、崭新的白垫单被撕破的声音、咬紧牙关的声音、病人呼吸的声音……(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赛读,评价)三、学习课文第5-6自然段。1、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谈自己受伤的经历,着重把表现说出来。2、学生自读后交流,抓住人物的神态描写,扣住“七十二刀”体会。3、学生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4、学生有感而发,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的情感。5、学生分角色朗读段落,有感情地朗读中心句。
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1)想象一下,沃克这样喊时脸上会露出怎样的神情?哪个词语告诉我们这一点?点拨:失声嚷道,即不由自主地喊起来,人只有在惊讶到了极点的时候才会这样喊。这句话该怎么读呢。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一听。(2)为什么把刘伯承比作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呢?(3)“军神”是什么意思?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4)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内心的震撼!(齐读)(5)男同学们,你们觉得自己怎样才算真正的男子汉呢?在精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的学习方法体会人物的品质和情感,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既加强了读书的指导,又走进了文本。分析情感,探究表达一、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找一找沃克医生的语言、动作、神态,看看在刘伯承在一次次超越常人的表现中,沃克医生的表现有哪些变化呢?——出示二、从中你发现了什么?三、小结:沃克医生不是课文的主人公,但是他的情感的变化正是反衬出了主人公——刘伯承的伟大,这是从侧面烘托了刘伯承的伟大。这也是一种写作的手法,以后我们在描写人物的时候不仅应该直接描写主要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更应写写其他人的表现,这样也能衬托出人物的精神品质或特点。1、学生快速圈出有关词语。2、交流反馈。3、练习用语言、动作、神态来描写自己身边的同学或朋友。通过写话练习增加练笔次数,提高孩子的写话兴趣和能力。课后总结,升华情感刘伯承那钢铁般的毅力不光征服我们,也征服了沃克医生,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真正的男子汉——(刘伯承),记住这会说话的钢板——(刘伯承),记住这位军神——(刘伯承)。学生群情激昂地喊出“刘伯承”,把这三个字刻在了心里,把他的精神融进了血液里。
课堂延伸同学们,如果当时你也在手术台旁,亲眼目睹了这次手术,你会怎样称赞刘伯承呢?学生动笔写。(导学案) 板书设计: 20、军神沃克刘伯承求治:冷冷不悦镇定术前:愣住了平静军神术中:颤抖一声不吭术后:吓、失声、亲切、钢板72刀侧面描写(衬托)正面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