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刷子李教案设计本课是一篇典型的写人类文章,作者充分运用了细节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所以,本教案设计将重点落实在阅读课文中的有关语句,运用写批注等阅读策略,使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感受人物形象。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准备《泥人张》的阅读纸。2.学生准备: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摘录描写刷子李技艺高超的语句。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感受名字的“奇”1.揭题导入: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三个个性鲜明的人物,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人物,这个人物来自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这个人就叫“刷子李”。(板书课题)2.感受名字:你们觉得这个名字怎么样?(生交流)这一看就不是真名,你们通过预习,知道他为什么叫刷子李吗?(姓李,刷墙技术高超)3.拓展:人们习惯于把某个行业中技术特别好的人,用行当加上姓氏的方式来称呼他。比如,一个姓张的人,豆腐做得特别好吃,人们就叫他——(豆腐张);一个姓王的人,木工做得特别好,人们就叫他——(木工王)。设计意图:直接导入课题,学生通过感受名字的“奇”,初步认识刷子李的人物特点,这就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物的兴趣。二、自读课文,反馈生字掌握情况1.过渡:那么,作者笔下的“刷子李”,是否真的刷墙技术高超呢?请同学们好好读一读课文。2.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3.课件出示生字词:刷浆 屁股 师傅 包袱 露馅儿 有诈4.指名读,相机正音。指导分辨“傅”“袱”的读音,指导读好“露馅儿”,“露”在这里读lòu。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初步感悟课文内容,同时,在自主学习中掌握本课生字。三、抓住正面细节描写,感受高超技艺1.提出自学要求:同学们,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主人公是——(刷子李),他的特点是——(刷墙技艺高超)。那么,课文中哪些地方能突出表现他的刷墙技艺高超呢?请画出有关的句子,想一想你是怎么体会到的,在旁边写写批注。2.学生自读、批注,教师巡视指导。3.学生交流,随机点拨:A.从“效果”中体会:(课件出示句子)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学生交流,教师提示:
(1)“如同升天一般美”,就像在哪里?——天堂。(2)这一句是通过描写刷墙后的效果来体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也是写刷墙后的效果的?(3)学生找到第5自然段里的两个句子,读一读,谈谈感受。B.从“规矩”中体会:(课件出示句段)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学生交流,教师提示:(1)他的“规矩”是什么?(2)这个“规矩”说明了什么?(3)课文中还有哪里也是描写这个“规矩”的?(4)小结:身穿黑衣服,而能保证在刷浆时一个小白点都不沾,这真是艺高人胆大啊!C.从“动作”中体会:(课件出示句段)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极是好听。学生交流,教师指导:(1)“悠然”是什么意思?(2)“悠然摆来,悠然摆去”,是什么动作?也来学一学。(生举手、仰头,反复做刷墙动作)(3)你们感觉怎么样?为什么刷子李这么轻松悠闲呢?(4)指导朗读,感受刷子李悠闲的样子。(5)读着读着,你觉得刷子李仅仅是个粉刷匠吗?预设:演奏家——“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书画家——正在独特的画纸上浓墨涂抹、挥毫泼墨呢!舞蹈家——他悠然摆来,悠然摆去的动作完美无比。4.小结写法:细节描写。同学们,我们刚才通过研读描写刷子李刷墙的动作、效果以及他独特的规矩的句子,深深地感受到了他的技艺高超。像这样抓住一个动作或一个特点,将它放大描写,就叫细节描写。设计意图:本文最大的语言特色,就是作者运用艺术化、夸张化的细节描写,从不同角度来刻画人物形象。因此,本环节抓住从三个方面描写刷子李的句子,引导学生自主研读,教师在重点处巧妙点拨,使学生不仅在阅读的过程中得“意”——体会人物形象,更得“法”——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四、抓住侧面描写,感受高超技艺1.设疑导读:同学们,这篇文章主要是写刷子李的粉刷技艺高超,刚才,我们也品读了很多关于他的细节描写。然而,课文中还有一个人物(曹小三),作者也将他写得很细致,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继续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曹小三的句子。2.学生交流句子。(课件出示)(1)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2)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3)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看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
(4)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3.请几位同学读读这些句子,读完后你发现了曹小三的什么心理变化?学生交流,教师指导感受曹小三的心理变化及其原因:(1)半信半疑(因为只是听说)(2)相信(因为找不到白点)(3)失望(因为看见裤子上一个白点)(4)深信不疑(因为那白点原来是一个小洞)小结: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曹小三的心理变化描写得细致入微,这样写,文章就起到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4.探讨侧面描写的写法。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这么细致地描写曹小三了吗?(通过描写曹小三的心理变化,烘托出了刷子李的技艺确实高超!他真的是名不虚传!)小结:像这样通过描写其他人物,来烘托主人公形象的写法,我们就叫“侧面描写”。设计意图:用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是本文的又一大写作特色。为了让学生更实在地感受到这种写法的妙处,此处将描写曹小三的语句一起出示,让学生通过前后对比,感受其心理的波折,探究这种变化的原因。这样教学,有利于深入体会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五、运用学法,拓展阅读1.过渡:刚才,我们是通过研读细节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句子来感受刷子李的高超技艺的。接下来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再来认识一位同样出自冯骥才爷爷笔下的人物。(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印给大家的文章《泥人张》)2.提出自学要求:运用刚才的学法,快速默读文章:(1)用“____”画出正面细节描写泥人张技艺高超的句子,想一想哪个词或句子给你带来什么感受?在边上写一写。(2)文中侧面描写了谁?用“ ”画出有关句子,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并在边上写一写。(批注:可以是对某个词的理解,也可是对某句话的感悟。)3.交流细节描写的句子,鼓励学生谈感受,从印象深刻的细节中体会泥人张的手艺高超。重点交流:(1)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还灵巧。(2)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张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4.交流描写海张五的句子,让学生读这些句子,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作者要写海张五?小结:海张五越张狂越能体现出泥人张的艺高人胆大!设计意图:阅读同类作品,不仅能感受到故事的有趣,人物形象的鲜明,还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同时,在阅读中还加深了对描写人物的方法的感受,更好地为习作所用。
六、激发兴趣,布置课外阅读1.激趣: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中的两个短篇故事——《刷子李》和《泥人张》,我们都觉得这些故事和人物非常有趣。大家想不想读读这本书呢?想不想知道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2.简介《俗世奇人》(课件出示)《俗世奇人》是一本构思精美的小说,全书共有三奇。其一,它是“绘图绣像本”;其二,全书由短篇小说连缀而成,各篇文字精短,书中所述之事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其三,各篇作品的风格接近古典传奇色彩,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3.提出阅读要求:希望课后同学们也能用我们这节课习得的方法,去认识这本书中的每一个人物。设计意图:课尾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并提出运用本课习得的方法去认识《俗世奇人》中的更多人物的要求,体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阅读教学理念。教学反思1.本课教学目标简明,教学内容简练,重点突出“感受人物形象、领悟写作方法”这一教学中心点。在具体教学中,没有面面俱到地繁琐分析,而是抓住几个关键的地方,或是对有关语句进行有效整合,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感悟人物,学习方法。这样“轻装上阵”,反而能使学生有“沉甸甸”的收获。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