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自相矛盾楚人/有/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yù鬻楚人:楚国人。鬻(yù):卖。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利:锋利。以:用。弗:不。应:回答。
这篇文言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楚国有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他赞美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无法刺破。”接着,他又夸起了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是穿不透的。”有的人问他:“如果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刺不破的盾和什么都刺得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文中“主人翁”及“角色”有哪些?你发现了什么?人:物:我发现: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一个卖盾与矛的人和一个在一旁观看的人。矛和盾卖矛与盾的人很吹嘘自己的商品。因为作者想告诉我们不能过分夸大其词。
我与主人翁对话,我会问():“——————————————”。我与作者对话我会问():“—————————————。”
读着文中的“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这句话使我想到了生活中的一些自相矛盾的事······一个年轻人对大发明家爱迪生说:"我有一个伟大的理想,那就是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爱迪生听罢,惊奇地问:"什么!那你想用什么器皿来放置这种万能溶液?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言多必失,什么事不要过分夸大其词,实事求是,世上任何事物都是有正反两面的,物极必反。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知识回顾KnowledgeReview祝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