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教学案例教学内容:《自相矛盾》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了解文言文的意思,感悟寓意。 3.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说起寓言,同学们并不陌生,它往往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坐井观天,亡羊补牢,守株待兔┅┅)看来,同学们有关寓言方面的真不少。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文言文寓言。 2.板书课题:自相矛盾 二、揭示方法,指导自学1.教师:谁知道什么是矛?盾呢?2.指名试说
3教师小结:矛和盾是冷兵器时代用来进攻和防御的武器。确切地说,矛用来(刺),盾用来(挡)。(手势),那么围绕着矛与盾,作者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呢? 请大家打开课本,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决窍。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4.谁愿意读给大家听?(生读)字音咬得很准,谁还想读?不错。 5.教师:古时候呀,诵读诗文是一种很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琅琅。在电影或电视作品中,我们也经常看到,古人在诵读文言文的时候呀,往往会摇头晃脑,沉浸在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之中。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幻灯片上的提示,再试着读读,注意读出韵味来。 6.请同学再读。 7.教师:我们学习文言文不仅要把字音读正确,更重要的是还要读懂,那么,怎样才能读懂呢?谁能来总结一下我们以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8 学生回答教师边板书:(1)结合注释(2)反复朗读(3)联系上下文 (强调自读自悟,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再去寻找帮助) 9.教师: 同学们总结得很好,下面就请同学们综合这些方法来自学课文,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同桌商量商量。 三、精当讲解,反复朗读,明白寓意 1.教师:我们来看第一句,有谁读懂了?(生先读再释义) 噢,我明白了,这个人在夸他的盾。 ( 重点解释“者”) 那现在就请你来做一回卖盾的,夸一夸自己的盾吧!读第一句,师评价,这么夸,你买吗?(再读)一起夸?夸得好。 2.那楚国人又是如何夸他的矛的呢?请看第二句话,谁读懂了?(生读,释义) 谁再来夸? 夸得真不错。来,咱们再来给楚国人壮壮声势,请男生夸盾,请女生来夸矛,看谁吹牛吹得好!师读前面部分。
3.同学们真会夸,现在呀,我已经被你们夸晕了,俗话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这么好的东西,我一定要买,我是买盾还是买矛呢?干脆,咱也动个心眼儿,先买了盾回去试试,如果真像他夸的那样好,我就再把矛也买回去,行,就这么定了。我可真要买了啊,我可掏钱了啊!(生谈观点) 唉呀!说的太好了!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啊。经过同学们这一咬文嚼字,一下子就看出了破绽。这个楚国人呀,太想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了,夸着夸着,夸大发劲儿了,结果把自己给绕进去了,这时候啊,他还不知道自己出丑了呢!让我们质问质问他,让他清醒清醒吧!来看第三句。(不同同学读) 4.这楚国人被这么一问,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请看第四句。谁读懂?(指名回答) 我们再来看看图,瞧瞧这位楚国人的样子,仅仅是“弗能应”吗?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他此时的窘态吗? 5.现在,我们已经弄清了第一句话的意思,下面,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从头到尾完整地叙述一遍? 楚国人哑口无言,在场的人都笑了,同学们听了以后也都笑了,当然,这个笑呀,可不是认同的笑,而是什么笑呀?(嘲笑)。那我倒要问问你,大家在笑什么呢?(总结道理)
(言过其实,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 其实,生活中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人说话不着边际、自相矛盾,就会使自己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所以在说话的野外应多斟酌,多注意咬文嚼字,这样才能避免尴尬的发生)说说学习收获。 四、背诵小结1.学生齐背诵2.教师小结 教师:课文学到这儿,我们不仅把这则寓言读通了,弄懂了,而且还明白了其中蕴含的道理。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个字,但却向我们展示了如此丰富的内涵,我们不得不佩服文言文的凝炼之美。同学们,学习古文没有捷径,只有多读多背,才能学以致用。五.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自相矛盾》2.抄写《自相矛盾》生字六.板书设计自相矛盾矛(利)——于物无不陷
盾(坚)——物莫能陷明白:言过其实,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